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法:遵纪守法
9437300000016

第16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

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宋军于二十二日回师河北,二十九日大军云集镇州(今河北正定)。六月十三日,宋太宗率军数十万兼程北上。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为阻止宋军北进,率军迎战于沙河(今河北易水),被宋军击败。二十三日,宋军兵临幽州城下。幽州城坚垒固,方圆一万五千余米,由辽南京留守韩德让等率8万士兵驻守。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军屯于得胜口(今北京昌平西北),得知奚底军败,为避宋军锋锐,遂以奚底之青色军旗置于得胜口诱敌。宋军轻敌冒进,斜轸设伏兵袭其后,宋军受挫。二十五日,宋军以少数兵力与斜轸军相持于清沙河(今北京清河地区),集中主力四面围攻幽州城。在宋军强大攻势下,城中人心浮动,辽铁林都指挥使李札卢存率部出降,城中更加不稳。时屯兵燕山后的辽将耶律学古率兵赶来救援,城中稍安。宋军攻城不下,太宗于二十六日领兵转至城北打斜轸军,激战竟日,斜轸军败退。三十日,宋军再次攻城,三百余人一度登上城头,被学古军击退。宋军顿兵坚城之下,将士倦怠厌战。

六月三十日,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州被困,急令援北汉回师途中的耶律沙往救,又命耶律休哥率五院精骑增援。七月初六,耶律沙军先抵幽州城外,与宋军战于高梁河畔,被宋军击败。宋军乘势追击,时近黄昏,休哥军人持两炬突然由间道而至,宋军不备,休哥与斜轸合军分左右两翼向宋军猛烈反击,城中的耶律学古军闻援军至,亦开城出击。宋军三面受敌,顿时大乱,全线溃退,死者万余人,宋太宗乘驴车逃走。辽军追至涿州(今河北涿县)乃止。

◎文苑拾萃

《济源县裴公亭》

钱若水

裴相亭成未退身,空烦舞袖与歌尘。

至今亭下萧萧竹,似对秋风怨主人。

唐介平反田产纠纷案

◎约之以礼,驱之以法。——苏洵

唐介(?—1071年),字子方,江陵(今江苏南京市)人。他在年轻时曾做过沅江县知县、岳州知州、任丘知州和德州通判;中年后开始在中央政府任职,先后担任过谏官、御史、龙图阁直学士知太原府和参知政事。由于他遵纪守法,秉公办案,被时人誉为“真学士”。

唐介始任沅江知县时,有一天,衙门外突然有人击鼓喊冤。唐介升堂问案,方知此人为县民龙氏之子。

此前,龙氏因与他人发生田产纠纷,曾上诉到县衙。可气的是,前任知县昏庸无为,未辨明事实,便将龙氏定为诬告,加以罪徒至死。其子不服,屡屡到县衙鸣冤,但始终没能昭雪;而今一听新县令上任,遂又含恨而来。唐介弄清原委后,立即决定重审此案。于是,他亲自深入民间,多方查核事实;还去郊外田野,照田契进行实地丈量。接着,将有争议的田产进行了合理分割,为死者正了名,并命人对他进行了厚葬。其结果,不仅使争议双方心悦诚服,左邻右舍也无不拍手称快。

唐介就任岳州知州之初,当地有位姓李的人家,虽有家产万贯,却并未为富不仁。一些州县官吏因为患了“红眼病”,经常找些借口前去他家敲诈勒索。后来,为达到全部侵占其资产的目的,竟诬陷他每年都杀家奴以祭鬼神,将其全家老少一百多人悉捕入狱,并施以种种酷刑逼供。然而,捏造毕竟是假的,因缺乏证据而使此案久拖不决。

唐介到任后,上司鉴于他“以其治有能名”,便将此案移交于他。为此,他一连几天几夜审阅案宗,传讯证人,严加考究,迅速查明这是一桩不法之吏制造的特大冤案。于是,唐介马上予以平反昭雪,并准备严惩有关污吏。然而,唐介的前任却反咬一口,指责唐介徇情枉法,并上诉到朝廷。宋仁宗赵祯见案情复杂,遂命殿中侍御史方偕去岳州复审。亏得方偕一一核验后,维持了唐介的判决,从而使李氏一家获得赦免,并使那群鱼肉百姓的不法之徒全都被绳之以法。

◎故事感悟

唐介为官办案始终依法而为,在繁杂的案件中不糊涂,在强压面前不屈服。唐介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为官者应有的准则,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罪犯。

