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兵临城下,宋真宗本想弃城逃跑,但因强硬派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宋真宗只好到澶渊督战。北宋军队一看皇帝亲临战场,个个都豪气万丈,奋勇杀敌,很快就把辽军杀得丢盔弃甲。
北宋军胜了,但宋真宗却与辽国签订了合约,每年上贡给辽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下北宋举国上下一片哗然,胜而不胜,败而不败,这简直就是百年不遇的怪事。
然而宋真宗心里明白,虽然辽国当时还算不上很强盛,但对北宋肥沃领土却久已虎视眈眈,这样的军队岂能善罢甘休?而北宋当时已是衰落日久,打不起持久战,只好签一份合约,让北宋能得以借机发展经济、强大军队。
随后,宋真宗为了重振雄风,找回皇帝的威严,便准备伪造一份“天书”以封禅泰山。于是,宋真宗决定让接任寇准宰相位置的新宰相王旦着手办这件事。
最终,王旦帮助宋真宗完成了泰山封禅、搞天书祥瑞,最后还配合宋真宗完成了人造“天书”,接而得以封禅泰山。
◎文苑拾萃
重读徂徕集
(宋)欧阳修
我欲贵子文,刻以金玉联。
金可烁而销,玉可碎非坚。
不若书以纸,六经皆纸传。
但当书百本,传百以为千。
或落于四夷,或藏在深山。
待彼谤焰熄,放此光芒悬。
人生一世中,长短无百年。
无穷在其后,万世在其先。
得长多几何,得短未足怜。
惟彼不可朽,名声文行然。
谗诬不须辨,亦止百年间。
百年后来者,憎爱不相缘。
公议然后出,自然见媸妍。
孔孟困一生,毁逐遭百端。
后世苟不公,至今无圣贤。
所以忠义士,恃此死不难。
当子病方革,谤辞正腾喧。
众人皆欲杀,圣主独保全。
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辄长叹。
我欲犯众怒,为子记此冤。
下纾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书于苍翠石,立彼崔嵬巅。
询求子世家,恨子儿女顽。
经岁不见报,有辞未能诠。
忽开子遗文,使我心已宽。
子道自能久,吾言岂须镌。
董文用以安民为己任
◎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北齐·刘昼
董文用(1223—1297年),字彦材,元代名将董俊三子。10岁亡父,受兄长董文炳之教,学问早成。
蒙古政权在与金、宋争夺全国政权的过程中,常年与金、宋军队争战。蒙古军队所到之处,动辄屠城,“凡城邑以兵得者,悉坑之”。凡是遇到抵抗,除工匠之外,男女老幼,一律杀光,如保州被屠,“尸积数十万,磔首于城,殆与城等”。中原百姓深受荼毒,生民百不遗一,城池衰败,人民生活和生产都受到极严重的破坏。但也有些蒙古政权官员,特别是投降蒙古政权的汉族官员,在攻城略地的同时,能够以安民惠民为己任,采取措施安定民心,恢复生产。董文用就是一位这样的官员。
董文用字彦材,家为河北大姓。其父董俊投降蒙古政权后,被木华黎授予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后在攻打金都汴京时战死。当时董文用只有10岁。其兄董文炳久典重兵,官至中书省左丞、签书枢密院事,深得元世祖宠信。文用因其父兄的缘故,很早就在朝廷任官。至元元年(1264年),他出任西夏中兴(今宁夏银川市)等路行省郎中,元世祖任命他为此官,意在安抚当地百姓。中兴地区在元世祖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时,曾受亲阿里不哥的蒙古大将浑都海控制,双方在这一带交战,百姓为逃避战祸,相率逃往山中,中兴地区一片荒凉。浑都海兵败被杀,此地百姓仍不敢出山复业,唯恐再受迫害。
董文用到任后,首先发布文告,张贴在通衢要道晓谕逃民,要他们回乡务农,政府决不迫害,逃民才安下心来。他又下令开通唐来、汉延、秦家等渠,灌溉农田;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的很多田地都变成水田;山中逃民四五万人都回到家乡,董文用下令全部发给种籽、农具;还命令造船只停在黄河上,以接收当地各部落民众和溃散后投降的敌兵。这些措施深得当地民心,受到百姓的欢迎。当时诸王只必铁木儿镇守中兴等路,其部下骄横不法,到地方官府强行索要财物,地方官府感到十分头痛,董文用便在官衙中坐等,来者都被他依法驳回。这些人达不到目的,十分怨恨董文用,便到只必铁木儿那里告黑状。
