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知识博览4
9019100000007

第7章 人类社会(6)

冒顿杀父自立后,以其优异的军事才能,指挥30多万大军,东击东胡,西逐月氏,南并楼烦、白羊、北服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族,首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强大的奴隶制的匈奴帝国。疆域东尽辽河,西逾葱岭,南达长城,北抵贝加尔湖一带。

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匈奴族迅速强大起来。秦末汉初,中原混乱,匈奴乘机再次夺得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威胁中原。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被胃顿围困在平城白登。经过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围。白登之围以后,西汉政府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将汉朝皇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和亲政策持续了多年。此外汉朝每年向匈奴赠送大量财礼,以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

“文景之治”的开创者——汉文帝

汉文帝(公元前202-前157),即刘恒,汉高祖之子,封为代王。吕后死后,周勃等平定诸吕之乱,将其为皇帝。文帝在位期间大力执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主张轻徭薄赋。曾两次把田租减为30税一,前167年还下诏全免田租。文帝又把算赋(人头税)由每人每年交纳120钱减为40钱。徭役也相应减轻,原一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他还主张宽刑,下令废除了连坐亲属的法律和一些残损肉体的肉刑,如:黥(在脸上刺字)、劓(割鼻)、刖(断足)等。轻徭薄赋和减轻刑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文帝注意节俭,节省了财政开支,形成了廉政风气,减轻了人民负担。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文帝之子景帝即位后,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在位40年,西汉出现了繁荣景象,史称“文景之治”。

雄才六略的汉武帝

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是西汉王朝第五位皇帝,姓刘名彻,在位54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很有作为的皇帝。

西汉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生产发展,积聚了大量财富。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实行了许多重大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打败匈奴,通两域,通西南夷,平南越、东越,增置郡县,建立了幅员广大的封建国家。推恩削藩,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盐铁官营,统一铸币,打击了大工商业主操纵经济的活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树立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汉武帝在位的50多年,出现了大一统局面,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但汉武帝连年用兵,国力耗损,晚年不得不下诏“悔过”,表示从此不再用兵,要与民休息。从而使激化了的各种矛盾开始缓和。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人,是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曹操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后迎汉献帝到其根据地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并采用屯田政策和兴修水利,使北方的农业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公元208年,曹操进位为丞相,率军南征,在赤壁被孙权、刘备的联军打败。

曹操用人唯才,整饬吏治,抑制豪强兼并。且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他擅长诗歌,与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著作已散失,经今人整理有《曹操集》。

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467-499),即拓跋宏,亦称元宏(因改汉姓为元),北魏皇帝。他即位时年仅5岁,太皇太后冯氏当政。490年冯氏死后,他才亲政。他为了巩同封建统治,增加国家税收,曾改革吏治。实行三长制和均田制。为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强北魏的实力,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又进一步进行改革。493年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改变鲜卑风俗、服制和语言;鼓励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守旧的鲜卑贵族以太子恂为首,企图抗拒,受到了严厉的制裁。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一代明君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古代杰出的政治家。18岁时劝其父李渊起兵反隋,李渊称帝,封他为秦王。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李渊退位称太上皇,李世民即帝位,史称唐太宗。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时,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因此,他采取了很多措施,减轻人民负担,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知人善任,能够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避免了施政中的许多错误。

