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公元前400—前319年),或称魏惠成王,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三代君主,在位期间为公元前369—前319年。原名魏罃或魏婴,魏武侯之子。魏武侯死后,魏罃与公子缓(魏缓)争立君位成功。即位初,以公孙痤为相,一度攻破秦孝公于栎阳,秦退回雍城,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四月十三日,把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东南),因此在《孟子》一书中又称为梁惠王。魏惠王魏婴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酒喝到酣畅时,魏惠王向鲁共公敬酒。鲁共公站起身,离开自己的坐席,正色道:“从前,舜的女儿令仪狄酿造美酒,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并且说道:‘后世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的。’齐桓公有一天夜里觉得肚子饿,想吃东西,侍臣易牙就煎熬烧烤,作出美味可口的菜肴给他送上。齐桓公吃得很饱,睡到天亮还不醒,后来说道:‘后世一定有因贪美味而使国家灭亡的。’晋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没有上朝理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打发走了,说道:‘后世一定有因贪恋美色而使国家灭亡的。’楚灵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左边是长江,右边是大湖,登临徘徊,惟觉山水之乐而忘记人之将死,于是发誓不再游山玩水。后来他说:‘后世一定有因为修高台、山坡、美池,而致使国家灭亡的。’现在您酒杯里盛的好似仪狄酿的美酒;桌上放的是易牙烹调出来的美味佳肴;您左边的白台,右边的闾须,都是南之威一样的美女;您前边有夹林,后边有兰台,都是强台一样的处所。这四者中占有一种,就足以使国家灭亡,可是现在您兼而有之,能不警戒吗?”魏惠王听后,连连称赞谏言非常好。
◎故事感悟
清心寡欲,克制自己的贪婪之心,是我们应遵循的原则。古代的先贤讲修身才可以治国平天下,鲁共公劝谏魏惠王“纵欲者必亡其国”,贤相魏征曾劝唐太宗在十个方面检讨自己,后世人称之为《谏太宗十思疏》,其中第一点就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史海撷英
魏惠王问政孟子
魏惠王问孟子,如何才能治好国家?孟子说:只要不去剥夺农民耕种的土地,粮食就吃不完;不拿过密的渔网去捕鱼,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木材有定时,木材就用不尽。这样,老百姓就感到满足了。他还说: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50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棉袄;鸡和猪狗一类家畜不要耽误繁殖饲养的时间,上了70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能及时耕种,数口的家庭就不会闹饥荒;认真地办好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老人就不再用为自己生活奔劳。这样,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戴。
魏惠王又说,自从自己继位以来,被秦国和齐国多次打败,感到这是奇耻大辱,要怎样才能报仇雪耻呢?孟子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口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共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总之,孟子劝魏惠王要“施仁政,行王道”。
◎文苑拾萃
三人成虎的典故
魏国大夫庞葱要陪魏国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
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
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要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也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议论他的话也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魏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而庞葱果真不能再见到魏王了。
明理塞翁对失马的预言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僧尚颜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在今寿县)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16岁。
西汉淮南王刘安在位期间,北部的边疆地区叫做边塞,边塞以外居住着胡人。
边塞地区空旷辽阔,大草原一望无际。这里时常发生战争,为了防范和进攻敌人,中原的汉人统治者在边塞派驻着部队,至于汉人居民则为数稀少,不多的村落零星地点缀在这片土地上。就在边塞这个地方,生活着一家人。这家的主人是个年纪很大的老人。
塞翁一家养了一匹马,一家人对这匹马极其珍爱,精心饲养。他们又能十分了解马的性情,非常善于养马。
塞翁家的马膘肥体壮,通身上下闪着油光,神采奕奕,威风凛凛,昂首长鸣,声达数里。它在草原上奔驰,有如旋风一样,气势夺人心魄。村里人每当遇见塞翁家的人,都要称赞一番这匹马,说它是宝马。
可是有一天,这匹马却不知什么原因,跑到了胡人的地区。在这一片大草原上,一匹马一旦跑进去就无影无踪了。
丢了马,这对塞翁一家人来说无异一场大祸。塞翁的儿子痛苦不堪,村里人也都来到塞翁家安慰他们,每个人都不免连连叹息,面带忧色。
在大家都忧伤的时候,唯独塞翁若无其事,丝毫没有显出悲伤哀愁的样子。塞翁对来的人说:“不必忧伤吧,谁能说这不是件好事呢?”
