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潜伏心理学2
9345700000024

第24章 破窗效应:与群体的对抗或和谐(3)

刚开始的时候还不懂得这句话的深层原因,现在想想,很少有客户想做第一个尝试者,有句话说“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但在购物的时候,很多客户不愿意成为一个“勇士”。他们不愿意承担“被螃蟹夹伤”的疼痛,不愿意成为无辜的实验者。客户问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此。

这是可以理解的,换成是我,我买别人的东西的时候也是如此,充当领先者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打消客户这种心理,客户心里就会竖起一道你无法逾越的城墙。于是,我抓住了客户的心理,经常这样回答客户:“我们有很大一批对这个产品感到满意的用户,您放心,我们的产品绝对不会让您失望。”

每当我这样说完,客户紧绷的面孔就会得到一些放松,而且,当我进一步告诉他们我自己也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或者告诉他们一个名人也在用的时候,客户就会有了信赖和放松的感觉。

所以,破窗效应所涉及到的跟风情况非常普遍,很多人不敢争先,不敢尝试新鲜的事物,不敢做你的产品的第一个顾客。想要打开销售局面,只要构思一个让他们信赖的方法,告诉他们已经有很多人陪他们在一起,就能增加客户的安定感,有了安定感之后,就有了信任的感觉。信任自己的人越多,业务量也就越大,销售就会越来越成功!

领导面前,学会用细节展示你的与众不同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被很多人误解为成功人士都是不注重工作中细节,而只一味关注结果。但是,破窗效应展示了细节的关键作用。

事实上,细节和结果同样重要,无论哪个企业或老板,都不会放心把重要职位和工作交给一个平时表现大大咧咧的人,是否注意工作中的细节也成为现代职场中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

著名的管理培训大师余世维说过:一个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做到完美,就必须注重细节。这句话对于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尤其显得重要。每一个求职的人几乎都会体验到,人才市场供大于求,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可谓难于上青天;而在职场摸爬滚打的人也发现,随着高等院校扩大招生数量,现在职场人士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同一职场环境中员工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几乎可以说谁都不是绝对聪明的天才,谁也不是十足的傻瓜。

要想从同事中脱颖而出,比别人更能获得加薪和晋升的机会,绝非易事,一旦被“鸡蛋里挑出骨头”,就可能面临着失败的命运。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在职场早日取得成功,就要秉承做事追求完美的理念,专注于细节,用细节赢得上司的赏识。

可能有的读者要问,我的领导会重视管理细节,或者会从细节上来观察我吗?

答案是肯定的。成功与失败,常常就差在那么一点点的细节处理上。成功前来叩门有时也是因为在细节处理上的分毫差距。日本丰田汽车世界销量第一,原因就是它比其他同类汽车的密封系数高1%,省油1%,噪声小1%,正是因为这1%的距离,拉开了它和同类汽车行业的距离。

同时,永远不要小看领导的眼睛的锐利程度,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会关注到他人的细节,毕竟日常生活和职场心情,往往很少见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由一个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组成,并起到决定作用的。

每天一进公司,一个打招呼的细节,就可以显示出你积极的形象,你可以对所有同事说,“早上好!”相信同事回报你的一定是微笑。如果面对客户,打招呼之后可以补上一句“又打扰您了,不好意思”之类的客气话,也会让人萌生好感;很久没见面的客户,发个简单的短信问候一下,如此细腻的问候一定可以留给对方深刻的印象。

给大家讲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家学校招聘教师,要通过面试从几名应聘者中选出一位。几位应试者都作了精心的准备。上课铃响之后,应聘者分别微笑着走上讲台,进行讲解,有一个应试者看到前面的人都准备了互动的提问环节之后,他的额头开始冒汗了,他的内容安排得太满,忽视了这个环节。

善于学习的他即时调整了思路,准备加入提问这个环节。但由于题目设计得不高明,学生的反应并不是很好。下课时,这名应试者觉得相比前几位,自己的表现并不理想,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可是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这位认为自己没有希望的试讲者,却出乎意料地接到了录用通知。惊喜之余,他问校长为什么选中了他。校长微笑着说:“从实力上说,论那堂课的精彩程度,你的表现的确逊色于其他人。但是在课堂提问时,你表现出来的一个细节,却让你脱颖而出。因为你叫的是学生的名字,而不是他们的学号,更不是用手指。我们私立学校,最关注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你符合我的要求。”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领导他对细节的关注,同样作为员工,也要从细节上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很多职场人有着更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大多并不懂得如何表现自己,让领导和同事认同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从细节入手同样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就拿发传真来说,大多数人觉得很简单:不就是拨个电话号码,把文件往机器上一放,按下“开始”就完事了,然后扭头去干别的事情。而当领导问她传真发完没时,她回答:“哦,我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这样既耽误时间,又给上司留下办事不牢靠的印象。

