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的是,吴洪生有一直牵挂、爱护他的良师益友。老师和同学们见吴洪生不能正常上学,便给他带来了书报,如《把一切献给党》、《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等。而洪生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伙伴吴柯平送给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历经战火洗礼、出生入死、身残志坚的动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他。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给予人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洪生看到这段时,不禁为自己的过去羞愧不已。他把这段话工工整整地抄录在一张纸上,然后贴在自己的床头,激励着自己不断奋进。
见吴洪生喜欢绘画,父亲就为他买来了一套服装教材。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刚开始时,他在报纸上临摹、剪裁,后来家里的旧衣服就成了他的试验品。没有老师指导,他就自己对照书本中的尺寸裁剪;无法站立,他就坐着板凳,伏在炕沿上剪裁……
四个月后,在姐姐的帮助下,吴洪生把炕当做剪裁桌,把门当做烫衣板,把搪瓷缸当做熨斗,开始为亲朋好友免费做衣服了。洪生承诺:做好了不要钱,做不好赔偿。这样,他逼着自己做好每一件衣服。因为一旦做坏,他自己根本无力赔偿。渐渐地,吴洪生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裁缝。
1979年,吴洪生到村裁纫组做了一名技术工人。由于他为人忠厚、技术过硬又肯吃苦,在1982年至1996年间,吴洪生先后被镇供销社服装厂、县二轻局服装厂、烟台佳佳服饰有限公司聘为厂长、经理。
吴洪生的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也赢得了邻村姑娘徐秀丽的心。虽然有外界的冷嘲热讽和家庭的反对,但不久后,身高1.68米、端庄秀丽的健全姑娘徐秀丽做了双腿残疾的吴洪生的妻子,这在当时成了镇里的头条新闻。
1996年,在当地政府和妻子的鼓励支持下,吴洪生辞去了公司经理的职务,创办了自己的服装设计中心——梦迪制衣公司。
公司成立后,最忙的不是吴洪生,而是妻子徐秀丽。公司的大小事情徐秀丽都要参预决策,丈夫每到一处她都要搀扶照顾。尤其是上下楼时,因为怕吴洪生摔着,她就背着他楼上楼下地跑。每每总是大汗淋漓,她却从无半句怨言。
看着背负着自己的妻子浑身被汗湿透的样子,吴洪生的心里便会洋溢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激情,是疼爱更是感激,是依靠更是力量!于是他加倍努力,也不断取得了新的成绩。在短短四年间,他先后夺得了山东省残疾人技能选择赛女装制作项目第一名、全国此类项目第一名,并成功地登上了国际颁奖台。
在吴洪生的日记中写着这样一句话:“我是个苦命的孩子,但有幸生长在充满友爱和真诚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作为一个大写的人,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的生存必然有着刚毅和执著的成功,他的发展必须有着为社会作出最大贡献的责任。”
在吴洪生被聘任为厂长、经理期间,他毫无保留地把裁缝技术传授给职工,无偿对200多名职工进行技术培训。1996年,为了让当地的下岗职工“看到一种希望,一种精神,一种鼓舞和激励”,他主动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他办的公司当时招收的职员都是下岗职工。他常以自己为例,鼓励他们学一技之长,走自立自强的道路。
如今,梦迪公司已从负债20万元的企业发展成为净资产达几十万元集设计、制作、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有人问吴洪生将来有什么打算,吴洪生用坚定的语气回答说:“至于将来,当然是扩大企业的规模,再安排50名下岗职工和残疾人就业,成立‘梦迪残疾人服务社’,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脱贫致富技术、信息及用品用具,把服务社办成‘残疾人之家’,让‘梦迪’为更多的下岗职工和残疾人创造择业机会。我要尽我所能,回报社会!”
这就是残疾人吴洪生自立自强终获成功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在感动之余,也会受到深刻的教育吧!
◎故事感悟
用自立点亮生活,用自主去创造奇迹,这就是身残志坚的吴洪生创造了辉煌的写照!也许,上天对我们每一个人做不到完全的公平,那么,我们就靠自己去拼搏、去奋斗!
◎文苑拾萃
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
1976年召开的第三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1981年定为“国际残疾人年”。
为展示残疾人的自强精神和职业技能,加强各国残疾人间的交流和友谊,经联合国和国际康复协会倡议,确定从1981年起,举办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大会(又称特殊职业奥林匹克)。主要竞赛项目有:车工、木工、缝纫、木雕、编织、英文打字、广告艺术等。
自力更生的郑卫宁
◎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格言
郑卫宁(1955—),山东人,患先天遗传重症血友病,死神如影随形,靠定期输血维持生命,后因为“和谐科技”事业呕心沥血,又患晚期糖尿病、晚期丙肝、三期高血压等重大疾病。他虽自幼寸步难行,无缘校门,却苦读自学中文、企业管理、法律三门课程。
郑卫宁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里,出生不久,母亲就发现家族遗传病降临在了他的身上。因此,每年卫宁都要经历几次死里逃生的抢救。
作为一个重症血友病的患者,郑卫宁从小就明白了一个问题:除非命运特别的关爱,否则他的生命不会超过50岁。
但是,让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是,郑卫宁能很平静地面对死亡。家族中的两位与他患同一种疾病的堂兄已经离开了人世,对他而言,这一天随时都可能到来。对于这一现实,郑卫宁没有恐惧,只有坦荡和安然。他认为,没必要每天都生活在对死亡的恐惧中,为什么不放开心情享受每日的生活呢?
