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9249700000028

第28章 与孩子的情感交流(4)

表情是一种丰富而有感染力的身体语言,它能表达喜、怒、哀、乐、思、惊、恐等情感。父母的表情能够向孩子传递许多信息,如果说孩子的情绪像温度计,父母的表情就像气温。有人对父母的表情在孩子心理上产生的无声效应,做过这样的描绘:父母和蔼慈祥,孩子就会轻松愉快;父母大方庄重,孩子就会产生尊重、信任感;

父母镇定从容,孩子心情就会平静稳定;父母热情洋溢,孩子就会精神振奋;父母激动振奋,孩子就会情绪高涨;父母亲切微笑,孩子就会满足高兴;父母沉思默想,孩子就会疑虑重重;父母生气发怒,孩子就会害怕惊畏;父母神色严肃,孩子就会紧张压抑;等等。

其次,身体的姿势、动作也会辅助父母的信息和情感表达。

现代家庭教育的学者研究表明,父母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流方式。孩子年龄越小,身体接触对孩子心理影响越大。有一位学者作了这样的描绘:在孩子恐惧的时候,将他抱在怀里,可以表示你的安慰;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拍拍他的头、肩或手,可以表示你的称赞和鼓励;在孩子痛苦的时候,抚摸孩子的头,可以表示你的同情;在孩子委屈哭泣的时候,轻轻将他拥抱,可以表示你对他的理解或共鸣……在动作方面,心理学上还有一个奇特的规律:关系比较密切的人们在交谈时,动作和姿势容易产生相互影响,好像两人在重复着同一动作。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姿势反射”。根据这个规律,当对方开始紧张时,我们如果能与对方动作保持同步,就可能使对方稍稍安下心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在和孩子玩时,能和孩子做同样的动作,孩子就非常喜欢你,对你有亲切感,愿意和你玩。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还要学会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以此来“透视”孩子的内心世界。

比如一位母亲在与孩子谈话时,十分注意孩子的眼神。她说:

“孩子眼神定向专注,表示注意力集中;走神表示思想开小差;眼珠发亮,表示思维活跃;眼珠放光,表示懂了;眼珠不亮,表示在思考,但还不明白;眼珠亮点闪烁,表示思想上处于矛盾斗争中;眼睛湿润,表示激动;等等。”

不同孩子的心理活动状态反映的身体语言不一定相似,但只要父母认真观察,就不难掌握孩子的身体语言特点。

心理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工具,除了口头语言外,还有身体语言,也就是身体的各种姿势、动作、面部的表情、眼神的变化等。

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人类的沟通更多的是通过身体语言,而不是口头语言进行的。确切地说,有65%以上的人际交流是通过身体语言完成的。

74.就座方向的影响——坐向效应

人和人相对而坐时,容易产生对立的情绪;而斜向或横向而坐,则会感觉比较和谐融洽。因此父母在与孩子谈话时,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坐向。

家教启示:

由坐向效应,我们可以知道,面对面的坐向容易造成紧张、对立的关系。这就难怪我们平时与人争辩时,总是不自觉地采取正面相对的姿势。

相反,如果彼此横向而坐或斜向而坐,让彼此的视线斜向交错,就会减弱视线的对立性,就可以避免尖锐的对立状态。

借用“视线心理学”原理的“坐向效应”,对父母与孩子的交谈、交流具有一定的启示。

第一个启示是,平时父母与孩子谈话,如果想要避免无谓的对立,就要尽量避免与孩子正面相对,而应当侧身而坐,或采取直角的位置。

二是在批评孩子时,如果进行缓和的、温暖的批评,就要坐在孩子们的身旁,就是斜向或横向而坐。反之,如果打算严厉批评。

就要坐在孩子对面,用视线直视他,给他的心理造成比较强的震撼。

这样稍微注意一下双方视线与坐向的方式,就能使批评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孩子也就领略到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加强教育的效果。

三是父母在表扬孩子时,无论何时,都应该与孩子横向坐,或倾斜交叉而坐。如果对面而坐,就会造成与表达内容的矛盾,有时容易让孩子误解成为讽刺挖苦。

所以请父母们记住:坐向有着三种微妙的魔力,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坐向效应”。这是我们在与孩子的交往中需要注意的。

心理知识:

所谓“坐向效应”,是指由就座位置的方向所产生的心理效应。

美国有一个评论型电视节目,节目中找来的评论者都是有名的评论家,可节目却总是缺乏辩论高潮,每次都在气势不足中收场。

于是制作人请教一位心理学家:“怎样才能把节目办得更叫座?”

