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潜伏心理学2
9345700000023

第23章 破窗效应:与群体的对抗或和谐(2)

由于愤怒,小林把这件事情写到了博客,居然还写到了如果没有自己从中的周旋,利润空间就不可能上升到多少多少。只是这篇博客不小心被客户看到了。客户对于公司的暴利产生了情绪上的反抗,而且,他看到的并不仅仅是小林的情绪,而是看到了公司内部的不规范管理和人事倾轧。

于是客户们一传十,十传百,纷纷降低了业务额。

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在客户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甚至引起来公司高层的愤怒,而且这件事情扭转了小林“受害者”的形象,也将他以往的业绩一笔抹杀。他成了毁坏公司信誉的“罪人”。

最后,在一个周末,小林默默离开了公司。

“逆向破窗”:该冒险的时候就冒险

给大家讲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家拉坦纳和达利设计了一个实验情境,在实验中让男性大学生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几分钟后有烟雾透过气孔进入房间,在四分钟内烟会越来越多,使被试者看东西与呼吸变得困难。结果发现,当被试者是单独一人时,他们会到周围去查看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75%的人会向实验者报告这种情况;而当被试者与两名实验助手一起填写问卷时(试验者的助手没有起来察看情况),只有10%的人这样做。很显然,其他人的沉默使得被试者认为这个情境是没有危险的。

看到了这个实验,我们就不难理解,曾经发生在美国纽约的震惊全美的吉诺维斯案件:

一位叫做吉诺维斯的姑娘在她经营的曼哈顿酒吧营业结束后返回公寓,她的公寓在皇后大街的一个安静的、中产阶层居住区内。当她下车朝公寓方向走去的时候,她遭到了一个持刀男人的恶意袭击。

男人刺了她多刀,她大声喊救命。但杀人者发现没有一个人出来干预,于是他又从车里走出返回,将吉诺维斯击倒在地,又开始刺杀她。最终吉诺维斯死了,袭击者也不知去向,而袭击行为持续了35分钟。

吉诺维斯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案件持续了半个多小时,遇害者的38个邻居听到了呼救声,而且其中有许多人还看了很长时间。然而,在遇害者与歹徒搏斗的三十多分钟时间里,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致使一件本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事实。

案件发生后,社会心理学家们分析后认为:人们没有及时提供帮助的原因,在于许多人都有一种“也许其他人会帮助”的心理。众目睽睽之下发生如此惨剧,只是因为当时的每个目击者都看到彼此窗户后的灯光和身影,便想“肯定会有人去帮她的,自己就不必去了”,但谁也没想到正是这种自己不必去的念头,让一个鲜活的生命结束了。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一件标志性的事情会给其他人造成心理暗示。如果“逆向破窗”,从正面理解,我们就能得到这样的结论——鼓励正确的行为也会对其他人造成心理暗示,使更多的人跟随自己,打破应该打破的事情。

如果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那么其他的人也会纷纷帮忙,在公司中,如果有一个人打破了公司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地方,其他员工也会响应,公司就能够迅速发展。在工作中,一个敢于打破不合理规矩的人和循规蹈矩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敢于第一个站出来的人,会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不理解,并在得到上级认可和指点之后把手头的工作尽快完成,并随时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调整,因而职场的晋升也非常容易三级跳。相反,循规蹈矩的人会消极地听取领导的话语,消极待命,很死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事情,但从来不关心此事以外的任何事情,更不会想到多做一步,让接下来的别人的工作更加容易上手,这样的人,会在一次次工作消磨中失去核心竞争力,遇到公司裁员的时候,照样因为只有“苦劳”没有“功劳”而被淘汰。

业务员小黄是办公室遵守工作纪律的模范,人家溜号,他从不学样,朝九晚五,循规蹈矩。但他除了接接为数不多的电话之外,一整天都非常悠闲。

清早,他到办公室将卫生搞到干干净净,然后开始上网浏览新闻,因为领导说多浏览新闻对公司业务开展有帮助,看新闻看累了,就看报纸,兼“打杂”。当同事有事的时候,他就主动帮忙收发个信件,递送个报纸什么的。

业务究竟开展得怎么样?