由于疾病的困扰,郑卫宁的膝关节有严重的障碍,双脚肌肉严重萎缩——他竟然是爬着长大的。
由于身患疾病,郑卫宁没有受过完整的中小学教育。他每天就只能坐在窗前,期盼着小朋友们放学回家,从他们那里学会识一些字。后来通过自学,他获得了电大中文、法律、工商三个毕业证书。许多人都不能理解,郑卫宁为何不转读本科而要读三个大专。
可是,郑卫宁却有自己的立场。他说:“对我来说,文凭的高低是次要的,掌握知识技能才是重要的。多学几门就多掌握几门,这是我的最佳选择。”
以后的事实特证明,郑卫宁的选择是正确的,全面的知识让他在拓展自己的事业时得心应手。
1999年,正在起步的互联网吸引了郑卫宁的注意。他觉得,互联网不仅可以让残疾人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可以改变残疾人的生活方式。
因此,通过义工联,郑卫宁联系到了几位对网络有兴趣的残友,在家里开始了对网络世界的探索。在互帮互助的学习过程中,大家萌发了组建中华残疾人服务网的念头。因为只有残疾人才更能了解残疾人群体的需求,能把学到的技术用来服务残疾人,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不做则已,要做一定要做好,郑卫宁把父母留给他的钱都拿出来,投入到网站的建设中去。每天早晨,郑卫宁都派车从深圳各个地段把残友们接到自己的家中,晚上再把他们一一送回去。后来,为了工作的方便,他干脆把自己的房子腾出两间,让这些残疾朋友吃住都在他家里。大家一起忘我地在计算机上工作,在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网站渐渐地有了知名度。
2000年4月,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来网站视察并题词;2000年7月,张海迪把“越是残疾,越要美丽”的致辞送给网站。中华残疾人服务网在全球残疾人福利网站中创下了点击率最高的纪录,带动了一大批残疾人士走进了网络生活。
虽然工作是忙碌的,但是郑卫宁却从中感受到了无穷的活力和激情。他坦言,自己以前曾经得过抑郁症,面对生活的挫折曾三次想到自杀。那时在父母的精心照顾和安排下,他的生活虽说是衣食无忧,但困在家中无所事事的日子并不好过。每天,他都等待着妻子下班、女儿放学,听她们讲讲在单位、在学校的新鲜事。可那都是别人的生活,并不是自己的。他感到生活没有价值,没有尊严。与其这样下去,不如放手一搏。他认为:“人不能对抗命运,但能决定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人生!”
此后,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残疾人大学生也聚集到了郑卫宁身边,在各级政府、残联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帮助下,大家一起创业、打拼。公司成为了科技部双软认定企业、深圳市高科技技术企业,并取得了美国CMMI三级认证。
2009年,正式注册的残友集团引领300余名残疾大学生在高科技领域成功实现集体就业自养,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残疾人士的高层次就业。集团旗下拥有九个分公司、四家服务和研究性机构,涉及到软件开发、动漫制作、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
从2009年开始,集团还陆续在北京、香港、广州、南宁和汕头等地成立了分公司。
对于这些成就,郑卫宁说,创办网站、软件公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一个平台。郑卫宁一直相信并实践着这样的理念——“社会民生与高新产业互助发展”,在信息技术时代,残疾人可以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有耐心、有时间、稳定的优质人力资源。社会民生与高新产业可以互助发展,良性循环。
作为一名残疾人创业典范,郑卫宁总结了他的创业心得:残疾人创业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特点,寻找能符合自己特点和长处的行业,然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地坚持下去。
◎故事感悟
郑卫宁的事迹说明,残疾人士如果能掌握资讯科技技能,来克服自身的弱势,不仅能够自强自立,还能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生活每一天都是充实的。而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像他们那样去培养独立自主、顽强拼搏的精神!
◎史海撷英
郑卫宁的创业之路
1999年,郑卫宁和几位残疾人朋友创办了“中华残疾人服务网”。
这是一个以残疾人及其家属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公益性网站,涉及内容包括残疾人生活、就业、交友、学习等。成立的第一年,就在全球残疾人福利网站中创下点击率最高的纪录,带动了一大批残疾朋友走进了网络生活,并且帮助许多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2009年,郑卫宁将公司正式注册成为残友集团。集团设有残友软件、残友动漫、残友科技、残友电子商务、残友网社、残友软件香港分公司等九个分公司,还有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等四家服务和研究性机构。
残友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唯一全部由残疾人软件技术精英组成的高科技软件企业,并有残疾人员工3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