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潜伏心理学2
9345700000017

第17章 登门槛效应:你在职场不能不知的一招(3)

也许,那个时候,自己的大脑也睡着了吧,后来,公司采用了小武的方案,实施得非常顺利,更让我觉得人在职场,有时候,难免自己判断错误,但是一定要能听进别人的劝告,这样才不会因为固执而犯下大错。

跳槽者“耍大牌”,只为登上高门槛

跳槽者在大部分的职场人眼中,都是能力强的人,他们敢于挑战,适应能力强,工作能力也没话说。

职场中有这样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给大家讲这样的一个例子,有一个大集团公司的分公司,面向社会招聘总经理,终于寻得“人才”。这位人才管理理论丰富,并有多年市场开拓经验,在面试过程中深得集团高层赞许,于是不但被高薪聘用,集团高层还把公司大的决策权也交给了他。

该人才上任之后工作两年多了,没想到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在面试中相比简直判若两人,管理和协调能力较差,导致公司人心涣散,内耗严重,销售业绩连连滑坡。

这时,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样的“伪人才”为什么能在公司里工作两年之久,按常理分析,一年的时间足以看出此人能力如何,但是高层却不断地以“再让他锻炼锻炼”为理由,继续给他机会。让“假李逵”有恃无恐。

为什么高层领导会这样给“假李逵”机会呢?为什么他们会如此“自欺欺人”地让自己错误的选择持续下去呢?

如果听完这个故事,你就不会有疑问了。

我的一个朋友是著名的社会学家,有一次,我们两个出于好奇,去参加了社会上非常火的励志培训课的免费试听。

这是一次试听,当时参加的人是要先感受一次课堂,再决定是否付费报名进行为期两周的强化培训。试听的时候,我们发现课堂的气氛非常轰动,这些事先设计过的演讲词都很具煽动力,尤其对于当时的听众来说,很多听众的表情非常亢奋,仿佛他们全身血液都沸腾了,光明的前景触手可及。

就在全体听众全部站起来,跟着演讲者一起握着拳头,在自己的胸前做了一个非常酷的动作,并且竭尽全力地高喊“我能行,我能行,我一定行”的时候,我看到了朋友的脸上出现了一种轻蔑的笑容。

后来到了互动环节,我的朋友就站了起来进行了一些提问,他的提问一针见血,从科学的角度否定了两周的强化培训,就能完全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可行性。当然,演讲者显然已经有了很多准备提问的应对措辞,于是两方开始了激烈的争执。当时的论辩很精彩,可是,用不了15分钟,相信在场的所有人都能明显地感受到演讲者的气势在一点点萎缩,以至于论辩结束之后,那位演讲者完全被我朋友精妙的论断驳倒,处于下风。他的眼神里再也没有“我能行”的那种风采了。

本以为这次朋友的“搅局”,会让这个励志培训班课“颗粒无收”,但是没想到的是,朋友辩论之后,好多人并没有因为朋友的精彩发言,感谢我们挽救了他们口袋里的钱,相反,那些听众用恶狠狠的眼神瞪了我们,并且当场迅速交了钱。

我和朋友二人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简直就像在做梦。回家之后,我冷静下来,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从心理学的登门槛效应来解释,一切变得非常简单:那些能来试听的人们(当然除了我和朋友这种好事者)愿意付出了整整两小时的时间来听课,他们的内心就是期待这种励志培训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期待短短的两周时间能给他们的一生带来巨大的改变。

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已经被“励志改变人生”的这种理念占据了,这种理念已经“进门槛”了。接下来的缴费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一种机械的保持一致的反应。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反反复复地参加励志培训,有的人会说,如果真没用的话,为什么有人会持续听课呢?

