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年轻人继承了巨额财产,他沉醉在自己愚蠢的幻想中,以为自己就要成为一个伟大的金融家了,并试图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结果,他落入了狡诈的推销商的圈套,那个推销商很快就发现他容易轻信别人。最后,等到那个年轻人醒悟过来时,所有的钱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直到破产以前,他还以为自己在挣钱呢!当他失败时,才发现他所有的有价证券都不过是废纸一堆,几乎没有一种证券是有头脑的商人愿意投资一分钱的。
一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说,在纽约100个挣钱的人中,没有一个能留得住钱的。这可能有点夸张,但人们知道,确实很少有人能把挣到的钱存下来,他们很难抵制伴随着金钱而来的种种诱惑。
在消费过程中,奢侈浪费的典型牺牲品是那些善良、随和、慷慨的人。他们总是乐于请人吃饭、喝酒。慷慨大方使他们的钱来去匆匆,总也留不住。
这种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毁了自己,也害了他的亲人,因为他不能给自己家庭的未来提供保障。他如果有钱,任何人只要开口,就可以借到他的钱。如果碰巧没有钱,他也会借钱给朋友。结果他的家人都成了他挥霍浪费的牺牲品。
在消费过程中,最容易被普通人忽视的品质就是简朴。人们往往挣钱在先,但是挣到钱以后,大多数人似乎没有办法学会储蓄。人们总是以各种愚蠢的方式,令人难以置信地花光了所有的钱。
进行自我投资来提升自己,把钱花在追求更高的目标方面,你一定会获得极大的满足。
有些人表面上穿的是绫罗绸缎,戴的是金银珠宝,坐的是豪华轿车,肚子里却是“一包稻草”.一个人要穿舒适的衣服,但同时也要培养自己自尊的品格、好学而健康的头脑和美好的性情。把金钱和时间花在更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事情上,将会使你变得更大气、更庄重、更纯真。
有选择性地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进行投资,这是一种有益的消费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将会使人活得诚实、简朴而有价值,最终会得到幸福和满足。
有些人收入不高,但花起钱来可真是愚蠢之极。他们会为了买只有富人才买得起的古玩和衣服,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但等到买真正的生活必需品时却身无分文。
哈佛教授告诫青年:“不恰当地花钱,就是浪费。”那么,为什么不记住这句修身的格言,从中学到聪明和智慧呢?
未雨绸缪:养成储蓄的习惯
哈佛教授认为:当一个人养成了储蓄习惯的时候,犹如拥有了一块完美而又宝贵的璧玉,这块璧玉将成为自己拥有巨大财富的第一块基石。
迈克是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学生,可是他的钱总是花得光光的,他感到很苦恼,有一天,他找到了老师卡耐基。
卡耐基在林丘的水塘边和迈克谈起了他自己的经历:
“早年,我在密苏里州的玉米田和牧草地里干活,那地方的环境,在浪漫主义诗人们看来,肯定洋溢着诗情画意。但是,当年对于我来说,那儿简直像是魔窟。我必须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每天不得低于10个小时,每到晚上,都累得快要散架。付出这样繁重的劳动,每天所得很有限!
生活实在是太艰辛了。为了节省5分钱的电车费,我不得不步行十几里路。
法国作家雨果说:’贫穷使男人潦倒,使女人堕落,使儿童羸弱。‘怎样才能摆脱贫穷呢?我当时想:假如有一份存款,那就好了。
于是,我用步行了20天省下来的一美元电车费,在附近的银行里立了一个户头。
我的心境顿时为之豁然了:我有存款啦!于是,我有了一种踏实感,觉得有了存款就有了希望,有了着落。
10天后,我又往账户里存进了一美元。就这样,我不间断地每隔20天存一次,每次都是不乘电车省下来的5美分。一年下来,我的存折上便是18美元了。
当时,我正需要50美元的款项。50美元,对于每天收入只有5毛钱的我而言,难道不是一笔金额惊人的巨款吗?50美元太遥远了,于是我把目光停落在30美元上。又过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后,我的存折上出现了30美元。接着又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后终于存到了50美元。”
迈克听得入了迷。他一声不响地望着卡耐基,聆听着。卡耐基继续说:
“所以,为了实现一个大的目标,不妨将它分成若干个小的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地一个一个地完成,这样能给人一种心理上的现实感、踏实感,坚定人的信心。没有小目标而直接盯着大目标,就会使人产生渺茫、遥远的感觉,从而产生很多障碍性的因素。
我听说,在中国,共产党的红军在长征途中,士兵们就是盯着他们前方的一棵棵树,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到那棵树那儿!‘就这样一棵树一棵树地走下去,他们最后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征途。
一位从事自由撰稿的作家曾经对我说,每当和出版商签约后,面对着数百页稿纸,不免心头紧张,担心不能按期交稿。但是他又转念一想,只要每天写一二十页稿纸,那么不出一个月就能写完一部书。于是,他心情轻松愉快地投入写作,果然在一个月之内,就顺利完成了书稿。”
卡耐基总结说,“存款也是这个道理。不要死死盯着一个天文数字般的金额不放,只要坚持不懈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日积月累,存下一大笔钱是不成问题的。相信你的老邻居也绝不是三年五载,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存了10万美金的。他是在数十年的岁月中,用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的呀。”
迈克点头表示赞同。
卡耐基最后说:
“当我们存钱的时候,不妨恪守这样一条准则:如果你想存10万元,那么应先以在1万元为目标。
一笔笔较小的存款,积累起来就成了一笔较大的存款。一万元,又一万元,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一下子就存足10万元,那是一般人不可能办到的。”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一般的工薪族是很难下定决心在银行里存一笔巨款的。同时,即使有了这种雄心,也由于一直不能存满预期的数额而丧失信心,终致于使存款蓝图化为泡影。
纽约曼哈顿区某公司的一位职员,名叫拉尔夫,在参加卡耐基课程以后,曾就这个问题请教卡耐基。
他告诉卡耐基,他一直希望能存足5万美金。
曼哈顿的这位白领上班族当时的年薪为2万美元。他说:“我原计划每年存入1万美元在银行里,5年时间即可存足5万美元。可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个计划恐怕是要泡汤的了。”
拉尔夫是怎样的情形呢?