塞翁仍然从容平和地过他的日子,一如既往,好像马并没有丢失一样。在塞翁看来,丢了马不仅不是坏事,可能还是好事哪!
过了几个月,正像塞翁预料的那样,那匹马竟然又跑回了家,而且不是自己单独回来的,还带回了一批胡人的骏马。
村里人听说这事,又都来了,他们来恭贺。人们围着这匹马,连称:“宝马,宝马,真是宝马!”
然而,塞翁对这笔意外之财却无动于衷,没有露出一点高兴的样子。他对来的人说:“又有谁能想到,这不是一件坏事呢?”
可是,塞翁的儿子却高兴得不得了,他毫不理会他父亲的话,每天都要骑上马四处奔跑,逢人便夸耀一番。
过不多久,塞翁的儿子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腿。
这时村里人又都来到塞翁家,表示遗憾。这一次,塞翁竟又说了与众不同的话:“谁能想到,这又不是一件好事呢?”
塞翁的话又一次应验了。
过了没几天,两国交战。居住在边塞的青年人都被叫去打仗,死亡的危机开始降临到这些人头上。有青年男子的家无不惊恐万分,他们呼天抢地,悲痛欲绝。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断了腿,侥幸就没有被拉去打仗。
◎故事感悟
塞翁的豁达,在于他明白祸福相倚的“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以他能够保持平淡心,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具有大智慧的人所坚持的人生态度,其中就有这样的准则,既不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也不为一时的失利所迷惑。
◎史海撷英
刘安治国
淮南王刘安在被封王后,其治国思想就是“无为而制”。他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改进,而且不循先法,不守旧章,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刑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并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
尽管刘安的治国政策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但在那独尊儒术的时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仍然屡遭谗言。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进入淮南,刘安被迫自杀。
◎文苑拾萃
胡 人
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境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通常是指中国北方以及西方(现今内蒙古、黑龙江及新疆等地)的游牧民族。
先秦时期,中国将北方少数民族称为北狄,秦汉以后又称他们为“胡人”。“胡人”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突厥、蒙古、契丹、女真等部落。“胡”在古时带有藐视的意义,指不文明、未开化的化外之民。
严遵的淡泊之心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杜牧
严遵(生卒年不详),字君平,西汉蜀郡人。好老庄思想,隐居不仕,在成都以卜筮为生。他著有《老子指归》,使道家学说更条理化。扬雄少时以严遵为师,称赞严遵“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无以加之”。后人为纪念严遵,更把他居住的街道命名为“君平街”。
严遵生性清高淡泊,不去官场做官,反而隐居起来。他时常去城里的集市上给人占卜,当天就能得到很多钱自给自足,以此为生。他给人占卜完了以后,便撤下幌子收起占卜的摊子闭门不出,全身心地写书弄文。
扬雄年轻的时候跟严遵是同窗至友,他们一起游历名山大川,修养品德,增长学识。扬雄多次称赞严遵的出众才华和美好品德。后来他们的至友李强做了益州牧,李强高兴地对扬雄说:“我做了益州牧没有别的心愿,如果能把严遵兄请出来,与我一起共计大事,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扬雄听了微微一笑说:“既然是这样,你可要以最尊贵的礼节去请他出山。我这个朋友禀性清高淡泊,恐怕是不能屈就的。”
当地有个叫罗冲的富豪疑惑不解地问严遵:“你如此有才有德,怎么不去官场做官呢?”
