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闭心理,是一种孤独心理。严重的自闭心理被称为“自闭症”或“孤独症”,这是一种影响孩子感知、语言、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心智性疾病,其表现为精神呆滞、孤独无言、疑虑烦躁、生活不能自理等。
大多数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常常把自己封闭
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他们总是全神贯注于毫无目的的、机械的、刻板的活动中,如坚持每次都以固定的同一方式去做某些事情。这些毫无目的的活动,阻碍着他们的发展。
1.引导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来源于心理学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对自我能力和品质的过低评价,不喜欢交际,性格怯懦、孤独、沉默,缺乏积极的进取心。调查显示,具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往往表现为对人不够热情,经常主动回避群体活动,缺乏自信心。
一个孩子如果具有自卑心理,他已经被成功拒绝了一半。因为一个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就会常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常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具体体现在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是前思后想,举棋不定,总是怕把事情办砸而被他人耻笑,并且还缺乏意志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
如果一个孩子产生了自卑心理,他的聪明才智就得不到正常的发挥,更谈不上成功。由于这种人自认自己是个弱者,所以没有争取成功的想法和信念,他们不思进取,甚至还消极地去应付学习和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对150名智力较高的成功者做过研究,结果发现,智力发展与人的三种性格品质有关:一是坚持力;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地积累;三是自信,不自卑。所以,父母要想让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用自信代替自卑。
案例回顾——
一些心理专家根据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对100多名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做了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不同的表现,依次为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失调、偏执、抑郁等症状。其中,心理承受能力差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是很多学生共同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心理承受能力差又极其容易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连园,一个被宠坏了的独生女。由于是独生女,再加上小时候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所以她从小就备受宠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形成了一种骄纵和独霸的个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难度的加大,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连园,感觉应付高中的学习强度有些吃力,于是心理负担加重,结果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一向优秀的连园竟然有两门考试不及格。这一结果对于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她的自尊心狠狠地受挫了。
于是,一个本来优秀的孩子,整日生活在害怕和自责之中,她害怕别人在背后议论她,更害怕以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况,让她在同学和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三个月过去了,连园的学习成绩还是没有任何起色,终于被老师从加强班“请”到了普通班。
自从进入普通班以后,连园很少和老师、同学说话,有时回家了也不和父母说话,一个人关在自己的小屋里不知道忙些什么。连园的妈妈将女儿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这位母亲深深地感觉到了女儿内心的那种自卑感和失落感,但也无可奈何。后来,连园的妈妈请教了一位有名的教育专家,希望能解决女儿的问题。
经过专家的分析,确定连园因为受到双重的打击,已经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之中。,专家认为,由于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之中,从小被家人过度宠爱,没有经受任何的挫折和苦难,所以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
进入高中以后的连园,由于不了解其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规律,产生了一些心理负担,于是出现了成绩下滑的现象。而当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连园,出现了两门功课不及格的现象,这时候她产生出现了自卑心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她的害怕和自责。
然而,三个月以后,连园的学习成绩还是如此,随之而来的调班,更加深了连园的自卑心理,所以,最后连园出现了不和他人交往甚至也不愿意和自己的父一母交流的问题。
专家针对连园的心理变化过程,制定了有效的措施。专家告诉连园,女孩子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习上感到吃力是很正常的。
由于女孩随着年龄的增加,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一般情况下,很多女孩在文科方面比男孩擅长一些,而在理科方面,则显得弱势一些。所以,进入高中以后的连园感觉学习上有些吃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接着,专家又帮连园分析了高中课程的特点,从学习方法上进行了调整和创新。最后,又在心理上对连园进行了疏导和鼓励。于是,在信心充足、知已知彼的情况下,连园的学习成绩提高了,有些科目的成绩还比以前更好。
连园的母亲说,这是专家的指导工作做得好。当然,并不排除这个因素。
