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范迎骨收尸
◎为父母者,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廉范(生卒年不详),字叔度,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赵国将军廉颇的后人。汉朝兴起,因为廉氏家族是豪门望族,朝廷把他们从苦陉(地名)迁到杜陵。世世代代都驻守边境,有的死后埋葬在陇西襄武(地名),所以在杜陵做官。他的曾祖父廉褒,在汉成帝、汉哀帝时期担任右将军;他的祖父廉丹,王莽时期担任大司马庸部牧(官职名)。他在西汉时期都很有名望。
廉范,字叔度,后汉京兆杜陵(长安东南50里)人。年少时,父亲在四川遭遇丧乱,客死在异乡。廉范长到15岁时,就急于去四川接父亲遗骨归乡安葬。当时的蜀郡太守原来是他父亲的部下,于是拿出很多钱,资助他迎丧。他婉言相拒,认为用别人的钱迎父亲的尸骨回乡对父亲不够孝敬。
他步行背遗骨到了葭萌,后又乘船于白水江(四川昭化县西北),不幸小船触礁,别人都弃物逃命,他却抱着遗骨不放,眼看就要被淹没于水中。其他船上和岸上的人被他的孝行所感动,便七手八脚地用绳索铁钩把他捞到岸上。经多方抢救,他才脱险。历尽艰难险阻,他终于把父亲的遗骨安葬在了家乡的土地上。
后来,廉范到公府当了府椽(文书),正赶上他的老师薛汉因参与楚王谋反而被杀,没有人敢出面收尸。廉范左思右想,感到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自己的老师暴尸荒野,就冒着杀头的危险,前去收尸。后来被人告发,汉显宗特别恼火,问他为什么去收尸。廉范说:“薛汉谋反应该杀头,但他是我的老师,学生怎能让自己老师的尸体弃于荒野呢?收尸只是师生之情,绝没有其他任何原因,愿领受处分。”显宗知道他是廉颇的后代,也知道他和谋反无关,便放了他。从此,他得了个好义的名声。
永平(汉明帝年号)初年,他应陇西太守之请,当了功曹。到任不久,他就断定太守要蒙难入狱,便辞去了功曹,隐名埋姓,到洛阳去当了狱卒。时过不久,太守果然被解到洛阳下狱。在狱中太守得到了廉范的保护和无微不至的关照,少受了很多罪,内心十分感激。廉范说:“您聘请我是情,我照顾您是义,人应该有情有义呀。”后来直到太守死去,安葬完毕,他才离开洛阳。
廉范以孝义而出名,后来当了云中太守。当时正赶上匈奴入侵,他带领本部少数人马孤军奋战,机智勇敢地打败入侵的匈奴,因军功调迁蜀郡太守。到任后,他顺从民意,兴利除弊,使蜀地百业俱兴,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颂扬。
◎故事感悟
孝是做人的根本。廉范孝敬父母,对老师、上司竭尽忠诚;在国家有难时,不怕牺牲,报效国家;在看到百姓痛苦时,能施恩于民,兴利除弊。这都是他笃行孝道的结果啊!
◎史海撷英
平定匈奴
光武帝刘秀在建武十二年(37年)统一全国后,致力于内部建设,对匈奴转为战略防御,对西域各国要求重设都护和遣送质子入朝的要求予以拒绝。这在当时国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
经过光武二十年和明帝十余年的休养生息,东汉的国力大为恢复。在明帝十五年(73年),刘庄去世的前三年,明帝决定重新对匈奴采取强硬措施,派耿秉(东汉名将耿弇的侄子)、窦固(东汉功臣窦融的侄子)率大军进攻北匈奴。耿、窦各率一路兵马,窦军一直打到天山,耿军攻到三木楼山,大获全胜。两年后,耿、窦又率兵出西域,进攻车师国。车师国后王和前王相继投降。
◎文苑拾萃
功 曹
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选署功劳。东汉各州亦有功曹,而名称略有变更。属司隶校尉者称功曹从事,下设门功曹书佐等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其他的功曹从事改称治中从事(见“治中”),属员仍称功曹书佐。历代沿置。两晋、南北朝多改称西曹,也有并设西曹、功曹,官名有功曹从事、功曹史、西曹书佐、西曹参军等。北齐州府有功曹参军事,郡守的属官称功曹。隋炀帝废州置郡,改功曹为书佐。唐在王府、都督府等设功曹参军事,诸州称司功参军事。功曹权力在汉代最盛。郡之功曹,除人事外,常能与闻一郡政务。司隶校尉之功曹从事亦然,实为长官助理。
蔡文姬为父续书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蔡文姬(约177—?),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音律、天文,又以文章、诗赋、篆刻、书法盛名于世。豪强董卓专权时,为笼络人心,请他出来做官,对他十分敬重,两天连升三级。后董卓被王允所杀,蔡邕从此不得志。
蔡邕有个女儿,取字文姬。她从小聪明伶俐,因受父亲影响,十几岁时就通琴棋诗书。
一次,她听到父亲在书房里弹琴时断弦,就走出来说:“父亲,你的琴第二根弦断了吧?”父亲以为她偶尔猜中,待她离去后故意将第三根弦拨断,又问女儿,文姬回答得一点不错。从此,蔡邕把她视作掌上明珠,亲自教她诗文、音律,有时父女俩一起作诗唱和。文姬不仅敬重父亲,而且十分孝顺。父亲写字,她在旁研墨;父亲有病,她煎烧汤药,日夜侍奉在侧。
文姬长大后,嫁给河南卫仲道为妻。不久,丈夫病死,她就回家守寡。父亲死后,母亲因过度悲伤,不久也去世了。从此,蔡文姬孤身一人回到故乡陈留,一心整理父亲的著作。
董卓死后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流亡。一次,她在途中被一支趁火打劫的匈奴兵掳走献给左贤王。左贤王见她貌美多才,十分怜爱,纳她为妃子。
蔡文姬忍辱含屈在匈奴住了12年,好在左贤王对她十分体贴,又生下了一男一女。但她仍日夜缅怀父亲和中原故国,经常对月弹琴,用琴声寄托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16年,曹操统一了北方,在邺城当了丞相,被封为魏王。他想起了10多年前的老师蔡邕,并得知其女儿蔡文姬在匈奴的消息,便派董祀为使节,带着大批金银财宝去赎蔡文姬归汉。
