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青少年卷)
9111900000028

第28章 境界篇:学习古人的说话智慧,升华你的金口才(3)

紧接着,诸葛亮又仅用一个回合将问难的虞翻、步鹭挑落马下,使他们无语而退;而薛综、陆绩出于贬低刘备的目的,抬高了曹操的身份,犯了士大夫阶层中的舆论大忌,被诸葛亮抓住了把柄,他以“无父无君”喝退薛综,又让“怀桔之陆郎”(陆绩)语塞。面对严峻与程德枢这样的迂腐书生,诸葛亮尖锐地指出:“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准确有力地击中对方弱点,使他们低头丧气而不能对答。于是,“众人见诸葛亮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辩论的技法,诸葛亮舌战群儒就把这种技法的艺术特色体现到了极致。在赤壁之战前夕这样一个危急的时刻,诸葛亮出使东吴游说,在面见孙权之前,遭到主和派大臣们的车轮式的问难与攻击,如果此时再装聋作哑,含糊其辞,不仅要受到他们的蔑视和耻笑,也会动摇孙权联合抗曹的决心,折辱而归。于是,诸葛亮选择了正面应对,不避锋芒、慷慨陈词。

“锋芒凌厉,咄咄逼人”是一种反击他人最有力的攻辩方式,它不需要迂回往返,也不需要闪避隐晦,它可以痛快淋漓地反击对手,一针见血地驳斥对方。

在谈判辩论中,很大程度上要靠即兴发挥,而人的语言不可能总是组织得很严密,总会有一些漏洞。只要能够抓住对方的弱点,即抓住了把柄,就可以全力击之,迫其就范。有些把柄是随机出现的,如果对方的理论不甚周全,解释得不尽合理,表达欠妥、出现口误等,都可以带来可乘之机。抓住了这些把柄,就应该及时抓住,穷追猛打。如果对手把柄难寻或没有漏洞,也可以发挥创造性制造或挖掘把柄,再安到对手身上去。

因此,在辩论时要能够随机应变,抓住对方的弱点给予打击。有些弱点是事先已经被我方掌握的,而有些弱点则是在对招中对方暴露出来的,要能够随时发现把柄。两雄争辩,是双方理与气的较量,理是气的内核,气是理的锋芒,理直就气壮,理屈则气馁;在一定条件下,气盛也能够理壮三分。出色的辩论者常常会着意寻找对手的有关弱点,给予攻击。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是值得欲施把柄的辩论者研习的。

在唇枪舌战中,以抓住把柄,穷追猛打的对策来对付傲气十足的对手是十分有效的。傲气者一旦被别人抓住弱点,其傲气的资本也就被瓦解了。

在辩论中,因思考不完善而出现漏洞,就等于是把把柄送给了对方,对方当然会毫不留情地进行反击。所以,抓住关键要害常常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有道是“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面面反驳,不如攻其要害,溃其一点。

