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油大王胡文虎
◎有志者在乎自力。——方孝孺
胡文虎(1882—1954),出生于缅甸仰光,原籍福建永定县金丰里中川乡,客家人,是南洋著名的华侨企业家、报业家和慈善家,被称为南洋华侨传奇人物。他从继承父亲在仰光的一家中药店开始,后来在制药方面崭露头角,以虎标万金油等成药致富,号称“万金油大王”。
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著名华侨实业家胡文虎创制的万金油、八卦丹、头痛粉、止痛散和清快水被称为“虎标五大良药”,闻名中外,畅销世界,历久不衰。
胡文虎凭着自立自强、开拓进取的精神,最终成为了一代富豪。可是他不忘强国,成为富豪后在祖国大陆热心兴办公益慈善事业,更为人们所称道。
胡文虎的父亲胡子钦是名中医,因家里贫穷外出谋生,在1862年只身飘洋过海来到仰光,在当地行医。由于他的医术高超,深得缅甸华侨的敬重,因而在仰光站稳了脚跟,还开了间中药铺,取名永安堂,经营中草药,并娶了当地一位潮州籍华侨的女儿为妻,安家立业。
胡子钦生有三子:文龙、文虎、文豹。文龙幼时夭逝。文虎10岁那年,胡子钦把他送回家乡永定县读书,14岁接回仰光,留在身边学医。1908年,胡子钦去世了,留下的永安堂中药铺由于经营不善,勉强维持。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文虎、文豹兄弟两人合计,由文虎去香港办货,文豹在仰光守店经营。由于两人配合得很好,药店经营逐渐有了起色,文虎也重新回到仰光。
早年胡子钦从家乡来到仰光时,曾从国内带来一种名为“玉树神散”的中草药。这种药不但能提神解暑,还能止痛止痒,非常灵验。由于南洋一带离赤道较近,太阳光照射时间很长,当地人非常容易中暑、头晕、乏力,而且当地蚊虫多,叮咬后痒不可止。“玉树神散”深受当地居民欢迎。
胡文虎就以此药为基础,经过科学的改良,终于研制出一种能够医治多种病痛的药油,取名“虎标万金油”。
在创业初期,万金油要打入市场,畅销各地,与市面上早已风行的同类药品如“至宝丹”、“如意膏”、“如意油”、“佛标二天油”等药品竞争取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胡文虎在推销万金油时,采用了许多新的招术。
首先,他根据万金油主要用于应急诊治多种疾病的备用药物特点,从薄利多销、面向大众及携带方便、人人买得起几方面考虑,把原来散装流质、每瓶一元的万金油改为小瓶装,再改为铁盒装软膏,每盒一角钱。其体积、形状只有纽扣大小,价格又极便宜,因而受到顾客欢迎。
然后,胡文虎又进行了走江湖式的宣传,提着药箱在大街的两旁摆上药品,向路人宣传,并供人免费试用。
由于万金油效果好,价格又便宜,人们纷纷购买。另外,他还委托仰光市的一些药店代为寄卖,也起到了一定宣传效果。
后来,胡文虎又采用了费用低却能突破时空限制的广告宣传方法,即印制许多大张的招贴广告,派人各地张贴,他自己也亲自张贴,常常是累得满头大汗。
当时,在仰光、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到处都可以看到虎标万金油的广告。这些广告也收到了很好效果,扩大了药品知名度,销售量大大增加。胡文虎把这种艰苦竞争的做法称为“客家精神”。
随着“虎标万金油”销路的打开,胡文虎的收入也日益增加。他还学习西方的商品宣传方法,在城市竖起装有霓虹灯的高大广告牌,在报上大登广告,广泛宣传,以推销产品。
1926年,胡文虎把永安堂总行从仰光迁至新加坡,文豹仍然留在仰光继续经营。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商业繁荣昌盛,居住着很多华人。经过三四年的奋斗,胡氏事业迅猛发展,永安堂除了仰光老行和新加坡总行外,还在祖国各地设立了分行或分销机构,在欧美大城市也设有特约经销部。
20世纪30年代中期,永安堂成药经营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虎标万金油的年销售量高达200亿盒。新加坡和仰光两地的年营业额达叨币1000余万元。虎标万金油从仰光到整个东南亚和祖国各地,一直打进国际市场,永安堂也随之不断扩大,最终改称为虎豹兄弟有限公司。
1929年前后,世界经济萧条,市场很不景气,而虎标万金油的产销量却有增无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胡文虎的资金也越来越丰厚,资金积累到了登峰造级时期。真可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五洲。
胡文虎深知广告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宣传他的万金油,他又介入新闻事业,连续创办了15种报纸。
这15种报纸形成了一个星系报纸企业集团。它不仅为宣传万金油发挥作用,同时也成为广大海外华侨表达爱国热忱的地方。通过报纸对万金油的宣传推销,胡文虎的收入又增加了,他的资金比他的一盒万金油不知要大上几千万倍,他也被人们称为“万金油大王”。在东南亚,他成为一位豪富华侨巨商,并以永安堂和星系报纸为两大支柱兴办各种企业,包括崇侨银行、大众保险公司、自来水公司和电力公司等。
