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报:知恩图报
9431500000006

第6章 知恩图报显道义(4)

◎史海撷英

孙策收太史慈

杨州刺史刘繇与太史慈同郡,自从太史慈离开辽东后,未与之想见,于是太史慈渡江到曲阿去见刘繇,而这时孙策已经率军攻来。

有人劝刘繇可以任用太史慈为大将以拒孙策,刘繇却说:“我若用子义,许子将(许劭,刘繇的幕僚,三国著名人物评论家)必会笑我不识用人。”于是太史慈只负责侦视军情。

当时他独自与一骑卒来到神亭,遇到孙策,孙策那边的十三从骑都是韩当、宋谦、黄盖之辈,太史慈却仍然上前一斗,孙策与他单挑。孙策刺下太史慈的马,而揽得太史慈项上手戟,太史慈亦得孙策兜鍪。刚巧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斗。其后太史慈守护刘繇败奔豫章,遁走于芜湖,逃入山中,而称丹杨太守。

同时,孙策已经平定宣城以东一带,唯泾县以西有六县尚未平服。太史慈即进驻泾县,屯兵立府,为山越所附。后孙策亲自攻讨泾县,终于囚执太史慈。

孙策见到太史慈,亲自为他解开绳索,握着他的手说:“尚记得神亭一战吗?如果卿当时将我生获,你会怎样处置我?”

太史慈说:“不可知也。”

孙策大笑,说道:“今后之路,我当与卿共闯。”随即拜太史慈为门下督,还吴后授以兵权,拜折冲中郎将。后来刘繇死于豫章,其部下士众万余人无人可附,孙策便命太史慈前往安抚兵众。

左右皆说:“太史慈必北去而不还了。”孙策却深具信心地说:“子义他舍弃了我,还可以投奔谁呢?”孙策亲自为他饯行送别,临行前把着太史慈的手腕问:“何时能够回来?”太史慈答道:“不过60日。”

太史慈后来果然如期而归。

◎文苑拾萃

赞慈诗

佚 名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

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

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慕容超装疯为报恩

◎怀着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格言

慕容超(384—410),字祖明,南燕末主,北海王慕容纳的儿子。慕容超在405年接替其叔父慕容德即帝位,改元太上,后被刘裕击败,送往建康处死。

慕容超是北海王慕容纳(慕容德之兄)的儿子,是慕容德的侄子。前秦苻坚曾任慕容纳为广武太守,几年以后,慕容纳辞官,居家于张掖。

慕容德南征时,留下金刀而去。后来由于慕容垂(莫容纳、慕容德之兄)背叛前秦,慕容纳本人、慕容德的儿子因受牵连都被杀死,慕容纳的母亲公孙氏因为年老,免于一死。慕容纳的妻子段氏怀着身孕,多亏慕容德的老部下、狱吏呼延平营救,公孙氏和段氏才逃到羌人居住区,段氏生下了慕容超。

慕容超10岁时,祖母公孙氏去世。临终前,她把金刀交给慕容超,说:“你要把这把金刀还给你的叔叔慕容德。”

慕容超随凉州人徙居长安,母亲段氏对他说:“我们母子得以生还,全靠呼延平一家人的帮助。呼延平已死,我叫你娶他的女儿,以报答呼延平的大恩。”于是,慕容超娶了呼延平的女儿。

羌族人姚苌深得羌族人的拥护。姚苌杀了苻坚,攻下长安,自称皇帝。

姚苌死后,其子姚兴即位,更是雄心勃勃。而慕容超自己的伯父叔父都先后在东方称帝,他恐怕自己被姚兴拘捕,于是假装疯癫,到处讨饭吃。

秦人都鄙视慕容超,只有姚苌的庶母弟姚绍见到他后就觉得他不同寻常,劝姚兴用爵位稳住他。

姚兴召见慕容超,同他谈话,慕容超深深地隐藏自己的才华和锋芒,更加装疯卖傻,姚兴特别瞧不起他,对姚绍说:“谚语说‘漂亮的外表之下不包傻骨头’,这纯粹是胡扯。”

从此以后,慕容超可以自由往来,毫无阻碍。

后来,慕容德派使者迎接慕容超,他不同母亲、妻子打招呼,就跟着使者走了。到达广固(南燕都城,今山东青州市)以后,慕容超把金刀呈给慕容德,详细禀报了祖母临终时说的话。慕容德抚摸着金刀,放声大哭。

◎故事感悟

为了报恩,慕容超竟然能够做到装疯卖傻、忍辱偷生的地步,实在值得敬佩!这才是报恩的大义之所在!我们虽然不必做到像慕容超那般,但只要我们怀有一颗感激、报恩的心,我们也会成为一个大义的人!