7.将计就计备诱饵——孙膑胜过鬼谷子

鬼谷子被誉为是先秦时期纵横学派的一代宗师,也被兵家奉为祖师爷。相传他曾在清溪山上向庞涓、孙膑传授过谋略与兵法。

三年期满,鬼谷子出了一道考题:“我现在坐在屋里,看你们二位,谁能把我请到屋外?”庞涓率先应答,他站在屋外,彬彬有礼地说:“老师,今天阳光普照,屋外的山色异于往日,特别迷人,弟子诚心请老师到山间一游。”鬼谷子说:“今天我不想出门。”庞涓又说:“老师,俗话说,敬酒不吃吃罚酒。恕弟子无礼,弟子想把老师拉出去。”鬼谷子说:“你拉不动的。”庞涓说:“老师,弟子想与老师肉搏,把您打到屋外。”鬼谷子说:“老师虽然年纪大了,但凭我平时未露的,你见都未见过的鬼谷拳法绝技,刀枪无法近我身,你绝对打不过我的。”庞涓没有动武,又说:“老师,我举火把这间茅屋烧了,老师一定会夺门而逃。”鬼谷子说:“老朽栖身仅有的一间陋屋,怎么会眼睁睁看着你放火呢?你火未点燃,就已被我擒拿或点中要穴,瘫软躺在地上了,又哪里能撒野呢?你还有什么招数,尽管再说说看?”庞涓软硬兼施,实在再也想不出办法了。鬼谷子说:“孙膑,轮到你了。”孙膑说:“老师,有一点,弟子觉得不公平。庞涓在考前,根本不知道题目,而我在您考庞涓时,已知道考题。拿我事先知道的考题考我,这对庞涓来说,是不公平的。请老师另出一道考题。刚才的题目是:请老师到屋外,现在,老师可以坐在屋外,我有办法把老师请入屋内来。”鬼谷子说:“孙膑,你真的能把我从屋外请入屋内吗?”“弟子自信有奇术,现在,就请老师试一试吧。那好,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招数,不过,我绝不会让你的计策得逞的。”说完,便起身踏出门外,孙膑、庞涓尾随而出,三人站定,鬼谷子催孙膑快点应答。孙膑说:“老师,你的考题我已经完成了。”鬼谷子说:“我人还在屋外呀!”孙膑说:“弟子追随老师三年,从来不敢违背,今天老师亲口出的考题是:谁能把老师请到屋外,现在老师不是正在屋外吗?”庞涓不服气,说:“你要求老师改题,改由屋外请入屋内的,你怎么可以赖皮呢?”孙膑说:“由屋外请老师入屋内,这是我给老师的建议,老师并没有出这种题。而且,天下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老师出的考题,学生还能自己改的。若真是由学生个人自己出题,那还能算是考试吗?我相信,天下绝对没有这么荒唐的老师,会愚蠢到采用学生个人出的考题。老师,您说是不是?”孙膑把老谋深算的鬼谷子轻易地从屋内请到屋外,他的方法,后人就把它叫做“孙膑请师法”。此谋略在争执不下的场合下,能轻易地达到目的,事后,当对方幡然醒悟时,你又有一套有力的论证而自圆其说了。

相传诸葛亮出师时运用了“孙膑请师法”,堪称绝妙。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即将出师时,老师水镜先生出了这样一道考题:从现在起到午时三刻为止,谁能得到我的允许走出水镜山庄,谁就算出师了。弟子们一听出这么个怪题,都傻了眼。有的大呼“庄外失火”,有的谎报“大水涨到水镜山庄了”,水镜先生概不理睬。

徐庶暗中写了封假信呈上,哭着说:“今天早上有人自家中带信来,说我母亲病重,我情愿不参加考试,请允许我马上回家看望。”水镜先生摇摇头说:“午时三刻以后自便。”

庞统上前禀道:“得到先生允许从庄里出去,我是没有办法了。但如果能站在庄外,我倒能想出主意来,请先生允许我在庄外走一走。”水镜先生笑笑:“庞士元休得耍这些小聪明,一旁站下。”

午时三刻就要到了,诸葛亮打了个呵欠站起来,满脸怒气,踢踢打打直奔堂上,一把揪住水镜先生的衣襟,怒斥道:“你这个老书呆子,出个歪题坑害我们,我不当你的弟子了,还我三年的学费来!”水镜先生乃天下名士,今天受诸葛亮这般侮辱,气得浑身打颤,忙叫庞统、徐庶上堂说:“把诸葛亮这个东西赶出水镜山庄去!”诸葛亮还拗着不出去,大吵大闹的,把考场搅得一塌糊涂。庞统、徐庶二人死拉硬拽,才把他拉了出去。一出水镜山庄,诸葛亮便哈哈大笑起来。庞统、徐庶被他笑糊涂了。正要开口,诸葛亮却转身跑进水镜山庄,来到水镜先生面前侧身下拜,说:“方才弟子冲撞恩师,罪该万死。”水镜先生一楞,猛然醒悟,转怒为喜,扶起诸葛亮说道:“你可以出师了。”诸葛亮说:“庞统,徐庶也是得到先生的允许出的水镜山庄,理应出师,请先生恩准。”水镜先生想了想,答应了,后来,得到水镜先生承认的,就只有他们三人。