严遵说:“主要是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引发我、激起我去做官的念头。”罗冲听了他这话,便去给他准备车马、衣服和干粮。
严遵却对他说:“我身体不好,病了,并不是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倒是我拥有的东西绰绰有余,而你不足。你怎么还用你的不足来奉我的有余呢?”
罗冲不服气地说:“我有金子万斤,而你连一担石头也没有,还宣称自己有余,这不是很荒唐吗?”
严遵又不慌不忙地说:“你完全没有理解我的话,并不是像你说的那样。我以前住在你家,替你做事,的确很安定,吃穿不愁,但很辛苦,精神上始终也得不到休息和放松,可以说从来不曾满足过。而现在我以给别人占卜为业,自己能挣到钱,而且很多钱都落满了灰尘,让我不知道怎么来使用,这难道不是我有余,而你不足吗?”
罗冲听了非常惭愧。
严遵禁不住连连感叹说:“供给我物质享受的人,却损害了我的精神;使我名声显赫的人,却伤害了我的身体。所以我不能去做官。”
当时世上的人都很佩服严遵,一致称道他的品德。
◎故事感悟
诸葛亮《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一种用“理”抑欲的境界。淡泊于功名利禄者,往往不愿向权贵屈服。只有具备这种品德之人,方能放下手中的利益,做到“理制于心”。
◎史海撷英
严遵开创民办学校
西汉末年,严遵在蜀地已是很著名的教师了,但是,他治学的道路与孔子完全不同。西汉汉景帝时期,蜀郡守文翁在现在的成都市文庙街一带开办了石室学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方官学。从此,汉朝便开始在各郡县开办地方官学以文化天下。现在,在成都市文庙街的旁边有一条君平街,这里就曾是严遵开办学校的地方。
然而,严遵毕竟不同于孔子,他是个典型的民间学人。虽然接受了不少儒家思想文化,但严遵的知识底蕴还是老子学说和蜀学本地文化传统。而无论是老子的学说,还是蜀地的本地文化学说,都是不热衷于当官的,也就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地方生产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这样的务实的教育宗旨也注定了严遵不会长期依附于石室官学。因此,在四川各地都有严遵的教育遗迹,在郫县一带开辟的“读书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民间民办学堂,一直到1971年才被当地拆掉。
◎文苑拾萃
《老子指归》节选
(西汉)严 遵
故无为,生之宅;有为,死之家也。
夫立则遗其身,坐则忘其心。澹如赤子,泊如无形。不视不听,不为不言,变化消息,动静无常。与道俯仰,与德浮沉,与神合体,与和屈伸。不贱为物,不贵为人,与王侯异利,与万性殊患。死生为一,故不别存亡。此治身之无为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奉主之法,顺天之命。内慈父母,外绝名利。不思不虑,不与不求。独往独来,体和袭顺。辞让与人,不与时争。此治家之无为也。尊天敬地,不敢忘先。修身正法,去己任人。审实定名,顺物和神。参伍左右,前后相连。随时循理,曲因其当。万物并作,归之自然。此治国之无为也。冠无有,被无形,抱空虚,履太清。载道德,浮神明,秉太和,驱天地。驰阴阳,骋五行,从群物,涉玄冥。游乎无功,归乎无名。此治天下之无为也。
贪生利寿,唯恐不得。强藏心意,闭塞耳目。导引翔步,动摇百节。吐故纳新,吹煦呼吸。被服五星,饮食日月。形神并作,未尝休息。此治身之有为也。
严光明理拒刘秀
◎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李汝珍
严光(生卒年不详),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一名遵,字子陵,浙江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东汉建武元年(25年),刘秀即位为光武帝,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后归故里,80岁卒于家。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安葬,墓在陈山(客星山)。
严光年轻的时候就有很高的名望。他同光武帝刘秀是同窗,曾经在一起游历、治学,到了光武帝即位的时候,严光已经改名换姓,隐居山野。光武帝非常思念他的贤德,就挑选部下去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