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件榜文虽无纪年,但同一文书后面还抄有一件帖文和另一件榜文,后者末署:“广顺三年十月榜,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兼御史大夫曹元忠",最后还有“新乡口承[3押牙多佑儿、兵马使景悉乞讷、李佛奴、于罗悉鸡、赵员定”等人,可知新乡镇使的属官有押衙、兵马使等职。据荣新江先生云,坂尻彰宏氏曾对这件榜文作过研究,发表了《敦煌膀文书考》一文;U85]而荣先生在英国图书馆编目时亦曾对这件断裂成多段的卷子进行了拼接缀合,去年他为英国图书馆展览图录撰写论文,介绍了这件珍贵的文书,并公布了拼接后的图版照片。[186]新乡位于疏勒河上游之昌马河流域,是控扼吐蕃北上的要冲。归义军曹元忠在953年底置城立社,设立新乡镇,安置军人,进行驻守。新乡镇与同时设置的会稽镇,成为曹氏后期的“八镇”中的新设的两个镇。在此后的两年,前揭P.3727V《后周广顺五年(955)正月都知兵马使吕留延阴义进等上太保衙状》中亦出现了新乡镇。曹氏归义军时期,肃州早已丢失,由附属于甘州回鹘的肃州家占据,设在原肃州境内的新乡镇,此时属瓜州管辖,成为“二州八镇”中的一镇。
归义军时期出任新乡镇使者不可考,而有副使、监使及上面提到的押衙、兵马使。S-374《宋至道二年(996)正月新乡副使王汉子监使郁迟佛德等牒》云:
新乡副使王汉子、监使郁迟佛德、都衙马衍子、朱向孙百姓等。
一右汉子、佛德、百姓等,自从把城,苦无丝发之劳。今司徒娘子重福,念见边城,恰似正、二月布施百姓麦伍车,一一打与贫乏百姓,救难之接贫命饥荒种子。汉子、佛德、百姓老小女人参拜司徒娘子恩得(德)福因,应四遭番人专名无任感恩,悚惧之至。今者汉子、佛德于何都头手上领得雍归麦替麦拾伍车。又都衙先欠麦玖车拾叁硕伍斗,并无升合不欠。谨具陈谢,谨录状上。牒件状如前,谨牒。
至道元二年正月日新乡副使王汉子、监使[郁]迟佛德等拢[187]。
新乡镇地处边城,土地贫瘠,故不得不向雍归镇借麦。从牒文可知,新乡镇除了镇使之外,还设有副使、监使、都押衙等属官。
(九)会稽镇
会稽镇,亦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时期所新设之镇,属“八镇”之一,位于瓜州城东北亦即今安西县东36里处的小宛破城,属瓜州。
前揭《晋书地理志上》云元康五年,惠帝分敦煌郡之宜禾、伊吾、冥安、深泉、广至等五县,分酒泉之沙头县,又别立会稽、新乡,凡八县为晋昌郡。”[1M]会稽县此前未见,当是西晋所新设。到十六国西凉时,又因江汉南人徙入而升格为会稽郡,《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云初,苻坚建元之末,徙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畴不辟者,亦徙七千余户。郭摩之寇武威,武威、张掖已东人西奔敦煌、晋昌者数千户。及玄盛东迁,皆徙之于酒泉,分南人五千户置会稽郡,中州人五千户置广夏郡。”[189]此后,北魏、北周会稽或郡或县,《隋书地理志上》“敦煌郡玉门县”条云后魏置会稽郡。后周废郡,并会稽、新乡、延兴为会稽县。开皇中改为玉门,并得后魏玉门郡地。”[1901至隋撤消会稽县,唐代亦未见恢复其建制。
