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敏:机敏善识
9433800000003

第3章 机敏判断巧制胜(1)

贾诩机敏破操兵

◎机敏是一种能力,只能在实践中体现。——格言

贾诩(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官至太尉,谥曰肃侯。

汉献帝刘协离开长安后,宣威将军贾诩就交回印绶,到华阴去投靠宁辑将军段煨。贾诩在海内很有名望,段煨的将士们都很仰慕他,段煨对他的礼遇也十分周到。可是,贾诩却暗中策划投奔建忠将军张绣,有人不解地问:“段将军对足下如此优待,足下还要到哪里去?”

贾诩回答说:“段煨性情多疑,嫉贤妒能,虽然现在对我礼遇周到,但早晚会反目成仇。我现在离开,他一定很高兴。张绣军中没有谋士,也愿意我去,我为什么不去呢?”果然,贾诩离去后,段煨很高兴,并善待贾诩的家属。

贾诩来到张绣军中,张绣对他十分敬重。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三月,司空曹操率领大军包围穰城,再次进攻张绣。后来,曹操听说大将军袁绍准备乘虚袭击许昌,就赶紧撤军,回保许昌。

张绣见曹军撤退,立即率军追赶,贾诩劝阻说:“不可追击,追则必败。”

张绣不听,结果大败而回。贾诩站在城墙上,对张绣大声喊:“赶快再去追击,这次肯定获胜。”

张绣满面羞愧,向贾诩道歉说:“刚才没听文和的话,被打得一败涂地,为什么还要再追?”

贾诩说:“兵势变化无常,赶快追击!”

张绣一向信服贾诩的话,就收拾残兵败将再去追击,果然大败曹军。张绣见到贾诩,不解地问:“我用精兵追击退军,文和说必败无疑;用败兵去追击胜军,文和却说必获全胜。结果都在文和的预料之中,是什么原因?”

贾诩微微一笑,说:“道理很简单。将军虽善于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对手。曹操刚退兵,必然亲自断后,将军去追一定会失败。曹操进攻将军,既没有指挥失当的地方,又没有耗尽力量,却突然撤退,一定是他的后方发生变故。他击败将军的追兵,就会率精兵轻装速进,而留下其他将领断后。这些将领不是将军的对手,所以将军率败兵去追,也一定会获胜。”

张绣连连点头称是,对贾诩更加敬服。

◎故事感慨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贾诩机敏地抓住战机,看出曹操的有备和无备,一举击溃了曹操的后军,取得胜利。这段史实给后人以很大启迪,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

◎史海撷英

贾诩智助曹操破马超

建安十六年(211),以骁将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马超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计于贾诩,贾诩说:“离之而已。”曹操用其计,利用过去与韩遂的友谊,故意在两军阵前和他叙旧;又故意涂改给韩遂的书信,使之落到马超手里,引起马超的疑忌,促使他们内部矛盾激化。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太守国渊妙查匿名人

◎机智,在于发现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及相似事物间的差异。——名言

国渊(生卒年不详),字子尼,青州乐安盖县(今山东沂源东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官吏,官至太仆。

三国时期,有人往魏国京城里投递匿名信,信中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对魏国的朝政大肆诽谤。这封匿名信传到了曹操的手里,他看了十分恼火,一定要知道是谁写的,于是召来几个大臣,要他们议一议追查的办法。

魏国地盘很大,人口很多,要查清写匿名信的人是谁,如同在茫茫的大海里捞取绣花针,从哪儿下手呢?几个大臣议论来、议论去,有的主张遍地开花,通令全国一齐追查;有的提出漫天撒网,叫所有会写字的人各写一张字条,然后集中起来查对笔迹。这些办法,曹操都不满意,说是惊动太大,会造成人心不安。

怎么办呢?几个大臣正在为难,可巧京城太守到宫里有事,曹操就把匿名信递给他,要他出出主意。

京城太守名叫国渊,这人做事肯动脑筋,机灵得很。他接过匿名信,翻来覆去看上好多遍,心中有了数,对曹操说:“主公,这个案子,不用惊动太多的人就能查清,请交给我办吧。”

曹操高兴地问:“有把握吗?”

“有!”国渊说,“不过,追查之前,我有两个请求。”

曹操说:“只要能把写匿名信的人查出来,别说两个请求,十个八个我也答应你。快讲吧!”