蔡文姬听得曹丞相派人来接她回中原,心中十分矛盾。返回故国是她日日夜夜的梦想,但又不忍离开两个子女,就央求左贤王让她把孩子带走,即使带回一个也行。左贤王说:“曹丞相派使者要你回去整理你父亲的遗著,单于已经同意了,我只得遵命。但孩子是匈奴人,我绝不能让你带走。”
为了实现父亲生前的遗愿,蔡文姬忍痛离开一对心爱的孩子,随着董祀走了。
到达长安郊外父亲的墓地时,蔡文姬长跪在墓前失声痛哭,又弹唱了自编的《胡笳十八拍》。歌词中寄托了她缅怀父亲养育之恩的深情,抒发了自己在与百姓颠沛流离中的哀伤,在旁的董祀听了潸然泪下。蔡文姬对董祀说:“父亲早年得罪了宦官,被流放到朔方;逃脱了厄运回到洛阳后,我们父女俩相依为命。我失去了丈夫后又失去了父母,在战乱中流落匈奴,我一生的命运与父亲一样悲苦。这次回到中原,我一定要遵从父亲的遗愿整理他的遗稿,否则我就成为世上不孝的女儿了!”
蔡文姬到了邺城,曹操为她与董祀完婚,还送给他们一所房子和两名奴婢。一天,蔡文姬前来答谢曹操。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蔡邕先生的书籍文稿,现在还保存着吗?”
蔡文姬叹了口气说:“家父生前留下4000多卷书,可惜几经大乱,全都散失了,不过我还能背出400多卷来。”
曹操听得她能背出那么多,高兴地说:“夫人真是一代才女!你要把它写出来,这可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啊!”后来,蔡文姬在家中悬挂起父亲的画像,花了几年时间,把她所能记住的几百篇父亲的文章默写下来,还续写了《后汉书》,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故事感悟
孝出自人类自然的本性,是顺乎天道的自然法则。尽孝道可以有各种表现形式。像蔡文姬这样继承父亲的遗愿,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是更值得我们赞赏的孝道!大孝无疆!
◎史海撷英
东汉蔡邕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巾起义,使以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诛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后来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被吕布所杀。蔡邕也因此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怜惜而救他。马日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但他终免不了一死,徒然地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闵子骞。
◎文苑拾萃
《胡笳十八拍》
曹操基本扫平北方群雄后,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候,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在这回忆中,曹操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到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掳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然而,一旦要结束12年的羶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孩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12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拍》,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弱女缇萦救父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动天地、感鬼神。——袁采《睦亲》
淳于意 (约公元前205—前140年),临淄人,西汉初期著名医学家,因曾任齐太仓长,故人们尊称他为“仓公”或“太仓公”。淳于意自幼热爱医学,曾拜公孙光、公乘阳庆为师,学黄帝、扁鹊的脉书、药论等书,精于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脉著称。淳于意诊断疾病,注意详细记录病案。他将典型病例进行整理,写出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诊籍》。
缇萦,西汉初期著名的医学家,淳于意的小女儿。淳于意,临淄人,因为做过齐国太仓长,管理都城仓库,所以习惯上称他为仓公。
淳于意拜名医阳庆为师,阳庆传他“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等医学知识。他学了三年后,就给人治病,能预决病人生死,一经投药,没有不立痊愈的,因此远近闻名。淳于意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所以没有多久就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淳于意切脉已经到达神乎其技的程度。如齐国侍御史成自述头痛,淳于意为他诊脉,诊断为疽症。他的病因内发于肠胃之间,因贪酒所致,五日时就会肿胀,八日时便呕脓而死。果然不出他所料,成于第八天因呕脓而死。
由于求医者众,而淳于意又不常在家中,所以病家常失望而归。时间长了,求医者开始不满并愤懑起来。由于淳于意能预知生死,有的病人无药可医,病人就责怪他不肯医治,以致病人死亡。怨气积久了,终于酿成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