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青少年卷)
9111900000014

第14章 提高篇:口才训练三级跳,打磨你的金口才(8)

宋代大文人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时,应一个做油馓子的老婆婆之邀,写过一首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这首诗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馓子色鲜、酥脆的特点,人们听后馋涎欲滴,争相购买,从而使得老婆婆生意大增,馓子供不应求。

创意口才并不是天生的,是不断训练及培养的结果,也是岁月累积的成就。思维是口才的基础,口才是思维的表达,没有创新思维的人,是无从谈起“创意口才”的。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说:“创意是历史永远有效的契机。”在口才领域里,同样如此,创意是一个人言谈深受众人欢迎的重要动力。为何口才需要有新意?一方面是为了所说的信息有价值,不同于流俗;另一方面是为了所说的话有魅力。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为大自然不喜欢雷同和重复。

那么,在日常交流中,青少年朋友如何才能形成创意口才呢?古人有诗云:“绿阴不减来时路,更添黄鹂四五声。”在众人熟悉的绿阴如画的景色中,又传来黄鹂的欢快叫声,别有一番情调,更能吸引人心。同理,如果我们能在平实的言谈中,巧妙地掺入一些新的东西,就能使我们的言谈充分地体现出迷人魅力和积极影响。

法国的丹纳曾经说过:“一切典型永远可以推陈出新,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而且真正天才的标识,他的独一无二的光荣,世代相传的义务,就在于脱出惯例与传统的窠臼,另辟蹊径。”言语交锋碰撞摩擦出的火花是酿造新思想、打破思维惯性的原动力,是形成创意的摇篮。下面来介绍一下创意口才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流时的一些运用技巧,助你不时地产生一些灵感,让自己的语言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充满迷人的魅力。具体方法如下:

(1)善说“未必”

勇于质疑,对那些约定俗成的说法或是似是而非的论断敢于提出质疑,不随波逐流,不轻易盲从,努力发现事物背后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善说“未必”,不人云亦云。在论辩中,运用此种方法,可有效地反击对方的论断,取得主动。同时,这种探索事物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也可使你的讲话深刻锐利,富于表现力和创新性。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的医学之父,有一次,他与某人进行了一场辩论,那人说:“如果医药能解救人的生命,那么人为什么还得死呢?这说明医药是不起作用的。”

希波克拉底反驳说:“未必。医药不是长生的符咒,它只为患病的人解除痛苦,如果你认为医药没用的话,那当然可以不就医。”

那人说:“如果我不就医的话,要医生有什么用呢?”

希波克拉底说:“你是你自己,其他人未必和你想的一样。”

希波克拉底在这段论辩中,巧妙地加以反驳,把那种以偏概全、以个体代替所有人的荒谬论点,用一个“未必”就从容不迫地驳倒了。善说“未必”的好处在于使我们发现事物的多重属性,不拘泥于某种成规定论。当我们面对某一个观点时,我们要多说几个“未必”,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这是培养出创造性口才的方法之一。

(2)摆脱时空束缚,大胆假设

在与他人谈话中,我们会受到外界的很多因素制约,不可能漫无边际的交流。例如,客观环境、教育背景、生理状况等等,都在制约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因此,在谈话中就需要不断地打破这些制约,增强头脑的超越性,摆脱具体时空的束缚。最好的办法就是向自己提出一系列的“假如”,然后试着回答它们。这些超越现实的想法,听起来很荒谬,但却往往是孕育创意口才的温床。

电影的发明者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曾经是一对摄影爱好者,他们在发明电影的过程中,向当时国家组织的摄影家团体申请资金,造成别人的质问和耻笑时,就巧妙地运用了“假如”技巧,巧妙地化解了尴尬和说服了他人。

当时有人质问他们说:“你们究竟想做什么?”

卢米埃尔兄弟回答道:“假如胶片会动的话,我们是说假如胶片能动,连续不断地形成一段图像的话,那会对我们很有好处。”

那人不以为然地说:“仅仅只是假如吗?如果不成功呢?”

