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起帆还认为,单单依靠个人的力量单打独斗地搞发明创造是不行的,要发动大家一起来“种树”。在第九十五届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包起帆获得的4块金牌和近年来所得的科技奖励项目,都是团队的产物,也都是产、学、研一条龙相结合的产物。
在这些项目中,包起帆说,自己只不过出了个点子,带了个头,立了个项,出了点力,大量的工作都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共同努力完成的。企业的振兴发展就是要把职工群众集聚在创新的旗帜下,让大家拧成一股绳,有团队就有智慧,有团队就有力量。
◎文苑拾萃
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
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是在1902年由当时的巴黎市警察局局长兼发明家路易·列宾创办的。此后,列宾发明奖每年评选一次,但仅面向巴黎的小手工业者。
直至1912年,这一奖项才被赋予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性的发明竞赛。时至今日,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的参赛部分仍称为“列宾发明竞赛”。
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展期较长,影响也很大,每年都有四十多万人次参观。该展会的目的是旨在以展览会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发明者与制造者之间的联系,让发明者亲自在展台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并预测分析发明商业化后的市场,从而让人们真正了解发明者的发明并开发专利。
新时期工人的楷模孔祥瑞
◎一个好工人就应该爱岗敬业,对国家要忠,对工友要义,对企业要爱,对工作要专。——孔祥瑞
孔祥瑞(1959—),中共党员,天津港(集团)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高级技师。孔祥瑞先后主持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50多个,获多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效近9600万元,成为人人敬佩的“知识型产业工人”。他多次放弃了深造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将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将设备故障当做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视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赢得了“蓝领专家”的美誉。
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便被分配到天津港码头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1985年,孔瑞祥升任为值班队长,并成为队里的技术骨干。他参加了职工大学的考前培训班。
但是,孔祥瑞觉得,上学会占用很多工作的时间。所以,每次他虽然人在课堂,可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工厂的生产情况。在上了三天课后,孔祥瑞便毅然决然地告别课堂,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孔祥瑞的家住在天津市区,到港口大约有50多公里的路程。在工作期间,他每天上下班都要坐汽车、倒火车,然后再换汽车,来回要在路上走5个多小时,因此,在路上他总是带着书,抓紧时间学习技术。同时,孔祥瑞还喜欢记工作日志,每次设备出现故障,他都积极寻找原因,随后把修理过程、注意事项等都记录在本子上。日积月累,这些工作日志竟然成了孔瑞祥搞技术创新的资料库。
有一次,码头上的一台门式起重机的旋转大轴承出现了异响。这可能是缺少润滑,但也可能是重大事故的前兆。如果不拆机进行彻底的检修,门机就有可能会瘫痪;但如果拆卸机后发现没问题,那么企业就会蒙受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到底是拆还是不拆?在场的企业领导和工友们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孔祥瑞。孔祥瑞冷静地又听了听响声后,果断地说:“是轴承坏了,必须拆!”
根据孔祥瑞的提议,公司请来900吨的海上浮吊进行作业。伴随着海吊的隆隆声,门机的上半截被缓缓地吊起了,回转大轴承被拆了下来。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回转大轴承正面完好,没有异常。
看到这样的情况,孔祥瑞陷入了沉思。但是,他认定是轴承损坏,也许是因为问题隐藏得更深。他冷静地指挥吊车将大轴承翻了过来,损坏处终于找到了,只见正面完好的回转大轴承背面,滚珠已经散落出槽。如果继续使用,后果将不堪设想。最终,门机的故障得到了及时排除。
1999年7月1日下午3时左右,天津港码头的作业现场地面温度高达40℃。正在这时,一台正在作业的主力门机突然短路起火。此时,在烈日下暴晒了一天的门机表面已经热得烫手了,冒着浓烟的铁皮机房温度也超过了50℃。
孔祥瑞见状十分着急,第一个冒着酷热钻进了烤箱似的机房。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汗水不断地沿着他和工友们的眼眶、嘴角流下来。他和5名工友个个挥汗如雨,喉咙干渴得冒烟,每个人的工装都可以拧出水来。孔祥瑞嘱咐工友们轮换着出机房喘口气儿,而他自己却始终在机房里不停地抢修。直到晚上11点,整整干了8个小时后,故障才被修复,装船作业恢复了。走出“大焖罐”的孔祥瑞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随即便累得瘫坐在地上。
就是凭着这样一股执著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孔祥瑞带领队里的技术人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甚至一些让制造厂商和技术专家都感到十分棘手和头疼的问题,他都一一解决了。
2002年夏天,孔祥瑞代表公司到河南采购门机制动设备。然而因为连日奔波,他腰部的粉瘤溃烂了,在当地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后不久,孔祥瑞便着急地出院为公司采购设备。