◎史海撷英

唐介与王安石

熙宁元年(1068年),唐介拜为参知政事。宰执政府。这年,神宗皇帝想起用王安石,唐介说王安石难当大任。皇帝说:“(王安石的)文学才能不足以任用吗?政治能力不足以任用吗?经术不足以任用吗?”唐介回答说:“王安石虽然有学问但泥古不化,所以言论不切实际。如果让他执掌政事,一定会有许多变更。”自王安石执掌政事后,唐介多次与他争论。王安石竭力辩解,而皇帝赞同他的主张,唐介不胜气愤,背上发疽而死,时年六十岁。

◎文苑拾萃

唐 介

(宋)王令

以谏得罪者为谁,四海多作唐介诗。

俗儿口狭文字碎,欲状介事语反卑。

嗟嗟我亦介之徒,此恨不助掀目眉。

三更灯死百虑息,四睫不交双目眵。

推枕起坐壮介节,以手扪臆为介思。

信乎介亦壮男子,直能金铁其肝脾。

雷霆之怒万钧重,人主之威犹过之。

一语所犯百死在,要领可断族可夷。

堂堂介也人之难,不畏所畏将所持。

奉书入奏伏文陛,身视赴死如食饴。

面折庭诤语论险,直舌铁硬坚不移。

天子怒叱大臣语,众笏交抵侔戈挥。

如何面笑目不瞬,气不略讋颜怡怡。

即日议下得远斥,中使临遣监妻儿。

奈何左右口吻毒,只有死请无还辞。

然今天子甚明圣,虽暂盛怒终复归。

呜呼能对治乱监,介也能擦其瑕疵。

语曰五谏吾从讽,仲尼逮有激而为。

后世巽懦禄位徒,缘此粉饰尸素非。

必也事有不得已,宜乎讫死争不回。

伟哉介也已不朽,日月为字天为碑。

寄语琐琐媒孽子,介纵蹈死吾何悲。

廉希宪严明法纪不畏权贵

◎强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魏源

廉希宪(1231—1280年),元代政治家,维吾尔族。其祖上均为高昌世臣。成吉思汗兴兵崛起时,父布鲁海牙投附蒙古。后于燕京(今北京)、真定(今河北正定)任职,接触到中原文化。他出生时,正值其父拜燕南诸路廉访使,遂以官为姓,子孙皆姓廉。

至元十一年,元世祖任命廉希宪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

其间,有一个西域人自称是驸马,在城外设营,拘系有钱的人,诬说他们的祖父曾借贷过他的钱,逼迫他们偿还。民众上告到行省,廉希宪命令拘捕。那人大怒,骑着马到了行省的大堂之上,坐在榻凳上,廉希宪命人将他揪下来,按跪在地上,然后责问他说:“法律规定不准私设刑狱,你是什么人,竟然胆敢擅自拘捕人?”命令用器械拘系他。那人非常惶恐,连连求饶,国王头辇哥也为他说情,廉希宪才稍稍宽限些,让他回去候审。那人回去后,带领他的全部人马,连夜逃走了。

不久,元世祖诏命国王头辇哥归国,让廉希宪独自管理行省事务。一次长公主和国婿入朝,纵情地在郊野打猎,严重地侵扰了民众的生活和利益,廉希宪当面对国婿说,要把情况上奏给皇帝。国婿惊恐万分,急忙入内告诉公主,公主用酒招待廉希宪,说:“随从之人打猎侵扰了百姓,我不知道。请让我用一万五千贯钱赔偿百姓的损失,希望你千万别派遣使者上奏皇上。”自此以后,权贵们路过这里,都不敢骄纵扰民了。

◎故事感悟

廉希宪情系百姓疾苦,不畏权势,依法办事,他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一代忠臣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史海撷英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是爆发于元顺帝至元十一年(1351年)的一次农民战争。

元朝后期,以蒙古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对各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掠夺和奴役十分残酷。他们疯狂地兼并土地,把广阔的良田变为牧场,如大臣伯彦得赏赐土地就达两万顷。大地主“广占土地,驱役佃户”,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官府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

“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这首诗反映了元朝统治下的阶级对立和民族压迫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被压迫的广大农民的政治理想。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红巾军所到之处,开仓散米,赈济贫农,深得人民拥护。群众纷纷加入红巾军,队伍迅速扩大到几十万人。

◎文苑拾萃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朱元璋挥泪斩女婿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不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朱元璋(1328—1398年),明王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出身贫苦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最忧心的就是蒙古骑兵频繁的骚扰,还有西北边诸少数民族国家的入侵。他采纳大臣们的建议,在边关设茶马交易市场,用出产于山南(今陕西汉中、安康两市)和川北的茶叶换他们的马匹。100斤茶叶可换1匹上等马。自实行茶马交易以来,每年外销300万斤茶叶,得马3万匹。3万匹马可扩充一支3万人的骑兵队伍,从而壮大了明朝的国防力量,又削弱了敌国的力量;满足了少数民族饮茶的需求,又增加了茶农的收入、充盈了国库,简直是一举数得!