国渊说:“一,这封匿名信,请让我暂时保存;二,匿名信的事儿,请您命令朝臣不要声张出去。”

曹操点点头,答应了。

国渊带着匿名信回到府衙,把下级官员召集在一起,指示说:“咱们魏国的京城里,学识渊博的人很少,要注意培养人才。为此,我想选拔聪明的年轻人去拜师求学,希望你们赶快推荐。三日之内,要把书生选好送来,不得有误!”

下级官员怎敢怠慢。不到三天,就送来了一批年轻而又聪明的书生。国渊从中挑选了三个最机灵的,问道:“你们读过《二京赋》吗?”

三个书生一齐摇头,都说没有读过。

国渊说:“《二京赋》是一部知识广博的书,可惜被人们忽略了,你们要找到会讲这部书的人,向他学习。”

接着,国渊又把自己的破案意图告诉了三个书生,要他们严守机密,及时回报。

三个年轻人按照国渊的要求,在京城内外到处打听走访,说是想学《二京赋》,希望有人能够传授。被打听、走访的人见这几个书生积极求学,投师心切,都乐意给他们指点线索。张介绍李,李介绍王,王介绍赵,就像滚雪球似的,三个书生在热心的人们指点下,拜访了好些文人学士,终于找到两个会讲《二京赋》的人。

书生把情况报告给国渊,问下一步怎么办。国渊一面要求书生诚心诚意地向那二人学习知识;一面安排两个官员,叫他们装扮成不识字的土财主,分头去请那二人代写书信。

不久,两封书信拿回来了。国渊把书信和那匿名信摆在一块,笔笔划划都认真仔细地作了比较,发现其中一封信的笔迹和匿名信的笔迹丝毫不差,完全相同。于是,他马上派出公差,把这封信的书写者传到府衙。一审,匿名信果然是此人写的!

查清这个案情,只用了十多天的工夫,案子破得准、破得快。因此,不能不说国渊这个人机敏过人。然而,这其中的奥妙在哪儿呢?就在于国渊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他在阅读匿名信的时候,发现信里有好多处引用了《二京赋》中的语句,就晓得书写者学识渊博,不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了目标,追查的网也就不用到处乱撒了。

◎故事感悟

太守国渊排除漫天撒网法,巧妙断案。该事例表明,对任何事情的处理都不要盲目进行,只有掌握了问题实质,抓住重点,才有可能获得解决问题的真谛,这也是一个人的智慧所在。

◎史海撷英

太 仆

一种官名,始置于春秋。秦、汉沿袭,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南北朝不常置。北齐始称太仆寺卿,历代沿置不革。清废。

◎文苑拾萃

《二京赋》

是张衡赋作中的代表。《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其中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二京赋》始草于汉和帝永元八年(96)张衡19岁时,完成于安帝永初元年(107)张衡30岁在南阳主簿的任上,可以说是他精思10年才完成的作品。

《二京赋》在结构谋篇方面完全模仿《两都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构成上下篇。《西京赋》描写长安的奢华无度,《东京赋》描写洛阳的俭约之德、礼仪之盛,以为对比;歌颂东汉,是要他们汲取西汉的教训,悔而改之。这两篇赋的体制比班固的赋更宏大、更细致、更有特色。除了像它以前的此类赋一样,铺写东西南北所有以及宫室、动植物等等外,还写了许多民情风俗。

罗际买马破盗案

◎聪明人有时也很匆忙,但是决不仓促从事。——名人名言

罗际(生卒年不详),晋朝时人,曾任吴县县令,因治县严谨,深得民心。

晋朝时,罗际任吴县县令,治县严谨,颇得民心。

有一天,一个老人急匆匆地前来报案,他气喘吁吁地说:“大人,我的马昨天晚上被偷了。”罗际见老人急得满头大汗,不禁同情地问道:“老人家,你的马长得什么样子啊?”老人叹息着回答道:“唉,都怪我马虎,才让偷马贼钻了空子。那可是一匹好马呀!四岁口,个大脊宽,四蹄雪白,身上红得像火炭一样,跑得飞快,干起活来也非常卖力。”

“老人家,您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没有听到什么动静?”老人略一思忖,说:“我睡到半夜时分,突然听见一群马叫了一阵,听声音好像是马贩子赶着马从我村上经过,所以我就没有在意。”罗际问毕,计上心来,于是当下便胸有成竹地安慰老人说:“你回去吧,等马找到了,你再过来领马。”老人将信将疑,离开了县衙。