回来后,孔祥瑞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而是像往常一样,每天爬上40多米高的门机检查设备,安排工作。在炎炎的烈日下工作,汗水和煤尘总是会浸透工服,因此工人们每天工作完都要洗澡。每次孔祥瑞总是等到最后才走进浴室,然后打上一盆水,端到门角的椅子上,悄悄地擦洗伤口,生怕工友们看到。
可是,孔祥瑞的“秘密”还是让工友撞见了。大家看着队长的伤口,都心疼得流眼泪。
公司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便“命令”孔祥瑞回家休息,而孔祥瑞说:“门机的部件马上开始安装了,这个时候我说什么也不能离开。”
经不住孔祥瑞的软磨硬泡,后来领导同意孔祥瑞每天仍旧来上班,但不能走出队部,更不能去现场。
一个多星期后,门机制动设备安装成功,试运行显示设备运行良好,公司的领导给孔祥瑞所在的队部打去慰问电话。接听电话的一位工友说:“孔队在现场调试门机,这些天他真的累坏了……”
原来,孔祥瑞硬是背着领导,忍着伤口的疼痛,一天也没离开过施工现场。
孔祥瑞的努力与敬业也为他赢得了很多荣誉,但他仍像往常一样,每天同工友们一起工作。在担任值班队长期间,孔祥瑞几乎没有与家人度过一个除夕和中秋,每逢节假日,他都是在码头与工友们一起值班。
孔祥瑞曾对工友们说:“参加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想着多挣钱,让家里人过上富裕日子。后来国家富强了,企业也发展了,日子也好过了,我越来越觉得,人这一辈子只有创造更大的价值,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活得才有价值。”
◎故事感悟
一个好工人就应该爱岗敬业,对国家要忠,对工友要义,对企业要爱,对工作要专。这是孔祥瑞的座右铭,更是他用一生去践行的诺言。虽然时代在前进,人们的价值观在变化,但爱岗敬业的传统美德却将一直延续下去,并将得到发扬光大。
◎史海撷英
天津因港兴城
在历史上,天津是一座因港而建、由港而兴的城市。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政治、经济的历史变革,天津港区中心发生了几次历史变迁。而每一次的变迁,都会在天津的历史上引起因港兴城的变化。天津港不仅催生了天津城,港区的变迁还拉动了天津发展重心的转移。
在唐朝时期的《通典》中,将位于永济渠、滹沱河和潞河三水汇流的入海处称为三会海口,也就是现在的军粮城一带。由于守卫边境地区的军事需要,三会海口也成为唐代向北部边境各地转运军粮的必经之路,从而使这里成为具有泊船、装卸、中转和仓储功能的天津最早的海港。也因为三会海口港的兴盛,才促使当时的军粮城成为一个繁华的港口名镇。这是天津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因港兴城的历史过程。
从金朝开始,发展到元、明、清的700多年间,中国出现了南北统一的盛势。而且,这几个朝代均定都于北京。由此,北京也成为全国最大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各项所需用品从全国各地纷纷运至京都。由于直沽(今三岔口至大直沽一带)骑河临海,位于南北运河交汇入海河的三岔河口,河船、海船在此向京城转运货物比较方便;又由于这里的地势较高,适于兴建各种陆上建筑,因此便成为漕运的枢纽。从元朝时期起,直沽港便开始兴盛。1316年,元朝特设“海津镇”,天津从此步入了临港筑城、以港兴城的起步阶段。
1404年(永乐二年),由于直沽是海运、河运及商船往来的要冲,明成祖朱棣便命令在三岔口的西南侧筑城设卫,调沿海诸军士屯守,并赐名为“天津”。
到了清朝初年,依然继承明朝的制度,而且清初战事不多,国力强盛,漕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从天津城西北角经北大关至天后宫一带,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店铺林立,从而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繁华的商业区和城市经济活动中心,这也使天津成为京都附近的一个大型的门户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1984年6月,天津港下放由天津市政府管理,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港口领导体制被改为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实行“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财政管理体制。
天津港在实行这一管理体制后,港口现代化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001年11月,国务院决定对“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进行新一轮的改革。2003年5月27日和2004年8月6日专门召开了两次港口建设工作会议,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从而加大了对港口及其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揭开了天津港城关系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为天津港建成世界一流大港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文苑拾萃
蓝 领
蓝领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时美国人提出的,也就是在美国进入信息化时代时提出的。
“蓝领职工”一词出现较晚,最早见于20世纪40年代,是被称为“白领”的相对一族,指的是一切以体力劳动为主要收入的劳动者,比如一般工矿工人、农业工人、建筑工人、码头工人、仓库管理员等。由于他们在工作时所穿的工作服通常为蓝色,故而得名。
简单来说,蓝领也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雇员,典型的代表可能是工厂的作业员。目前,众多的技术类工人都被称为蓝领。
蓝领内又可以分为锐蓝、普蓝和深蓝。
普蓝和深蓝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而锐蓝就是中间转换的阶层,有可能向白领进行转变,深蓝还指有一定技术的人。从收入来讲,蓝领的收入并不一定比白领收入低,锐蓝的收入有时甚至比普通的白领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