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纸上卧游记
9360500000013

第13章 哲学问题与贵族精神(2)

是的,这张桌子看得见,摸得着。但是,我看到的只是一些颜色、形状和纹理,是视觉印象;我摸到的只是质地和形状,是触觉印象。一切的一切只是这些视觉和触觉的“感官印象”罢了,我并没有真的经验到一张桌子,所谓“桌子”,只不过是我的大脑把那些对颜色、外形、质地等的感官印象整合起来,给它一个总名,叫做“桌子”。我们的大脑会“推测”这些颜色、外形和质地不可能凭空存在,一定有着某个载体,但这个载体毕竟是我们经验不到的。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认识的只有现象,现象背后的那个本质是我们认识不到的。

这个问题会把哲学分成不同的类型,执意搞清楚现象背后那个本质的就是本体论(比如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我们搞不清那个本质的就是不可知论(比如康德的物自体),认为我们干脆只就现象研究现象的就是现象学(比如胡塞尔的现象学),认为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事情本身呈现出来的,而是被我们的“语言迷雾”造成的,这就是语言分析学派(比如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小组的语言研究)。

我的概括可能过于简略了,但大体总是不差的。然后我们会问:这些深奥的学问到底能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助益呢?能不能指导我升官发财,教育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还有怎么傍贵人、防小人,至少也该教教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吧?

对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当然都是否定的,也惟其如此,思考一点哲学问题在西方传统里才配得上是贵族阶层最理想的休闲方式。怎么把这些贵族们的无用之学转变为我们这个市民社会的心灵鸡汤,这是一件龌龊而有利可图的事情。美惠三女神必须先做丰胸手术然后换上泳装,否则已经没人有兴趣多看她们一眼。

05

桌子是否真实的问题很容易引导我们思考一个更大的问题,更大,或许也更令人沮丧: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底真不真实呢?《黑客帝国》正是在这个传统的哲学语境里编排出来的,中国观众不熟悉西方的哲学传统,所以往往把这部电影的所谓思想深度捧到了一个荒谬的高度。

其实我们本来有机会熟悉一个与之类似的哲学传统,那就是佛学。佛学这个外来的文化,现在已经被当做中国的一种国学了,但遗憾的是,印度佛学里那些精微缜密的哲学思辨并不曾被中国人接受多少。

印度佛学为了证明这个世界是空幻不实的(术语叫做“法空”),为了证明“我”也是空幻不实的(术语叫做“我空”),大费了一番思辨周章。人家的分析方式其实和桌子那个例子差不太多,也就是说,你如果用这种分析方式来处理那张桌子,就会发现桌子是“空”,用这种分析方式来处理你自己,就会发现你自己也是“空”。再分析下去,佛教就和西方哲学一样也分了派别,认为诸法因缘转生无自性的叫做“自性空”,认为世间万物分解到最后都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的叫做“破析空”。所谓“四大皆空”,到底是怎么一个“空”法,就要看你在佛教的哪个派别了。

这样的佛学似乎也不可能对我们现实人生有什么实际的帮助,但佛教难道不是教人“度一切苦厄”的吗?当然没错,佛教是教人“度一切苦厄”、“离苦得乐”,问题是佛教概念中的“苦厄”和我们日常语言里的苦厄含义截然不同。善男信女们求佛祖保佑自己吉祥平安、升官发财、多子多福,至少也要“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然而这些“乐”在佛祖眼里都是“苦”,因为轮回里的一切莫不是苦,只有摆脱轮回的束缚才是真正的“乐”。所以,那些自性空也好,破析空也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教你看破自我与世界的空幻不实,从而跳出轮回,再也不受转生之苦。

古代的印度人很喜欢这样的修行,因为他们地处热带,生活要比生长在温带的中国人容易得多,就算没房子住、没衣服穿,通常也不会冻死(印度有一个天衣派,他们的修行者到今天还坚持赤身裸体,哪怕是参加国际宗教会议),树林里也总是有许多热带水果触手可及。所以,他们会像贵族一样有大把的“闲暇”,那么,冥思苦想一些宇宙人生的终极问题自然就是打发闲暇时光的最佳方案。我自己就非常理解这些古代的修行者们,因为我的处境其实和他们非常相似,我很清楚像玩电游、打麻将这些娱乐活动只适合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偷闲放松一下身心,如果真的给你大把闲暇,你很快就会厌倦这些活动,而即便在这种时候也不会厌倦的娱乐方式恐怕只有数学和哲学,而哲学的技术门槛又显然低于数学。

但是,中国人可不喜欢这样的修行,而且普遍地长于感悟而不喜欢逻辑思辨,所以高级一些的修行境界就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低级一些的境界则是诸恶莫做,诸善奉行,吃斋念佛,祈福禳灾。

所以佛教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彻底沦为心灵鸡汤了,“跳出轮回”这个最本质的教义甚至连一些僧人也不再知晓,或者明明知道也故意避而不谈。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没什么资格说别人的,因为在最拮据的日子里,我自己也编写过这种连自己都不信的心灵感言。

06

现实一点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好,如果用“脚踏实地”这个褒义词来形容的话,我们的感觉会好得多。但我总是喜欢和那些不大现实的人交朋友,这倒不仅仅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朋友们曾经感到奇怪,像我这样一个情商为零的人怎么能够一眼看出一个人是现实型的还是不现实型的,我说这其实很简单,什么话都不必说,只要让我看一眼那个人的书架就够了。就拿历史爱好者来说吧,同样爱读历史,爱看现当代史的人肯定要比爱看秦汉史的人现实得多。我喜欢好熊,而好熊喜欢的历史时段比秦汉更早,是先秦。而为什么电视剧爱拍清宫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辫子戏,我倒觉得这里边没有什么意识形态成分,而是因为在所有的古装戏里,清宫戏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而像我这样远离现实的观众从来都是少数。

就此扯一句闲话,对有些事情的判断其实只需要一点点触类旁通的小聪明罢了,实在用不着多少人生阅历。我曾经教给男性朋友们一个判断女生是否易于相处的极简易的办法,即看她喜欢的小动物是猫还是狗,这个小技巧屡试不爽。其实道理无比简单:狗和人最亲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猫却很有独立性,几乎从来不把主人放在眼里。我自己一定很愿意和爱猫的女生相处,彼此都给对方很大的私人空间,就像并立在微风里的两株芦苇,有风时轻轻地彼此触碰,无风时静静地消磨自己的时光,间或隔着呼吸可及的距离对望一眼。

当然,在这方面我也是少数中的少数,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藤缠树式的关系,我只要想一想就会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