只必铁木儿见一个汉人地方官竟敢对抗王爷,大怒,派手下去质问董文用,意欲置其于死地。董文用毫不惧怕,正气凛然地说:“我天子命吏,非汝等所当问,请得与天子所遣为王傅者辩之。”只必铁木儿只好派王傅讯问。董文用对他说:“我汉人,生死不足计。所恨者,仁慈宽厚如王,以重任威镇远方,而其下毒虐百姓,凌暴官府,于事体不便。”然后一一列举只必铁木儿部下的罪行。王傅以此回报只必铁木儿,只必铁木儿也有所觉悟,立即把董文用招来,道谢说:“非郎中,我殆不知。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谗言能够中伤董文用,行省的政令也能够广泛有效地执行,中兴等路在董文用等省臣的努力下,逐渐安定下来。
元世祖知董文用任官以安民为务,所以常派他到动乱地区安定民生。至元八年(1271年),元置司农司,以督率农业生产。董文用被任命为山东东西道巡行劝农使。山东经李璮叛乱,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百姓流离。董文用到任后,巡行各地劝勉农耕,走遍山东各地。进入登州地界,见田地都得到开垦,野无旷土,因而作诗表彰移刺知州。由于董文用的努力,山东地区的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五年之间,“政绩为天下劝农使之最”。
至元十三年(1276年),董文用被任命为卫辉路(治今河南省汲县)总管。卫辉路为南北交通要道,每次战争,当地百姓都被征发为兵,“民为兵者十之九,余皆羸弱贪病,不堪力役”。当时,元军刚刚灭掉南宋,把江南的金玉、财帛以及临安宫中的珠宝、图籍统统运往元朝都城。卫辉路的道上,运送车辆日夜不绝,地方负责守护、运输的力役,每天都在千人以上。董文用对此十分忧虑,他对人说:“吾民弊矣,而又重妨耕作,殆不可。”于是对主持转运的官员说:“州县吏卒,足以备用,不必重烦吾民也。”这位官员说:“汝言诚然,万一有不虞,则罪将谁归!”董文用当即写好书面保证,并列具官名、姓名。于是力役罢止,百姓因而得以按时耕作,不违农时;往来运输也没有中断。后来朝廷命各州将江淮地区的粮谷运到大都,卫辉路需运粮15万石,董文用说:“民籍可役者无几,且江南风水,舟不能以时至,而先为期会,是未运而民已困矣。”于是邀请周围各路长官会商,实施驿置法,使百姓免受骚扰。
董文用任礼部尚书,知秘书监时,中书右丞卢世荣因为善于搜括钱财而得到元世祖宠信。他暗中与一些贪私阴险之徒结成私党,想方设法盘剥百姓,以邀取功名,还大言不惭地说:“我立法治财,视常岁当倍增,而民不扰也。”元世祖听信他的话,下令群臣商议。众人慑于卢世荣的气焰,都不敢表示异议,而董文用质问卢世荣道:“此钱取于右丞之家耶?将取之于民耶?取于右丞之家,则不敢知;若取诸民,则有说矣。牧羊者,岁尝两剪其毛,今牧人日剪其毛而献之,则主者固悦其得毛之多矣,然而羊无以避寒暑矣,即死却尽,毛又可得哉!民财亦有限,取之以时,犹惧其伤残也。今尽刻剥无遗,犹有百姓乎!”一番话问得卢世荣哑口无言。丞相安童当时在坐,称赞董文用说:“董尚书真不虚食俸禄者。”与会大臣对董文用说:“君以一言,折聚敛之臣,而厚邦本,真仁人之言哉。”
董文用在朝中任官,一贯以惠民便民为居官的原则,朝廷中凡有不利于百姓的政策,他都极力谏诤。出外任官,则多行惠政。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他出任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元世祖下令在宋朝故宫旧址上修建佛塔,负责的官员全力督办。当时正下大雪,天冷路滑,工匠们进山伐木,冻死者达数百人。而官员督责建寺,毫不松懈。董文用见主持者过于严酷无情,便说:“非时役民,民不堪矣,少徐之如何?”主持官员则说:“参政奈何格上命耶?”他回答说:“非敢格上命,今日之囤民力而失民心者,岂上意耶!”那个官员无话可说,只得宽限工期,不再逼迫民工入山伐木。
◎故事感悟
董文用出身官宦人家,但他任官知道爱民,解民疾苦。任职朝官时,能够不惧权臣,反对诛求盘剥百姓,其精神亦有可嘉之处。
◎史海撷英
