书城成功励志饭局经济学
8988600000028

第28章 谁的“局”更巧妙,谁就能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1)

饭局中不可以有“阴谋”,

但是可以有“阳谋”,

也就是说,在充分了解人性特点和人情世故的基础上,

对症下药,巧妙推动事态向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运筹于杯盏之间,

决胜于千里之外。

不怕你求的人讲原则,就怕他没爱好

中国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很多事情靠公事公办往往办不成,因此,沟通就成了办事的必要环节。要想有个良好的沟通就应该有所行动,这就需要从对方的喜好上对症下药,爱风光的送给他饭局上的风光,爱实惠的送给他背后的实惠,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就站在了你这一方。

东汉桓帝时,“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张让因帮助桓帝夺权有功,被封为侯爵,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官员的提拔升迁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因此,巴结他的人挤破门,那些想拿钱买官的人都千方百计接近他,以求速升。

这时,有位富商叫孟伦,贩运来到京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心中有了生财之道。他先打听情况,知道张让因在宫中侍候皇上,所以家中有一管家主持日常事务,有人求见张让,都由他事先安排。

孟伦便在这位管家身上做起了文章,打听好他天天去哪家酒馆,自己就早早在那里等着,伺机接近。也巧,这天管家吃完了酒,却忘了带银子。酒家因是熟人,说下次带来。

这时,孟伦赶忙上前,代管家付了账。管家很感动,二人攀谈起来,商人的油嘴和头脑谁比得上,不长时间便把管家“降住”,视孟伦为知己。

鱼儿上钩,孟伦加紧使劲儿,在这位管家身上花了不少银钱,最后竟使得这位惯于“吃黑”的老手也有点儿过意不去,问孟伦有什么要求。孟伦见问,心中大喜,但不动声色,忙说没有什么要求,只是交个朋友。最后管家一再说要效力,孟伦说:“别无所求,若您不为难的话,只希望明日您当众对我一拜就足了。”管家本是奴才,拜人惯了,这有何难,当即满口答应。

其实,孟伦此钓只是为了借鱼饵而已,真正的钓鱼好戏还在后头。第二天,孟伦来到张让府前,那些盼望升迁的权势小人早已挤满了胡同,等候管家开门安排。日头老高了,管家才在小奴才的陪伴下开门见客,众人一下拥上前去。

管家在门阶上见孟伦站在人后,不食前言,率领众奴才拨开众人,低头便向孟伦拜去,把孟伦客客气气地迎进府中。直把那班等候的人惊在那里,心想这位鼻孔朝天的管家对这位孟伦如此客气,那孟伦与张让肯定不是一般关系。

所以,那些找管家排不上号的人便转来找孟伦走门子,送来许多财富。孟伦一概应允,不出十天,便收下数万钱财。

古往今来,“利”和“礼”是连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人际交往的一般规则。送礼的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具体操作上,送礼是一件需要细心琢磨的事情。

任何礼物都应该表达送礼人特有的心意,或是酬谢,或者求人,或联络感情等等。

所以,你选择的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要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这时候才会倍显珍贵。

实际上,最好的礼品应该是根据对方兴趣爱好来选择,是富有一定的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却不显山露水的礼品。因此,在选择礼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做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能做到这一点,其效果往往是超出你的意料。

清末,张敬尧最初跟一个说书艺人学说书。他在生活困难的时候还能耐住性子学说一段,后来觉得说书整天东跑西走很辛苦,就利用一个偶然的机会混进了北洋军队。

张敬尧虽胸无点墨,但耍嘴皮子却很有一套。凭着能说会道,投机钻营,很快由排长升为营长,但他还嫌不过瘾,竭力往上爬。看到别人一年年高升,自己“岿然不动”,他内心十分焦急,搜索枯肠,想着咋钻袁世凯的门路。

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意外获悉袁世凯的宠妾杨氏喜爱喝进口白兰地名酒,而且还是“海量”。这个风声,使他心花怒放,决心利用这一点敲开袁世凯的大门。再说杨氏这里,经常收到一箱箱不署名人送的“白兰地”。过了有半个月时间,她暗中查访,才知道是有个叫张敬尧的营长送的,自然十分欢喜,亲自召见。

张敬尧一见面,即满口“师母长”“师母短”,把杨氏溜得如登青云,内心甚喜。

从此,张敬尧通过杨氏算是在袁世凯那里挂了号,几年后竟升为旅长。

俗话说“不见兔子不撒鹰”,如果没有实际的利益,谁都不愿意浪费自己的精力和资本。

相反,一个人要想借用别人的力量,为自己的事业服务,就必须摆出切实的利益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并通过利益来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以利益驱动他人,帮助自己,这是一种高明的做事手段。你可以从以下方面,“吸引”你的合作者。

1.给予金钱的利益。切莫轻视利益的重要性,因为利益是吸引合作者助你一臂之力的要素。如果这个利益又是他迫切需要的,将会为你增加更多助力。

2.满足情感的需要。所谓情感需要,主要系指友情、彼此的伙伴意识。满足对方对友情的渴求,对方自然乐意助你一臂之力。

3.提高自我重要感。在提高自我重要感方面,要明确地让对方知道,你多么需要对方的帮助,而且除了对方没有人有能力帮助你。这样能大大地满足对方的优越感,乐意为你效犬马之劳。

谈正事之前,先把气氛“侃”热了

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伴随,情感是沟通的桥梁。在求人办事时,善于并巧妙地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征服对方,让事情朝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这种感情与手腕交织的“名局”,莫过于宋太祖赵匡胤创造的“杯酒释兵权”。