这种情况的解释就是,“励志改变人生”已经完全跨过了人们大脑的理性大门,即使当这个人发现了这一次次的试讲,越来越没有新意了,讲来讲去都是那些话。即使他能隐隐约约感觉到在现实中都用不上,自己的工作、婚姻、房子一样没着落。但是至少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初衷,他们愿意相信自己一开始设想的那种好的结果。

再让我们想一想,职场同样如此,录用跳槽者的公司,有多么期待这个人的能力,能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精彩、能干、给自己省心、为公司创造利润,于是他们相信了之后,就不愿意去改变,不愿意否定“伪人才”,而宁愿用很多时间去等待奇迹。

那么,对于一个伪装的人才来讲,他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的。事实上,即使两年后被辞退,他不但赚个盆满钵满,而且还有了在知名集团两年的管理工作经验,这个跳槽来的“外来和尚”也许不会念经,但是他熟谙“跳槽经”的真谛。

那就是运用了登门槛效应,将自己伪装成强势的能力,登上公司的门槛之后,利用人们的保持一致心理,进行招摇撞骗。

当然,也并不是每个跳槽者的“大牌”都是伪装的,但是,跳槽的人至少表现出来的强悍会给录用公司极大的信心并且轻松赢得好待遇,这也让我想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架子越大,别人越不敢惹你,摆谱时间长就真有了谱。

你的观点是什么?

看完这部分内容,你是不是立即想到了生活中的某个人,你还会被他的“假大牌”给忽悠了吗?请在他面前,保留自己完整的骄傲吧!

读者报告

短短的一篇文字,我反反复复看了三遍。

真是把很多事情说透到骨子里去了,说说我自己吧,在公司里工作了六年,而且表现一直很突出,就当自己感觉可以升职的时候,没想到最后公司竟从竞争对手的公司里请了一位经理担任此职位。大家风传新经理的“气势”、“老练”、“能力强”,等我终于见到人的时候,竟然大跌眼镜,他竟是自己曾经的手下小贾。

我对小贾太熟悉了,他在我手下从做基层员工的时候,就不甘人后,虽然能力一直差强人意,但是“脑子管用”。平时,讨论事情的时候,他总是抿着嘴,端着架子不说话,等某个同事说到精彩之处的时候,他立即跟着说,尤其是领导说到某处的时候,他立即递给领导一个“他也是这么想的”的眼神。

后来,靠着他这种强大的“自信”,他就跳到了竞争对手的公司,提升为小主管,然后又跳槽到一个行业领先的民营企业晋升成为经理,至少在几个公司的磨炼下“见多识广”,又晋升为区域总监,相信现在挖了回来担任区域经理,一切显得励志又自然都要得益于他对自己的完美包装。

因为他的包装真的不仅仅在外表,而且在内在,他已经相信了自己有非常强的能力,不然他的下巴为什么抬得那么高呢?

经验为能力铺垫,学会给自己搭天梯

为什么在职场中,许多人的职位不断得以晋升,薪酬待遇以及个人能力不断能够提高,个人价值不断得以实现?而另一些人则是相反的停滞不前甚至在退步?很大程度上在于个人是否懂得正确利用“登门槛效应”来改变自己的职场状态。

“登门槛效应”是一个非常温和的方法,它不是一剂猛药,但是利用好这个方法来完成对自己的改造,也会让你的每一天不浪费,每一个行动不浪费,直至成功的目标。

给大家讲一个实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把六只猴子分别关在三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置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多次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屋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两只猴子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活得好好的。

原来,第一间房子里的猴子一进房子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大动干戈,结果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够不着,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按各自的本事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依旧取得足够的食物。

看完这个实验,你是否想到了我们的职场。我们把自己的目标,放在了哪个位置上?

