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懂心机,做事要防诡计
922400000006

第6章 谋事在脑,成事在言(2)

在一个治安状况很差的城市中,一位检察官正直、勇敢、不屈不挠地与恶势力斗争,因而引起了当地许多暴力团伙的刻骨仇恨,一再威胁、恐吓、骚扰,但检察官员毫不动摇。不料,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社突然报道了他与女职员的亲密关系,还配发了两人在一起走路、交谈的照片,文中对他的评价是“伪君子、无耻之徒”。其实那不过是一次公务会面,而检察官对此也不想理会。岂料,这样的谣言越来越多,检察官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甚至家人也不再信任他。当他得知自己将接受一次关于受贿指控的调查时,他的精神终于崩溃了。他选择了死亡,用血的惊叹号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在他的遗书中,他写道:“现在我知道,名誉比生命价值更高。在我被彻底玷污之前,我必须离开……”

一个坚强的硬汉,败在了捕风捉影的谣言下。他的敌人深知暴力手段不仅无法损害他的名誉,还会为他增添光彩;而一点点谣言,就能在他的名誉上制造一个污点,失去人们信任,他只能走向死亡。

生命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误会,甚至是别人的诋毁,如果我们此时还在坚持“清者自清”的古训,那么,伤害的只能是自己。沉默并不是最佳选择,站出来,采用适当的方式澄清自己才可能消除谣言和影响,维护自己的名誉。

台湾产“玛莉药皂”本来是销路很好的商品,但由于一度传说美国进口的药皂中“G-11”含量过大,有害人体,于是它的销量一下子萎缩了2/3。制皂公司在检测产品没有问题之后,决心挽回信誉。

他们在台湾主要报刊上同时刊出一则《玛莉征求受害人》的广告。说凡是因使用“玛莉药皂”有不良反应的,经医院证明,且复查属实,就可以得到50万新台币以上的赔偿。但要求受害者10天之内将有关证明直接寄到律师事务所。3天以后,他们又刊出这则广告,印出“截至目前为止,无应征受害人”。又过3天,广告再次出现,说“应征受害人有两个”,然后说明其中一个没有医院的证明,不受理,而另一个在复查中。再过3天,广告第三次出现,题目为《谁是受害人》,说那个受害人经复查,皮肤红疹为吃海鲜所致,受害人自行撤诉,并申明,一过10天期限,就不再受理此类案子。

等到超过10天期限后,他们马上登出整版广告,标题为《我是受害人》,说自己才是最无辜的受害者,因为寻遍世界各地,并无“玛莉药皂” 致病先例!广告上设计了一副手铐铐着“玛莉药皂”。这则广告一做,果然引起轰动,轰动之余便是“玛莉药皂”的销售量回升。

值得说明的是,广告中有两个应征受害人是公司虚构的,属于做“假戏”,然而也正是这“假戏”取得了吸引顾客瞩目的效果。

如果“玛莉药皂”的厂商对于谣言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认为实践会证明一切,那么“玛莉药皂”的销量一定还会受到影响,因为一旦有了坏的影响,人们一般会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销售量长期受到影响的话,导致的是企业的生存危机,如果企业都倒闭了,还谈什么“清者自清”,所以时间上根本不容许真相的证明。厂商正是采取了巧妙的方式澄清了事实,让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得到了好转。

因此遭到误会,或者诽谤,就需要通过正确的方式消除误会和影响,以减少损失和伤害。

心机悟语:

生命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误会,甚至是别人的诋毁,如果我们秉持着“沉默是金”的理念,坚持着“清者自清”的古训,那么,沉默之后可能收获的,不是别人如今般的认可,反而是来自于四面八方的无眼的刀剑,伤害的只能是自己。

话不多说,三分足够

有秘密,别人才觉得你神秘;有秘密,别人才觉得你有背景。

在人际交往中,许多年轻人常常把自己的秘密毫无保留地袒露出来。有时如果没把自己的心事完完全全地告诉问及的人,心中就会不安,认为自己没有以诚待人,感到对不起人家,认为别人对自己很好或很重要,不告诉人家自己的秘密是错的。很显然,这类人在如何对待自己的秘密和如何对待坦诚这些问题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需要友情,但谁都不愿与一个从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任何问题都不明确表态的高深莫测的人交往。然而,对于坦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坦诚并不意味着别人要把内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给你,也不意味着你要把内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给别人。每个人都有秘密,这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一次约翰把自己的重大秘密告诉了乔治,同时再三叮嘱:“这件事只告诉你一个人,千万别对别人说。”然而一转脸,乔治便把约翰的秘密添枝加叶地告诉了别人,让约翰在众人面前很难堪。这种背信弃义有时出于恶意,有时却是无意的。

这与个人的品质修养有关。有的人透明度太高,这种人不但不能为别人保守秘密,就连自己的秘密也保守不住。有的人泄漏别人的秘密,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抬高自己,“咱们单位的事,没有我不知道的”,“我要是想知道某件事,我就一定能了解出来”……这种人常这样炫耀自己,他们认为,知道别人的秘密越多,自己的身价就越高。用泄漏别人秘密的方法伤害别人、娱乐自己,甚至把掌握的秘密当作要挟别人的把柄,当作自己晋升的阶梯,这种人在现实中也大有人在,对这种人最应该提高警惕。

由此可见,像约翰那样让他人为自己保守秘密,远比只让自己保守自己的秘密难得多。因此,不是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让他人分享自己的秘密,要学会自己的秘密自己保守。因为,你的秘密一旦落入别有用心的人的耳中,它就会成为关键时刻别人攻击你的武器,使你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甚至因此而失利。

