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懂心机,做事要防诡计
922400000008

第8章 琢磨事,更要琢磨人(1)

真意往往在话外

说话交流有一种情况非常令人尴尬,那就是说者有心,听者却无意。任你费尽心机、磨破嘴皮,对方就是不明白你真正的意思,结果是听的着急,说的更着急,尴尬至极。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意”,指的是“言外之意”。

毫无疑问,我们是需要“言外之意”的。毕竟在很多时候,说话不能太直接、太明了。比方说,批评人,你不能伤了人的自尊;给领导提建议,你不能让人觉得你比领导还强;面对别人的提问,你有难言之隐,你不能说,但也得让人有台阶下;事情紧急,但涉及商业机密,只有你的亲信才能明白的“暗语”是最好的选择……

有一次,齐威王决定派能言善辩的淳于髡去赵国搬兵。他为淳于髡准备了马车10辆,黄金100两。淳于髡见了放声大笑,连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齐威王就问:“先生是嫌这些东西少吗?”淳于髡说:“我怎么敢嫌少呢?”齐威王又问:“那你刚才笑什么呀?”淳于髡说:“大王息怒,今天我从东面来时,看见有个农民在田里求田神赐给他一个丰收年,他拿着一只猪蹄和一坛子酒,祈祷说:‘田神啊田神,请你保佑我五谷成熟,米粮满仓吧!’他的祭品那么少,而想得到的却是那么多。我刚才想到了他,所以禁不住想笑。”齐威王领悟了他的隐语,马上给他黄金1000两,车马100辆,白璧10对。淳于髡于是出使赵国,搬来了10万精兵。

纪伯伦曾经说过:“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不是去听他说出的话,而要去听他没有说出的话。”一般说来,一个人不会轻易把自己真实的意见、想法直接地表达出来,但他的感情或意见,总会在他的语言表达里体现得清清楚楚。

如果你想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就不要刨根问底,而是要做一个聪明的听者,从他的弦外之音中揣摩出他真正的心思。

那么,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听懂弦外之音呢?下面两种方法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1.由说话方式猜透对方所想

说话方式是一个透露对方内心所想的“窗口”。一个人的说话方式不同,所反映出的真实想法也不同,注意对方的说话方式,你便能猜透对方的真实心理,听出对方在想什么。

如果对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有敌意时,许多人的说话速度就变得迟缓,而且稍有木讷的感觉。如果有愧于心或者说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就会快起来。当两个人意见相左时,一个人提高说话的音调,即表示他想压倒对方。怀有企图的人,他说话时就一定会有意地抑扬顿挫,制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这样的人有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欲望,自我显示欲在言谈之中就透露出来了。

说话暧昧的人大多数喜欢迎合他人,他们说同一句话既可这样解释,又可那样解释,含糊其辞。这种人处世圆滑,从不肯吃亏,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利用别人。

经常对他人品头论足,说长道短,这样的人嫉妒心重,心胸狭窄,人缘不好,心中孤独。如果他对诸如别人不跟他打招呼之类的小问题耿耿于怀,说明他在自尊心上受挫,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些人常以领导的过失和无能为话题,则表明他自己有出人头地、取而代之的愿望。

有人在说话时极力避开某个话题,这说明他在这方面有苦衷,或者在这方面有强烈的欲望。交谈时,对方先是与你谈一些家常话,这表示他想试探你的态度,了解你的实力,探明你的本意,好转入正题。

总之,说话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透露对方的内心真意。在与人交谈时,注意观察对方的说话方式,是了解对方说话本意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会使你进一步了解对方。

2.从话题探索他的心理

要透过表面的东西去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情趣,可以从他们的话题入手,注意他们谈论的自身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就会发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格特征。也就是说,人们的一些平日不为人所知的情绪会从某个话题中呈现出来。

通过一个话题探索对方的深层心理,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话题内容来推测对方的心理秘密;二是根据谈话的展开方式洞察对方的深层心理,以了解对方的个性特征。如果要想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内心动态,最容易的办法,就是观察话题和说话者本身的相关情况。所以说,言谈话语,是了解人的重要途径。

心机悟语:

“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说:“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不是去听他说出的话,而要去听他没有说出的话。”为了各式各样的理由,人们习惯于将自己的真意隐藏起来,探寻并发现语言背后的言外之意,便成了透析对方的关键一环。

守信者未必真君子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做人不可不信别人,但也不可过分地信赖别人,因为这两种极端都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不信他人的人根本无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无法获得更大的成就;过于信赖他人的人则最容易上当,也难做成事情。平日里那些看起来很讲诚信的人,也不见得就是真君子,有些人可以将自己伪装得很严实,在无利益冲突的时候,显得特别仗义,但是一遇到利益的考验,便露出了本来的面目。王莽就是一个善于伪装的人。

王莽是西汉末年的外戚,早年他勤奋、节俭、孝顺,受到当地人的好评。汉哀帝死后,王莽被封为大司马,由于九岁的平帝年龄尚小,太皇太后年老体弱,王莽独掌大权。之后,王莽便开始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收买地方官员,为自己代汉造势。不过,他心怀不轨却伪装得很严实,表面上谦恭有礼,为他人着想,“退休”的官员仍旧给其俸禄的三分之一。

一年大旱,闹蝗灾,王莽建议太皇太后穿不太好的布料,减少吃饭的开支,以表率万民。他自己也整日吃素,并拿出自己大量的钱财和田地捐助灾民,这在官员当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等到灾情结束后,无论大臣还是百姓都说王莽功德无量,是救苦救难的大英雄。

后来,王莽为夺权清扫道路,杀死了长子王宇,杀死汉平帝的全部亲族,并毒死了汉平帝,改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则独揽大权。之后,他废除孺子婴,自称皇帝。当王莽问曾经的太皇太后要玉玺时,她愤然掷玺于地,但也无法改变事实。

王莽在一副救苦救难的外表之下欺骗了许多人,上至太皇太后,下至黎民百姓,在起初都觉得他是个清官,为人民造福,谁又知道在他伪装的外表之下的这副嘴脸呢?