心理学家给了他一个建议:“改变一下座位的配置方式。”也就是改变一下每个论辩者的坐向,由以往的横排而坐,改成两人相对而坐。

令人惊讶的是,自从接受这个建议后,每次的节目都能掀起热烈的辩论。没多久,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就开始直线上升。

从心理学上讲,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坐向效应”,是因为:与人相对而坐,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压迫感、不自由感。这是由正面直视的视觉“感受”造成的。即使不是有意凝视对方,由于彼此正面相对,视线强烈,也会有一种直刺对方心理的攻击陛。而如果斜对而坐,则不会产生这种感觉,更适合于营造友好的、更融洽的交际气氛。

75.教育不一定是严肃的——幽默效应

幽默是一种高超的语言艺术。父母的幽默,可以在陷入尴尬时自我解嘲,可以使亲子沟通更加顺畅,也可以使家庭气氛更加融洽。

家教启示:

很多人一提到教育,总觉得是个严肃的、需要正襟危坐的事情。

其实不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完全可以使用人际交往中的幽默手法来施行教育,甚至可能取得严肃教育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有个孩子一贯作文成绩很好,可是有一次由于审题错误,作文成绩不及格,结果陷入了自责、苦恼之中。爸爸看了那篇作文后,笑着对他说:“你知道吗,报刊上发表的文章,都是自己定题目的。

给它改个题目,不就成了优秀作文?”说得儿子也笑了,马上改个恰当题目给父亲看。

爸爸的幽默让孩子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同时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恢复了自信。

又如,一位爸爸要检查孩子的作业。孩子拿出英语作业本,说:

“你懂英语吗?”爸爸面对尴尬的窘境,说:“你爷爷不懂英语,也不检查爸爸小时候学的英语,所以爸爸现在不懂英语。为了使你胜过爸爸,我先要在检查孩子作业上胜过你爷爷。你说对吗?”爸爸的幽默不仅有效维护了爸爸的威信,又化解了窘境,教育了孩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幽默既是一种语言交际的艺术,又属于美学的范畴。就家庭教育而言,它有以下特点。

1.父母在向孩子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时,如果使用幽默、风趣的手段,可能要胜过套话连篇、啰唆唠叨、讽刺挖苦和说教训斥,成为一种没有明显教育痕迹的教育。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更容易使孩子接受,并产生深刻的印象。

2.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运用幽默语言,能够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化解孩子挨训受教的“防御”心理,活跃教育气氛,引起孩子大脑兴奋,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从而更乐于听取父母的教诲。

3.幽默还能够调节亲子之间紧张、沉闷的关系,使亲子之间和谐沟通,有利于彼此在欢笑的情境中交流。幽默的语言轻松有趣,委婉含蓄,结孩子以亲密感、温和感,令人发笑,笑中有得,犹如春风拂脸、春雨润心。富有幽默感的父母,会让孩子又亲又敬。

可以说,幽默是一种高超的语言交际技巧,不同于低级调笑和滑稽逗乐,是高尚情操、良好修养和完美人格的表现,是一种文明、高雅的说话艺术。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陶冶孩子的情操,并使孩子从中学会一种交际艺术,提高交往能力。

另一方面,幽默也是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当遇到不可弥补的失败或损失时,幽自己一默,体现了一个人乐观和豁达的心态,可以让自己从失意的心情中很快自拔出来,重新乐观地面对生活。

父母不仅自己要有幽默感,还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这可以帮助孩子对付不满的情绪,使他在尴尬处境中不失面子,或委婉地表达难以出口的意思。

美国一所学校举行圣瓦伦廷节舞会,有一位9岁的美国女学生没有被邀请。当母亲问她是否心情不好,她说:“咳,太可怕了!我不得不退掉特别设计的衣服,回掉已经预约的高级轿车。”

那么,该怎样培养幽默感呢?

平时痛快地玩,阅读幽默和笑话书籍,看喜剧电影,等等,都有助于幽默感的培养。

心理知识:

“幽默”,是指一种轻松有趣、诙谐可笑,而又内容严肃、意味深长的表达方式。所谓“幽默效应”,是这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心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