四大汗国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他的孙子们时最终定型。由于蒙古实行的是幼子继承制,因此以中国的元朝帝国为大汗辖区。另外,还有服从大汗宗主权的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即四大汗国,分别为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后来的“联邦”便类似于这种情况。
◎文苑拾萃
《成吉思汗法典》
《成吉思汗法典》颁布于1206年,在当时的大蒙古国具有最高权威性,也是大蒙古国的根本大法。
《成吉思汗法典》的古本在元末明初的战乱中被毁,失传了600多年,其内容也多散落于众多史料当中。由于史料文献多、杂而且涉及英文、古体蒙古文、现代蒙古文、汉文等八种文字,所以研究起来难度极高,此前尚没有学者或研究机构能完整地重构这一部鸿篇巨制。
盖苗以爱民安民为本
◎凡取舍之患,在于见可欲而不虑其政,见可利而不虑其害。——唐·魏征
盖苗(生卒年不详),字耘夫,元朝大名元城人。1314年(元延元年)进士,授济宁路单州判官。他为官清正,爱怜百姓,是著名的良吏。
延祐五年盖苗登进士第,被授予济宁路单州判官之职。元代延祐五年(1318年),单州遇到灾荒,灾情呈报郡府,知州又派盖苗到户部去呈请赈济。盖苗遂怀揣糠饼,慷慨赴京。开始户部多方刁难,不予答复。于是盖苗便伏在中书堂下,拿出糠饼,悲痛激昂地说:“济宁路的百姓大都吃这种糠饼,况且还有很多人连这饼子也吃不上了,怎么能坐视百姓饿死,不救济他们呢?”说着随声泣下。这时中书省才改变了态度,答应盖苗的请求,单州和济宁路的饥民得到了赈济。当时单州官仓里有陈谷500石,有的已经发霉,他便把这些粮食借给饥民,等到秋后再偿还官府。可是到了秋后,百姓仍在挨饿,无力偿还,郡府勒逼,催得很紧,户部的使者也责备单州知州。这时盖苗挺身而出,对使者说:“官粟实是我负责借给百姓的,现时百姓仍在挨饿,实在还不起,我情愿代百姓偿还。”使者便不再责逼了。
盖苗上任后,除赈救饥民外,还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当时州里关押着很多囚犯,长年不决;盖苗请知州赶快判决,免得无辜者久系牢狱。知州却推托上级未有指示,拖延不决。盖苗说:“设使者有问,请身任其责。”知州这才勉强采纳他的建议。后来部使者审查卷宗也没有挑出什么毛病。单州的税粮,照规定每年都要运到馆陶(今河北省南部)的粮仓,两地相距500里之遥,百姓肩挑畜驮,搞得困苦不堪。此年秋天,馆陶大丰收,盖苗带着百姓到馆陶买粮入仓,以代税粮,这种办法,比把粮食运到馆陶要节省民力百分之五十。
元文宗天历初年,文宗下诏把他即位前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王府扩建为佛寺,务求华丽壮观,因此要毁掉70多户民宅。文宗派御史大夫负责此事。当时盖苗任江南行御史台监察御史,知道此事后,便密奏文宗,书中说:“臣闻使民以时,使臣以礼,自古未有不由斯道而致隆平者。陛下龙潜建业之时,居民困于供给,幸而获睹今日之运,百姓跛足举首,以望非常之恩。今夺农时以创佛寺,又废民居,使之家破产荡,岂圣人御天下之道乎?昔汉高帝兴于丰、沛,为复两县,光武中兴南阳,免税三年,既不务此,而隆重佛氏,何以满斯民之望哉!且佛以慈悲为心,方便为教,今尊佛氏而害生民,无乃违其方便之教乎?”
书呈不久,文宗便下令停止修建佛寺。
至元元年(1335年),盖苗出任亳州(今安徽亳县)知州。州中50余户百姓上诉控告豪强恶霸强占民田。盖苗立即受理审讯,恶霸只好退还侵吞的土地。
此外,盖苗还做了很多安民爱民的好事。如至正年间,他出任山东廉访副使,就为当地民众办了一件大好事。益都、淄(今山东淄博市)、莱(今山东掖县)等地以前产黄金,朝廷在这里建一府六所总揽其事,但金矿经多年开采,资源匮乏,百姓只好用钱买黄金交官,搞得困苦不堪。谁要是得罪地方官吏,他们便会说你家里有金矿,派人前来掘地,不挖出水来不罢休,对这些奸猾的官吏,百姓都不敢招惹,只好送钱送物把他们赶紧打发走。这种状况到盖苗上任时,已持续了60年之久。盖苗得知此事,立即上书朝廷,建议停止采金,一方百姓因此才得以免除盘剥勒索之苦。
◎故事感悟
盖苗在各处任地方官多年,所到皆以安民、爱民为本,深受百姓爱戴。以善为本,把百姓的生活困苦记在心上,盖苗一生以此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