我们是否设计得科学合理,让自己靠近目标,如果“登门槛”一样,在一种自然的循序渐进的状态下,到达顶点。如果你开始就把目标定得非常高,那很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你会永远坐在那里,看着高高的目标,发呆,想象,幻想,而不采取行动。

毕竟职场上少有一步登天的事发生,任何人想要脱颖而出,唯一的机会就是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在普通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奇迹。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的是职场人在设立和确认职场目标时,尽可能把握好,给自己的行为设定明确的方向,使自己充分了解每一个行为的目的。这样,从心理上就有了非常强大的动力,自己就会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有助于合理安排时间。也能清晰地评估每一个行为的进展,正面检讨每一个行为的效率,把重点从工作本身转移到工作成果上来,使自己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就能看到结果,从而产生持续的信心、热情和动力。只要这种习惯形成,你的心理也会慢慢发生变化,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所以,你想要一个东西不可能伸手就可以摘到,工作不是苹果,机会也不是苹果,你要搬一个梯子,去哪里搬就需要你自己去解决。

易小湄和甄方方同时进了一家单位。她们两个人的博士学位明显要高出其他人一大截,领导非常看好两人的知识背景。

易小湄的性格偏向于内敛,平常言谈不多,但是同事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能耐心、细致地帮助大家,领导有决策征求她的意见的时候,她也能积极考察,给出冷静的建议。她的低调,让自己不受任何影响,可以把时间完整地投入在工作中,按照她自己制定的规划,个人的能力也在一步步地发展着、完善着。

甄方方是一个“精明”的女孩,她想自己有这么高的学位,在这家单位,一定不能只做一名普通的员工。平时,她就表现得非常活跃,和领导交流得也非常多,在公司企业文化、公司发展的大问题上,居然说得“头头是道”。

果然,用了半年的时间,她就完全取得了领导层的信任,脱颖而出。后来,因为工作需要,领导让甄方方代理主管一职。

没想到的是,过了半个月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因为甄方方平时对于一些琐碎工作细节的不关注,当同事找她定决策的时候,她做了很多“瞎指挥”,弄得大家怨声载道。并且,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上,她显得非常缺乏经验,只能讲些大道理,让下属们非常“不服”。

终于,在大家的一致推举下,易小湄被推上了主管的位置,毕竟在平时,大家见识到了她的能力,已经习惯了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请示她。

就这样,一个一直想当领导的人,和一个一步步扎实走路的人,在这场竞争中,胜负立判。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运用登门槛效应来改变自己好高骛远的态度、影响自己、成就自己,是对于个人能力的一种重视,毕竟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路,最能提升个人能力,非常喜欢这样的一句话——经验是能力的铺垫!

你的观点是什么?

如果你不甘于平庸,如果你想走到公司的顶层。不妨先来问自己两个问题——对晋升的期待,能落到踏踏实实地提高工作能力上吗?在管理时间与工作目标的这方面,能做好自己的记账员吗?

读者报告

我对于这部分内容有很深的体会,的确,职场晋升,并不是一步登天就是好事,如果找梯子,最好找个最结实的梯子。例如,找实力做梯子,一步步用业绩说话!

我的领导就是一个一步跨入门槛的人,他和公司高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在老领导另谋高就的时候,他很自然地成了我们的领导。

虽说他的权力很大,但是在我们这些员工眼里,只是表面尊重他,因为他没有经历我们这些基层的工作,所以,做的一些指导的确不怎么现实可行。

就像刚刚看到的那句话“经验是能力的铺垫”,新领导都不知道我们的工作实际和具体的操作流程,在一件一件具体工作的开展中,自然就没有发言权。不是我们剥夺他的发言权,而是他自己都感觉到底气不足。

开始的时候,我们还被弄得非常郁闷,后来,我们干脆都不请示他了。总是表面敷衍他,背后也根本不在乎他,遇到事情的时候该咋办咋办,反正他也不懂,他也并不想承担错误指挥的后果。

现在想想,发自内心地感觉这个领导其实也挺可怜的,同时,看了以上的内容,我也给自己提了个醒:想晋升,就像登门槛,要一步步地提高能力;想提高能力,也要像登门槛,规划一个个基础的目标,维护好群众基础,一步步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