◎史海撷英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当时前秦的军队紧逼淝水而布阵,东晋的军队无法渡过。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然而却紧逼淝水部署军阵,这是长久相持的策略,不是想迅速交战的办法。如果能移动兵阵稍微后撤,让晋朝的军队得以渡河,以决胜负,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前秦众将领都说:“我众敌寡,不如遏制他们,使他们不能上岸,这样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带领兵众稍微后撤一点,让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我们再出动铁甲骑兵奋起攻杀,没有不胜的道理!”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就挥舞战旗,指挥兵众后退。前秦的军队一退就不可收拾。谢玄、谢琰、桓伊等率领军队渡过河攻击他们。苻融驰马巡视军阵,想来率领退逃的兵众,结果战马倒地,苻融被东晋的士兵杀掉,于是前秦的军队崩溃了。谢玄等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青冈,前秦的军队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人遮蔽山野堵塞山川。逃跑的人听到刮风的声音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军队将要来到,昼夜不敢停歇,慌不择路,风餐露宿,冻饿交加,死亡的人十有七八。

李大亮知恩报恩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格言

李大亮(586—644),陕西泾阳人,唐初将领,唐朝开国功臣。贞观八年(634)李大亮调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次年初,朝廷发兵进攻吐谷浑,他奉命随大总管李靖出征。唐军获胜,扶持慕容顺为吐谷浑新主,太宗恐慕容顺势单,不能统其国,遣李大亮引数千精兵前去为之声援。李大亮以功被晋封为武阳县公,拜左卫大将军。

李大亮因平乱有功,唐太宗赏赐他100名奴婢。李大亮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士族人家的子女,不幸家破人亡,我怎么忍心让你们做奴婢呢?”于是将他们一一释放,遣送回家。

早年李大亮曾被李密所擒,有个叫张弼的人暗中解救了他,此后,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李大亮降唐后,官至尚书,常常感念张弼的救命之恩,总想报答,于是四处打听张弼的下落,但张弼却隐藏踪迹,不肯与他见面。

有一天,两人偶然在路上碰面,李大亮紧握张弼的手,喜极而泣,请到家中,要将家产全部赠送给他。但张弼坚决不受。

李大亮无奈,上朝启奏说:“臣所以能像今天这样侍奉陛下,全是张弼昔日救命之功,臣愿将官爵转授给他,恳请陛下恩准。”唐太宗听罢深受感动,于是任命张弼为代州都督。

◎故事感悟

李大亮如此知恩图报,张弼如此不好自矜夸,世人纷纷交口称赞,而他们这种良好的品质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史海撷英

李大亮的政治贡献

李渊兵进长安,建立唐朝。李大亮投归,被授予土门令。当时正遇饥荒,他招抚流亡贫民从业,并卖掉自己的马以资助贫民恢复农业生产。高祖见他善于治理,提升他为金州(今陕西安康)总管府司马。他奉命出兵荆襄一带,攻取城池十余座,以功升安州刺史。后镇压辅公祏起义,迁为越州(今浙江绍兴)都督。唐太宗贞观年间改任交州(今越南河内)都督,封五阳县男。后召入为太府卿。太宗委任他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令他运粮抚慰边地突厥部。他上书建议太宗以治理内地为本,对边地各少数民族部落实行招抚政策,避免使用武力以节省国家财力,俭省民役,恢复生产。

◎文苑拾萃

知恩图报

佚 名

雪中送炭人不倦,传唱美德古今赞。

置身逆境不自怜,滴水之恩成涌泉。

魏徵辅佐唐太宗

◎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格言

魏徵(580—643),字玄成,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魏徵唐朝政治家,他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贞观之治一直被作为君臣人伦和政治清明的楷模。贞观之治最重要的人物是唐太宗和魏徵。在皇权专制的社会制度下,魏徵的所作所为更令人赞叹和景仰。

魏徵从小便失去父亲,家境贫困。38岁时,他参加了李密的起义军,为李密掌管文书。不久他和李密一起投奔唐高祖李渊,做的还是文字书写之类的工作。

武德四年(621),太子李建成招魏徵为太子洗马,负责管理图书经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