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拾萃
公孙闬帮助邹忌排挤田忌
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假如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让邹忌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并让他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邹忌就派人逮捕占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
曹参的自知之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曹参(?—前190年),字敬伯,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仅次于萧何。史载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汉高祖刘邦即皇帝位后,把长子刘肥封为齐王,任命曹参为齐国相国;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汉丞相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汉丞相,并遵照萧何所制定的政策治理国家。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曹参死,谥为懿侯。
曹参继任汉丞相,仍然行无为之治,每日饮酒,几乎什么事都不干。长此以往,不但同僚不能理解,就连汉惠帝也沉不住气了。
丞相的职责乃是治理国家,参预朝政大事,为皇帝排忧解难。现在曹参身为丞相而不治事,莫非由于我年轻而看不起我吗?当时曹参的儿子也在朝中为官。汉惠帝让他回家质问父亲:先帝当年托付重臣辅佐当今皇上,皇上现在还年轻,你曹参身为丞相,每日只知饮酒,也不向皇上请示汇报,这样怎么考虑天下大事啊?曹参之子机灵,回家劝谏父亲,隐瞒了汉惠帝的话,只当是自己的意见。
曹参一听,勃然大怒,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叱道:“你小子知道什么?也敢谈论天下大事!赶快给我进宫伺候皇上去!”
曹参责打的是自己的儿子,得罪的却是皇帝。
这下汉惠帝当真生气了,在朝会上当面谴责曹参。曹参自然装糊涂,马上脱帽谢罪,然后发言:“请陛下自己考虑一下,陛下的圣明神武比得上高帝吗?”汉惠帝说:“我怎敢与先帝相比!”曹参又问:“陛下看我与萧何,哪一个更加高明?”汉惠帝说:“依我看,你似乎不及萧何。”于是曹参继续说道:“陛下说的是!高帝与萧何平天下、定法令,一应俱全,明确无误。现在陛下只需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我等一班朝臣守住职位、按部就班,遵循原有法度而不改变,不也就可以了吗?”汉惠帝无言以对,只得说:“好!曹参!现在你可以回去休息了。”
◎故事感悟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曹参就是因为正确地认识自己,实事求是,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
◎史海撷英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没有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叔父项梁之仇主动请缨,于是楚怀王便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六万余以解巨鹿之困。
援赵大军进至安阳(今山东曹阳东南)后,不敢前进。项羽痛斥宋义的怯懦行为并杀死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起义军也归其指挥。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漳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此时,齐、燕等各路援军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了其副将。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文苑拾萃
曹参
(宋)王安石
束发河山百战功,白头富贵亦成空。
华堂不著新歌舞,却要区区一老翁。
曹参庙
(宋)李复
百战皆收第一功,几回旁叹泣良弓。
白头始识人间事,归向东州问盖公。
大蜀皇帝潜龙日述圣德诗五首(节选)
(唐)僧贯休
丈夫勋业正乾坤,麟凤龟龙尽在门。
西伯最怜耕让畔,曹参空爱酒盈樽。
心慈为受金仙嘱,发白缘酬玉砌恩。
从此于门转高大,可怜子子与孙孙。
唐太宗谈自知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急天。——荀子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有一次,唐太宗在皇宫举行宴会。在宴会上,唐太宗对魏征说:“你看我这些年来的政事与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魏征回答说:“若论陛下的神威,应该说比贞观之初影响更远;然而要论人心的敬佩、诚服,恐怕不如以往。”
太宗听后,反问道:“现在边远的一些国家都敬畏我的威力,仰慕我国的政治。如果不是心悦诚服,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些呢?”
魏征说:“以前,陛下您总是担忧国家治理不好,所以政绩日新;而现在您却认为一切都治理得安稳、太平,所以没有长进,不如过去。”
太宗听后,又问道:“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做法与以前相同,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呢?”
魏征说:“贞观之初,陛下总是担心群臣不提意见,因此就诚恳地让大家提出有益的建议,高高兴兴地接受。现在虽然也能勉强接受,但总是面带难色,所以说与过去是不同的。”
太宗又问:“那么,用什么事实可以证明呢?”
魏征说:“陛下以前曾经想要杀掉元律师,当时孙伏伽认为按照法律规定,不应处死他。陛下便赐给孙伏伽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的庄园,有的人认为赏赐太优厚了,陛下您却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人给我提过意见,所以要对敢于提出意见的孙伏伽以厚赏。’这说明陛下是鼓励大家提意见。还有,司户柳雄伪造自己在隋朝任官的资历,陛下要杀掉他,后来由于听了戴胄的劝谏而没有杀他,这说明陛下是高高兴兴地接受并听从群臣的意见。可是,前些时候,皇甫德参上书批评修缮洛阳宫,陛下对此十分气愤,后来虽然因为我求情而没有惩处他,但您却是十分勉强的。”
太宗听了以后感慨地说:“最可悲的是不能自知。若是没有魏征,我怎么能明白这个道理呢?”
