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安:安邦定国
9445100000007

第7章 保家卫国(5)

这次对倭战争,明军捣毁了倭寇在柘林的大本营,斩杀倭寇一千九百余人,焚、溺者不计其数。这是抗倭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俞大猷在这次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严嵩死党赵文华陷害张经,同时攘夺了俞大猷的军功。

倭寇自柘林大败之后,并不甘心,又向江苏地区进犯。新到的一千多倭寇乘三十余艘船进犯苏州(今属江苏),南京(今属江苏)都督周于德一战而败,镇抚孙宪臣战死。得势的倭寇便兵分二路,一路北上掠浒墅(今江苏苏州西北),一路南掠吴县(今属江苏)之横塘等镇。他们一路烧杀抢掠,给江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倭寇兵势蔓延至常熟、江阴、无锡(今均属江苏)等地。接着倭寇又出入太湖,当地明军竟无人敢于抵御。俞大猷见状便与苏松兵备副使任环率兵袭击苏州陆泾坝的倭寇,一战便斩杀倭寇二百七十余人,焚烧贼船三十余艘。

这年六月,俞大猷又在三丈浦(今江苏沙洲东)遮击倭寇,焚其船7艘。随后,他又袭击进犯吴江(今属江苏)的倭寇于吴江莺脰湖,大败这支倭寇。倭寇被击败后,准备逃遁,他们抢掠民船、粮食。俞大猷率军追击至马迹山(在太湖中),活捉倭寇首领。此后,俞大猷多次追歼倭寇、焚其船只。被俞大猷击败的倭寇三百余人逃至华亭(今上海松江)之陶宅镇,在八月间,多次打败严嵩死党赵文华所率之明军,其势转炽。明政府调军围击,俞大猷在这股倭寇败逃时,“入洋追之,及于老鹳觜,焚巨舰八,斩获无算”。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抗倭有功的俞大猷升任浙江总兵官,他率部在上海、浙江西部追击倭寇驱逐了浙西的倭寇。当宁波舟山的倭寇恃险顽抗之时,“(俞)大猷乘大雪,四面攻之。贼死战,杀土官一人。诸军益竞,进焚其栅,贼多死,其逸出者复殪,贼尽平”。俞大猷因功加都督同知。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总督胡宗宪以计诱杀倭酋汪直,其余党毛海峰率倭寇据舟山,阻岑港(今浙江定海西)以为守。他处倭寇纷纷前来聚合,倭寇势力甚炽,明军多次进攻不下。明廷严加催促,胡宗宪则以“贼指日可灭”回报,因此为朝臣弹劾,以至俞大猷、戚继光亦被夺职。朝廷命一个月内歼灭此支倭寇。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七月,在俞大猷的猛烈攻击下,这支倭寇才从岑港退至柯梅(今浙江定海北)造船入海。俞大猷又横击之,沉其一船。俞大猷决定乘胜追歼这股倭寇。但是,胡宗宪因围剿倭寇一年无功,所以愿意倭寇离去,竟不许俞大猷追击。此事又为御史弹劾。胡宗宪为保自己,竟诿过于人,归罪俞太猷,以至嘉靖帝诏下俞大猷狱,夺其世荫。经友人陆炳营救,朝廷才发放俞大猷去大同(今属山西)效力。

俞大猷虽屡遭陷害,但其杀敌报国之心始终不变。嘉靖四十年(1561年),俞大猷被调至广东平倭。由于他指挥有当,连连击败倭寇。但是,他的功劳又为广人所攘夺,对此,俞大猷泰然处之,并不与之计较。以后,俞大猷被擢为副总兵,协同守卫南昌(今属江西)、赣州(今属江西)、汀州(今属福建)、惠州(今属广东)、潮州(今广东潮安)等赣闽粤三省地区。在此任上,他又多次击败倭寇。至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升任福建总兵官,他同戚继光一起大败倭寇,收复兴化(治所莆田,今福建莆田)。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潮州倭寇势炽,于是明朝廷便将俞大猷调镇潮州。当时,潮州有倭寇两万,又同大盗吴平勾结,以为犄角。俞大猷到任之前,惠州参将谢敕同峒人作战失利。俞大猷到任后,峒人久闻他和“俞家军”的威名,所以峒人首领温七被俘后,另一首领伍端便向俞大猷请降,并表示要攻倭立功。俞大猷便让熟悉地形的伍端等峒人为前导,官军随其后,围倭寇于邹塘,四面举火,俞大猷率军一天一夜连克倭寇大营三处,焚死、斩杀四百余倭寇。随后,俞大猷又在海丰(今属广东)大败倭寇。被俞大猷追杀得无处可藏的倭寇,便到崎沙澳(今广东陆丰南之海湾)、甲子澳(今广东陆丰与惠来之间海湾)抢夺渔船入海,结果被海风漂没,仅两千余人逃脱,聚于海丰之金锡都。俞大猷率大军围攻,经过两个月,倭寇粮尽逃退,被俞大猷设伏袭击,杀倭将三人,这支倭寇大部被杀。这样,广东的倭寇在俞大猷的连续攻击下基本肃清。