当然不怎么样,对于产品关注的人太少,每天就在业务点坐着“守株待兔”,小黄累不累,实际上也累,这个业务点,他是最勤快的,早晨他不来开门,单位就得关门。正因无所事事,所以自命不凡。小黄认为他还是对业务开展起很大作用的,不过业务不好也不能怪自己。

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业务点新来了个大学生做业务,领导安排小黄带带他,小黄都被这个大学生烦死了,该大学生迟到早退倒是常有的事,但是偏偏天天盯着小黄问产品的销售情况,小黄心想“果然乳臭未干,学生腔”。

后来,大学生再问,小黄就很直接地说:“咱单位就是这样,产品的销售虽然不好,但是我们也不能跑到大街上逼着别人买吧。就这么干吧,过一天算一天,说不准哪天碰到一个大客户,我们就有了大功劳了。”

听了这些话,大学生的眉头越皱越紧,过了三天之后,大学生做了一个营销推广方案和小黄商量,小黄看都没看就扔到了垃圾桶里。大学生不甘心,又把营销计划向上级反映了。没想到领导并没有嫌折腾,反而觉得小黄提出的针对小区做活动的创意非常可行,做了很多支持,让小黄配合大学生做活动。

做活动的头几天销量还是很一般,于是小黄赶紧找领导告状,劝领导不要接受大学生的瞎折腾,“全世界又不是就他一个人聪明”,就当领导也要放弃活动宣传计划的时候,出现了转机,一个星期的时间过去了,大家明显看到来咨询产品的人多了,慢慢地,购买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眼看着销路越来越好,最后,这个业务点的负责人就成了这位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以为自己是最合格的员工的小黄,终于还是离职了。

工作中同样如此,没有哪一个规矩是一成不变的,了解自己工作的最大职责所在,让所有的创意迸发,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支持你的进步,冒险创新的意义就在于,输了大不了你还是你,而赢了一切因你而不同,你也将得到与众不同的奖励!

你的观点是什么?

循规蹈矩言必称“领导说”,至少在业务性的工作开展中并不占优势,敢于打破规矩的人,如果再配合实际的卓越工作成果,那才是公司最满意的员工。

读者报告

看了这部分内容,给我的启发特别大,这也解释了我一直以来没有搞懂的属于自己的问题。

我是公司的元老级员工,大学毕业后进入这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三年有余了。广告是竞争很激烈的行业,出于竞争需要,各大公司对于经验丰富的员工都非常重视,薪水普遍给得比较高。

但是我一直不为所动,因为我觉得凭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我肯定会升职,那时候,等自己从事管理的时候,就不用辛辛苦苦自己做文案了。同事中有不少都在工作一两年后纷纷离开公司,择塘而居,勇攀高枝。而我一向还是循规蹈矩按兵不动。

可是,我等了这么久,升职的希望似乎不大,我开始觉得,按照自己这样的经验和能力还是跳槽可以找到更高薪的工作,我通过网络招聘找到了一家自己认为很合适的广告公司,并被承诺了不错的待遇。

我递交辞职报告时,还是非常好奇,不禁问到了领导,为什么公司一直没有重视我,领导很真诚地说——哪怕做个策划组长,都要找一个能够自己订立规矩的人,你太安分了,给你一个文案组长来干,我们都会担心你毫无管理的章法,实际上,不破不立。多年来,你完美地配合公司的任何一个政策,让我们相信你是一个完美的员工,却不是一个完美的领导。

这番话来得太迟,但是也许在我升职的路上刚刚好。

从“碎玻璃”到“跟风跳槽”,时机最关键

破窗效应中的“碎玻璃”会不会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跟风”,实际上“跟风”对于人的心里来说作用巨大,有时候,甚至完全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力。

在职场上,跟风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当某一个人有一天打碎了人们固有的观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后,其他人就开始跟风。在一种缺乏独立见解的情况下,完全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人云亦云,见别人都往大城市、大机关挤,自己也跟着凑热闹,这种心态也是与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

跳槽也是如此,职场中“跟风跳槽”的情况很多,但是,究竟该怎么跳,我们应该注意到时机,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跳”。

在跳槽高峰跳槽,正值企业大批招聘,也许可以在泛滥抉择中觅得新枝,事实上,跳槽高峰成了跟风跳槽的时段。企业也可能涌现跟风招聘的景象,而不考虑自身的需要。跳槽最禁忌就是跟风、随大流,不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跳,什么时间不该跳,不知道什么是最佳机会,到结尾,错过最合适你的跳槽机会。当然,因为行业企业及相关职种的发展趋势不同,都会导致种种差异,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两个原则,就是结合大形势寻找有利时机,和利用自身优势确定有利时机。