胡文虎的宗旨是:人为本,财为用,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他既善于聚财,又乐于散财。胡文虎在成为巨富之后,念念不忘祖国和家乡,做了许多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他给自己定下规定:每年盈利的四分之一(后增加为60%)要拨出用于公益事业。他一生捐献给公益慈善事业的钱不计其数。
1954年,这位万金油大王、著名的华侨实业家胡文虎因心脏病在美国檀香山皇后医院逝世,终年71岁。
◎故事感悟
团结奋斗,自强自立,敢于冒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纵观胡文虎的一生和事业的成功无不洋溢着这种精神。而我们也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美德,使之永生不灭!
◎史海撷英
胡文虎热爱祖国
在20世纪30年代初,新加坡的游泳池很少,并且有些游泳池还不准华人入内。胡文虎见状非常生气,就把自己的一间旧别墅改建成游泳池,装有较好的设备。
为了更好地照顾侨胞,胡文虎还在游泳场的门口挂上牌子,不许非华籍人士入内游泳,很受华侨们的欢迎。
◎文苑拾萃
胡文虎经典语录
(1)一个商人并不单纯是商人,他可能是为一己利益而活动的商人,同时又是为大家利益而活动的别种人。
(2)专心致志聚财,全心全意散财。
(3)金钱在某种场合应用得当,它是万能的,有时应用不得其当却会作恶害人,为个人或子孙积钱是极笨的事。
范旭东的自立创业史
◎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华罗庚
范旭东(1883—1945),湖南湘阴县人,出生时取名源让,字明俊,后改名为范锐,字旭东。他是杰出的化工实业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称作“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谈及化学,离不开酸、碱、盐;讲化学工业,则不能忘记范旭东。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精盐厂、第一个纯碱厂、第一个硫酸铵厂,为中国化学工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不愧是中国化学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894年甲午战争后,力图变法,振兴中华之风盛行。范旭东受这一新思潮的影响,经常到长沙新党所办的求贤书院看报读书、谈论时事,探索中国自强之道。
17岁那年,范旭东随哥哥范源濂东渡日本。在日本,范旭东亲眼看到了日本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国势强盛;而此时的清朝政府却腐败无能,使祖国任列强欺凌,国弱民穷。因此,范旭东立志要科学救国,振兴中华。
1908年,范旭东从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毕业,考入西京帝国大学化学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灭亡,范旭东回到祖国,有志兴办中国的化学工业。
巧的是,已经担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范源濂为弟弟争取到了一次去欧洲考察盐政的机会。通过这次考察,范旭东更加坚定了科学救国、发展中国化学工业的信念。同时,范旭东也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必须自己能制造出标准的精盐,改良盐的质量,抵制进口精盐,以挽回利权。中国还必须自己能利用盐制纯碱,抵制洋碱进口,来保证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范旭东走上一条坎坷、曲折、艰难的奋斗之路。
1913年,范旭东只身来到渤海之滨盛产海盐的塘沽,各处察看。塘沽不仅有着丰富的盐产,而且有便利的海陆交通,它的不远处就是盛产煤炭的唐山。
范旭东认定,塘沽就是天赋的以盐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基地。因此回到北京后,范旭东便呈请北洋政府财政部盐务署,在塘沽创办精盐工厂及试制盐的副产品,很快就被获准立案。
经过招募基金、购置土地、兴建厂房、安装设备等筹备工作后,1914年12月,工厂正式投产。就这样,范旭东在渤海边的塘沽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精盐厂——久大精盐厂,为中国的近现代化学工业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久大精盐厂生产出的精盐品质纯净、色泽洁白,因此深受百姓欢迎,取得了中国历史上改良食盐质量的空前成功。但是,这也触动了封建盐商的利益,从而在运销上受到盐商的极大抵制,使“久大”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范旭东不畏困难,奋力筹划经营,努力创业,终于扭转了局面。久大精盐厂在长江流域的湘、鄂、皖、赣四省取得了五个口岸的销售权,使北盐南下。久大精盐的产量也逐年增加,到1919年时,每年产量可高达6.25万吨,根基日益稳固。
