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说文解字》的说法是:“俭,约也。”后又有了“少”和“节省”的意义。
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中华民族崇尚节俭,这种风气可以追溯到古圣先贤。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名人以他们的光辉事迹赋予“节俭”丰富、深刻的意义。孔子提倡温、良、恭、俭、让,“俭”是不浪费;还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也就是说:“人如果奢侈就会变得不谦逊,但太节俭又显得寒酸;与其变得不谦逊,宁可寒酸。”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章》)庄子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庄子·外篇》)而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要求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李商隐则将俭的理论更推进一步,不光是国家,个人更是如此,“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以俭立名,以奢必败。古人对俭的议论之精、认识之深,确给今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俭朴,即俭省朴素。俭朴与奢侈相对,是节约,不是浪费,避免不必要的开支或物尽其用的意思。俭朴是许多美德风尚之源、精神生活之本。因为俭朴,人就不会生贪欲之心;有权势的人如果没有贪欲之心,就不会被物质欲望牵着鼻子走,处理事务就不会受别人的制约,手中的权力就能充分发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作用。也就是如今说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没有地位的人如果没有贪欲之心,就能约束自己,节约开支,勤劳致富,不去触犯法律,也不去干损人利己的事情。
俭朴是以长远的目光,着眼于未来的。如果将一切资源吃光、用光、花光、挖光、卖光……没有必要的物质基础,未来靠什么发展呢?俭朴是以冷静的目光,着眼于人的一生或几代人的利益。任何人,一旦奢侈浪费、私欲膨胀、急功近利、杀鸡取卵,有朝一日,必然一败涂地。
现如今,还有一些人盲目追求高消费、讲排场、搞攀比、显阔气、盯名牌、图享受,在生活中不量入为出,不考虑实际情况,把艰苦奋斗当做历史。这样给生活造成一种错觉,好像如今到了讲吃、讲穿、讲享受的年代了!其实不然,在当今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时代,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反对一切铺张浪费的行为。周恩来曾教导我们说:“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贵的传家宝。”俭朴是一种能治国、治家、修身的美德,浪费奢侈的陋习是败国、败家、毁身的祸胎。倡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理应保持发扬。俭朴的生活,是锤炼人的意志的火炉,是磨砺人情操的砺石,它促人自立,助人成熟。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消费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孩子头脑中的金钱意识在耳濡目染中被强化,这就要求家长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金钱的价值,学会掌管好自己的钱和物,以防止享受型消费欲望的膨胀,让孩子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良好的消费方式。
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需要全国公民的共同努力。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崇尚俭朴,就是崇尚自我,崇尚民族,崇尚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