◎故事感悟
一个人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直接决定他怎样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种态度会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自我认识就是自我定位。唐太宗的成功来自他对当时时局的正确分析,来自他对自己作为一个帝王与人民、与臣下关系的正确认识。他懂得怎样才能做好一个帝王,怎样正确认识自己取得的成就。
◎史海撷英
唐太宗论弓矢
皇上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璃说:“朕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朕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达到分辨出好坏,朕靠着弓骑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更何况天下大事呢,哪能够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召见,问他们民间疾苦和政事得失。
◎文苑拾萃
正日临朝
李世民
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奕俨冠盖,纷纶盛服章。
羽旄飞驰道,钟鼓震岩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人各有能,有不能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谚语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贞观五年(631年)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十七年,李承乾谋杀李泰未遂。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王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22岁。次年(650年)改元永徽。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高宗去世。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一次,唐高宗李治来到濮阳,窦德玄骑马跟随,皇帝问窦德玄:“濮阳这个地方又叫帝丘,你知道为什么吗?”窦德玄回答不出来。许敬宗从后面骑马跑到前面来说:“过去颛顼曾经在这里居住,所以才叫帝丘。”皇帝李治称赞说:“回答得对。”许敬宗退到后面对别人说:“做大臣的人不能没有学问,我看见窦德玄回答不出来,心里实在替他害臊。”窦德玄听到了许敬宗的话,说:“每个人,都有做得到和做不到的,我不勉强回答自己本来不知道的事情,这是我能够做到的。”
李治说:“许敬宗见闻广博,确实不错;窦德玄所说的话,也是非常正确的。”
◎故事感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人都有做得了做不了的事。窦德玄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并且诚实面对自己“所不能”,这种尊重实际、坦荡无私的胸怀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史海撷英
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指的是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盛世。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683年),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定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绩、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他们君臣都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并奉行不渝。高宗即位时即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训令崇俭,并下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300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文苑拾萃
唐代佛塔
唐代两百多年间,随着佛教的流传和逐步发展,全国各地佛教宗派不断发展,从而使佛教寺院得以大发展,建立很多寺院,其中也建造了很多佛塔。
唐代佛教发展的地域第一重点区当为陕西长安。长安是当时的都城,佛寺和佛塔星罗棋布。例如,有著名的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青龙寺塔、兴教寺玄奘塔、香积寺善导大师塔、草堂寺鸠摩罗什塔、玄秘塔等。除此之外,在陕西各地的寺塔,有周至县八云寺塔、眉县唐塔、蒲城县慧彻寺塔和崇寿寺塔、礼泉县香积寺塔、郧县东山塔等。
欧阳修巧劝宋祁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也。苟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身不得闻过矣。——吕坤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宋祁写文章爱用冷僻的字词,以显示自己博学多才。比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是很好懂的句子,他偏偏要改为“蓬在麻不扶而挺”,用“挺”来代替“直”字,结果反而使好懂的句子变得不好懂了。
欧阳修参加修《新唐书》后,看到宋祁爱用冷僻字,很想给宋祁提出来。宋祁比欧阳修大20岁,欧阳修不好直说,非常着急。
一天,欧阳修去探望宋祁,赶巧宋祁不在,他灵机一动,便在门上写道:“宵寐匪贞,札闼洪休。”随后就在附近散步。宋祁回来,瞧见这八个大字,问道:“谁在门上乱画?”
“啊,我写的!”欧阳修赶上前去,说:“对不起,把您的门弄脏了。”
宋祁见是欧阳修,转怒为笑,说:“永叔先生来了,失迎失迎。”他本是个爱用冷僻字的老手,望着门上的字,他一时也懵了,问:“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
“怎么?你忘了?”欧阳修笑着说“这八个字就是‘夜梦不祥,题门大吉’啊!”
宋祁恍然大悟,一会儿,他不以为然地说:“你就写‘夜梦不祥,题门大吉’好了,何苦用这种冷僻字眼儿呢?”
欧阳修哈哈大笑,说:“这就是您老修《唐书》的手法呀!‘迅雷不及掩耳’,多明白,您偏写什么‘震雷无暇掩聪’,这样写出的史书谁能读懂呢?”
宋祁脸红了,他又是惭愧,又是感激,宋祁诚恳地接受了欧阳修的建议。他们这种个人服从大局的品质和有自知之明的觉悟被后人所称颂。
◎故事感悟
事物总分为大和小两方面,不管做什么,都要顾全大局,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这样才是正确的方向。人也要有自知之明,只有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够更好地进步。
◎史海撷英
开创应用文概念
欧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他一生著述颇丰,《欧阳修全集》有文章2651篇,应用文2619篇,可见他的文章写作主要是应用文写作;还撰有《新五代史》74卷,《新唐书》75卷。他不仅应用文写作颇有建树,而且对应用文理论贡献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