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立:人贵自立
9452800000015

第15章 立身者,必须持正(1)

柳下惠持正立身

◎尔好古知方,强于自立,刺察之任,往其钦哉!——曾巩

柳下惠(公元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传颂。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柳下惠曾在鲁国担任士师,士师是掌管刑狱诉讼的官。柳下惠为人持正不阿,不会逢迎,因而得罪了权贵,竟接连三次被罢官。

由于柳下惠道德高尚,学问渊博,名满天下,各国的诸侯听说后,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如果持正不阿,到哪儿还不得让人罢了三次官;如果逢迎苟合,又何必离开父母之邦呢?”

这样一来,柳下惠的名气更大了。

有一年,齐国的国君派人向鲁国国君索要鲁国的传世之宝——岑鼎。鲁庄公舍不得,却又怕得罪强大的齐国,便打算用一只假鼎冒充。但齐国的使者说:“我们不相信你们,只相信以持正不阿闻名天下的柳下惠。如果他说这只鼎是真的,我们才放心。”

鲁庄公听了,只好派人去求柳下惠帮忙。柳下惠说:“信誉是我一生唯一的珍宝,如果我说假话,那就是自毁珍宝,这样的事我怎么能干呢?”

鲁庄公无可奈何,只得将真鼎送往齐国。

柳下惠退居后,招收弟子,传授文化、礼仪,深受乡人的爱戴。

柳下惠死后,葬在汶水之阳。他的坟墓历来受到人们的保护。秦始皇在攻打齐国时,秦军路过柳下惠墓地时,秦始皇就下令说:“有去柳下惠墓地采樵者,杀无赦。”

孟子也非常推崇柳下惠,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大圣人。他认为,柳下惠不因为君主的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的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觉得很愉快;和任何人相处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响。

听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态度后,许多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也变得宽容大度起来,原来刻薄的人也会变得老实厚道。因此,孟子认为,像柳下惠这样刚正不阿的圣人,是可以成为百世之师的。

◎故事感悟

正因为柳下惠的这种持正不阿,所以赢得了赞誉。持正者,能持正立身。我们也要以柳下惠为榜样,以“立身持正”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史海撷英

展喜对齐孝公

柳下惠有一个弟弟名叫展喜,在鲁国为大夫。齐孝公领兵讨伐鲁国,鲁僖公就派展喜去慰劳士兵,以便迎战。

柳下惠得知后,便向展喜授以方略,让他到齐营去见齐孝公。

展喜到了齐营后,齐孝公问:“我齐国大军压境,你们害怕了吧?”

展喜笑着说:“小人才会害怕呢,君子是不会害怕的!”

齐孝公不解地问为什么,展喜回答说:“凭先王之命。当初鲁之始封国君周公和齐的始封国君太公曾共同辅佐周成王。成王曾赐以盟书,说齐鲁两国今后要世代修睦敦好,不可以互相残杀。现在盟约尚藏在内府,载于史书,每当新君即位都要郑重地宣誓永志不忘。你才即位几天,怎么能把这事抛在了脑后?”

齐孝公无言可对,自知理亏,只好撤兵。

◎文苑拾萃

坐怀不乱的典故

有一年的夏天,柳下惠外出访友,途中遭遇大雨,便直奔郊外的古庙暂避。

但是一踏进庙门,柳下惠就看到一位裸体的女子正在里面拧衣服。柳下惠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暴雨浇注。庙内的女子发觉后,便躲在门后,忙着湿衣。

此事传为佳话,故有“柳下惠坐怀(槐)不乱”之美名。

高士咏·柳下惠

(唐)吴筠

展禽抱纯粹,灭迹和光尘。

高情贵轩冕,降志救世人。

百行既无点,三黜道弥真。

信谓德超古,岂唯言中伦。

鲁肃立身须守诺

◎立身须守诺。——格言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东吴的著名军事统帅。鲁肃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丧。

三国时期,蜀国的刘备和吴国的孙权联合起来攻打魏国的曹操。为此,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和东吴的都督周瑜经常在一起商量军情。

可是,周瑜心地狭窄,不能容忍诸葛亮比自己智慧、高明,认为诸葛亮日后一定是东吴的大祸害,因此就想设计除掉诸葛亮。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前来议事。他请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诸葛亮说只需三日。

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出三日后必有大雾,不但用“草船借箭”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得了箭,还估计出一共得箭多少枝。

在“借箭”这天,诸葛亮和鲁肃一起坐在船舱中。诸葛亮轻摇羽扇,潇洒地对鲁肃说:“你有所不知啊,我方才静听舱外箭雨之声,心中默数,算来此次曹贼所赠之箭应有125111枝!”

鲁肃听后,惊得得张口结舌,心中暗想:“这人莫非神仙下凡?”