晚唐张氏归义军时期,未见会稽镇的建制;五代曹氏归义军初期,会稽镇也未人列“六镇”之中。大概在953年设立新乡镇的同时,还设置了会稽镇,因为在两年之后的P.3727v《后周广顺五年(955)都知兵马使吕留延阴义进等上太保衙状》中“有马踪多少骑,数来人会稽、新乡、雍归、新城管界”之语,会稽与新乡、雍归、新城等镇一起,成为曹氏中期以后的“八镇”之一。P.2155v《某年六月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致甘州回鹘可汗状》云:“于去五月十五日被肃州家一鸡悉作引道人,领达坦(怛)贼壹伯(但)已来,于瓜州、会稽两处同日下,打将人口及牛马”,看来肃州家与达怛侵扰归义军,是沿着会稽镇、瓜州一线西进的。
P.4060《白描观音像》左下侧题记云施主会稽镇遏使罗佑通一心供养”。[191]关于此件画像的年代,池田温先生判定为“大约十世纪”。tW2]P.2916《癸已年(993)某寺为张马步女师迁化纳赠历》云:“罗镇使:非(绯)绢查疋,黄绢壹疋,透贝査疋”,P.4700《甲午年(994)五月十五日阴家婢子小娘子荣亲客目》中有“罗镇使及娘子并男女四人”,P.3942《荣亲客目》中有“罗镇使及娘子”,而张马步也同见于后两件荣亲客目中,应为同一时期的文献。唐耕耦等先生判定甲午年为994年,[1W]属曹氏归义军后期。若如此,则此位罗镇使与曹议金时期的紫亭镇使罗盈达无关,可能是会稽镇使罗佑通,任职时间在曹氏归义军后期。
S.5606《书手厶乙抄录会稽镇状稿样式》云:
.贼来输失状。厶处寇盗。右今月厶日,从厶处寇盗蓦突出来,直到城下,贼有三百骑已来,欲拟相敌,恐怕输失,虏劫五六余人,更无损动。更有言语,任之书。谨具状申闻,谨录状上。
无贼错接火惊动状。
右今月厶日夜厶处火出,遂差都知游弈寻探,厶处种田人灼火错看,此件虚谬无贼。今则管界澄清,总无惊怕。谨具状申闻,谨录状上。
镇使不在镇内百姓保平安状。
副使厶甲、百姓等状上阿郎街。右厶月镇使李厶甲奉帖上州去后,镇县内外并平安,烽烽又无动静。防门守护,准旧兢兢;捉道、烽铺,不敢怠慢。向东一道,更无息耗。谨具状奏闻,谨录状上。
书手厶乙。右奉差会稽抄录。来时蒙阿郎处分,踢限f守一年。今则时过,望替,未得指挥。伏乞(后缺)。1194]根据最后“书手A乙奉差会稽抄录”一语可知,这是会稽镇上给归军节度使的状稿样式。会稽镇的镇使姓李,他因奉命到州里去汇报工作,离开会稽镇,由副使代行其职,管理镇务。在镇使、副使之下,还设有都知游奕使,被差往寻探某处起火的情况。S.8516《后周广顺二年(952)某月五日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帖》中有“贬流会稽”之语,会稽镇地处归义军东境,故有些犯罪者往往被流放到那里去戍边。
关于会稽镇的地理位置,陈国灿先生据《隋书地理志上》“敦煌郡玉门县”条所载北周“会稽县,开皇(581-600)中改为玉门”,认为“会稽镇设于酒泉西200里的旧玉门县,即今甘肃玉门市属的赤金县城附近”。[W5]然而,据《元和郡县图志》卷40“肃州”条云广隋开皇十年(590)复改为玉门县,皇朝因之”,又“玉门军,开元(713-741)中玉门县为吐蕃所陷,因于县城置玉门军。天宝十四载(7似一755),哥舒翰奏废军,重置县”0[,96)若依陈氏所论,则会稽镇与玉门军同治一地,这似不可能。李并成先生专门撰文考证了归义军会稽镇,认为其地当在今安西县城东36里处的小宛破城,并云“会稽镇位居疏勒河中游绿洲北部,为归义军政权的北部屏障,并其西南的悬泉镇、东南的瓜州城呈三足鼎立、相互策应之势,居有十分重要的军事地位。它的设置既可防范甘州回鹘政权沿疏勒河干流北岸,绕道瓜州北部而来的袭扰,又可东与新城镇、玉门镇连成东西一线,南与悬泉镇、雍归镇以至新乡镇连成南北一线,构成对瓜沙腹地几个方向上的拱卫,并且还可有效地切断甘州回鹘沿截山子——三危山北麓地带对沙州腹地的侵扰”。
(十)玉门镇
