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又低下头问司马绍:“你说说看,天上的太阳,地上的长安,哪个离我们近呢?”
司马绍转了转小眼珠,为了安慰父王思念长安之情,巧妙地回答说:“长安近,我只听说客人从长安来,没听说有客人从太阳那儿来啊。”
司马睿听了,很惊异,这6岁孩子竟有这样的分析能力,真不简单。
第二天,琅琊王举行宴会,招待长安来客,司马睿想在众人面前显示一下儿子的聪明,就当着大家的面,又问司马绍:“天上的太阳,地上的长安,哪个离我们近呢?”司马绍一听,父亲又拿这个老问题考他。在这宴会的欢乐气氛中,司马绍不愿因长安勾起父王伤心,就调皮地改变答案,故意回答说:“太阳离我们近。”
元帝一听这答案不对,特别是当着众人的面,更感到下不了台,于是生气地说:“你昨天还回答得好好的,怎么今天又改口了?”
司马绍发现父亲不高兴了,忙又巧妙地指着宫外上空的太阳说:“我一抬头就能看见天上的太阳,却看不见地上的长安城,难道不是太阳离我们近么?”
司马睿听后,转怒为喜,深为儿子的妙语折服了。众人听后也赞叹不已。
◎故事感悟
司马绍在面对尴尬场面时,能够巧妙运用富有幽默的语言,把玩笑话的内容巧妙地转变成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并随之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气氛。司马绍随机应变,巧妙地回答问题,足以看出他的机敏。
◎史海撷英
王敦之乱
东晋初年,世族军阀王敦篡夺帝位的叛乱。王敦是东晋司徒王导的从兄。东晋建立,他官至镇东大将军,开府、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军事,执掌军事重权,渐有篡位野心。他镇守武昌,位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上游,对东晋政权构成威胁。晋元帝命刘隗、戴渊各率兵万人,分屯合肥、泗口(今江苏清江西南),监视王敦。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自武昌发兵东下,其党羽江东世族沈充也起兵响应。叛兵攻陷建康,杀戴渊等人。刘隗北逃,投石勒。元帝病卒,晋太子司马绍即位,是为明帝。王敦移镇姑熟(今安徽当涂),自任扬州牧。太宁二年(324)王敦病重,明帝诏王导等率军讨叛。王敦以兄王含为元帅,发兵3万复攻建康。不久,王敦病卒,叛军大溃,余党悉平。
◎文苑拾萃
江行望识舟亭
(清)王士祯
鸠兹北面识舟亭,天际归帆望沓冥。
松竹阴中孤塔白,楼台缺处数峰青。
赭山人去生春草,江水潮回没旧汀。
更忆于湖玩鞭迹,吴波不动客扬舲。
诸葛恪智添字
◎日益其能,岁增其智。——柳宗元
诸葛恪(203—253),字元逊,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东吴重臣诸葛瑾之子。自己亦是东吴的太傅和权臣,孙权临终时以其为辅政大臣,辅助太子孙亮。孙亮继位后,诸葛恪独揽军政,之后,孙峻发动政变,诸葛恪在酒宴上被孙峻所杀,更被夷灭三族。
诸葛恪小时候就聪明伶俐。其父诸葛瑾是诸葛亮的长兄,在东吴孙权手下任大将军,为人老实忠厚。一天,吴国君主孙权大摆宴席,宴请东吴文武百官。宴会笑声不断,气氛十分融洽、热烈。
忽然,孙权发现官员都在对诸葛瑾开玩笑,一个劲儿地向他劝酒。诸葛瑾不胜酒量,面红耳赤。此时,跟随父亲赴宴的7岁的诸葛恪毫不怯场,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地代父亲擎起酒杯向官员们回敬:“伯伯、叔叔,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们也喝,你们也喝。”
孙权见状,兴致勃发,突然冒出开玩笑的主意。他当即对左右附耳小声说:“如此,如此。”
不一会儿,下人从御花园牵进一头毛驴。那驴脸上挂着个长长的标签,上面写着“诸葛子瑜”四字。
百官看了无不鼓掌,一时哄堂大笑。有些人还朝诸葛瑾的脸上指指戳戳,比比划划。原来诸葛瑾的面相略长,酷似驴脸。
诸葛恪见了十分生气,可表面上却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跪在孙权面前请求道:“大王,请允许我添上两个字,助助雅兴,好吗?”
孙权听后很高兴,当即命令左右捧出文房四宝。
诸葛恪握着毛笔,在标签上加上了“之驴”两字,这下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
大家一看先是一惊,马上释然,有的赞叹,有的欢笑。
孙权欣喜地拍拍诸葛恪的头,说:“真是个讨人喜欢的小机灵鬼!好,这头驴就奖给你们父子吧!”