公元630年,李世民被各少数民族共尊为“天可汗”。641年,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加强了汉藏的交往和联系。历史上把李世民的统治期间出现的国富民强的治世,叫做“贞观之治”。但李世民晚年因连续用兵、营建宫室,赋役苛重,而加深了阶级矛盾。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14岁被唐太宗选入宫中为才人,655年被唐高宗立为皇后,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死后,她相继废其子中宗、睿宗的帝位,于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统治时,一方面镇压反对派,同时明察善断,对有才能的人能够重用。她采取较开明的政治措施,例如劝农桑,薄赋徭,息兵;广开言路,提升才高位低者等等,因而在她掌权时期,社会稳定发展。但另一方面她又任用酷吏,几兴大狱,唐朝王室和功臣被牵连冤杀的不少。她在晚年生活奢侈腐化,独断专行,弊政颇多。705年,中宗恢复李氏政权,同年冬,武则天病逝。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国的创建者,629年继位为赞普,当时年仅13岁。他父亲郎日论赞在奴隶主集团相互争斗中被毒死。当时国内混乱,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举兵公开叛乱,与羊同、苏毗诸部内外呼应。松赞干布“骁武多英略”“少年奋发”,在叔父论科耳和宰相尚囊等帮助下,查出阴谋进毒的为首诸人,将其满门抄斩,消灭了宫廷内部的敌对力量。他团结支持王朝的力量,经过二三年的准备,组织训练了一支精锐军队,随即出兵平叛,攻取了叛乱者所据地区。平定内乱后,决定迁都逻些,因为那里形势险要,原野秀美。布达拉山居高临下,雄峙原中,松赞干布就布达拉山修筑王宫,即碉堡式的不达拉宫。迁都后真正占据了西藏高原的心脏地区,接着又征服了强大的苏毗、羊同等部,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起叶蕃王朝。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杰出人物,他在位的时候,创制了吐蕃文字,即今天的藏文,并制定了官制、兵制和法律。

松赞干布继位后,羡慕唐朝国力的强盛和中原文化的繁荣,派使节献贵重礼物向唐王室求婚,唐太宗终于同意将文成公主出嫁到吐蕃。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批丝织品,手工艺品,各种书籍及通晓所带书籍的文士、和制造各种物品的工匠等。这一行人成了一支传播中原先进农业、生工业生产技术的队伍。松赞干布和文成仅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宋朝的开国皇帝,涿郡(今河北涿县)人。

赵匡胤原是后周禁军统领。960年,他乘后周恭帝年幼,在开封45里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四周响起一片“万岁”声,于是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率军回开封,灭后周,建立了宋朝。他先后攻灭南平、手蜀、南唐等国,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减轻租税,这使北宋的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他所推行的“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北宋王朝气“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是我国蒙古族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12世纪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蒙古各部落之间的联系逐步加强,蒙古族人民渴望统一,铁木真逐步征服了各部落,结束了部落之间的长期战争。1206年,蒙古各部族的首领推举他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他即位后创建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开始使用文字,促进了蒙古社会的发展。成吉思汗四处征战,他所统帅的军队席卷了半个世界,建立了疆域辽阔、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他和他的继承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起到了促进作用。

元帝国的创建者忽必烈

忽必烈(1215-1294),成吉思汗的孙子。1253年,率蒙古军进攻云南,次年灭掉大理。1259年,在攻打南宋鄂州(今湖北武昌)时,得到蒙哥汗死讯,决定北还。次年在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北之石别苏木)即大汗位。其幼弟阿里不哥也在和林称汗,联合留居漠北和中亚的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各系贵族和他对抗,双方展开4年的争夺汗位的战争。1264年,他取得全胜,迁都燕京(后称大都,即今北京)。1271年,定国号为元,他就是元世祖(1260-1294年在位)。随后发动对南宋的战争,于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又曾进攻日本、安南、占城、爪哇等国。他在位35年间,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提倡程朱理学,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和交通,建立行省制度,设置驿站,加强对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管理,中国境内实现了空前规模的多民族大统一局面。

佃农出身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佃农。少年时,因家中贫困,给地主放牛。17岁时当了和尚,曾经在安徽、河南靠化缘求乞度日。公元1352年,朱元璋参加了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经过十多年的战争,于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同年北伐,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统治。他在位31年,采取宽猛结合的统治政策。在政治上,加强法制,加强皇权,压制富豪,打击贪污,他为了巩固政权,设立了秘密监视、侦察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大事杀戮曾经帮助他取得政权的文武大臣,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在经济上主张“休养生息”,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制定“黄册”、“鱼鳞图册”,作为征徭役和租税的根据,使人民负担比较合理;解放“驱口”(奴隶),改善工匠地位。

朱元璋推翻元朝,统一全国,并采取措施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奠定了明初盛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但他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过很大的消极作用。