玉门镇,位于今玉门市赤金堡。前文巳论,它不属于“二州六镇”及“八镇”之列。
关于玉门的地望,颇为复杂。向达先生指出:西汉时初设玉门关,在敦煌之西北;但到隋唐时,玉门关已东徙至瓜州境内,位于晋昌县城之东;11981李并成先生进而考证,五代时期玉门关再东迁至肃州西部的石关峡。[199]玉门作为政区的出现,始于西汉之玉门县,属酒泉郡;12001之后,东汉沿置玉门县,仍隶酒泉郡;北魏升格为玉门郡;隋代开皇时又复为玉门县,属瓜州敦煌郡管。[2据《新唐书地理志四》云肃州酒泉郡,下。武德二年(619)析甘州之福禄、瓜州之玉门置。”其下设酒泉、福禄、玉门三县,并在玉门县下注云中下。贞观元年(627)省,后复置。开元中没吐蕃,因其地置玉门军。天宝十四载废军为县。”[203]而《元和郡县图志》卷40“凉州”条则云玉门军,肃州西二百余里也。武德(618-626)中杨恭仁置。管兵千人,实三百人,马六百疋。东去理所一千一百余里。”“肃州”条又云玉门军,开元中玉门县为吐蕃所陷,因于县城置玉门军。天宝十四年,哥舒翰奏废军,重置县。”[204]由此可知,唐代的玉门县、玉门军是设在今酒泉市西200余里处,即玉门市赤金堡。
归义军时期,肃州是否仍置玉门县,因文献无征而不可考知,但却设置有玉门镇、玉门军。玉门镇,此前史籍无载,似未设置,属归义军张氏时期所新设。P.4640v《布纸破用历》凡三次提到玉门镇,庚申年(900)七月十七曰,索通达任玉门镇使;辛酉年(901)二月六日至十九日,张进达任玉门副使。此后不久,索通达辞去玉门镇使之职,同时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将玉门镇升格为玉门军,恢复了原来唐朝的玉门军的建制,军使一职由悬泉镇使曹子盈兼任。《布纸破用历》中还记载了己未年(899)五月廿三日,“又支与悬泉镇使曹子盈粗布壹疋”。S.619v《悬泉镇遏使行玉门军使曹子盈状稿》记载他被张承奉“拔自尘流,擢居专镇。分符有愧于先贤,军额难当于穴末。”既居悬泉专镇,又领玉门军额。唐制规定:“凡任官阶卑而拟髙则曰守,阶高而拟卑则曰行。”曹子盈以悬泉镇使的身份“行”玉门军使,说明当时玉门军新置,军员名额不多,其地位、规模甚至比不上悬泉镇。910年金山国建立后,此时曹子盈不再兼领玉门军使,原玉门镇副使张进达遂升任为知玉门军事。
P.3718《唐故河西节度都头知玉门军事张明德(进达)邈真赞并序》云:
府君讳明德,字进达,输忠累制,先王独委边城;玉门故军;再A千门献主。遂使权机奉化,赋税民无告劳。六教居怀,三端恒备于己。实乃奇功出众,府主诏就于阶庭。别摧崇班,内燕同欢而偏奖。偏奖边务,治本于农。军危值难,独不西东。殊勋已立,邀命庭中。班迁都位,常谦常恭。[206]张明德字进达,应当就是上揭《布纸破用历》中的玉门副使张进达。赞文中的“先王”指张承奉玉门故军再矗”表示恢复了唐朝的玉门军建制。在此后的曹氏归义军时期,不再出现玉门镇,可证其已为玉门军所替代。
(十一)沙、瓜二州以外的其它诸州之镇前文所考沙州之寿昌、紫亭,瓜州之常乐,肃州之玉门,皆为“县镇”,即镇、县并置。在甘州、凉州地区,P.4660《大唐前河西节度押衙甘州删丹镇遏[使]充凉州西界游弈防采营田都知兵马使康通信邀真赞》云助开河陇,效职辕门。横戈阵面,骁勇虎贲。番禾镇将,删丹治人。先公后私,长在军门。天庭奏事,荐以高勋。姑臧守职,不行遭窀。”据篇末题记知,这篇邈真赞作于唐僖宗中和元年(881)仲冬。康通信所领诸职中,有删丹镇遏使、番禾镇将,表明甘州之删丹、凉州之番禾等非附郭县都实行了镇、县并置,康通信担任两镇镇使。881年,甘、凉二州尚为归义军所守,但回鹘人经常骚扰此地,对归义军在西东部地区的统治产生极大的威胁。康通信身兼多职,是归义军派驻东境的重要将领,抵抗回鹘人的进攻。最后,终因寡不敌众,他在保卫凉州的一次战斗中以身殉职。大约在884年之后,回鹘人就占领了甘州城,建立甘州回鹘政权。