◎故事感悟
诸葛恪巧添两字变归属,不排斥原意却轻易改变了原意,委实聪颖过人。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许当事人多半会恼羞成怒,但其实我们换一种角度来考虑问题,定能在化解危机的同时取得意外的收获,诸葛恪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史海撷英
曹魏灭蜀
在曹魏后期,政权落入司马氏之手。263年,司马昭派邓艾、钟会、诸葛绪率18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蜀国。钟会的10万大军被姜维阻挡在剑门关外,但邓艾的3万大军自狄道(甘肃临洮)轻装出阴平(甘肃文县),经过无人之地700里,攻入蜀境,破江油、绵竹等地,杀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轻取成都,刘禅降魏,蜀汉灭亡。
熊横三计合用保信用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楚顷襄王(生卒年不详),芈姓,熊氏,名横。公元前298—前263年在位,楚怀王之子。 熊横做太子时期,在齐国当人质。公元前302年熊横逃回楚国,在楚怀王被困于秦后继位,是为楚顷襄王。楚顷襄王在位期间,淫乐无度,“群臣相女石以功,谄谀用事”。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9),秦分兵两路攻楚,一路由白起率军攻陷楚之邓城后,向鄢(今湖北宜城东南)进逼;另一路由秦蜀郡守张若率水陆之军东下,向楚国的巫郡及江南地进军。鄢之战,数十万人被溺死,当时白起引西山长谷水,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水经注·沔水》)。秦王诈以公主许配给楚顷襄王,屈原长跪城外力谏不果。秦军趁顷襄王开城迎亲,长驱直进,攻入楚京郢都。
楚顷襄王熊横为太子时,曾在齐国作人质。楚怀王去世后,熊横答应割楚地500里给齐国,才得以离开齐国,回国继位为王。之后不久,齐国派人前来索取楚顷襄王原来答应的500里土地,楚顷襄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楚国最高武官)子良入见楚顷襄王说:“请先割地给齐国,然后以兵攻之,这样既保全了信用,又显示了武威。”之后大臣昭常入见说:“500里土地是楚国之半,因此不能割给齐国,请让我领兵坚守此地。”昭常离去后,第三位大臣景鲤入见说:“楚国不割土地给齐国,但楚国不能独立抗齐,请西入秦国求救,以防齐国争夺。”
太傅慎子最后求见,熊横向他介绍了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的计策,并向太傅表示:现在不知道该用谁的计策。慎子听后,向熊横提出了三计合用的策略,并作了相应的安排。于是,熊横首先派子良去齐国献地;第二天任昭常为大司马,让其领兵坚守东部领土;其后又派景鲤西入秦国求救。
子良献地之后,齐国派人来楚国东部接受交割。昭常对齐使说:“我奉命坚守此地,誓与此地共存亡,现有甲兵30多万,等待齐兵到来。”齐王闻讯,问子良说:“你来献地,昭常却在守御,该怎么办呢?”子良回答说:“我奉楚王之命献地,肯定是昭常假冒君命,您可率兵攻夺。”齐王率大兵来攻夺楚地,未入楚界,景鲤请来的50万秦国救兵正在赶赴战场。齐王很恐惧,急请子良回国调解,再也不提索地之事。
◎故事感悟
信奉“人无信不立”这一至理名言的熊横,本已答应齐国的事情不好反悔,于是将三策合一,一手谋划了上述的精彩故事,既合情理又不失地,可谓高明之极。
◎史海撷英
楚顷襄王封春申君
楚顷襄王病得很重,黄歇对应侯说:“现在楚王生病恐怕起不来身了,秦国不如让楚国太子回去。太子能当上国君,他侍奉秦国一定很敬重又感激相国您,这就亲近了所结交的国家,又能确定了大国君位的继承人。不让太子回去,那么他就是咸阳的一个平民罢了。楚国会立别人当国君,一定不侍奉秦国,这就失去了所结交的国家,又断绝了大国国君的和好关系,这不是好办法。”应侯把此事奏告了秦王。秦王说:“让太子的老师先去问候楚王的病,回来后再谋划此事。”黄歇跟太子商议说:“秦国留住太子您,是想要用这种方式求得利益。现在太子的力量不能对秦国有什么好处,可是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朝廷中。楚王如果去世,太子您不在,阳文君的儿子一定被立为君主,太子您就不能承守宗庙了。不如从秦国逃走,跟使者一起出秦国。我请求留下,拼死挡住他们!”太子于是变换服装,替楚国使者驾车而出关,黄歇守候馆舍,常常替太子托病谢绝来访者。估计太子已走远,黄歇就自己对秦王说:“楚国太子已回楚国,出秦国很远了。我愿意被您杀死!”秦王大怒,想要杀掉他。应侯说:“黄歇作为人臣,献出自身为他的主人而死,太子当上国君,一定重用黄歇。不如免除他的罪而让他回楚国,以此来亲近楚国。”秦王听从了他的建议。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秋天,顷襄王死了,考烈王即位,他让黄歇作相国,把淮北地封给他,号称春申君。
