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侯之鞋
◎虽有玉璞,卞和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石。——汉·王符
齐景公(公元前547—前490年),春秋后期的齐国君主,他的大臣中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邱据等人。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之道。
春秋时期,齐景公从鲁国请来了一位鞋匠,专门为自己制作了一双鞋子。这双特制的鞋子十分漂亮,鞋带是用黄金做的,鞋子用白银镶边,再镶嵌上珠宝,用美玉装饰鞋头,鞋的长度足足有一尺。
齐景公认为,只有这双特制的鞋子才能与自己这个大国君主的身份相匹配。所以,在一个大冷天的早晨,他就穿着这双特制的鞋上朝处理政事。
这时,宰相晏婴上朝来了,齐景公一直都很尊重这位三朝元老,于是就想起身去迎接他。可是由于穿在脚上的这双特制的鞋太重,他迈不开步,只能抬抬脚。
晏子上朝后,齐景公就问候晏子说:“相国,外边的天气很冷吧?”
晏子看到齐景公脚上穿的鞋子令他迈不开步,就借机劝谏说:“君侯怎么问起天气冷不冷呢?古代圣人制作衣服,要求冬天的衣服做得又轻又暖,要求夏天的衣服又薄又凉。现在,君侯脚上的鞋子却用金银珠玉做成,冬天穿起来肯定是冷上加冷;而且,鞋子也重得超过了脚的承受能力,这简直就是违背生活的常理呀。这双鞋是谁为君侯制作的呢?”
齐景公说:“是从鲁国请来的鞋匠制作的。”
晏子说:“臣以为,鲁国的这个鞋匠有三大罪状,请允许臣讲出来。”
齐景公说道:“他给寡人制鞋,费了很大的精力才做得这么漂亮,而得到的奖赏还不够这双鞋子的百分之一,寡人还嫌赏他的不够呢,相父怎么能说他有罪呢?”
晏子说:“鲁国的鞋匠不懂得季节的冷暖变化,不知道人的脚所能承受的重量,违反生活的常理,这是他的一大罪状;做鞋不按照常规操作,结果做出这双不伦不类的鞋子,使我们的君侯受到天下各国的嘲笑,这是他的第二大罪状;耗费钱财,对国家没有功效,还招来老百姓的怨恨,这是他的第三大罪状。臣请求主上立即下令,把他逮捕,交给司法官员按罪论处!”
齐景公觉得,鲁国的鞋匠为自己制作这双鞋很不容易,所以坚决要求放过他。
而晏子也很坚持自己的态度,坚决不肯放过鲁国的鞋匠。
于是齐景公就说:“寡人真的不明白他究竟错在哪里?这双鞋是寡人让他做的,你要处罚就处罚寡人吧,但请相父饶了那个无辜的鞋匠。”
晏子坚持说:“不可以。我听说,为做善事而使自身受苦的人,他应该受重赏;为做坏事而使自身受苦的人,他的罪恶更重。”
齐景公无话可说了。
晏子退出去,直接向职官司法的府衙走去,到了那里就命令官员立刻将鲁国的鞋匠逮捕,派人把他押解出境,永远不准他进入齐国境内。
◎故事感悟
晏子以一双鞋为例,劝谏齐景公要按常规办事。他不畏强权,力辩真理,最后使鞋匠得到惩罚,使齐景公受到教育,精神可嘉。
◎史海撷英
第一次弭兵会盟
位于晋楚两国之间的宋国大夫华元,既与晋国执政卿栾武子关系不错,又与楚国的令尹子重交好。公元前579年,华元听说晋楚两国互派使臣,便在该年的冬天“如楚,遂如晋,合晋、楚之成”。华元奔走于晋国和楚国之间,调解两国的关系,终于促成了晋楚之和。
鲁成公十二年(公元前579年),在华元的调节下,晋国卿士燮与楚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之外会盟。盟曰:“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这就是第一次弭兵会盟。