从大形势来说,例如每年的3月、4月,两个月份的跳槽就有着很大的差别。三月份的时候,很多外来务工者们投入到找工的大潮中。人才供需茂盛,成了名义景象,很多具备丰富专业能力的人,实际上都把年初定为找工作的垃圾时段。

当低端招聘已近序幕的时候,这些人才刚开端考虑自己的跳槽打算。毕竟三月份中低端岗位的需要量得到暂时缓解之后,中高级岗位的需要在四月份将进入一个历史的新高。

除了大时间点的把握,个人跳槽也要选择在何时的机会打破不良工作状态。给大家讲这样的一个案例。

程理锐是一家网络公司的骨干,年轻而有才干,在他的影响下,该部门业绩十分突出,给公司带来了很好的效益。这个小伙子不仅才华横溢,在为人处事方面也做得非常好,深得公司同事的喜爱,大家都认为他前途无量。

可是并不如人所料的是,虽然程理锐在公司干了很长时间,业绩也有目共睹,总经理却迟迟没有对他有任何表示,这让程理锐非常失望,于是程理锐向总经理递交了辞职信。

总经理收到辞职信后,非常重视,于是他把程理锐请到办公室,程理锐直率地跟总经理说:“我非常热爱公司,但是我却不得不辞职,因为我没有得到公司的认可,虽然我的业绩是有目共睹的,我觉得凭我做的工作理应有更高的待遇,但是公司没有给我任何奖励;同时,我也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景,我在公司兢兢业业做了这么多年,但是对于我的发展前景,公司没有找我谈过一次话,也没有给我任何这方面的暗示,这让我感到失望。”

程理锐讲完后,总经理感觉到再不付出实际的结果就会失去这名优秀的员工了,于是总经理笑着说:“我一直关注着你,只不过还没找到机会,想想现在,你各方面的能力都处理得不错了,也是时候了,我现在就答应你,你的工资下个月就加,你的职务也马上给你提。”

在得到这样的肯定答复后,程理锐当场决定不走了,又重新开始踏踏实实地工作。

小伙子“辞职逼官”的事情一下子在公司传开了,大家私底下议论纷纷,有人说,咱公司的领导就是这样,一定要辞职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有个叫顾小峰的同事听到这事,心里开始打小算盘:这个事情有点意思,看来我们的领导是个软杮子,你不敲一敲、捏一捏,他就不给你解决问题,我也得去谈谈这个事。于是他也写了一封辞职信,交到总经理的办公室。

总经理第二天上班,又收到一封辞职信,这时候,他的心情开始有点不好了,拆开一看,心情就更郁闷了,于是,他把顾小峰叫来问道:“说说看,为什么辞职?”

顾小峰说:“总经理,我在公司也干了不少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程理锐都提职加薪了,而公司却不给我加薪也不给我提职,我觉得再干下去也没什么意思。所以我要求辞职。”

总经理又问:“你真的决定要走了?”

“是的,如果公司不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就要走。”

“既然这样,我也不勉强你了,我同意你辞职。你明天就可以办理相关的手续,并且我会安排交接工作,办好手续后,你就可以离职了。祝你在新的单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公司尊重你的选择。”

总经理的话让部门经理大惊失色,他没想到总经理竟然就这样同意了,其实他根本就没有想过真的要辞职,但是现在他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为自己的跟风行为买单。

实际上,为什么总经理会同意这个部门经理的辞职?原来总经理本就对他不满意,况且这种跟风本身就不可取,一个成熟的经理人一定会把跟风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以避免公司的混乱状况。

你的观点是什么?

你会跟风吗,你怎样看待跳槽行为,实际上,无论做什么事,甚至是跟风,都要选对时机,否则物极必反,你说呢?

读者报告

我是一名销售人员,我虽然没有跟风跳槽,但是对于人们的跟风心理,我深有体会,拿我销售来说,面对的是客户,想成功地达成交易,除了要了解产品和业务相关知识以外,更要常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客户怕什么,客户爱什么?

实际上,客户怕自己是“出头鸟”,客户爱“跟风购买”带来的安全感,这也就是各行各业都有“托儿”的存在。

刚做销售的时候,我就发现,许许多多个客户在购买之前,都会问这样的一个问题:“产品的销量咋样,买这个产品的人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