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
9012900000024

第24章 论吐蕃制度与突厥的关系(13)

[1]周一良《北魏镇戍制度考及续考》,1935年初刊,此据《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15-238页。谷霁光《补魏书兵志》、《镇戍与防府》,1935年初刊,此据《谷霁光史学文集》第1卷《兵制史论》,江西人民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88-296、350~363页。张维《元魏诸镇考》,1941年初刊,此据甘肃省文献征集委员会校印,1987年。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乙部《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第十一聿“北魏军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五B,1963年初版,此据1997年景印4版,下册,第691-797页。牟发松《十六国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军镇化》,{晋阳学刊》1985年第6期,第39M7页。高敏《十六国时期的军镇制度》,《史学月刊》1998年第1期,第15-24页。梁伟基《北魏军镇制度探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第54-59页。

[2]菊池英夫《唐代边防机关tLTO守捉城镇等C0成立过程[二1v、T》,《东洋史学》第27辑,1964年,第31-57页。日野开三郎《唐代藩镇《7)跋扈fc镇将》,1939-丨940年初刊,此据《日野开三郎东洋史学论集》第1卷《唐代藩镇乃支配髄制》,东京:三一书房,1980年,第339~492页;《五代镇将考》,《东洋学报》第25卷第2号,1938年,此据索介然汉译文,载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着选译》第5卷《五代宋元》,中华书局,1993年,第72-104页。

[3]向达《记敦煌石室出晋天福十年写本《寿昌县地境》》,《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1957年初版;此据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21-3页。土肥义和《归义军(唐后期五代宋初)时代》,梗一雄责任编集《讲座敦煌》第2册《敦煌O历史》,东京:大东出版社,1980年,第233-251页。史苇湘《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与莫高窟》,敦煌文物研究所编《敦煌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90-92页。黄盛璋《沙州曹氏二州六镇与八镇考》,敦煌文物研究所编《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上册,第269-281页;《于阒文《使河西记》的历史地理研究》,《敦煌学辑刊》1986年第2期,第10~14页。卢向前《关于归义军时期-份布纸破用历的研究——试释伯四六四O背面文书》,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3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429~434页。陈国灿《唐五代瓜沙归义军军镇的演变》,唐长孺主编《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55-580页。李并成《汉敦煌郡广至县城及其有关问题考》,《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第81-88页;《归义军新城镇考》,{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年第4期,第80-82页;《归义军会稽镇考》,《敦煌吐鲁番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23-228页。

[4]周一良《北魏镇戍制度考》,《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第215页。《魏书》所载后秦匈奴镇将姚成都、西秦大夏镇将常坦,见《魏书》卷3《太宗纪》;(第58页)卷84《儒林传.常爽传》。(第1848页)[5]谷霁光《镇戍与防府》,《谷霁光史学文集》第1卷《兵制史论》,第351页。(补魏书兵志》,原载《二十五史补编上海开明书店,1935年;此据《谷霁光史学文集》第1卷《兵制史论》,第291页。

[6]《魏书》卷101《氐传》记载杨定于北魏“登国四年(389),遂有秦州之地,自号陇西王。后为乞伏干归所杀,无子。佛狗子痤,先为监国,守仇池,乃统事,自号征西将军、秦州刺史、仇池公,谥定为武王。分诸氐羌为二十部护军,各为镇戍,不置郡县。遂有汉中之地,仍称藩于晋。天兴(398~404)初,遣使朝贡,诏以盛为征南大将军、仇池王。隔碍姚兴,不得遂通贡使。”(第2228-2229页)由此观之,389年是杨定占据秦州称陇西王的年份,并非杨盛分护军之时。又参《资治通鉴》卷108《晋纪三十》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十月条。(第3418-3419页)

[7]张金龙《十六国地方“护军”制度补正》,《西北史地》1994年第4期,第30-38页。

[8]唐长孺《晋代北境各族“变乱”的性质及五胡政权在中国的统治》,《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167页。

[9]牟发松《十六国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军镇化》,《晋阳学刊》1985年第6期,第39-47页。

[10]高敏《十六国时期的军镇制度》,《史学月刊》1998年第1期,第15-24页。

[11]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下册,第794页。

[12]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3《关内道三》“坊州”、“鄘州”条,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70、68页。