所以,在生活中,不要以为某个人讲诚信,或者看起来很好,就过分地信赖他,将自己的一切都告诉他,这样很容易给自己造成重大损失,因为小人防不胜防。

安史之乱平定后,因为郭子仪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免有许多人眼红,为防小人嫉妒,他一言一行都无比小心。有一次,郭子仪生病,有个叫卢杞的官员前来探望。

卢杞是个声名狼藉的奸诈小人,相貌奇丑,脸色铁青,脸形宽短,鼻子扁平,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一般妇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

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立即让身边的姬妾们避到一旁不要露面,他独自等待。

卢杞走后,姬妾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您从来不让我们躲避,为什么此人前来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个人相貌极为丑陋而内心又十分阴险,你们看到他万一忍不住失声发笑,那么他一定会心存嫉恨,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仪对卢杞太了解了,在与他打交道时处处小心谨慎。后来,卢杞当了宰相,果然极尽报复之能事,以前稍有得罪于他的人,都被他施法陷害,独独对郭子仪另眼相看。

所以,做人要想不受小人之害,一要眼明心亮,二要谨慎。眼明心亮者才能分辨出谁是小人、谁是君子,亲之远之,心中有个尺度。谨慎者思虑细腻,做事严谨,既不得罪小人,也不给小人空子钻,才不至于招来横祸。

心机悟语:

君子与小人,共存于人世间。他们不会在额头上表明自己的身份,甚至有时还会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混淆视听。但孰优孰劣,却早已是不言而喻之事。小人的危害不可小视,他们处于生活的暗处,却能给人致命的一击。小人的一大特色便是表面一派和气,暗地里却包藏杀机和祸心。

说得好唱得好未必是真心

很多时候,生活并非如看见的那样风平浪静。很多人在表面上微笑和善,但暗地里却阴谋满腹。就像《孙子兵法》写道:“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全句意为:表面上要做得使敌人深信不疑,从而使其安下心来,丧失警惕;暗地里我方却另有图谋。要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采取行动,不要使得敌方发生意外的变故。这就是外表上柔和,骨子里却要刚强的谋略。

所以,那些花言巧语、满脸堆笑地对人,极有可能是内藏杀机的外在表露。说得好听的,唱得好听的,一切都未必出自真心。或许,他们正在计划怎样害你。外表看来显得很温和谦恭,面带微笑,很是大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中有气量狭小的,有喜欢猜忌的,有阴险狠毒的。总之,有些人利用此计,目的是想让对手服从自己,在自己设计好的圈套里行事,以此达到自己繁荣昌盛,发财的真正企图和目的。

春秋时代,郑卫公打算吞并胡国(今安徽省),但他军事装备差,条件有限,不敢直攻,就把自己漂亮的女儿嫁给胡国国君为妻。这样,郑胡二国联姻,结成了亲家。这仅仅是开头。为了进一步使胡国丧失警惕,制造假象,郑卫公召集大臣商议,他问:“我打算用兵兴国,你们看,攻打哪个国家最有利?”大臣们纷纷发表议论。关其思坦率地说:“依愚之见,攻打胡国最合适!”卫公一听,马上脸色一沉,愤怒地说:“啊!你居然建议向已经同我们结亲的兄弟国家胡国动武,这是什么意思?”马上把关其思给杀了。胡国国君知道此事后,认为郑国对自己非常亲善友好,就再也不对郑国有什么戒心了。可是,就在此后不久,郑国对胡国发动了突然袭击,胡国警戒很松,没有做什么抵抗,就被灭亡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郑国都是势力强盛的国家,直到公元前37年才被韩国灭掉。

郑卫公先是与胡国联姻,再是怒杀关其思,一点点地令胡国对其放松了警惕。可见,“笑里藏刀”的特点是,以表面上的友好、善良和美丽的言词、举止作为假象,掩盖阴险毒辣的用心和企图。

魏王送给楚王一位美人,楚王非常宠爱。楚王的夫人郑袖知道楚王喜欢这位新来的美人,于是也装出十分喜爱这位美人的样子,待她犹如亲姐妹,无论是衣服玩物、居室卧具,都选最好的给她,甚至有时表现出爱她胜过爱楚王的意思。

看到这些,楚王对郑袖非常满意,他高兴地说:“妇女侍候丈夫,是靠美色,有时妒忌,是因为爱情。现在郑袖知道寡人喜欢美人,于是爱她还胜过爱我。犹如教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啊!”

郑袖一看时机已到,有一天便以很体贴关怀的口吻对那位美人说:“大王对你的美赞叹不已,但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他觉得你的鼻子不太漂亮,如果你以后和大王在一起时,略微掩饰一下子就好了。”

于是,这位美人听从了郑袖的建议,每次一见到楚王,便用袖子掩住自己的鼻子。

楚王觉得奇怪,便问郑袖说:“美人为什么见到我,总爱掩住鼻子呢?”

郑袖面有难色地说:“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我不能说出来。”

楚王更加迷惑:“有什么事,居然连我都不想告诉?”

郑袖故意压低嗓子,凑近楚王说:“她是讨厌大王身上的臭味。”

楚王一听,气得七窍生烟:“太可恨了,把她的鼻子割掉,我不想再见到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