“孙膑请师法”这一谋略有广泛的使用余地。但使用这一谋略,特别需要很高明的技巧。庞统简单套用此谋略,被老师识破而失败。诸葛亮经过一番巧妙的伪装,骗过了老师而获得成功。因此,使用此谋略的关键是设骗不露痕迹。时刻牢记这一谋略,也可以防止自己上当受骗。

二、向古人学说服的智慧

1.用迂回战术巧妙进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臣子进谏,乃是君臣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却又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君臣之仪甚严,臣子们的一言一行都需注意后果,一不小心,便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敢犯颜直谏的忠臣,像魏征、海瑞,他们在殿前披肝沥胆、直言不讳,其大义凛然的风骨令人肃然起敬。而历史上也有着很多善谏之人,巧妙地根据形势和需要,运用譬喻、对比、启动共性等种种手段,使谏言显得十分宛转,以便于高傲的帝王们能接受。

《战国策》中就留下了很多这样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其中的经典,记述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邹忌见齐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进谏,而是先用婉言相劝法,别出心裁地大讲其与北城徐公的比美竞赛,他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指明妻、妾、客之所以说徐公不如他美,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事实是自己“不如徐公美”,当齐威王为这个故事哈哈大笑时,邹忌才将话题引入正题,巧施攻心之术: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治国大事,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邹忌的这种进谏方法被称为迂回法,亦称“比兴”法,简单的说,就是欲成甲事,先谈乙事,以乙事促成甲事,请君入瓮。邹忌意在让“弊甚”的齐威王接受国人的指责,这件事,即使是一般老百姓,也是很难接受的,更不用说是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所以,如果他在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很可能一下子就陷入骑虎难下的僵局,闹不好还会受辱甚至招致杀身之祸。因此,在谈话的开始,他对自己此行的目的避而不谈,而是谈一些表面上看来与之不相干的事情:邹忌开口谈的是一些闺房私语。但在事实上,他在选择话题时,是煞费苦心的,谈论这些话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引出自己真正要谈论的内容,都是为后面的话题服务的。这话题和后面的话题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的进谏方法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最终的结果当然是进谏成功。良好的劝诫效果雄辩地证明:进忠言,有时“顺耳”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

邹忌的成功与他杰出的说辩才能是分不开的。其才能何在?其说辩技巧何在?其成功的奥妙何在?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处在现今社会中的现代人,对于面临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现代人,尤其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着更为直接的意义。

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邹忌对于齐威王,是必恭必敬的。邹忌一口一个“臣”字,每一言每一行无不表现了对对方的尊敬。这种尊敬赢得了对方的好感,从而也为自己的说服工作打好了感情基础。

中国有一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大多数人还是讨厌忠告的,那么忠告为何听起来总不顺耳,甚至引起对方的反抗和抵触的情绪,取得相反的效果呢?因为人是很容易受感情支配的,即使内心有理性的认识,但仍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听进忠言。其实,良药苦口是科学不发达的表现,现在在苦药外裹上一层糖衣苦药就不再苦口了。同样的道理,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就如同给忠言也裹上一层“糖衣”,忠言也就变得顺耳了。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学会提出委婉的忠告。有道是“良言一声暖人心,冷语一句六月寒”啊!

2.以情动人的说服术——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时期,秦国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要赵国送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方肯发兵。但赵太后执意不肯,虽然满朝文武极力劝谏,仍无济于事。最后,赵太后干脆宣布:“谁要是再来劝我,我就把吐沫吐到他的脸上。”

后来左师官触龙希望进见太后,太后知道他也是来规劝的,于是就满脸怒气地等着他来。触龙来到宫中,慢慢地小跑着,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我的脚有毛病,不能快步走,因而好久没有来看太后,心里十分惦念,所以今天特来拜见您。”太后道:“我现在也得靠车子才能行动。”触龙又询问了赵太后一些饮食、饭量等其他一些情况,平平实实的家常话使赵太后的怒容有所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