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国学管理
9173600000041

第41章 附录(1)

中国古代管理高手经验谈

识别人才

姜太公:“五材十过”

武王问太公曰:“论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将有五材十过。”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好利者可遗(赂)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诳也,廉洁而不爱人者可侮也,谋而心缓者可袭也,刚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将不可不察也。……”

周文王观人法

富贵观其礼施,贫穷观其德守,嬖宠观其不骄,隐约观其不慑。其少,观其恭敬;其壮,观其廉洁;其老,观其意虑。

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惮;省其居处,观其义方;省其丧哀,观其贞良;省其出入,观其交游;省其交友,观其任廉。

考之,以观其信;诘之,以观其知;示之难,以观其勇;烦之,以观其治;淹之以利,以观其不贪;监之以严,以观其不宁;喜之以物,以观其不轻;怒之,以观其重;醉之,以观其不失;纵之,以观其常;远使之,以观其不贰;迩之,以观其不倦;探取其志,以观其情;考其阴阳,以观其诚;覆其微言,以观其信;曲省其行,以观其备成,此之谓观诚也。

鬼谷子辨才法

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合不宜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吕望六韬知人八征法

问之以言,以观其辞;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与之间谋,以观其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使之以财,以观其廉;诱之以色,以观其贞;告之以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管仲:“德”、“功”、“才”是选拔人才的三个基本条件

君子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源也。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以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三本者审,则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则明塞于上,而治壅于下,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三本者审,则便辟无威于国,道涂无行禽,疏远无蔽狱,孤寡无隐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众。”

孔子言行观察法

君子远使求之,以观其忠;顺使之,以观其能;卒然问之,以观其智;急与之期,以观其信;委之以财,以观其廉;告之以危,以观其节。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克其辩。

始吾于人,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扬人之恶习,是小人也,不内相教,而外相谤者,是不足亲也。

孟子情态鉴别法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晏子的辨才办法

公曰:“请问求贤。”对曰:“观之以其游,说之以其行,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如此,则不为行以扬声,不掩欲以荣君,故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不取。夫上士,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以此数物者取人,其可乎?”

晏子曰:“缦密不能,蔍苴学者诎,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卑。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蔬者危。交游朋友从,无以说于人,又不能说人者穷。事君要利,大者不得,小者不为者委。修道立义,大不能专,小不能附者灭。此足以观存亡矣。”

景公问晏子曰:“取人得贤之道何如?”晏子对曰:“举之以语,考之以事。能谕,则尚而亲之,近而勿辱,以取人则得贤之道也。是以明君居其上,寡其官而多其行,拙于文而工于事,言不中不言,行不法不为也。”

庄子知人法

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韩非子察人法

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矣。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

参言以知其识,易视以考其操,执见以得其非常,举往以悉以前,握明以问其闇,诡使以绝黩泄,例言以尝所疑,反论以得阴奸,举错以观奸动,卑尔以观直谄,似类则含直考。

荀子人才观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中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有通士者,有公士者,有直士者,有悫士者,有小人者。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物至而应,事起而辨,若是,则可谓通士矣。不下比以暗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身之所长,上虽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悫士矣。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魏文侯的“五视法”

居视其所取,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此言也,可以取友,可以延师,可以婚姻,可以荐士,可以听言。

吕不韦的“八观六验法”

达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言,富则观其所美,动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验其守,乐之验其懈,怒之验其节,灈之验其恃,哀之验其贞,苦之验其志。

黄石公鉴人法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乐,才足以鉴人,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守约,廉可以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临难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杜钦观人法

观本行于乡党,考功能于官职,达观其所举,富观其所予,穷观其所不为。

鲁丕观人法

观人之道,幼则观其孝顺而好学,长则观其慈爱而能教;设难以观其谋,烦事以观其志,穷则观其所守,达则观其所施。

刘邵:“九辨”、“八观”

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为人也,质素平淡,中睿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八观者: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刘勰知人法

眉睐之微而形于色,音声之妙而动于心,临机能谋而知其智,犯难涉危而见其勇。

李绛验人法

尧舜亦以知人为难,然以小事验之,必十得八九。任官廉正,当事坚正,谏诤无希望,献纳无愉悦,言必及远大,行不顾财利,如此则可谓近于贤矣。若言必谄谀,动必名利;攻人之短,不扬人之美;求己之售,不遵己之分;观望逢迎,为王招怨,为身图利,斯谓之小人也。验之以行事,参之舆论,然后用之,委之以后,声名相副,则当任之,既任之,则当久之,使天之续,久而化成,然后圣君垂拱而治矣。

魏征“六正、六邪”:鉴别人才的基准

故《说苑》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六曰家国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谓六正。

何谓六邪?一曰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浮沉,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三曰内实险,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构朝廷之乱,如此者,谗臣也。五曰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六曰谄主以佞邪,陷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间,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是谓六邪。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故上安而下治。生则见乐,死则见思,此人臣之术也。

李翱相人之术

相人之术有三:迫之以利而审其邪正,设之以事而察其厚薄,问之以谋而观其智与不才,贤不肖分矣。

司马光任人术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圆,力不能胜,譬之乳狗,虽欲博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大哉!

张居正谈任人

“国家欲兴起事功,非有重赏必罚,终不可舍。”

“欲用一人,须慎之于始,务必相应,既得其人,则信而任之,如魏文侯之用乐羊,虽谤书盈箧,不为所动。”

王之谈任人

“取人之直恕其憨,取人之朴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敏恕其疏,取人之辩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所谓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不固短以见长,不可忌长以摘短。”

王阳明心志审度法

躁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

气浮者多言,志轻者多言;气浮者耀于外,志轻者放于中。

吕坤推荐知人法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康熙:人才以德为本

论才则必以德为本,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雍正:能力是最重要的

卿等封疆大臣,只以留神用才为要,庸碌安分、洁己沽名之人,驾驭虽然省力,唯恐误事。

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

朕从来用人,不悉拘资格,即或阶级悬殊,亦属无妨。

曹彦约知人术

“古人定位授官,省其私以观其所为,试其事以观其所能,与之言以观其所欲,教之语以警其所不逮。”

曾国藩:相面识人

目者面之渊,不深则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口阔而方禄千种,齿多而圆不家食。眼角入鬓,必掌刑名。顶见于面,终司钱谷,出贵征也。舌脱无官,橘皮不显。文人有伤左目,鹰鼻动便食人,此贱征也。

文人论神,有清浊之辨。清浊易辨,邪正难辨。欲群邪正,先观动静;静若含珠,动若木发;静若无人,动若赴的,此为澄清到底。静若萤光,动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静若半睡,动若鹿骇,别才而深思。一为败器,一为隐流,均之托迹于清,不可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