第二天,罗际就叫人在城门口贴出布告,上面写道:“本知县奉朝廷之命,出1000纹银买一匹个大脊宽、毛如火的四岁口的大马,望养此马者速来县衙面议。”百姓看了布告后,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可都摇摇头走开了。他们寻思:平常人家,别说是好马,就是劣马也买不起呀。谁家要是有这样的马,可真是发了大财了!人们一时间议论纷纷,竞相宣传,不到半天时间,全城的人都知道了。一些大户人家前前后后送来好几匹好马,但都和布告上所说的不同,没有办法只得无奈地牵走了。

罗际看到这种情况心想:“我就不相信你这个盗马贼不来,这么多的银子你怎能不心动?”想到这,他便悠闲地喝起茶来。过了不久,果然有个马贩子模样的人探头探脑地送来一匹马,这匹马居然与布告上所说的马一模一样。罗际一看,非常激动,他想:“这下好了,老人家的马终于找到了。”他虽然高兴异常,但脸上毫无喜色,只是对盗马贼说要去取银子,先稳住了马贩子,然后立即叫衙役把那老人请来。

那马一见到老人,两蹄高高腾空,鬃发竖起,张开大嘴就是一阵嘶鸣。它一下子挣开马贩子手中的缰绳,跑到老人的身边,还亲热地舔老人的手。老人高兴地说:“就是这匹!就是这匹!大人,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马贩子这才大惊失色,方知是中了罗县令的计谋。

◎故事感悟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罗县令深谙此理,机智地运用了这一人性的弱点抓住了偷马贼。从该案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挖掘盗马人贪财的本性,在关键的时刻为自己所用,立竿见影。

◎史海撷英

刘裕灭东晋

刘裕消灭若干异己后,为了名正言顺称帝,先后发动两次北伐。当时南燕慕容超屡屡入侵,409年刘裕率军伐南燕。于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青州市),擒杀慕容超,南燕亡。而后因卢循叛乱,刘裕回师。后秦因为屡遭夏主赫连勃勃入侵,国势大衰,幼主姚泓初立。416年十二月淝水之战刘裕再度北伐,连克许昌、洛阳。隔年,刘裕兵分两路围攻关中,最后攻破长安,后秦亡。但该年冬天,留守京师的刘穆之突然去世,为免朝廷生变,刘裕不得不亲返。他命其幼子刘义真同王镇恶、沈田子等诸将防守长安,后来诸将内讧,夏主赫连勃勃率军攻击。417年冬,刘裕命刘义真等将领率军东归,遭夏军追击,元气大伤,至此北伐结束。关中失守后,刘裕开始积极谋取帝位。同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其弟德文,为晋恭帝。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史称南朝宋,是为宋武帝,东晋至此灭亡。439年,北魏统一华北后,至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文苑拾萃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此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庞振坤机智断案

◎评价一个人不单纯根据他的才能,还应当根据他怎样善于发挥才能。——名人名言

庞振坤(生卒年不详),生活于明末清初,河南邓州人。庞振坤才华横溢,有“中州才子”之誉。他秉性耿直,愤世嫉俗,常以嘲弄官宦、鞭挞豪强为乐事。

庞振坤机智聪明,爱打抱不平,远近闻名。

一天,庞振坤正在城里走着,见十字街头有一群人围看,里面传出一片喧闹声。挤进去一看,见一个瞎子正和一个农民争夺一匹白布。瞎子呼喊道:“大家快给我做主吧!刚才我骑了他一会儿驴子,他欺侮我眼瞎,要抢我的布!”农民也喊道:“我见你眼睛不好,就让你骑我的驴,没想到你反倒要讹我的布,你还有没有良心!”

这时,州官的轿子路过,州官问瞎子道:“你说这布是你的,可有什么凭证?”瞎子说:“大人,我这布一共三丈三尺长,一尺半的门面。”州官令人一丈量,果然不错。州官又问那农民有什么证据,农民说:“大人,这布是小人向邻家借的,卖了为老母治病的,没丈量过。”州官喝道:“哪有借布不量的?来人,给我拿下,重打四十!”

农民连声喊冤。这时庞振坤听人议论说:“那农民人称王憨,向来忠厚老实,哪会白日行劫?”另一个说:“那瞎子素来刁奸,今日之事恐怕有诈。”庞振坤想了想,来到瞎子面前指着白布说:“哎呀,这块蓝布染得可真不错。”瞎子忙说:“俺孩子他舅是个染匠,还能染得不好?”众人顿时大笑起来。州官马上将瞎子拿下,重打了四十大板。瞎子招供:原来刚才他骑农民的毛驴时,暗暗用手摸着布丈量了一遍。要不是庞振坤一句妙言,邓州岂不添上一桩冤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