北宋初,宋太祖刚刚打下江山,鉴于自唐以来,君主权弱,无法控制地方政权,以至于战祸连绵不绝,宋太祖决定削藩,削减大臣所拥有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编他们的精兵强将。

然而,那些位高权重的将领们,如何才能乖乖地听从安排呢?宋太祖在思考。

过了几天,宋太祖隆重宴请为他打下赵氏江山的石守信等亲信爱将们。

酒酣耳热之际,宋太祖命令左右侍从退下,故作醉意地放下酒杯,对众将说:“各位爱将,朕如果不是你们鼎力相助,哪能有今天?朕将永远铭记各位爱将的辅佐之心。然而做天子的也十分艰难,有时朕觉得还不如当初做节度使快活,朕现在没有一个晚上睡得安稳踏实啊!”石守信等人急忙惊惶地问:“这是为什么呢?”宋太祖坦然地说:“这不难理解,身居朕这等高位的人,谁不想把他干掉取而代之呢?”石守信等人一听此话,吓得酒醒了一半,人人表示并无此念。

宋太祖站了起来,叹了一口气,说道:“当然,你们跟朕多年,朕相信你们当中是没有一个人有这个野心的,但你们手下的部将也想富贵啊!万一有那么一天,他们将黄袍给你们其中哪一个穿上,就是你不想做皇帝,恐怕届时也会身不由己。”

石守信等人闻此言,都叩头哭泣着请求道:“陛下,我等愚蠢,只请求陛下念我等对您的一片忠心,给臣们指出一条生路吧!”宋太祖亲自将他们一一扶起,故作轻松地笑着对他们说:“难得众位爱卿一片忠心,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想求富贵荣华的人,不过是为了多得些钱财,使自己能够尽情地享受,使子孙后代不致贫困罢了。这样吧,如今天下也已太平,你们何不放弃兵权,到你们所看中的地方去挑选一些最好的田地、华贵的房屋,并为子孙多置些产业,再多购买一些歌伎舞女,整天地饮酒作乐,以享天年。这样,咱们君臣之间也免却了无端地互相防范猜疑,永远相安无事,你们认为如何?”

石守信等人这才恍然大悟,顿时再次叩谢宋太祖道:“陛下为臣等考虑得如此周到,不胜感激,真所谓是同生死共患难的再生父亲啊!”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都上奏皇帝称自己身患疾病,不能继续为朝廷效劳,请求太祖解除了他们的兵权。

“杯酒释兵权”一事,宋太祖先感谢各位将领的辅佐,然后恩威并施,一鼓作气取得了众将手中的兵权,手腕着实高明。

人在社会上行走,如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打交道的策略会很吃亏。要做一个处世高手,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就应当会使用“笼络人心”的手腕,“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虽说秦岚凭借琼瑶剧已经颇有名气,但当时导演陆川邀请她参演《南京!南京》时,让她和范伟扮演的唐氏夫妻代表战争中的小人物,她扮演的“唐太太”只有三句台词、五场戏。

秦岚认真研读剧本,又进一步研究那段历史,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越是在宏大的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的设置越应该精彩。而且她知道陆导是一个非常关注小人物、也擅长运用小人物讲述大道理的人。

秦岚大胆地把自己的建议,通过电子邮件和陆川沟通,争得了陆川的同意。就这样,秦岚增加了一些戏份,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秦岚和范伟还尝试给角色做了一些设计,比如,唐太太在打扫卫生时头戴花布帽,唐先生说话时有点儿大舌头,既吻合角色本身的塑造要求,又增添了许多生活情趣,演绎起来,效果非常好,完全超出导演事先的标准和要求。

陆川非常认可他们的表演,不断给他们加戏。凭借出众的二次创作,拍摄结束时,秦岚的戏份已经不亚于任何主角。

可是当样片初剪完成后,秦岚兴致勃勃地观摩,不禁惊呆了,她和范伟精心演绎的唐家人戏份仅剩寥寥几场。她和范伟找到陆川,秦岚没有据理力争,而是亲切地对陆川说:“导演,为了感谢您,我和范老师决定请你吃饭。”陆川欣然赴宴。

酒过三巡,范伟突然提出要取回当初的拍摄素材,陆川很纳闷,秦岚半真半假地对陆川说:“范老师和我准备亲自动手将唐家戏份重新剪辑成短片《唐家人在上海》,然后拿到戛纳参展。”陆川顿时明白自己是赴了“鸿门宴”,哈哈大笑。回去后,陆川召集剧组的主创人员又重新看了样带,发现初剪时确实有些地方下手太狠,于是适当地增加了唐家戏份。

试想如果当初秦岚硬着找导演说理,没准导演会反感,反而坚持己见。正是秦岚依靠自己良好的沟通技巧,从一个小配角上升到不可或缺的女主角,完成了一次完美跃升。

其实在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分歧,只要掌握好说话办事的分寸,就能有效地整合我们的人际关系资源。当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少、认同越多时,你便拥有了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脉基础。

俯下身子,争取更多的支持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大部分的人做事都是很“硬气”的,受不得折辱,吃不得口头亏,一言不和,则拍案而起。

这种作风实在要不得,认真想一下,在一场争论中,你输了,情形会更难看;即使你赢了,赢的也是一种表面胜利,对你的实际利益、你的长远发展并没有一点儿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