[13]杜佑《通典》卷173《州郡典三》“坊州”条,中华书局,1988年,第4525页。

[14]《晋书》卷114《苻坚载记下》,第2969页。

[15]《元和郡县图志》卷3《关内道三》“丹州”条,第71页。

[16]《晋书》卷113{苻坚载记》上,第2903页;卷114《苻坚载记下》,第2928页。

[17]《晋书》卷114《苻坚载记》下,第2926页。-[18]《晋书》卷116《姚苌载记》,第2971页。

[19]《晋书》卷118《姚兴载记》下,第2995页。

[20]《晋书》卷130《赫连勃勃载记》,第3203页。

[21]《晋书》卷119《姚泓载记》,第3013页。关于姚成都、匈奴堡的记载,还见于并州、定阳、贰城胡数万落叛泓,人于平阳,攻立义姚成都于匈奴堡,推匈奴曹弘为大单于,所在残掠。征东姚懿自蒲阪讨弘,战于平阳,大破之,执弘,送于长安,徙其豪右万五千落于雍州。”“槺道济、沈林子攻拔襄邑堡,建威薛帛奔河东。道济白陕北渡,攻蒲阪,使将军苟卓攻匈奴堡,为泓宁东姚成都所败。”第3009、3014页。

[22]如:《晋书》卷119《姚泓载记》姚绍曰:“晋师已过许昌,豫州、安定孤远,卒难救卫,宜迁诸镇户内实京畿,可得精兵十万,足以横行天下。”左仆射梁喜曰齐公恢雄勇有威名,为岭北所惮,镇人已与勃勃深仇,理应守死无贰,勃勃终不能弃安定远寇京畿。”“(姚)懿遂举兵僭号,传榭州郡,欲运匈奴堡谷以给镇人。”姚成都曰:“此镇之粮,一方所寄,镇人何功?而欲给之!”“镇人安定郭纯、王奴等率众围懿。”“时征北姚恢率安定镇户三万八千,焚烧室宇,以车为方阵,自北雍州趣长安,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移檄州郡,欲除君侧之恶。”(第3010-3013页)[23](资治通鉴》卷117《晋纪三十九》安帝义熙十二年(416)条,第3692页。

[24]《魏书》卷18C太武五王传广阳王建附孙深传》载其上书昔皇始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第429页)如《魏书》卷40《陆俟传》(第901页)记载陆突在“太祖时率部民随从征伐,数有战功,拜厉威将军、离石镇将。天兴中(39804),为上党太守、关内侯。”天兴之前的年号即为皇始,可证北魏于皇始置镇不误。

[25]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第691-762页。

[26](魏书》卷113《官氏志》,第2975-2976页。

[27](魏书》卷18《太武五王传广阳王建附孙深传》,第42930页。(北齐书》卷23《魏兰根传》,第329-330页。

[28]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第794页。

[29]《北齐书》卷23《魏兰根传》,第330页。

-[30](魏书》卷66《李崇传》,第1473页。

[31]《魏书》卷9《肃宗纪》,第236~237页。

[32]《魏书》卷89《酷吏传郦道元传》云:“肃宗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第1925页。据《魏书》卷106下(地形志下》记载,高平镇也在正光五年改置为原州。第2622页。

[33]《周书》卷1(文帝纪》上记载北魏统治的最后一年,即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宇文泰传榭方镇曰:“其州镇郡县,率土人黎,或州乡冠冕,或勋庸世济,并宜舍逆归顺,立效军门。”(第12页)[34]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第727-762页。

[35]《北齐书》卷41《暴显传》,第536页。

[36]《北齐书》卷20《亮雄传》,第270页。

[37]《北齐书》卷27《破六韩常传》,第379页。

[38]《魏书》卷43《房法寿传》,第975页。

[39]《周书》卷36《司马裔传》,第645页。亊系于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即东魏武定五年。

[40]《周书》卷的(异域传上》,第891页。

[41](元和郡县图志》卷3《关内道三》“丹州”条,第71页。

[42](周书》卷17《王德传》,第286页。

[43]《周书》卷27《梁椿传》,第451页。

[44]《周书》卷33《赵昶传》,第577页。

[45]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第779页。

[46]《隋书》卷29《地理志上》“扶风郡南由县”条云南由:后魏置,西魏改为镇,后周复置县。”(第810页)[47](隋书》卷27《百官志中》,第763页。

[48]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第783-793页。

[49]《隋书》卷27《百官志中》,第766页。

[50]《周书》卷8《静帝纪》,第134页。

[51]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第780页。

[52]《隋书》卷46《赵燹传》,第1249页。

[53K周书》卷6《武帝纪下》,第101页。

[54]谷霁光《镇戍与防府》,(谷霁光史学文集》第1卷(兵制史论》,第355-357,360页。

[55]《周书》卷31《梁士彦传》,第547页。

[56]《周书》卷36《裴果传》,第648页。

[57]《隋书》卷37《李穆传》,第1116页。

[58]《周书》卷28《史宁传》,第468页。

[59]《周书》卷28《陆胜传》,第471页。

[60]《周书》卷31{韦孝宽传》,第5幻页。

[61]《隋书》卷77《隐逸传.崔廓传附子崔赜传》云大业四年(608),从驾汾阳宫,次河阳镇。”第1757页。《旧唐书》卷140《张建封传》云大历十年(775),(马)燧为河阳三城镇遏使,辟为判官,奏授监察御史,赐绯鱼袋。”(第3829页)[62]《隋书》卷28{百官志下》,第802页。