但是,如果注重细节,想想看,发传真也是一件“技术活”。一个优秀的、重视细节的员工会怎么做呢?首先,他会仔细检查文件信息是否完整,然后标注出传真文件的总页数;遇到重要的客户,他还会准备一个传真封面,给对方以正规的感觉;发完传真,她会在五分钟后,给对方打电话确认,告知他的职务和姓名。

在这种细节行为上,领导只要不经意地看一眼他的工作,就会知道这名员工一定是一位重视细节,办事牢靠的“有心人”。

你的观点是什么?

现在请闭上眼睛,思考一下,平常在领导面前,你还有哪些表现得不好的细节,或者,你还可以请同事帮忙,指出你行动中一些不当的细节进行改善,如果这些细节完善和重视了,你是不是会变得更加被人信任呢?

读者报告

看了这部分内容,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他是做冰箱销售的小店长。

我这个朋友非常有能力的一点就是,无论夏天还是冬天,他的冰箱销售额都在同类冰箱中占据着很高的位置。其实,这和他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分不开的,由于团队销售业绩很好,我的这个朋友就向总部申请,给大家发奖金。

可总部的流程实在是太慢了,他的承诺在公司那边一时没有得到兑现,于是他就把原本是买冰箱送赠品的那些小礼品私自变卖了,卖下来的钱分给了大家作为奖金,部门内部欢欣鼓舞,销售业绩更上了台阶。

没想到的是,当这事给领导知道了之后,我的这个朋友非但没因为业绩好受到表扬,反而马上被停职查处。他的领导认为他的做法违反了平等竞争的基本原则,而且,这个环节属于破坏顾客利益和商业规则,是很严重的问题,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很多人为我的朋友叫屈,既然是我来负责销售,那么如何完成任务是我第一位要考虑的,我不论采取什么做法,只要是合法的,那就不应该被制止。

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大多数老板都会很在意你每一件事的具体做法,会关心你做事的细节,尤其是对于销售来说,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引起顾客的不满或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看来一个人必须用一颗谨慎的心来对待这些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细节呀。

影响别人,还是被别人影响

你敢说自己是个对工作很有把握的人吗?在工作中,你是否相信自己可以不被人影响,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呢?

给大家讲一个有意思的心理学小现象,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系的研究人员斯凯勒?普雷斯说:“人们往往认为,挑选伴侣是一件私事,应该完全由当事人自己来拿主意。但实际上,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在这件事上也会参考外人的眼光。就跟买东西扎堆一样,别人认为好的东西,对自己可能也会是不错的选择。在选择伴侣时,人们希望听取家人和朋友的意见,即使陌生人的观点也会左右他们。从某种角度讲,这样做会便于人们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它告诉我们恋爱的时候,人们都有可能被别人影响。当然,人们浑然不觉。在职场中,这种情况就更多见了,社会心理学认为,从众行为是由于在群体一致性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道德原则,改变了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个体寻求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一种手段。

这就是破窗效应中,第一片玻璃碎了之后,大家疯狂破坏的一个投影,而随大溜、人云亦云总是安全的、不担风险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喜欢采取从众行为,以求得心理平衡,减少内心冲突。

对于公司来说,它随时都会注意那些给其他员工施以坏影响的人。这也就是公司之所以对缺少责任感的人如此不欢迎,首先是因为没有责任感就意味着对公司没有归属感,一个心猿意马的员工,是不可能为公司尽心的;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员工,会消极感染周围的员工,从而对公司的斗志造成影响。

对于职场人的个人发展而言,这种影响本身无所谓好坏,重要的在于职场人自己的抉择。职场人做人做事,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别人都在那样做,你也绝对不能跟着去仿效。正因为大家认为不过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例如,报销电话费和交通费时候多加几元钱,帮公司采购物品的时候拿点供应商的小好处,拜访客户时收点客户的小礼物等……其实,这些小便宜的危害远远超过了你的想象,它不仅会影响别人对你和公司的看法,而且如果老板知道你的这些不良行为,也不会对你有好感,这将直接影响你在职场上的成功。

因此,职场中怎样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对自己的职业定位、选择有准确的了解,是十分关键的。自己能做什么,如何能干出成绩,离开了对自己的关照,就容易被别人影响,有可能妨碍目前的就业与择业,更会给长远的发展留下后患,就会得不偿失。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职场白领女性收入可观,自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与别人相处,容易自傲。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难免和同事之间也有了一些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