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孝:孝敬父母
9436500000018

第18章 永世报答养育之恩(1)

花木兰替父从军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花木兰(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女英雄,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多次重拍,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花木兰其人其事仅限《木兰辞》中,纵观南北朝、隋唐诸史并无记载,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争议。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名女英雄,她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千古。

木兰出生在北魏后期的一户农家,父母都已年老,靠她和姐姐织布为生。木兰小时曾跟着父亲念过几年书,除了织布,她还爱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

那时北方少数民族屡屡侵犯中原,战事频繁,人民生活极不安定。

一天,木兰一人在家织布,突然闯进几个差役,送来衙门发下的征兵军帖,要木兰父亲去应征当兵。差役走后,木兰心里一直不能平静:父亲已年过半百,怎能去打仗?弟弟又太小,根本不懂事。怎么办呢?木兰愁得再也没有心思织布……

不一会儿,父亲从外边回来,听不到木兰房中那熟悉的穿梭声,却传来女儿的阵阵叹息。他走进机房,问女儿:“兰儿,你怎么啦?身体不好就别织布了。”

木兰见父亲问她,连忙打起精神回答:“爹,我没怎么。昨天我看到衙门布告,刚才衙门里又送来军帖,爹已列入应征名单。”说着她把军帖递给爹。见爹拿着军帖低头不语,木兰接着说:“我想来想去,木兰没有兄长,弟弟又年幼,女儿想代爹去从军,又舍不得离开爹娘……”

“兰儿,你真是一个孝顺女儿……但你是个女子,怎能从军呢?招兵的怎会收留一个女孩呢?”

“我想过了,可以女扮男装!”父母知道女儿决定了的事很难改变,但他们怕女儿受不了行军打仗之苦,心里实在舍不得她走。

但木兰心意已决,不可改变。木兰含泪拜别父母,踏上了征途。

木兰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子,很快习惯了军队生活,一心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行军作战的艰苦木兰都能忍受,她害怕的是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识破,所以处处加倍小心。白天行军,她动作迅速,从不掉队,夜晚宿营,她和衣而卧,不脱军装;遇见敌军,她冲杀在前,毫不退缩。转眼十个年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知道她是女儿身。

战争终于结束了,队伍凯旋,朝廷对将士们依功奖赏。木兰屡获战功,但她既不想做官,又不要财物,她只希望赏给她一匹快马,好早日回家和父母亲人团聚。朝廷满足了她的要求,并且派木兰的同伴护送她回家。

木兰千里迢迢回到家乡,一家人高兴极了。父母相互扶持着到城外迎接女儿回来,阿姐和小弟杀猪宰羊,准备酒席。

木兰回家头一件事便是到自己的闺房里脱下战袍,换上昔日的女儿装,梳理好姑娘的发辫,还贴上金色的花黄饰品。当她走出房间向男同伴道谢时,男同伴大吃一惊:“啊!同行12年,想不到你木兰竟是个女子哟!”

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传开以后,当地的人们编成歌谣赞颂她,夸她是爱国家、孝双亲的女英雄。至今,在河南虞城周庄村南郊还保存着一座木兰祠,每年四月初八,乡亲们常来此地纪念这位古代的孝烈女子。

◎故事感悟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千古而不衰。从木兰身上我们看到,替父从军,何等孝道,建功立业,何等英豪。英雄不独是男人的专利,巾帼不让须眉,现代亦涌现许多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女性。

◎史海撷英

北魏大破柔然之战

北魏神 二年(429年),北魏军远程奔袭漠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大破柔然汗国的战争。

自十六国后期起,北魏王朝为扩充势力范围以统一北方,柔然可汗为掠夺魏境的粮资和雄踞大漠南北,连年互相攻战。北魏为防御柔然,拱卫京都平城,修筑长城。柔然为适应军事上的需要,也建立了一整套军法。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八月,柔然可汗大檀闻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率6万骑兵攻入北魏云中,杀掠吏民,攻陷北魏故都盛乐,包围了云中城。

拓跋焘当太子时,12岁远赴河套保卫长城,抗击柔然的入侵,把边塞军务整顿得有声有色,对柔然的战术也颇为熟悉,于是他力排众议,亲自率2万骑兵急赴云中救援。柔然依仗人多,将赶来救援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及所部竟包围达50余重。