[63]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新1版。

[64]原文作“上镇将军”,衍一“军”字。

[65]《隋书》卷28《百官志下》,第785-786页。

[66]《旧唐书》卷44《职官志三》,第1923页;《新唐书》卷49下《百官志四下》,第1319-1320页。

[67]《隋书》卷28《百官志下》,第784-789页。

[68](新唐书》卷49下《百官志四下第1319-1320页。

[69]李隆基着、李林甫注《大唐六典》卷5《尚书兵部》“职方郎中员外郎”条,三秦出版社,1991年,第125-126页。

[70]《新唐书》卷49下《职官志四下》,第1320页。

[71]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14-415,431页。

[72]菊池英夫《节度使制确立以前丨军”制度们展开》及《演编》,分别载《东洋学报》第44卷第2号,1961年,第54-88页;第45卷第1号,1962年,第33-68页;《唐代边防机关tLTO守捉城镇等W成立过程{Cov、T》,(东洋史学》第27辑,1964年,第31-57页。日野开三郎(唐代藩镇O跋扈i:镇将》,《日野开三郎东洋史学论集》第1卷《唐代藩镇O支配体制第33992页。

[73]《新唐书》卷50《兵志》,第1328、1329页。

[74]菊池英夫氏讨论了镇戍之镇与军镇之镇的区别,如前者是府兵制下具有定员兵额的镇,后者的兵员则不定额,因此镇将、镇使亦不完全相同,参菊池氏《唐代边防机关tLTO守捉城镇等刃成立过程《东洋史学》第27辑,1964年,第35页。不过,唐后期五代镇使也被称为镇将,则又是常见的现象。

[75]《大唐六典》卷5《尚书兵部》,第121-122页。

[76]日野开三郎着、索介然译《五代镇将考》,《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着选译》第5卷《五代宋元》,第72、76页。

[77]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十二月条,中华书局,1995年,第76页。

[78]《资治通鉴》卷255《唐纪七十一》僖宗中和三年(883)条胡三省注,第8299页。

[79]《旧五代史》卷5《梁书太祖纪五》,第83页。

[80]《资治通鉴》卷255《唐纪七十一》僖宗中和二年(882)条,第8282页。

[81]张国刚《唐代藩镇军队的统兵体制》,《晋阳学刊》1991年第3期,第39~40页。

[82]《旧唐书》卷15《宪宗纪下》,第466页。王溥《唐会要》卷78《诸使中诸使杂录》上元和十四年二月条亦云其年,山南东道观察使孟简举均州0P乡县镇遏兵马使赵洁充本县令,有紊条章,罚一月俸料。”中华书局,1955年,第1442页。

[83]王溥《五代会要》卷20《县令下》后周显德五年(958》十月条,中华书局,1998年,第251页。

[84]日野开三郎着、索介然译{五代镇将考》,《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着选译》第5卷《五代宋元》,第92~93页。

[85]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86]唐讲称、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3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第386页。

[87]唐长孺《关于归义军节度的几种资料跋沙知、孔祥星编《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70页。

[88]敦撞研究院编《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103页。谢稚柳《敦煌艺术叙录》录作“故兄归义军节度应管内口六镇马步口口口口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谯郡曹心供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82页。

[89]伯希和着,耿昇、唐健宾译《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3页。伯氏在“裕”字后面加一问号,并说“其中的裕字似乎不是禄字之误。应该重新察看这条题识,因为其中还有一些可以认出的笔画,并核实一下此人是否就是曹延禄,也就是曹元忠的儿子和曹议金的孙子”。

[90]向达先生对这条题记所录全文为:“故儿(?)归义军节度府()管内二州六镇马步军都头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谯郡曹延祥(?)-心供养”,参向氏(记敦煌石室出晋天福十年写本《寿昌县地境》》,《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第425页。

[91]贺世哲(试论曹仁贵即曹议金》,《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第40-16页。

[92]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28页。

[93](旧五代史》卷115(周书世宗纪二》,第1531页。

[94]陈国灿《唐五代瓜沙归义军军镇的演变》,《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编》,第569页。郑炳林先生认为“宰相”系指金山国的官职,故定R3496《内亲从都头知二州八镇管内都渠泊使翟某状》为金山国时期的作品。参郑氏《晚唐五代敦煌归义军行政区划制度研究(之二)》,C敦煌研究》2002年第3期,第68页。兹从陈说。

[95]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俄罗斯科学出版社东方文学部、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敦煌文献》第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88页。

[96]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第198册《蕃夷五》,中华书局,1957年,第7767页。

[97]向达《记敦煌石室出晋天福十年写本《寿昌县地境》》,{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第425一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