第一年,他实现了自己的计划,银行的账户里有了1万美元。他很是兴奋,因为他觉得在未来的几年内,5万美金的存款额是有戏的了。
但是,在第二年,拉尔夫由于时常出入于比较高档的娱乐消费场所,2万美元的年薪所剩无几。于是,存折上仍然是1万美元。
第三年,拉尔夫狂热地追求一位白领丽人,为了博得她的芳心,他不惜一切代价,美钞像流水一般花去了。这一年的薪水给花了个精光。此外,他还从存款中取出了6000美元,以填补当年的“财政赤字”.
第四年,他的年薪和银行的积蓄全耗光了,还借了5000美元的债款。结果,他苦苦追求的那位女郎,还是让一位财大气粗的花花公子“猎获”去了。
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拉尔夫不但存不了款,只要能还清欠债,他就谢天谢地了。
拉尔夫为此而非常苦闷。他请求卡耐基为他指点迷津。
“拉尔夫,我们做任何一种事情,都不能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卡耐基对他说,“你能确定5万美元的存款额为你的目标,这一点是相当值得注意的。事实上,为数不少的人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
无可置疑的是,卡耐基对学员的指导是十分热情的,对于他的课程,罗威尔·汤姆斯曾作过这样的评说:
“这门课程是集公众演说、营销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学为一体的独一无二的一个惊人的组合。该课程如同麻疹般真实,但是趣味性更富于麻疹两倍以上。”
在课程内容以外,卡耐基也尽可能地为学员们在各方面提供指导。在金钱问题上,他提出了相当宝贵、有益的观点和建议。
“但是,拉尔夫,”卡耐基继续对他这位白领阶层的学员说,“制定了目标还只是刚刚开头,更需要我们不折不扣地去执行既定的计划,实现既定的目标。否则,这个目标就是一个肥皂泡,毫无价值可言。”
拉尔夫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卡耐基继续对拉尔夫阐述他对存钱的一些见解:
“当存款达到在你心目中比较大的一个额度时,比如既定的那个目标--5万美元,你就会觉得它是一块完美又宝贵的璧玉。于是,你会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怎么也不忍心损害它一丁点儿。这块’完璧‘将成为你所拥有的巨大财富的第一块基石。
然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当这块’完璧‘尚在形成之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魅力,从而不去珍惜它,甚至随心所欲地拆用它的零部件,使其成形艰难。”
卡耐基和他的夫人姚乐丝在财富问题上有其共识。他们认为,拥有财富的关键性条件在于两点:一是勤奋的工作,二是坚强的自我约束力。而其他诸如机遇、遗产、智商都只是为你提供可能性,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按照卡耐基夫妇的观点,一个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但如果挥金如土,也就等于零。
他们不认为花天酒地、大肆挥霍、住豪华别墅、乘高级轿车的人就一定是富有者。因为收入并不意味着就是财富。即使你一年赚100万,但随即又将它们花光,你仍旧不可能富有。
“所以,在你的存款还未到达既定目标之前,千万不要去取用。”卡耐基最后对拉尔夫说。
三年后,卡耐基收到拉尔夫的一封信:
亲爱的卡耐基先生:
今天,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银行里存入3000美元的时候,我的存款额达到了5万美元!我的内心感受简直是无法形容的。我无论如何也要呵护好这个迷人的“宝贝”;而且,我还将塑造下一块“璧玉”……您的拉尔夫哈佛教授强调:储蓄的习惯是走向巨富的铺路石,养成这个好习惯,才能使人生更加完美。
挥霍无度将断送自己的前程
哈佛教授认为:任何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来决定生活支出,这是一条人类生活的规律。如果挥霍无度,入不敷出,毫不珍惜钱财,可能断送其一生。
若想获得财富,就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自我克制的力量必不可少。无论你收入多少,你总要量入为出,能节省的地方就要尽量节省。