起初,北魏将士十分恐惧,但是这位不到16周岁的少年皇帝拓跋焘却“临敌常与士卒同在矢石之间,左右死伤者相继,而帝神色自若”。因此使得北魏的将士们“是以人思效命,所向无前”。先是柔然的两位大将大那、社仑所发动的进攻被北魏军击退。之后,柔然大将于陟斤被北魏军射杀,拓跋焘趁势率军大纵深地向前穿插,北魏奋力突击柔然军,柔然军顿时被搅得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文苑拾萃

汉乐府

乐府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鲍出闯贼群救母

◎孝在实质,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鲍出(生卒年不详)字文才,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后人有诗评价: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汉朝时,陕西省临潼县新丰镇有一位姓鲍名出,字文才的青年小伙子。父亲因病早死,留下母亲和鲍出弟兄五人,一家六口靠种地、砍柴糊口过日子。

这鲍出,又叫鲍文才,论人与名大相径庭,斗大的字不识多少个,可生来身材魁梧,力气颇大,性格豪爽。

曾有一次,附近村子一批少年男女在山野地上放牧牛羊,碰上两头大牯牛打架。两头牯牛头对头、角抵角,瞪着两双血红的眼睛,蹬着八条强劲的腿,打斗得难解难分,欲拼个你死我活样……众多少年男女惊得目瞪口呆,远远站着呼天叫地束手无策,乱成一锅粥……

大家正焦急万分之际,鲍出闻声赶来一看,两头大牯牛正打斗得热火朝天,不可开交。

鲍出毫无惧色地走上前去,抖了抖双手,揉了揉胳膊,抽了抽长气,走近正在格斗的牯牛。两头牯牛根本没把小小的鲍出放在眼里,依然继续打斗。鲍出选好进退位置,伸出双手掌对准正在格斗中的一头牯牛的臀部,用力一推,“轰隆——”一声把那头牯牛推翻倒地,四脚朝天乱蹬,嗥嗥叫着,好一阵子爬不起来。另一头牯牛瞪着双眼,呆了几秒钟,掉转头跑开了。这一下子,围观的人都惊呆了……

从此后,男女老少送给排行老三的鲍出一个雅号叫“三猛子”。

距离鲍出家不远的高山上,有座香火旺盛的道观。观内有一位精通武术,皓发白眉的道长。道长见鲍出体魄健壮,膂力过人,便主动收纳他为门徒,教练其武功拳术。奈何家境贫寒,鲍出忙于耕种劳作,养家孝亲,武艺未达炉火纯青的境界,那老道长竟去世了。

那一年,黄河中上游一带天久旱,庄稼收成甚少,沿河两岸闹饥荒。地主、豪商乘机囤积居奇,兼并土地,统治者无人过问。无数饥民聚众集伙,打家劫舍,盗贼蜂起。农村像鲍出那样五大三粗的大男儿干活都饿肚子,人少力弱者的生活就更艰辛了。

一天,鲍出母亲一人留在家中看守屋子,他们五弟兄挎篓挽篼,上山去采摘野菜、野果、蘑菇等可吃的东西,拿回家填肚子。

他们上山来忙碌了一阵,先采得几升蓬实和一些蘑菇。兄弟们商量让大哥鲍初、二哥鲍雅和四弟鲍成拿回家,分工将蓬实磨成粉,熬羹煮蘑菇,劈柴弄吃的。鲍出同五弟鲍伦继续采集可充饥的食物。

鲍初三人回家一看,家里被什么人翻箱倒柜地弄得乱七八糟的。妈妈也不见了,屋前房后都不见影。他们爬上后山顶一瞧,远远望见一帮扛枪弄刀的贼子,押着两个捆绑着的妇女,看其中一位妇女的背影就是他们的母亲。

三个人看清楚后,却只能木讷讷地面面相觑,束手无策。

鲍出很快就回来了。

老大、老二将妈妈被贼人捆绑去了的事告诉了鲍出,“三猛子”的肺都快气炸了。他二话没说,匆匆忙忙跑回家,放下装有鹌鹑蛋的篼子,跨进内室,从墙上取下师傅老道长赠送给他作纪念的、削铁如泥的朴刀,气冲冲地跨出门槛……

他在门口碰上老大,鲍初一把拉住他:“三猛子,你,你要干啥?”

“我要去杀那伙狗强盗,救回妈妈——”鲍出鼓着双眼说。

鲍初恳切地说:“三弟呀,不要莽撞!那伙人都是些杀人放火的强盗。不说你一个人去,就是我们几弟兄一齐去,也是白白送死呀!”

