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国学管理
9173600000014

第14章 其他学派的管理思想(1)

中国的思想方式却也有许多优点,例如对一件事理解的迅速与深刻、想象的灵活等等。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这些优点显得格外可贵。对此,诺特罗伯的见解值得我们考虑,他说:“我怀疑是否还有第二个民族有中国人一样的本领,中国人一与另外一个民族相处,很快就会直观到这个民族文化与心灵生活。一个中国学生如果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生活了一个时期,往往会比法国人更表现出典型的法国风度。同样地,如果他住在美国,也会完全与美国人同化:他会领略到美国人所特有的幽默感和语调;而原来和美国人言语相同的英国人,却始终达不到这样的理解程度。”

———王造时

一. 墨家兼爱、集权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

尚同,墨家管理思想的根本宗旨

《墨子·旗帜》讲:“守城之法,木为苍旗,火为赤旗,薪樵为黄旗,石为白旗,水为黑旗,食为菌旗,死士为仓英之旗,竞士为云旗,多卒为双兔之旗,五尺童子为童旗,女子为梯末之旗,弩为狗旗,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骑为鸟旗。”

如今航海中的旗语早为墨子所发明。每一面旗帜代表一种意思,约定俗成后,就可以大大减少传递信息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兵临城下的紧要关头,可以实现快速沟通。在墨子看来,社会没有一个统一的行为标准就是混乱的来源,所以他设想出一个权威来平息混乱局面,让其他因素都众星拱月于它。

集权的思想为秦始皇打开了治国的锦囊。他称帝六国之后,就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成十二个金人。

这样的行政体制,严整划一,有如军队,便于令行禁止。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决策者制定的远景战略、近期目标、规章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定者内部,只有让每一位执行者充分理解才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尚同”,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持有共同的沟通方式,上下之间就能及时进行人性化的交流,不仅避免错误的延续,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所以《墨子·尚同中》说:“上有隐事遗利,下得而利之;下有蓄怨积害,上得而除之。”

要达到“尚同”除了“一同天下之义”这一方法外,还要增强主动性,提前消除影响团结的企业文化的不和谐因素。《墨子·尚同下》说“故古之王治天下也,其所差论自左右羽翼者皆良,外为之人助之视听者众”。这样,企业决策者就能提前掌握情况,“先人得之”,并且及时处理。对于执行者来说,自然就规范了自己的言行,走上决策者预期的轨道。

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就是运用监察制度来使王朝正常运行的。在西汉,中央设御史中丞,兼掌中央监察之职,行使监察。西汉初年废监御史,由丞相随时委派“丞相史”,分刺诸州。汉武帝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叫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为专职监察官,以“六条问事”,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让被监督者达到了认可“天子之视听也神”的效果。

“尚同”是墨家思想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墨家汲汲追求的社会理想。现代企业管理哲学汲取其中精华,必将受益匪浅。

尚贤、节用,墨家管理思想的两个基本点

在“尚同”的总原则下,墨家还提出了两个实现其理想社会的具体方法。一是“尚贤”,二是“节用”。前者是企业管理中的选人标准,后者是企业管理中的经济智慧。

“尚贤”就是首先建立贤人的声望,树立风向标,使得民心所向;然后想方设法地把他选拔出来,为时代所用。墨家成员大都出身贫贱平民,渴望被知己发现,积极向上的心情尤甚于其他思想派别的成员。墨子指定了选贤标准:“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墨子·尚资》),只有满足条件的人才能入选人力资源备用库,如此才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公平正义。

虽然现代企业制度的硬件已经建立,但许多现代企业精神的软件却被搁浅。在它们的企业管理群当中依然存在“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的现象,实际操作中依然任人唯亲,任人唯熟。信奉着传统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亲亲原则,陈旧的软件系统无法驾驭崭新的硬件装备。许多企业昭示着自己的“尚贤”标准,日积月累,顽固地形成了自己的企业人才文化。

一个企业建立了一套真正现代,具有科学精神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但怎样才能顺利地操作和实践呢?墨家对自己的“尚贤”思想颇为推崇,并不遗余力地身体力行。他们强调统治者要“尚贤”有术。墨家把它归纳为“置三本”,“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墨子·尚贤》)。即要保证选拔上的贤人有他合适的职位任命,丰厚的经济收入,有力的权力行使。这样才能人尽其能,完成贤人选拔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演练的一套完整流程,贤人的巨大作用才能得以施展。

“节用”是墨子对管理企业的另一个重要启示。它是从经济角度来为管理群出谋划策的。墨子认为当时社会的黑暗混乱来源于高端,“乱自上来”。具体说来,是因为“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墨子·兼爱》)。使得民众“饥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墨子·尚贤》),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统治者奢侈无限,放纵欲望。历史也证实了墨子的话:

隋炀帝刚刚即位就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营造东都洛阳;二是开凿大运河。建造东都的原料要从五岭以北运来;月要征发二百万民工日夜劳作;御用花园穷其工巧,甚至别出心裁,到了冬天树叶凋落的时候,要用彩色绫剪成花叶,挂满树枝,以保花园四季常青。隋炀帝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从洛阳西苑到淮水南岸的山阳,开凿“通济渠”;又征发淮南百姓十多万人从山阳到江都,疏通“邗沟”。在运河岸上,每两个驿站间设置一座行宫,供隋炀帝巡游休息,从洛阳到江都行宫四十余座,弄得民怨载道。

鉴于历史,企业管理者应该警戒自己,并推行实际方案,即“开源节流”。一方面要节约不浪费,改变不良经济行为,在经济资源分配有限的情况下,首先保证员工“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另一方面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新的生产,新的流通才是财富更新的根本原因。“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企业上下共同做大了蛋糕,自然分到每个人手中的蛋糕就更实惠了。