然而,晋国和楚国的第一次弭兵之盟却非常不稳定。晋楚两国在长达半个世纪中所积累的仇隙,并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个盟约就能够化解的。晋楚双方在形势对自己不利时,都希望通过暂时的休战来让本国得以调整;而当形势好转时,双方也都会撕毁盟约,发起新的进攻。所以,会盟不久就爆发了鄢陵之战,结果楚国失败。
鄢陵之战后,战败国楚国处于一种非常困难的境地,然而胜利国的晋国也并非一劳永逸,同样陷入到危机之中。晋厉公想要乘胜消灭晋国的大族,而立其左右近臣,杀掉却氏之族。但晋厉公杀掉却氏后,反而被栾书、中行偃所杀,晋国发生了内乱。于是,秦国乘晋内乱之机,便频频出击晋国。晋国内部有大族与国君的斗争,外部强敌压境,陷入了一种内忧外患的境地。
◎文苑拾萃
杂兴三首(之一)
(唐)白居易
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
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
锦鞲臂花隼,罗袂控金羁。
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
色禽合为荒,刑政两已衰。
云梦春仍猎,章华夜不归。
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
美人挟银镝,一发叠双飞。
飞鸿惊断行,敛翅避蛾眉。
君王顾之笑,弓箭生光辉。
回眸语君曰,昔闻庄王时。
有一愚夫人,其名曰樊姬。
不有此游乐,三载断鲜肥。
行不在服
◎大器晚成,宝货难售。——汉·王充
墨子(约公元前480—前400年),姓墨名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是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道德家。
有一天,墨子的弟子报告墨子说:“先生,外面有一个穿着儒生服装的人要见先生。”
墨子说:“请他进来吧!”
过了一会儿,那个人跟随墨子的弟子进来了。他复姓公孟,信奉儒家学说,是孔子弟子的弟子,人们都尊称他为公孟子。
只见公孟子头戴着青布冠,身穿一身儒生的服装,腰带上还插着笏板(古代朝会时所用的手板,有事记在上面,防备遗忘)。
公孟子见到墨子后,便洋洋自得地问墨子说:“请问先生,作为君子是穿上某种服装之后才有所作为呢?还是有所作为以后才穿上某种服装呢?”
墨于回答说:“人有作为没有作为,不在于他穿什么样的服装,关键在于他的行为如何。”
公孟子进一步追问:“凭什么得出这样的道理呢?”
墨子解释说:“从前,齐桓公头上戴着高冠,腰间系着宽大的腰带,身佩金剑,手持木盾,他治理齐国,把齐国治理得很好。晋文公身穿粗布衣服,外套老羊皮袄,用熟牛皮系挂着长剑,他治理晋国,把晋国治理得很好;楚庄王头上戴的法冠还系着丝带,身上穿着的衣袍十分肥大,他治理楚国,也把楚国治理得很好;越王勾践剪短头发,身刺花纹,他治理越国,也把越国治理得很好。这四位君王,他们的穿着不同,但是都很有作为,建立的功业同样显赫。我凭这些懂得有作为的人不在于他们穿什么样的服装。”
公孟子说:“讲得好!我听说:‘赞赏好的主张而不尽快实行,是不吉祥的。’我愿意脱去儒生的服装,更换掉儒生的青布冠,再来拜见先生,可以吗?”
墨子说:“不必了,请你就穿这身衣服与我相见吧。如果一定要丢弃笏板,更换青布冠,然后再与我相见,那么不就等于说一个人有没有作为果然取决于他的穿着打扮了吗?”