1922年,范旭东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团结当地盐商,共同组织成立了永裕盐业公司,以300万元的巨资承受了政府收回日本在青岛的全部盐产。1936年,范旭东把久大精盐公司改为久大盐业公司,扩大了经营范围,还在江苏大浦建立起盐厂。1937年“七七”事变后,大浦盐厂和塘沽久大盐厂先后迁入四川,建厂制盐。
自19世纪90年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以后,英商卜内门公司的洋碱就开始倾销中国。当时,中国工业相当落后,老百姓只能食用天然土碱。这种土碱杂质很多,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不能当做工业原料。而洋碱是采用化学方法生产出来的,其碳酸钠含量高达99%以上,杂质极少,质量大大超过土碱,且价格低廉,不论工业用还是民用都很受欢迎,在中国几乎独霸市场。
范旭东早在欧洲考察的时候,就深深地感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制碱工业,就谈不到化学工业的发展。为了改变洋碱充斥市场的状况,发展中国的化学工业,范旭东在创办精盐工厂的基础上,开始了变盐为碱的艰苦奋斗。
1917年,范旭东开始筹划在塘沽兴建纯碱工厂。正巧,上海陈调甫、吴次伯、王小徐三人也为了准备筹建制碱工厂来到塘沽考察,并特地慕名拜望了范旭东。
陈调甫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化学系,曾试制过纯碱。王小徐是留英学生,研究数学、电工、机械。陈调甫和王小徐两人住在范旭东家里。三人共同进行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苏尔维法制碱试验,这在中国尚属首次。试验很成功,制出了纯碱,这更坚定了他们在塘沽建碱厂的信心。
接下来便开始进行招募股金工作。由于范旭东创办的久大精盐厂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他在社会享有很高的声望。当他创办碱厂时,久大的股东、久大各地代销商、银行家、官僚政客等都纷纷投资。其中,久大精盐厂是碱厂的最大股东,金城银行也是碱厂的重要经济支柱。1920年,碱厂定名为“永利制碱公司”,设厂址于塘沽,资本总额定为银洋40万元。同时,农商部还批准公司享有特许工业用盐免税30年。凡在塘沽周围百里以内,他人不得再设碱厂,并规定公司股东必须是中国国籍者。
1918年,范旭东派陈调甫到美国学习制碱技术,考察制碱工业以及寻找设计部门、订购设备等。
陈调甫到了美国后,首先拜访了纽约华昌贸易公司的总经理李国钦。李国钦是湖南人,是美国经营矿业的巨商,虽然已经加入美国国籍,但很富有爱国心。随后,他介绍了得力的技术人员,如美国人孟德为永利顾问工程师。盂德又介绍了美国制碱专家G.T .Lee,到塘沽协助建厂。永利碱厂是由美国专家在美国主持设计的,但其中参加设计工作的还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其中就有后来誉满全球的中国制碱专家侯德榜。
侯德榜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制革专业,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他很钦佩范旭东在中国兴办制碱工业的胆量和气魄,也加入到改变中国制碱工业落后面貌,发展中国化学工业的行列中。
1919年,塘沽永利碱厂破土动工,陈调甫、侯德榜等留学生陆续回国。机器设备也陆续运到塘沽,投入安装。1921年,请美国专家G.T.Lee前来塘沽,指导管道安装工作。一年以后安装完毕。1924年,永利碱厂正式开工生产了。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永利碱厂所产的纯碱质量并不合格,红黑两色间杂,且主要设备四口干燥锅又被烧毁,工厂只好停工。
但范旭东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再次派侯德榜去美国,率领技术人员进一步考察制碱技术,寻找失败原因。美国专家G.T.Lee也深深为范旭东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所感动,又续约了三年,继续留下来帮助永利解决技术问题。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终找到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从美国购进的干燥锅质量低劣所致。
技术上的关键问题找到了,范旭东派G.T.Lee回美国与侯德榜合作,重新购置回先进的圆筒形干燥锅,并改进和改造了相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