非附郭县中的其它县,如肃州之福禄县,凉州之昌松、神乌、嘉麟等县,按例当亦镇、县并置。但是否必然如此,则有待进一步考证。值得注意的还有不设在县治的镇,如前举石城、悬泉、雍归、新城、新乡、会稽等镇,以及肃、甘、凉等州境内的其它镇。据《新唐书地理志四》记载,唐朝在凉州境内设有赤乌、通化等镇,瓜州境内还有合河镇;[20》.2625《敦煌名族志》记载阴元祥在“唐任昭武校尉甘州三水镇将上柱国”,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记载有“文举人昭武校尉甘州三水镇将张大爽”,这些都是唐代前期在河西地区所设的镇,归义军时期是否恢复设置,因敦煌文献无征不得而知。P.3591v《某年四月八日随使押衙充临河镇使程丞状》,其撰写年代是否属归义军时期,地望何处,亦有待进一步考证。
在敦煌文献与石窟题记中,还出现一些镇使、监使,任职何镇不可考。S.11350、S.11350v《押衙杨保德上镇使及娘子状封》中有“镇使及娘子座前押衙杨保德”,flx01425flxv.11192flx.11223《辛酉年吊仪用布历》中有镇使,取10282《邓乡官等便麦历》中有郭镇使,flx-01451《癸酉至己卯年(973~979)曹亦胡等还便黄麻历》中有某镇使。
综上所述,归义军时期在地方上设置了数目众多的镇,以加强军事控制与防御外敌,这些镇与豆卢军、墨离军、玉门军等一起,共同构成了归义军的军事防务体系。归义军特别加强了镇的建制,分布在缘边地带,防御外敌人侵,以保卫归义军的安全。从以上的材料可以得知,镇置镇使,镇、县并置者往往由一人兼任镇使、县令,下设副使、监使及长史、都知兵马使、兵马使、都知游奕使、游奕使、押衙等武职僚佐,当然镇的属官并不止此。
作者附记:2004年5月荣新江教授来兰州主持笔者博士论文答辩时,曾告知我S.8516号文书的性质以及圾尻彰宏氏和荣教授关于此件文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在笔者撰写此篇论文的过程中又赐寄先生的大作“OfficialLifeatDunhuangintheTenthCentury:TRieCaseofCaoYuanzhong”之复印件,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感谢武汉大学刘安志博士寄赠菊池英夫氏《唐代边防机关t匕T乃守捉城镇等乃成立遇程一文之复印件,并见告牟发松教授的论文,以及对拙文其它地方的若干指正;首都师范大学刘屹博士寄赠了日野开三郎氏《唐代藩镇乃跋扈t镇将》这篇长文之复印件,并在拙文修改时给予了热忱的帮助和酎心的指正,尤其是在他编辑稿子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允许我多次修改拙文、调换稿子,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最后感谢《敦煌吐鲁番研究》编委会接受我这篇冗长的论文。
(原载《敦煌吐鲁番研究》第9卷,中华书局,2006年5月)作者追记:2006年8月31曰,大阪大学坂尻彰宏先生来兰州,给我赠送了《敦煌膀文书考》及其它论着,得以阅读此篇论文,并对拙文中S.8516文书的录文进行了核对,纠正了我原先录文中的个别错误。特此说明,并致谢意!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