在追歼倭寇的战斗中,俞大猷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一直打到广东,他为肃清倭寇“忠诚许国,老而弥笃”。他“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他为人廉洁,驭下有恩,素“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所以,他虽多次遭严嵩奸党之诬陷,以至被下狱、夺官,又几次为人攘夺战功,但是,他保国卫民、抗击倭寇之志却至死不移。

武平(今属福建)、崖州(今海南崖县西)、饶平(今广东饶平北)为了纪念俞大猷,都设祠纪念俞大猷。

◎故事感悟

俞大猷抗击倭寇,保卫国家、保护人民,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因此也一直受到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史海撷英

俞大猷镇定自若

俞大猷性格刚毅沉着,豪迈乐观,不知忧苦。在浙东的一次海战中,突然遭遇风浪狂作,天昏地暗,船只几乎倾翻。军士因此而断炊两天,纷纷号哭不已,副将汤克宽更是大呼“海神保佑”,拼命许愿。

然而,俞大猷面对这种艰难处境却不求神拜佛,而是岿然自若地对汤克宽说:“我平生无所忧挂,今天如能与你一起溺海,了却生命,无负大业,是最痛快的了!”须臾风平浪静,安然无恙。汤克宽很佩服俞大猷的胆略,遂拜俞大猷为师。

◎文苑拾萃

舟 师

(明)俞大猷

倚剑东溟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净,天外旌旗上下冲。

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

夕阳影里归蓬近,背水阵奇战士功!

李定国力主抗清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李定国(1620—1663年),字鸿远,小号一纯。明末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幼从张献忠起义,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领袖之一。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其数。大西政权建立,擢安西将军,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合称“四将军”。后数年,大顺元年,献忠死后,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从而立下赫赫战功。

明末清初,在南明政权灭亡后,两广地区的明朝官员瞿式耜等人拥立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位,年号永历,所以历史上称他永历帝。

面对清军的大举南下,永历政权内部的一些大臣,如大学士瞿式耜、督师何腾蛟等,都积极主张联合农民军抵抗清军。

1647年11月,何腾蛟联合李自成大顺军的余部,在广西全州大胜清军;瞿式耜也在桂林两次击退了清军的进攻。一时间,南明军威名远扬,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和贵州都纷纷归属于永历政权。可是,由于永历政权内部的不团结,1649年,湖南被清军占领,何腾蛟在湘潭被俘就义,瞿式耜也在桂林城失守后被清军杀害。

瞿式耜殉国后,永历朝廷在李定国的扶持下,又坚持了多年的抗清战争。

李定国是陕西延安人,10岁便参加了农民军。由于他机灵勇敢,故而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成人后,他骁勇善战,被称为“万人敌”。张献忠建立大西国,封李定国为平西将军。

张献忠的养子除李定国外,还有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等,都被受封为将军。张献忠临死前,将五六万大军交给孙可望、李定国率领,嘱咐他们要联合明朝,不要投降清军。在这些养子中,以孙可望的年纪最大,李定国骁勇称第一。可是,孙可望却存有个人野心,忌妒李定国的名望,处处找机会打击他,而李定国始终以团结对敌的大局为重,尽量忍让孙可望。

后来,孙可望将永历帝接到了贵州,却把联合抗清的大臣抛到了脑后,只想着牢牢地控制住永历帝,实现他割据西南、独霸一方的野心。

这时,李定国正在云南招兵买马,训练军队,又从缅甸采购大象,组成象军。他还减轻当地的赋税,促进生产,保证了军队的供给,使军力日益强大起来。

1652年,李定国开始对清军发起进攻,北路军攻四川,李定国自带的东路军攻湖南。临行前,李定国申明军纪:不杀人,不放火,不奸淫,不杀耕牛,不抢财物。因此,他的军队作战十分勇敢,纪律严明,受到了百姓欢迎,打了不少胜仗。