有些年轻人往往把他们本来应该用于发展事业的必备资本,用到时髦的嗜好或娱乐方面。如果他们能把这些不必要的花费节省下来,积少成多,数量一定大为可观,可以为将来发展事业奠定一个资金上的基础。
即便是一个生性吝啬的人,他的前途也仍然大有希望,但如果是一个挥金如土、毫不珍惜金钱的人,他们的一生可能将因此而断送。
有些年轻人之所以一踏入社会,花钱就如流水一般,胡乱挥霍,是因为他们似乎从不知道金钱对于将来事业的价值。他们胡乱花钱的目的好像是想让别人说他们一声“阔气”,或是让别人感到他们很有钱。
这样的年轻人一旦用钱把场面撑起来后,一切烦恼苦闷的事情就会接踵而至。为了顾全面子,他们就再也不能过节俭的日子了,他们也不会认识到自己已经沦落到什么样的地步了。有些人,入不敷出后,就开始动歪脑筋,挪用公款来弥补自己的财政缺口。久而久之,耗费越大亏空也就越多,慢慢地就陷入了罪恶的深渊,难以自拔。为了满足这种喜欢花架子、空排场的恶习,不知有多少人到头来要挨饿,甚至因此丢了性命,更有无数人因此而丢失了职位!
关于这个问题,有位作家说:在我们的社会中,“浪费”两个字不知使人们失去了多少快乐和幸福。浪费的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是对任何物品都想讲究时髦,比如服饰、日用品、饮食都要最好的、最流行的,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越阔气越好。二是不善于自我克制,不管有用没用,想到什么就去买什么。三是有了各种各样的嗜好,又缺乏戒除这些嗜好的意志。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克制自己的欲望。造成现在社会上事事追求浮华虚荣的最大原因就是人们习惯于随心所欲、任性为之的做法。
要节俭,但也要避免过度不当的节省
哈佛教授认为:“有几种节俭是不合算的,比如忍着痛苦求节俭就是一个例子。”
节俭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节俭得不是地方,他就成了一个节俭的奴隶。比如,某人老是为了节省几分钱而牺牲大好光阴,他常把半面未曾写过字的信纸撕下来,并裁下信封的背面,作为稿纸。他这种浪费宝贵的时间去节省细小东西的做法,实在是得不偿失。还有的老板在经营的时候,也有这种过度节省的吝啬行为。他会对雇员们说,包装时无论如何都要节约一些绳子,并把这一条作为公司的规定。虽然由于这一条规定而浪费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一根绳子的价值,但他仍然在所不惜。像这一类的节省,其实是极度愚蠢的做法。
只有少数人懂得节俭的真正意义。真正的节俭并非吝啬,而是经济地、有效率地节省用度;并非一毛不拔,而是用度得当。
善于节俭的人与不善节俭的人,其实有很大的不同。那些不善节俭的人往往为了节省一分钱的东西,却费去价值一角钱的光阴。吝啬的节俭其实是最不合算的。而准备做大事业的人,一定要有度,不可斤斤计较一分一厘。
所谓节俭,从宽泛的角度讲,包含了深谋远虑和权衡利弊的因素。最聪明的节省,有时却常需要过分的消费,比如做大生意的交际费并不是一种浪费,乃是一种大度的用法,是一种恰当的投资。
慷慨大度往往有助于人的雄心的实现,可以使人们获得多方面的收获,帮助我们在社会的阶梯中上升,这远比把金钱存入银行更有价值。所以,欲成大业者,应该做到深谋远虑,切勿因吝啬而妨碍自己希望的实现,使大好的机会丧失。
节俭的习惯如果用之过度,反而得不到良好结果,非但不能成为进身之阶,反而成为绊脚的石头。商人吝啬得不肯多花资金来经营,农夫吝啬得不肯在地里多播种,是同样不合理的节省。俗话说:“种得少,收成也少。”
总是在小的方面过度吝啬,结果会使你在大的方面失败。比如一个小商人只有一套衣服和一条领带,非到破旧不堪才肯抛弃。他从未想到过要请一个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客户吃一顿饭,即使在旅行时与熟悉的客户偶然相遇,也从不替客户付一次旅费。因此,他落得个吝啬的名声,结果人人都不愿与他做生意,而他竟然还不知道,使他蒙受极大损失的就是他那过度节省的习惯。
许多人为节省些小钱,竟损坏了自己的健康。要想在职业上获得成功,必须防止不合理的节省。无论怎样贫穷,你可以在别的地方讲节省,但却不可在食物上节省,因为食物是健康的基础,也是成功的基础。
凡是足以阻碍人们生命前进的,无论是疾病、贫穷,还是其他障碍物,都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来设法诊治和补救,这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