鲍出大声怒吼:“大哥,二哥,我们当儿子的,难道能够眼睁睁让贼人把妈妈捆绑走,见死不救吗?那,那还叫人吗?”

鲍出扛起朴刀,在烈日下一口气追了十来里路,湿漉漉的汗水早已将单层麻布坎肩粘贴在他身上了。

鲍出抬头一望,前边有一群仿佛拿棍拖棒、零零乱乱的人慢慢行走着,料定是贼人的队伍。

鲍出怒火冒三丈,急追几步大声吼:“蟊贼休走,三猛子杀你们来了!”他的吼声震得山鸣谷应。

那些又饥又渴又热又累的贼人,一个个还没回过神来,鲍出已冲入了贼群队伍。

这伙贼子全是没经过教练的乌合之众,只能在七零八落的庄户里、老弱妇孺面前抖抖威风,他们哪里是武林高手教练过的鲍出的敌手呢。

鲍出是仇恨加勇猛,挥动削铁如泥的宝刀,冲入贼群,如入无人之境,前后左右,寒光闪闪,上似雪花盖顶,中如金龙缠腰,手起刀落,四五颗人头落地,像斜坡断蒂的西瓜乱滚……直吓得一个个贼人胆战心惊,四散奔逃。

忽听贼人头领高声喊:“弟兄们,站住!不要怕他。他再凶也是一个人,没长三头六臂呀!大家一齐上,围住他,抓活的——”

贼头领喝令三四十人从四面八方,一个个躬着腰,举着长矛、砍刀,一步迈不出五寸地挪动,围上来了……

“三猛子,你快跑呀!不要管我——”鲍出听出是母亲的声音。他心一横,牙一咬,心想:“擒贼先擒王。”于是乘包围圈还很大时他纵身一跃,冲向贼头领那边,奋力挥刀厮杀。只看见条条白光闪动,肉飞血溅;只听得声声惨叫,呼爹喊娘。一场恶战,鲍出又杀死、杀伤十余人。

那贼头领看看抵挡不住了,一步跳上一个土台大声问:“喂,你这汉子,为什么要苦苦追杀我?”

鲍出高声反问:“那你们为什么要捆绑走我妈?”

贼头领问:“你妈在哪里?”

“三猛子,妈在这里——”鲍出一听,娘就在附近的树丛里,便把刀尖指着贼头领骂:“你这没心肝的混蛋,你也是父母生的,你这样残害老百姓没有好下场。你还不把我妈放出来,我就与你拼了!”

头领放下武器,双手抱拳,和颜悦色地说道:“壮士息怒,我们多有冒犯,马上就放回你妈。还请壮士高抬贵手,放我们弟兄一条生路去吧!”

鲍出的母亲回到了儿子身边。

“三弟,你救救嫂子呀!”树丛里另一妇女高声求救。

鲍出的母亲说:“她是同妈一起被抓来的,坡上魏老四家的。快救她呀!”。

“你们快把我嫂子放出来!”鲍出说,“你这大哥,我再奉劝你几句,你们要想成大事,应该团结老百姓,共同对付那些贪官污吏,恶霸劣绅。”

说完,鲍出搀扶着母亲,与那位刚救出的妇女一道往回走去。

贼人抬着受伤的人,丢下死尸也走了……

鲍出救回母亲后,害怕那伙贼子来报复,几弟兄商量,收拾好能带走的家什,关锁好门户,一家人逃难到河南省的南阳郡。

◎故事感悟

鲍出那种为救母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值得我们当儿做女的思考、学习呀!

◎史海撷英

东汉九卿

东汉沿西汉制度,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与西汉不同的是,东汉九卿分隶属三公。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属太尉;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属司徒;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属司空。

东汉九卿均于官称上加“卿”字,如太常卿等,秩中二千石。除此之外,东汉九卿与西汉不同者还有:一、光禄勋除西汉的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之外,增置东中郎将、北中郎将、西中郎将、南中郎将。二、少府尚书改称尚书台,由西汉的常侍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改为六曹:改常侍曹为吏曹,增三公曹,将主客曹分为南主客曹与北主客曹。尚书台增设左右丞二人,诸曹侍郎各六人,令史诸曹各三人,事务繁剧的曹增令史各三人。尚书台组织较西汉尚书要重要、庞大得多。

◎文苑拾萃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编录,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