许军是某公司的业务员,在厦门工作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他因为工作认真、勤于思考、业绩良好,被公司确定为中层后备干部候选人。总经理找他谈话时,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负领导的厚望。只因他无意间透露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而被竞争对手击败,遭到排挤,终于没被重用。

许军和同事王广林私交甚好,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个周末,他备了一些酒菜约了王广林在宿舍里共饮。俩人酒越喝越多,话越说越多。微醉的许军向王广林说了一件他对任何人也没有说过的事。

“我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有一段时间闲着没事干,心情特别不好。有一次和几个哥们喝了些酒,回家时看见路边停着一辆摩托车,一见四周无人,一个朋友撬开锁,让我把车给开走了。后来,那朋友盗窃时被逮住,送到了派出所,供出了我。结果我被判了刑。刑满后我四处找工作,处处没人要。没办法,经朋友介绍我才来到厦门。不管咋说,现在咱得珍惜,得给公司好好干。”

谁知道,没过两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王广林为业务部副经理,许军调出业务部另行安排工作岗位。

事后,许军才从人事部了解到是王广林从中捣的鬼。原来,在候选人名单确定后,王广林便来到总经理办公室,向总经理谈了许军曾被判刑坐牢的事。不难想象,一个曾经犯过法的人,老板怎么会重用呢?尽管你现在表现得不错,可历史上那个污点是怎么也擦洗不干净的。

知道真相后,许军又气又恨又无奈,只得接受调遣,去了别的不怎么重要的部门上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压在心里不愿为人知的事情。这些隐私就是一个人的底线,别人不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也就无从伤害你。如果将其过多地暴露在别人的面前,即使是原本没有不良记录之人,也难免会在利的诱惑之下,做出常规外的伤害之举。

既然秘密是自己的,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别人讲。在保护一份神秘感的同时,也能保护自己不因“祸从口出”而受害。

心机悟语:

德国作家让·保·里克特说:“一个人泄露了秘密,哪怕一丝一毫,就再也得不到安宁了。”如果还想过宁静的生活,如果不想成为别人眼中的透明人,那就别把心里的话全都说出来,把该保守的秘密坚定地保守下去。

到什么庙里烧什么香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甚至可能是惊人的。独特的个性、爱好,独特的知识结构、心理态势,使某个人只能是“这样”而不能是“那样”。因此,与不同的人交谈,就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俗话说,“看碟下菜,量体裁衣”,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待人处世时,要学会对人的性格作具体分析,然后再决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对于傲慢无礼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最好不要跟这种人多谈,所谓“多说无益”;对沉默寡言的人就要直截了当;对深藏不露的人,只需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就可以了;对于瞻前顾后、草率决断的人,要把话分成几个部分来讲……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虽含贬义,却也不无道理。有时候,说一句别人爱听的话,就能接近彼此的距离。然而,偏偏有人不这么想,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总是对别人说带刺的话,最终闹个不欢而散。在这方面,这些人就应该向徐文远好好学学了。

徐文远是名门之后,他幼年跟随父亲被抓到了长安,那时候生活十分困难,难以自给。他勤奋好学,通读经书,后来官居隋朝的国子博士,越王场侗还请他担任祭酒一职。隋朝末年,洛阳一带发生了饥荒,徐文远只好外出打柴维持生计,凑巧碰上李密,于是被李密请进了自己的营帐。

李密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请徐文远坐在朝南的上座,自己则率领手下兵士向他参拜行礼,请求他为自己效力。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将军你决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之际辅佐皇室,那我虽然年迈,仍然希望能为你尽心尽力。但如果你要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的时刻,趁机篡位夺权,那我这个年迈体衰之人就不能帮你什么了。”李密答谢说:“我敬听您的教诲。”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归属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十分高兴,赐给他锦衣玉食。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总要十分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倨傲,对王世充却恭敬万分,这是为什么呢?”徐文远回答说:“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像郦生对待刘邦那样用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会被他杀死,所以我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他相处。我察看时机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难道不应该如此吗?”等到王世充也归顺唐朝后,徐文远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徐文远之所以能在五代隋唐的乱世中保全自己,屡被重用,就是因为他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之法,懂得灵活处世,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在历史上,往往那些君子大忠却似奸,他们说话疾言厉色,也是出自于苦口婆心,说话直截了当、显山露水,可是却祸从口出;而那些小人大奸却若忠,说话喜欢谄媚,拍别人马屁,其实他们内心非常可恶,计较利害,福却从口中来,因为他们懂得看人“下菜碟”,明白说话的艺术。当然,这样的处世之理,并非只有那些奸猾小人明白,就连圣人孔子也非常清楚。

一次,孔子的学生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不能。”又一次,另一个学生冉求又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干吧!”公西华在旁听了犯疑,就问孔子:“两个人的问题相同,而你的回答却相反。我有点儿糊涂,故来请教。”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平时做事好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好胜,胆大勇为,所以我劝阻他。)

正所谓:到什么庙里烧什么香。不同的庙里有不同的神,不同的神有不同的爱好,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情一样,真正懂得“敬神”的人,就会各个准备,投其所好,对不同的神烧不同的香,这样才能令“神”心大悦。说话亦是如此,在面对不同的人时,唯有针对其个性而说,才能“百说百灵”,说到其心坎里,使自己的意见更容易被接受。

心机悟语: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面对性情各异的人,出口的话语也需仔细斟酌。不同的人口味不同,因而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之说;不同的人所欣赏的言语也不同,因而需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