但有一年,茶叶外销出现了萎缩的势头。此时,北方蒙古人虎视眈眈,明朝要扩充骑兵队伍急需大量马匹,朱元璋为此急得睡不着觉,速派铁面无私的都御史邓文去陕西、四川、甘肃等地调查茶马交易萎缩的缘由。一查便知,原来是走私盛行,一些官吏和茶商用高价收购茶叶,然后买通关隘,或仗势闯关,直接出境,交换少数民族的金钱、药材、毛皮等物,牟取暴利。

朱元璋甚为恼怒,说道:“如此下去,何能制蕃人于死命,固我边防?”于是颁诏:“凡走私茶叶者,或关隘把守不严放走走私茶叶者,一律凌迟处死。”

洪武年间,朱元璋派他的女婿欧阳伦出使西域。公主恋恋不舍,但皇命在身,也留他不得,于是千叮咛万嘱咐地送夫君上路。

这位欧阳伦颇立过一些战功,他的官衔是都尉。他一身戎装,骑在高头大马上,儒雅而威武,显示出大明朝的气派,朱元璋十分欣赏。朝中人都认为欧阳伦作为皇帝的乘龙快婿是一定会得到更大任用的。

欧阳伦一行人从京都出发,十几天后到了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他早就听人讲过,西域的人“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巴蜀茶在西域十分走俏,心想:何不利用职务之便,大捞一把!

于是欧阳伦在长安稍事休息,一面派心腹管家周保去川北向地方官吏“购买”茶叶。驸马爷“买”茶,巴结尚且来不及,谁还敢收驸马爷的钱呢?周保没用多长时间,便为驸马爷搞到了50车巴蜀茶叶,沿栈道浩浩荡荡运往洮河茶马司官卡,并准备向兰州进发。至于刚刚颁布的茶法,大家认为:那是约束老百姓的,刑不上大夫,能把皇帝的女婿咋样?

周保押运茶叶的事传到都御史邓大人的耳朵里。邓大人可不管你是不是驸马爷,他要对朝廷负责,对皇上负责。于是,邓大人带领精干随员跟踪追击,一直追到洮河茶马司官卡。邓大人不容分说,命令周保停运茶叶,并等候处置。

周保将50车茶叶被扣的事告诉驸马爷欧阳伦,欧阳伦当即带领一队军卒气势汹汹地赶往洮河关卡。欧阳伦根本不把邓大人放在眼里,满不在乎地说:“邓大人,对大明朝使臣的车辆也要盘查么?”

“要查!”邓大人的口气十分坚决,“皇上亲口告诉我,就是一只苍蝇飞过,也要看它是只公的,或是只母的。”

“那你就试试看吧!”欧阳伦威胁道。

“欧阳大人,”邓大人鼓足勇气说道,“在下只好冒犯了。”

其实,何须查呢?50车茶叶一字儿摆在官道上,押车的健卒整装待发。邓大人不客气地说:“驸马爷,您走私茶叶50车,证据确凿,下官禀明圣上,听从圣上裁处。”

欧阳伦恶狠狠地说:“邓大人,你有几个脑袋?”

“下官只有一个脑袋。”

“误了我出使西域的大事,你该当何罪?”

“理当斩首。”

“那你还敢挡我出关?”

“下官挡您是死,放您也是死。前者只是砍头,后者凌迟,且祸及家人。欧阳大人,您处在我的位置该如何选择呢?”

邓御史的话说得委婉,且合情合理。欧阳伦却恶狠狠地说:“如不放行,当场打死!”并指挥兵丁殴打巡员,强行闯关。

邓御史见驸马爷来横的,也不含糊,便将官袍拽起,和众巡员一起堵住官道,纵使被打得遍体鳞伤,也不退后半步。双方僵持了几个时辰,巡员终究敌不过军卒,50辆装满茶叶的车子破关而出,向兰州进发。

欧阳伦犯案当天,邓大人便将这位驸马爷走私茶叶之事写成折子派人日夜兼程速递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