一句话把公孟子也说笑了。
◎故事感悟
墨子的话让我们深深知道,一个人的行为和穿着打扮没有必然联系,要有所作为,就不必刻意追求穿着打扮。说教,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只是让人接受的程度不同罢了。
◎史海撷英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对学术流派的见解,司马谈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又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阴阳家,是战国时主要学派之一,以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又称“阴阳五行家”或“五行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战国末期齐国的邹衍。
纵横家,是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计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名家,通俗地说是辩论家,主要以诠释“实”与“名”来阐述观点。主要人物有公孙龙、宋钘、尹文、邓析、惠施等人,其提出的命题包括白马非马、离坚白、合同异等。
杂家,是先秦时代学术思想中的九流十家之一。杂家之所以为杂家,是因为杂家不具有原创思想,而以取各家所长、避各家所短见长。以吕不韦召集门客各派学者合著的《吕氏春秋》为代表作。
农家,诸子百家之一,代表人物为许行。
兵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主要研究战争哲学思想,学说重在“用兵”,即战略战术问题。主要代表人物是孙子、孙膑、吴起等。
小说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中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所做之事是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
医家,是学术学派,诸子百家之一,代表人为扁鹊,有时也被归入方技家之列,主要研究养生和医药。
方技家,以医学为理论基础,但研究范围宽于医学,包括后世的医家与方士。方技家甚至还由治身论及治国。
◎文苑拾萃
《墨子间诂》
《墨子间诂》,十四卷,是清末小学大师孙诒让(1848—1908年)所著,是一部集清代《墨子》校勘大成的作品。
在中国,《墨子》一书长期备受冷落,但书中却保留着大量的科学知识,如力学、几何、光学等,到了清朝中叶才开始有学者对其进行考据。孙诒让所写的《墨子间诂》将《墨子》一书的校注推向了高峰,吸收了王念孙、王引之、洪颐煊、戴望、俞樾、黄仲弢、杨葆彝等人的研究成果。黄绍箕称《墨子间诂》:“先生此书,援声类以订误读,采文例以移错简,推篆籀隶楷之迁变,以刊正讹文,发故书雅记之晻昧,以疏证轶事。”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也高度评价孙诒让所著《墨子简诘》的成果:孙诒让“覃思十年”,“集诸家说,断以己所兴,得成《墨子间诂》十四卷,复辑《墨子篇目考》、《墨子佚文》、《墨子旧叙》,合为附录一卷;复撰《墨子传略》、《墨子年表》、《墨子传授考》、《墨子绪闻》、《墨学通论》、《墨家诸子钩沉》,各一篇,合为《墨子后语》二卷。俞荫甫序之,谓其‘自有《墨子》以来,未有此书。诚哉然也!……盖自此书出,然后《墨子》人人可读。现代墨学复活,全由此书导之’。”
献鸠放生
◎夫竹木,粗苴之物也,雕琢刻削,乃成为器用。——汉·王充
赵鞅(?—前475年),嬴姓,赵氏,原名鞅,后名志父,谥号简。时人尊称其赵孟,史书中多称之赵简子,亦称赵简主,其全称名讳当为赵鞅、赵志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没有嬴鞅一说)。春秋后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赵氏大宗宗主。赵武之孙,赵成嫡长子,出生世卿大族,至晋定公时执政晋国17年之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
春秋时期,晋国在邯郸建都。当时,晋国有个势焰熏天的大臣名叫赵简子,他喜欢在过年的时候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生,以显示自己的慈善之心。
每年大年初一这天,邯郸地方的老百姓都能够破例地纷纷进入赵简子的府第,因为他们都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的,好让赵简子放生。这一天赵简子会非常高兴,他会给每个献鸠的人发很优厚的赏赐。初一这天,从早到晚到赵简子府上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
有一次,赵简子的门客看到这件事,就问赵简子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
门客接着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不知大人您想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从而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很多的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人为造成的灾祸哩!”
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席话,背着双手在府门里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一阵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说:“有道理。”
◎故事感悟
赵简子认为捕捉斑鸠放生是在做一件大善事,实际上却带给斑鸠更大的伤害。这说明那些想问题、办事情只图虚名、不顾后果的人,到头来只能是被人讽刺和挖苦。只有把事情的所有影响因素都考虑周到,才能让事情做得更加完美。
◎史海撷英
黄父会盟
公元前520年,东周英主周景王崩卒,其嫡次子王子猛与庶子王子朝相互争位,最终王子猛即位,是为周悼王。结果当年周悼王被杀,周室又立其弟王子匄为周王,是为周敬王。
然而,王子朝不甘失败,继续向周室发起进攻。经过一年的激战,周敬王渐不能敌,急忙向诸侯求援。这时,晋国执政者韩起洞悉到周朝王室内混乱不堪,决定再次扛起“尊王”大旗,插手宗周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