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跨出校门,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华怡,一开始工作就接触这种新型船舶的研究设计,使她激动不已。她多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气垫船在我国的江河湖海中腾飞啊!从此,她在气垫船事业这片荆棘丛生的科学天地里勇敢开拓,辛勤耕耘。
进所不久,华怡参加了我国当时吨位最大的一艘全垫升气垫艇的总体设计,她几乎承担了设计过程中的全部性能计算。在模型试验阶段,她又主动承担了数据分析和撰写实验报告的任务,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人所共知,事业是知识分子的第二生命。华怡的时间、华怡的心血,以致她的整个生命,都倾注在为事业的奋斗之中。课题的研究,图纸的编绘,数据的计算,论文、报告的写作,占据了华怡大部分的时间,连节假日都不休息。她懂俄文和英文,还自学日文,这一切全靠她的刻苦勤奋。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气垫船的研究和设计能力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先后设计出了四种型号的试用艇。然而,气垫船在我国还没有完全进入应用阶段。
“你们的设计水平并不低,但为什么在黄浦江上看不到你们自己的气垫船?”一位英国气垫船专家在参观了华怡所在的研究室后这样问道。华怡被强烈地触动了。
华怡心里十分清楚,目前妨碍气垫船进入广泛应用的原因,是“围裙”技术还没有解决。“围裙”直接关系到船的垫升高度、稳定性、适航性和越障能力。为了祖国气垫船事业的发展,她每时每刻都思索着要为气垫船设计一种最先进、最现代化的“围裙”。她站在斩关夺隘的最前列,开始向“围裙”技术的高峰攀登。
计算是“围裙”设计中的关键。早在1979年,华怡就与另一位同志大胆设想、周密论证,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二元囊指群的静态成形计算方法”。这一方法接近国际水平,并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每次海上试验,华怡都争着去。同志们希望她去,因为她观察仔细,记录认真,并能迅速拿出整理好的试验结果。但是,同志们又不忍心让她去,因为还处在试验阶段的气垫船在海上高速行驶,有时会出现险情,把测试人员摔得鼻青脸肿。况且,华怡从小就晕车、晕船,在试航中只要遇到风浪就呕吐不止。尽管如此,每次出航华怡都坚持上船。每次出航归来,她不休息,和大家一起检修“围裙”。烈日暴晒,蚊虫叮咬,她全然不顾,在用竹竿撑起的“围裙”里面,半躺着身子观察和记录。大家劝她休息,她说:“我是研究‘围裙’性能的,不了解‘围裙’在使用中的损坏情况,怎么能设计好‘围裙’呢?”
远大的理想融合在具体的事业中,什么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华怡在执着地追求着。18年来,她怀着对国家富强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气垫船这块园地上年复一年地辛勤耕耘,不断地奉献,终于实现了她当年的愿望——为我国气垫船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
1978年以来,由她编写和校对的四十多篇论文、研究报告,有不少已在国内外有关杂志上发表……
这些成果,每一件都凝结着华怡这个中华民族优秀女儿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留给伟大祖国的宝贵文化财富。
◎故事感悟
华怡是中国又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伟大践行者。为了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她将毕生精力都贡献于气垫船的研究上,为祖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史海撷英
华怡夫妇心底无私
1983年夏天,研究所自建的住宅楼竣工了,住房困难的知识分子们对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充满了希望。同事们催促华怡:“许多人都申请了,你怎么还不打报告?”华怡淡淡地一笑。熟悉华怡的人都知道,她过去一直住在母亲家里。23平方米的空间里,住着妈妈、弟弟和两个妹妹。结婚时,她选择了仅有5.2平方米的最小的一间,里边只能放下一张三尺半的单人床,一个写字台和一把椅子。爱人顾尔祚经常睡在地板上,两只脚伸到了写字台的下面。以后,顾老师干脆在学校的教师集体宿舍申请了一个床位,住到了学校里。
学校为了解决顾老师的住房问题,腾出了一间10.8平方米的住房,研究所也拿出了6平方米的一间房,通过调换,终于分了一间16.8平方米的房子给他。华怡感到不安了,她睡不着觉,想到同志们的住房条件都不太好,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她觉得自己不能要这房子。住房的钥匙上交了三次,三次都被退了回来。华怡自己找到同事,把钥匙硬塞给他们,让他们先搬家,他们都拒绝了。这样,华怡才住了进去。
◎文苑拾萃
气垫船
气垫船又叫“腾空船”,是一种利用空气的支撑力升离水面的船。这种船一出现立即受到全世界造船界的关注。1959年,英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它从法国加莱出发,在两小时五分钟内成功地横渡了英吉利海峡,一时间轰动了世界。
气垫船的出现首先为各国海军所关注,继而各国不惜耗费巨资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实艇试验,并集中研制气垫登陆艇。气垫船是目前实际应用最多的高性能舰船,至少有十几个国家的海军将其列入正式装备。
当代太平天国史学的泰斗
◎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传无穷,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李大钊《新纪元》
罗尔纲(1901—1997年),著名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训诂学家,晚清兵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他主要从事太平天国史与晚清兵制史的研究,先后完成并出版学术专著四十多种,发表论文四百余篇。主要论著有《太平天国史》、《太平天国史论文集》(十集)、《李秀成自述原稿注》、《湘军兵志》、《绿营兵志》等。
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的太平天国史学者几乎都是在罗尔纲的启迪和扶持下成长起来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之所以花繁叶茂,郁郁葱葱,与他的心血浇灌是分不开的。太平天国史研究之成为中国近代史,乃至整个史学研究领域中最为突出、最有成就的专门学科之一,也与罗尔纲的努力与贡献分不开。
罗尔纲是蜚声海内外的太平天国史专家,也是晚清兵制史研究、金石学、文博学和校勘学兼长并擅的知名学者。他的论著达三十多种,约计逾七百万字,堪称是著作等身、贡献卓越。罗尔纲治学的突出特色之一,是他勤奋不懈、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精神。正如谚语所说“十年磨一剑”,罗尔纲做到了。当年,他为了发掘太平天国史料,曾花了10年时间,寒暑无间地将南京图书馆七十多万册文史藏书逐次翻阅,使许多被蛛网尘封、极有价值的太平天国史料得以重见光明。
罗先生在治学上首先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真求实精神。他在辨伪、校勘、订谬以及搜集、整理、编纂史料方面作出的令人惊异的成就,正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精神的体现。其中罗先生在南京图书馆“资料摸底”,从而搜集到1200万字资料的创举就是一个真实、生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