“尚同”的根本原则,再辅之以“尚贤”、“节用”的管理基本点,使得墨子的思想充实完美着现代管理的规则。

厚德、博术、辩言、不厌不倦的领导素质

关于“道德”、“德行”的论述,墨子是这样认为的:“君子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墨子·修身》)正如墨子说的人虽然有学问,但品行是根本,若只是重技术,轻道德,就会犯本末倒置的错误。

现代企业管理要应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一个企业若想“鹤立鸡群”首先要打造诚信,进行道德建设。因为声名不会凭空产生,是几代甚至几十代的经营者努力的积淀,形成后就会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商鞅在秦国变法之前,为使群众信服、支持变法,他就在南门立了一根木杆,张贴告示谁能将此木杆搬到北门,便赏黄金十两。然而没有人相信他所说的话。他又贴了告示:谁能扛去给黄金五十两。有一个人试了一下,扛到了北门,果然得了黄金五十两。这样,大家终于知道商鞅是个守信用的人,也就支持他的变法条令了。领导力的发挥程度首先就是修炼自己的道德,建立信誉。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变更日新月异。领导者的知识结构越复杂,越多元化,就越能适应社会的进步的要求,创造财富来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企业社会价值。这就涉及墨子的“博术”的思想了。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通六艺之术”(《淮南子·要略》),讲学常常引用《诗》《书》和《春秋》的内容,博取“北方圣贤人”的称号。他还通数学、逻辑学、文学、政治学、军事学、物理学等知识。他比公输般更早发明了云梯并用于攻城作战。与先秦的众多思想家相比,墨子真正堪称博学。

但是,作为领导者一面要不断学习知识,也要注意分辨轻重缓急,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宋徽宗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所创的“瘦金体”书法和他的花鸟画非常著名。他的《柳鸭芦雁图》实为艺术的精品。但他轻佻治国,把北宋江山断送给北方的金。纵然博学多术,但他没有平衡此术与彼术之间的关系。

关于怎样历练“三寸不烂之舌”,《墨子·小取》中总结道:“或也者,不尽也;假者,今不然也。效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此效也。辟也者,举也物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辞而倨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或”指有可能;“效”指立个标准;“辟”指举别的事例来说明此物;“侔”指两个词义相同的命题可以由此推彼;“援”指援引对方已肯定的命题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推”指的是类比推理,即用对方不赞成的观点,类同与对方赞同的观点来反驳对方,这是一套逻辑严密的口才训练术。

墨子崇尚先王圣哲,以他们为楷模,即使“摩顶放踵”也要“利天下”,只要是为天下谋取利益,就永远不知道厌烦和疲倦。这也是孟子常说的心中“浩然之气”的巨大精神作用。

当然,墨子在行动的过程中会遇到相当多的困难。有人劝说他不要冒生命危险的时候,他说:“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展示了墨子甘愿为大义奉献的坚持不懈。

作为思考如何进行管理的领导者首先要胸中有大局,以员工和公司的利益为重,爱自己的工作,心中的动力才会源源不断,外在表现才会是绵绵不绝,将工作做得长久。

厚德、博术、辩言、不厌不倦是墨子思想的精华,也是优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尤其在当今繁华多变的世界,这些人格因素更具魅力。

社会的风气仍然精诚笃实、勤劳俭朴、崇礼尚义、明廉知耻。我们中华民族所以能久存于世界,此实为其基本原因。但最近百年来中国在不平等条约压迫下,社会风气日趋于败坏。让我们分别检讨社会上的习尚,立即可以看见租界流风之所至,一般国民无秩序的恶习,则表现其放荡浪漫的行为;无条理的颓风,则表现其杂乱糊涂的现象。人人不笃实,事事不敏捷。处处皆见其轻浮虚伪与疲玩怠惰的心理。因循苟且,徘徊瞻顾。丧失信心,不下决心,损人利己,重私轻公,不知社会国家为何物。背礼弃义,寡廉鲜耻。民族道德之堕落,可以说莫此为甚!

———蒋中正,《中国民族性》第52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 专注于应用哲学的纵横家管理思想的现代应用

纵横家思想与《鬼谷子》其书

鬼谷子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是我国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鼻祖,也是游说学、谋略学大师。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纵横捭阖谋略,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劣根性,能灵活地运用“钓人之网”,“欲取反与”、“揣摩”、“权谋”之术,被后世尊为神。

其生平已无确考,最早记载鬼谷子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苏秦列传》中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子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史记·张仪列传》也有记载:“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但乐壹在注《鬼谷子》一书时却说:“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提出鬼谷先生是苏秦特意造出的,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份,其实并无鬼谷其人。

也有人考证出鬼谷子本姓王名诩,因不愿入仕,过着隐居生活而自号鬼谷子。还有人认为鬼谷子大约是一个地名,但这一地名究竟在何处,又有河南登封、陕西三源、陕西韩城、湖北当阳四种说法。与学者的观点不同,道教将鬼谷子列入神仙谱系,把他称为“古之真仙也”,所以《鬼谷子》一书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更认为鬼谷子是能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预知吉凶、妙手回春的神仙,这使得鬼谷子其人更加充满神秘莫测的色彩。

那么,鬼谷子究竟是何许人?从《史记》记载中考察推算,鬼谷子大概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曾教出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是当时的知名人士。鬼谷子终其一生,创造并完善了纵横家学说。通观鬼谷子的学术思想,其实鬼谷子更像一位专注于应用哲学的学者。秦国之所以得以统一中国,便是得益于纵横家的连横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