卢米埃尔兄弟回答道:“假如第一个类人猿不敢设想它能站起来走路的话,那么我们人类今天还会趴在地上。”

卢米埃尔兄弟用以反驳对方的话成为电影史上的名言。他们很好地利用了“假如视角”,去说服顽固不化的对手。其实,不论是伟大的发明家,还是成功的演说家,其高明之处往往在于能发现新的改进生活的方法,哪怕这些方法仅仅只是个设想,是“假如??”但恰恰就是这假如成为创造性的来源。同样,如果现代的青少年在面对新事物或新观点的时候,大胆假设,摆脱时空束缚,更多地使用“假如视角”,去观察它们,评价它们,就会培养出创造性的口才。

4.金口才的逆向思维——推动你的辩解口才

所谓逆向思维法,就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中引导启发思维的方法。所以,逆向思维也叫做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逆向思维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它可以让人们豁然开朗,在困境中找到安慰,在得意时看到不足。

逆向思维与讲话时的思考方法紧密相关,许多场合的讲话都离不开逆向思维。而运用逆向思维辩解是对付对方强大逻辑最有效的武器。

逆向思维的辩解口才相当于数学上的反证法,在逻辑学上叫做归谬类推,它是推理的方法之一,由证明与该事物或事件相矛盾的判断是不真实的来证明事物的真实性,是一种间接论证方法。

运用逆向思维辩解时,先从事物的反方面去考虑,或先假设对方观点正确,然后从这个假设中得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来,这样就否定了先前的假设,从而肯定了己方观点。但要注意的是,自己在归谬类推中的逻辑力量要同样强大才行。

交际中常常有人问一些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或者是遇到需要为自己和他人进行辩解的情况,如果你想要有力的回答、有效的辩解,一定要学会熟练的运用逆向思维,在讲话的过程中将对方故意抛给你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巧妙辩解,达到反守为攻的效果。

(1)归谬制人,巧妙辩解

这种方法就是先不直接反驳对方的观点,而是运用逆向思维假定对方的观点为正确的,然后以此为前提进行推论,将它推向极端,推出明显的荒谬结论使其难堪的一种方法。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富翁,一天他突然死了。他的妻子同管家商量,要用活奴给他陪葬。富翁有一个弟弟,是个有识之士,就反对嫂子和管家这样做。他嫂子坚持要用活人陪葬,便对他说:

“你哥哥死了,在地府无人侍奉,我们怎么能够忍心看他一个人受苦,一定要用活奴陪葬,谁阻拦都不行。”

他弟弟一看嫂子这样说,便改口道:

“还是嫂子和管家考虑事情周全,用心良苦,可见嫂子同兄长夫妻情深,管家对主人忠心不二。既然要用活人陪葬,不过,让别人去服侍兄长,我们都不放心,倒不如嫂子和管家去陪葬,兄长定会非常满意的。”

其嫂和管家哪个愿意去死,用活人陪葬一事只好作罢。

归谬制人法的运用,要注意相同性质的谬论的可比性,若将两件不相干的事拉扯在一起,便收不到以谬制人的效果。

(2)一因二果,反守为攻

在讲话的过程中,有时候对方会故意抛给你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时逆向思维就发挥它的作用了,你可以从同一种原因出发,然后引申出互为对立的结果,达到反守为攻的效果。

著名的爱尔兰戏剧家乔治·萧伯纳在讲话时运用逆向思维就做得十分恰当。

有一次,萧伯纳的脊椎骨出了毛病,需要从脚上取一块骨头来修补脊椎缺损。手术做完后,医生想多捞些报酬,就对萧伯纳说:

“萧伯纳先生,这是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新手术啊!”

萧伯纳明白了他讲这句话的目的,就笑着说:“这好极了,请问您打算给我多少试验费?”