蒙古族的杰出政治家俺答汗

俺答(1507-1581),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的首领,达延汗之孙。1517年,达延汗死,蒙古地区又陷入封建割据的状态。1520年,左翼兀良哈万户反叛,卜赤汗联合俺答多次出征兀良哈。俺答在几次出征中显示出优异的军事才干。嘉靖初年,他吞并了土默特等大小部落,后率部进驻土肥水足、气候适宜的丰州(东起今呼和浩特市东,西濒黄河,南起山西与内蒙交界的沙岭儿,北至大青山),积极招引汉族兵民,给予土地和农具,让他们从事农业,招募汉、藏工匠,并广泛吸收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把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旧城,意为“青色的城”)建成蒙古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使土默特地区成为一个巩固的基地。卜赤汗病殂其子打来孙继承汗位。迫于俺答汗的压力,打来孙汗率部从宣府,大同塞外的察哈尔部旧地东迁到兴安岭以东,俺答汗的长子僧格等乘机进占察哈尔部旧地。这样,俺答汗的势力东抵辽西、蓟镇,西迄片肃,青海以两。此后,他又进一步向西方发展势力,攻打卫拉特(即瓦刺),攻取瑶海,征服甘肃西境的上下撒里畏兀儿(今裕固族),并侵入到喀木(西康)等地。在向西扩张的同时,俺答汗力图与明朝通好。达延汗时蒙古曾与明朝建立友好关系,后来双方发生冲突,互市中断。为了恢复和好关系,俺答汗几十次派人要求通贡互市。经过双方多次协商,终于在1575年达成协议,明廷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开放11处互市,史称“俺答封贡”。此后,蒙古各部与明朝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互市关系。

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1552-1626),姓爱新觉罗。先祖受明册封,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努尔哈赤曾一度投到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帐下,受到军事训练,受汉文化影响很深。1583年,被明朝授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此后他用16年的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被明朝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接着,又用武力统一了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各部和长白山东北的“野人”女真。在统一过程中,他创建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创制满文。1616年建立金国(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建元天命。萨尔浒战役之后,攻占抚顺、开原、铁岭等地。翌年迁都辽阳,后又迁都沈阳。1626年,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受伤,不久死去。努尔哈赤经过40多年的经营,统一了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功勋卓著的清圣祖康熙

康熙(1654-1722),我国清朝著名的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满族人。康熙是他的年号。

康熙在位61年,是清朝的强盛时期。他先后平定吴三桂等的三藩之乱,攻灭台湾的郑氏政权,平定噶尔丹叛乱,有力地加强了多民族间国家的统一;打击沙俄侵略,遏制了沙俄入侵,于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遏制了沙俄侵略的野心,维护了国家主权。他重视农业生产,停止入关初期的圈地,并减免赋税,奖励垦荒,兴修水利,使耕地、人口和国库收入都有所增加。他提倡程朱理学,禁止、销毁不利于满清统治的书籍,同时大兴文字狱,以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

康熙于68岁时病死在北京的行宫畅春园,庙号圣租。

使清王朝鼎盛一时的乾隆

乾隆(1711-1799),名爱新觉罗·弘历,是康熙的孙子,雍正帝胤禛的四子。继位后年号定为乾隆。

他即位后,继续推行赋税、财政方面的改革,在全国实行将工银摊入土地的税法。遇到灾年,特例免征赋税,并两次实行全国各地赋税轮免。农工商业都有了较快发展。他在位期间,清王朝达到鼎盛。后人把他和他祖父康熙的统治,合称为“康乾盛世”。

乾隆利用强盛的国力,先后平定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木等地方割据的叛乱,加强中央政权对西部的管理,同时大兴文字狱,以加强思想统治。1772年,他召集文人编纂《四库全书》,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并完成《明史》等书的编纂工作。他曾六次巡游江南,浪费无度。晚年宠信和坤,致使贪污成风,政治日趋腐败。

乾隆在位60年,他声称不能超过祖父康熙帝执政的年限,于1796年传位给太子,自称太上皇。

精于兵法的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