但,我们知道,外因影响事物的发展,内因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外因即专家的指导对孩子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内因,即孩子自己的调整与努力,才起着真正的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连园来说,专家的指导和鼓励,使她的自信心树立起来了,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学习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成绩也自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专家解析——
案例中的连园,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遭遇到接二连三的挫折之后,产生了自卑心理。后来,经过专家的指导和鼓励,连园找到了自信,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成绩。可见,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赏识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而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是树立自信的前提。
美国电影《师生情》讲述的就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描述一位优秀的白人教师,给一名长期生活在种族歧视下的黑人孩子上课时,耐心地对孩子进行鼓励。一次上课,这位白人老师对那个黑人孩子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现在,你不要紧张,你看着我的这只手,仔细数数这是几个指头?”黑人孩子缓缓地抬起头,涨红着脸,盯着老师的一只手,鼓起勇气说:“三个。”白人老师显得非常满意,对黑人孩子说:“太好了,你真的很了不起,才少数了两个。”
老师的鼓励对于那个黑人孩子来说,像旱地遇到了甘霖,听到老师的鼓励,孩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顿时信心十足,在学习数学上也越发努力,仅仅用了三年.那个黑人孩子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的全部数学课程。可见.自卑心理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有很大的不良影响,只有鼓励孩子树立自信.才有利于孩子取得成功。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导致孩子自卑心理产生的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孩子性格或心理上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的孩子,其性格比较内向,自尊心也比较强。但是,虽然自尊心强,而自信心却不够,因此,容易因为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比如那些性格孤僻的孩子,他们的脾气容易变得烦躁、焦虑,无法安下心来学习、做事,当他们看到同学学习成绩好时,当然是非常羡慕,希望自己也能那样,但性格与能力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为此他们常常会自寻烦恼,并陷入自责之中。
第二.父母或老师等一些贬抑性的评价。孩子小的时候,还不会进行自我评价,他们只能从父母或老师的语言或行动中,得出一些简单的评价。比如,如果父母经常夸奖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很好,而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进行贬抑性的评价,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很糟糕,从而产生一种严重的自卑心理。
第三,由于父母制订的目标过高,导致孩子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如果父母为孩子制订了一些难以达到的目标,而使孩子经常遭受挫折或失败,将会导致孩子自卑心理的产生,当然,这也是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
专家支招——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由于自卑心理的存在,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不但破坏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还泯灭了孩子的进取心。一些专家指出,尽管自卑是无孔不入的,但是,自卑却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有走出自卑“沼泽地”的念头和决心,自卑心理是可以消除的。克服自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父母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呢?
支招一:引导孩子确立合乎实际的目标,让孩子找到自信。
孩子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由于失望产生的,而孩子的失望情绪又与其对某件事的期望程度相关。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情期望值越高,事后因结果不理想、目标未达到而产生的失望程度也越深。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情,父母都不能操之过急,给孩子定的目标也最好不要太大太高,不然就容易遭受失败或挫折。.失败和自卑,往往如影随形,互为因果。失败容易引起孩子产生自卑,反过来,自卑又会增加失败的次数。所以,如果孩子经常遭受失败或挫折。他们的自信心也将会日益消减,而自卑感也日益严重。比如登山,如果一个人选择了合乎身体现状的目标,目标都一一实现,那么这个人就有了登山的成功经验,他的期望值也将会越高,登山的技术也就越来越高超,当然,自信心也就越来越强;反之,如果这个人选择了过高的目标,由于自身条件难以达到.失败的次数多了,这个人也就失去了爬山的兴趣和信心了,于是,自卑心理也就产生了。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尽量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制定合适的目标,让孩子在每一次的成功之中,找到自信和希望。
支招二: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立和抗挫精神。
在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比较多,父母疼爱孩子,爷爷奶奶溺爱孩子,从来不舍得孩子吃苦受累。再加上一些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半句逆耳的话,受不得一点点的劳累,于是形成一种孤傲的性格。当然,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导致了孩子的无能,而孤傲的性格又促使孩子不会向他人学习,于是孩子就更加不如别人,出现了一种处处都不如人的情况,直接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