萧伯纳与这位医生都是从同一种“从未做过的新手术”作为讲话的出发点,可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他们考虑的方向却是不同的。医生是想用这句话得到更多的报酬;而萧伯纳则从医生提出的“从未做过的新手术”逆向思考,认为自己的身体成了试验品应得到相应的试验费,以此来反击医生,最终起到了反守为攻的对立结果。

(3)“反问”让你更主动

在交际中常常会有人问一些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或者是遇到需要为自己和他人进行辩解的情况,如果你想要有力的回答、有效地辩解,一定要学会熟练地运用逆向思维,有效地进行“反问”对方。

从前,有一个地主待长工很刻薄,半夜里就催长工去干活。长工说:“等我缝完了衣服就去。”

“天这么黑,你怎么看得见缝衣服?”地主冷笑地说。

长工立刻反问道:“既然天这么黑,又怎么能干活呢?”

一句反问,驳得地主哑口无言。

(4)逆向顺应胜过强制命令

在一些情况下,强制性命令只会让人们产生叛反心理,而使对方的行为变得变本加厉,结果适得其反。如果能利用逆向思维,给足他们面子,事情的结果就会向着自己的意愿发展,这样才能将其控制在股掌之中。

沙克是一个具有犹太民族血统的老人,退休后,在学校附近买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刚住下来的前几个星期还很安静,但不久就有三个年轻人开始经常在附近踢垃圾桶闹着玩。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出去跟年轻人谈判。

“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我将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块钱。”

三个年轻人听后很是高兴,更加卖力地表演“足下功夫”。不料三天后,老人对他们忧愁地说道:

“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

三个年轻人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他们每天继续去踢垃圾桶。一周后,老人又对他们说:

“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大声嚷道:“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里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这位老人的逆向思维真是令人佩服,他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喝斥那几个年轻人,而是抓住小孩子“年轻气盛”的特点,运用逆向思维,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一步步地顺应他们的心理,最后再到掌控他们的心理,结果自然收到了奇效。如果这位老人不是运用这种方法,而是强制性命令他们“停止这种游戏”,这些年轻人的反叛心理也许会驱使他们,把这种游戏继续得更频繁、更持久。

5.金口才的应变思维——让口才变得灵活机智

应变思维是指能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通过正确的判断,科学的分析,及时巧妙地处置各种复杂变化的情况的思维方法。从思维能力角度看,应变思维属于思维的爆发力,是思维运动中的一种喷薄状态。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思维爆发力的形成,一方面是大脑中暂时的神经联系突然接通,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感知到的外界刺激和信息出现了对撞,于是出现了思维的飞跃;另一方面,是感知到的外界刺激和信息拓展了思维的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经过大脑的及时汇总、分析、判断,做出创作性的反应。

应变思维是好口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应变即随机应变,主要是指能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行为。应变性在讲话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一切讲话的进行,不一定完全按照事先预定的步骤发展,必然隐藏着一些不可预知的东西,讲话者如果冷静机智,应对得当,便会使讲话过程更加生动,从而优化传播效果。

不可预料的场面的出现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对讲话者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具备较高讲话水平不仅需要“被迫应变”,利用敏捷的反应和机智的处理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更应该“伺机求变”,面对偶遇的外界刺激,积极回应,提高思维效率,沟通潜在知识信息和潜意识,生产出常规思维所不能创造的高质量的精神产品。

拥有良好的应变思维能力可以将往来应酬处理得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可以积极回应偶遇的外界刺激;可以机智地处理不可预料的突发场面,总之,如果没有灵活的应变技巧,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时,可能就会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地步。

应变思维是好口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青少年如果具备良好的应变思维,讲话时冷静机智,应对得当,便会使讲话过程更加生动自然,优化传播效果。然而,良好的应变思维能力并不是生而能之的,而是要经过艰苦的积累和训练,它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作为依靠。

在社交场合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应急技巧,就很可能陷入一种很尴尬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