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儒家经典与中国式管理
9190500000011

第11章 《大学》——中国式的修身哲学(2)

隋朝时,他看出隋炀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便想方设法挑动他拓边扩土的野心,耗尽了隋朝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隋朝的灭亡。后来他几经辗转,投降唐朝,在唐太宗时任吏部尚书,并得到唐太宗的褒奖。他曾经对唐太宗故意给人送礼行贿陷人以罪的事件加以阻止,说:“此人受贿,应当严惩。可是,陛下先以财物引诱,因此而行极刑,这叫陷人以罪,恐怕不符合以道义教导人的原则。”唐太宗接受这一意见,并说:“裴矩能够当众提出异议,而不是表面上顺从而心存不满。如果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能这样,还用担心天下不会大治吗?”

司马光在论及裴矩的变化时说:“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国君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标志正,则影子直;标志邪,则影子歪。忠臣良臣的出现,是由于国君的培植、倡导;奸臣佞臣的出现,是由于国君的放纵、默许。历史上曾有许多大臣,原本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国君的品性、道德方面有问题,他们也跟着误入歧途了。裴矩在隋炀帝时兴师动众,推波助澜;在唐太宗时变成了一个敢于直谏的谏臣,君主的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在现代企业中,领导者是企业的一个标志。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是个工作狂,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他每周通常都会工作60~80个小时,“不知疲倦地工作、积极竞争、完全地投入”,这种狂热的工作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全体员工在他的带动下也变成了工作狂。正是在这种狂热工作精神的鞭策下,微软的全体员工不断开拓创新,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先进软件。这种狂热的工作精神已经成为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盖茨的狂热工作精神已经在微软公司内部营造出一种气氛、一种价值观,让全体员工有长时间工作的动力。

居于领导者地位,如果能以身示范,以自己个人的美德、魅力感化下属,下属就会仰领导之德如无声的命令。同样道理,如果居于领导地位的人出现方向性错误,往往也会诱使部下误入歧路。因此,领导者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必须以身作则,谨防上梁不正下梁歪。

在现代企业中,人们常说“有怎样的老板就有怎样的员工”,这就是《大学》给予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警示。

《大学》中的管理智慧

原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译文]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自身所具有的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而且精益求精,达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原典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译文]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能做到心静,然后才能安于处境;能够安于处境,然后才能处事精当,思虑周详;能够思虑周详,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原典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译文]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结,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算接近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原典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译文]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本身的德行;要想修养自己本身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意;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意,必先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要想使自己的念头真诚无私,必先明理;要想明理致知,必须革除物欲,穷究事物的道理。

原典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译文]物欲革除之后,一切事物的道理就都清楚明白;明理之后,念头都是真诚无妄的;念头真诚无妄,心思就会端正;身心端正无私,自然会修养德行;能够修养德行并身体力行,自然一家和睦,井然有序;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国家的治理能够上轨道,才能使天下太平。

原典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

[译文]上自天子,下至庶民,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如果连根本的修身都达不到,却想要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把切近的修身、齐家看得不重要,反而去高谈治国平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

原典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学》

[译文]商汤在他盥洗用的铜盘上,刻上铭词,说:“如果能够把今天的污垢洗净而自新,就应该天天振作,求自新求进步,更要持续不断涤除污染,一天比一天进步。”

原典

诗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大学》

[译文]《诗经》上说:“……有个文采斐然的君子,他治学修德的功夫就如同切骨、磋角、琢玉、磨石一般反复为之,希望精益求精。”……“如切如磋”是指他研究学问的功夫;“如琢如磨”是指他存养省察、磨练德行的功夫。

原典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大学》

[译文]所谓诚其意,是说不要欺骗自己。

原典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译文]一个人内心真诚,一定会表现在外。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一定更为小心谨慎。

原典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大学》

[译文]曾子说:“一个人独处时,就像有十双眼睛在注视着你,十双手在指着你,这是多么严峻可畏啊!”

原典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大学》

[译文]有钱人用财富来装饰他的屋子;有德行的人用道德来充实自身;因为内心宽大平和,身体自然安泰舒适,因此,君子必须使自己内心真诚。

原典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大学》

[译文]所谓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愤怒的时候,心不端正;有恐惧的时候,心不端正;有贪图爱恋的时候,心不端正;有忧愁的时候,心不端正。

原典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大学》

[译文]如果心不专注,受情绪支配的影响,就会变成眼睛看着东西却像没有看到一样,耳朵听着声音却像没有听到一样,口里吃着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原典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大学》

[译文]真心诚意地做,即使不能做到与目标完全相吻合,也相差不远了。

原典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大学》

[译文]有德行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后再要求别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没有恶行,然后再禁止别人作恶。

原典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大学》

[译文]凡是我所厌恶上司对待我的态度,就不可以拿那一种态度去对待我的部属;凡是我厌恶部属对待我的行为,我也不能以那一种行为来侍奉上司;我厌恶在我前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情,我不可以做那些事情去对待在我后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后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我就不可以做那些事去对待在我前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右边的人所做的事,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左边的人身上;我厌恶在我左边的人所做的恶行,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右边的人身上。这就是所谓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原典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大学》

[译文]看见贤能的人不能推荐,推荐举用之后又不肯亲近,这是怠慢轻忽的行为;看见坏人不能拒绝、黜退,黜退之后又不能疏远他,这是错误的行为。

原典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大学》

[译文]喜好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好的,这叫做违反人性,灾祸必然会降临。

原典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大学》

[译文]因此治理国事的君子,必须有修己治人的法则:忠诚信实才能得民心,骄傲、奢侈、放逸随便,必将失去民心。富国裕民也有一定的法则:从事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速度快,消费的速度慢,那么国家的财富就能经常保持充裕。

原典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大学》

[译文]有仁德的人,运用财物帮助他人,自然得到众人的拥戴;不仁的人,利用身份地位搜刮财富,终必招来亡身之祸。

原典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大学》

[译文]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应该以仁义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