打下湖南沅州(今湖南芷江)和靖州(今湖南邵阳)后,李定国侦察到桂林的清军防守空虚,便决定分三路进攻桂林。后来因情况变化,他当机立断,集中兵力,突袭桂林。

桂林的清军主帅是定南王孔有德。他听说李定国的大军来袭,急忙点起军队,离开桂林,争抢战略要地——严关。

农历七月初一,明清两军在严关交战,杀得难分难解。突然,大雨如注,雷电交加,李定国的象军一冲而上。清军战马听到大象的吼声,都吓得乱蹦乱跑,自相践踏,结果阵势大乱;而李军士兵奋勇砍杀,清军尸横遍野,大败而逃。

孔有德狼狈地逃回桂林城,李定国又率军尾随追杀到城外,日夜不停地围攻。孔有德亲上城头指挥。李军将士冒着雨点般密集的箭,一波又一波地攻城,终于打下了桂林。孔有德额头中箭,奔回王府。他彻底绝望了,跳进熊熊烈火中自焚而死。

随后,李定国一鼓作气,又攻克柳州、梧州、衡阳、长沙,一直到江西吉安,让清廷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清廷派出亲王尼堪率领精锐10万,气势汹汹向长沙杀来。

为了避开清军锐气,李定国主动撤到衡阳。双方血战了四昼夜,李定国下令假装打败后撤,尼堪跟踪追击,进入李定国事先设下的埋伏圈,被围住砍杀,全军覆没,尼堪也被杀死。

一连杀死两个亲王,消灭几十万清军,是明清两军开战以来明军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李定国信心倍增,甚至制定了进军南京的作战计划。

李定国打下桂林后,曾宴请南明大臣,他说:“南宋文天祥、陆秀夫杀身成仁,浩气固然照耀千秋,但我辈报效国家,却不希望这样的局面发生啊!”

但是,孙可望却非常忌妒李定国的节节胜利和威望。他邀请李定国去沅州议事,企图陷害他。幸好有人密报,李定国才没遭毒手。为了避免冲突,李定国南下两广。但他在两广的作战并不顺利。与此同时,孙可望调派他的军队到湖南进攻清军,想抢个大功,结果却遭到大败,就连李定国光复的许多城市都被丢失了。

面对孙可望的行为,李定国始终希望能与孙可望和解,共同抵抗清军。

1657年,李定国派人去贵阳讲和,还将孙可望的家属送去。但孙可望依仗兵力众多,直接向李定国发起进攻。可是,到了阵前,他的许多将领都倒向李定国。孙可望只好带着二十几个亲信逃到长沙,投降了清军。

孙可望的叛变,严重地削弱了永历朝廷的军事力量。第二年,清军兵分三路,向云南、贵州发起进攻,明朝叛臣吴三桂与洪承畴都参加了进攻。清军占领贵阳、重庆后,直逼云南。李定国计划将有生力量转移到湖南、广西交界地区,积蓄力量,伺机反攻,或者南下与郑成功联络。但永历帝左右的一批小人却带着他逃往缅甸,苟延残喘。

李定国在腾冲东面、怒江西面20里的磨盘山设下埋伏,阻击清军。由于叛徒的告密,虽然消灭了部分清军,暂时阻止了追击,自己却也遭到了重大的损失。

李定国曾多次派人去缅甸寻找永历帝,希望接他回来,但都没有结果。

1661年,吴三桂带着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甸国王交出永历帝。他把永历帝押回昆明后,马上绞死了他。最后一个南明政权到此彻底结束了。

1662年农历六月,李定国病重,在云南勐腊逝世。临终前,他对众人叮嘱说:“宁愿死在荒郊野外,也不要投降清朝!”

◎故事感悟

明清之际各方面人物当中,李定国是最耀眼的一颗巨星,他是明末反抗压迫的英雄,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人已逝,业随风,但他矢志抗清的民族气节,穷且益坚的不挠斗志,必将不断激励后世人民。

◎史海撷英

李定国与郑成功

李定国是郑成功生平最为敬重之人,也是他最亲密的战略盟友,还是他的至亲“老亲翁”。原来,郑成功的侄女嫁给了李定国的长子,后来清军大举进攻云贵时,南明兵败,郑成功的侄女与丈夫一起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