◎文苑拾萃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曾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难度的歌曲,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狐偃巧释“土”意激励人心
◎智在于治大。——战国·尉缭
狐偃(约公元前715—前629),亦称子犯、舅犯、咎犯、臼犯、狐子。晋文公重耳之舅,故又称舅氏,春秋时晋国的卿。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回国执政前,与狐偃等一行数人流亡列国,受尽困窘。有一次,他们路过卫国的巨鹿(今河南濮阳东北),因饥饿难忍,向田间农夫乞讨求食。农夫有心奚落,送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准备用鞭子抽打农夫,狐偃急忙劝阻说:“土,是立国的基本。这是上天假手赐给我们的。”于是他们向这位农夫拜首道谢,收下土块,车载而去。
狐偃在君臣一行饥乏交迫并遭受侮辱的情况下,机智地转换角度,以天赐土地之语解释农夫的授土行为,消除了君臣一行的愤恨情绪,极大地激励了君臣对未来前途的信心。
狐偃此策得以形成并能产生效果的关键,在于他对“土”的巧妙解释。“土”是一个多义字,它既可指土壤、泥土,又可指国土、领土。农夫送来土块,重耳见状发怒时,狐偃脑中瞬时完成了两个转换:其一是把土块转换成了“土”字,转形为字;其二是把“土”字的第一义转换成了第二和第三义。前一种转换是合理的抽象,为后一转换准备了前提;后一转换则是巧妙的释字,完成了前一转换的目的。两种转换在表面上毫无夸张,非常得体,没有高超的思维力、机敏的头脑和一定的学识,是无法做到的。
◎故事感悟
狐偃的高明之处在于说出了“土”的抽象意义,从而将羞辱化为激励,起到了一个质的升华。
◎史海撷英
彭衙之战
周襄王二十六年(前265),秦国势力东进受挫,孟明视等所率秦军被晋军全歼于崤山。二十八年春,秦穆公再命孟明视领兵攻晋,以雪崤山战败之耻。晋襄公率军迎战,两军遇于秦西部的彭衙。双方列阵后,晋将狼晖率部下首先冲入敌阵。晋军主力随之发起攻击。秦军大败。同年冬,为进一步遏制秦国势力东进,以巩固晋之霸主地位,晋襄公命大夫先且居率军联合宋、陈、郑军再度攻秦,相继攻克秦邑汪(今陕西澄城西)及彭衙后撤兵。历史上将这次战役称为“彭衙之战”。
◎文苑拾萃
《侯马盟书》
1965年冬,在山西侯马市附近的牛村古城遗址东约4公里的秦村附近挖掘发现了《侯马盟书》。这些盟书是用毛笔蘸朱砂(少数蘸墨)写在玉片、石片上的文字材料,数量达5000余件,其中可以认读的有600余件,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史学家分析,《侯马盟书》是晋定公十六年(前496)由晋大夫赵鞅主持,六国在新田进行盟誓的记载。该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为今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盟誓制度和书法文字提供了极为可靠的科学资料。
区寄智除二强盗
◎智者弃其所短,而采其所长,以致其功。——王符
唐朝时期,郴州地区强盗猖狂,常常依靠高山密林拦路抢劫,绑架、贩卖儿童,无恶不作。地方政府束手无策。周围的人们提心吊胆,无比恐惧。
一天清晨,一个名叫区寄的小孩到山上放牛,刚转过山脚,只听一声怪叫,从树林中冲出一高一矮两个凶神恶煞般的强盗。高个子手拿明晃晃的尖刀,逼在区寄的胸前,恶狠狠地说:“小东西,乖乖地跟我们走,否则……”说着,把刀贴在区寄的脸上,阴森森地怪笑。随后,两个强盗用布堵上区寄的嘴巴,用绳子绑住他的双手,拉起他向树林深处走去。
区寄边走边想,怎样才能摆脱这两个强盗呢?凭力气自己不是强盗的对手;不能强攻,只有智取,必须等待时机,出其不意地逃脱魔掌。想到这儿,他便装出非常害怕的样子,还呜呜咽咽地抽泣着。
两强盗见此情形,认为区寄也和以往被抓的孩子一样,只会发抖和哭泣,便放松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