不一会儿,小卒进来禀报,共得箭125100枝。

鲁肃顿时大惊失色,诸葛亮虽多算出了11枝箭,可是预算能够精确到百位,这也是凡人不能企及的。鲁肃正要恭维一番,却见诸葛亮面色凝重,便不敢出声,想来他是为误差11枝箭而懊恼。

诸葛亮严肃地对小卒说:“你们仔细清点了吗?”

在小卒眼里,诸葛亮就是神仙。见他脸色难看,吓得慌忙跪下:“回禀先生,确实细细清点了,不敢有分毫差错。”

鲁肃严厉地对小卒喝道:“再去重新清点,检查一下船舷等处有没有查漏之箭。有错漏者军法从事!”

小卒应声下去了。

鲁肃诚恳地对诸葛亮说:“12万多枝箭,先生只漏数了11枝,我已经很佩服。偶有一两枝没有戳稳的箭落入水中也是难免的,先生何必这么严格地要求自己呢?”

小卒再次来禀报,经过核实,仍旧只有125100枝箭。

诸葛亮看着小卒的背影,长叹一声,坐倒在舱板上,神色很难看,好久没有说话。

快到东吴水寨时,诸葛亮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着鲁肃深深地鞠了一个大躬。

鲁肃连忙起身还礼,问:“先生为什么对我行这么大的礼啊?”

诸葛亮说:“我有一事相求,刚才听声数箭一事,请先生代为保密,不要外传,我感激不尽。”

鲁肃说:“先生真是个诚实的人啊!仅数差11枝箭,在一般人看来已经是神仙一样高明了,您却为这件事感到惭愧,鲁肃佩服先生的为人,替先生保密就是。”

鲁肃果然是个诚信的君子,听声数箭的事从未对任何人讲过。因此,历史上也只有“草船借箭”的故事,而没有“听声数箭”的记录。

◎故事感悟

鲁肃被称为正人君子,是因为他的厚道和诚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该明白,诚信乃立身之本,这是自古以来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不讲诚信就无法在社会立足;一个企业不讲诚信,就没有市场,就无法生存。

◎史海撷英

鲁肃与周瑜的至交

周瑜在辅佐孙权之前曾任居巢长。他在听闻鲁肃之名后,就带着数百人来拜访鲁肃,并请鲁肃资助他一些粮食。

当时,鲁肃的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当刚说出自己的借粮之意,鲁肃便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周瑜。

经此一事,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文苑拾萃

吴·鲁肃

(东汉)孙元晏

斫案兴言断众疑,鼎分从此定雄雌。

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颜延之刚正立身

◎正气足方能立身稳。——格言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延之少孤贫,好读书,无所不览。南朝刘宋时,他曾官至中书侍郎,授金紫光禄大夫。颜延之嗜酒放达,善诗文,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齐名,同为南朝著名诗人。

颜延之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也是一个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人。

南朝刘宋少帝景平二年(424),颜延之因触怒权贵受到了排挤,被贬黜为始安(今桂林)太守。在任职期间,他提倡恳荒,减免赋税,贷粮贷种,为桂林的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颜延之少年孤贫,从小就喜爱读书。他的诗文优美自然,冠绝当时。其诗文与谢灵运齐名,后人将其并称为“颜谢”。颜延之的诗歌还善于数典用史,精深富博。即使做了始安太守后,颜延之仍然手不释卷,经常读书写作。

桂林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这里洞奇石美,景致奇丽。独秀峰的东南麓有一个岩洞,像一座石室。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石窗、石桌、石凳都是巧夺天工,自然天成。

石洞的环境十分清幽,颜延之发现后,便披荆斩棘,开辟小道,经过精心修缮,把它辟为一处休憩之所。在公余之暇,颜延之经常来岩洞内读书作文。这就是现在独秀峰著名的景点,古今人们称之为“颜公读书岩”。

颜延之性情豪爽,放荡不羁,不趋炎附势,敢于直言。他对当时掌握朝政的刘湛、殷景仁的独断专行非常不满,因此逢人便斥责他们的恶行:“天下大事,应与大家共同商量,怎么能个人独断专行,太不像话!”

有一次,颜延之甚至指着刘湛的鼻子说:“我之所以得不到提升,名声不好,就是因为在你的部下当了差!”

刘湛听过颜延之平常的言论,现在又当面羞辱自己,非常恼火,于是便将他贬为永嘉太守。

后来,刘湛又见到他在永嘉写的《五君咏》,含沙射影,“辞旨不逊”,就将他削职还乡,“不预人间者七载!”所以,历史上都称颜延之是一个“好酒疏诞”、“每犯权要”、“不能斟酌当世”的人。

◎故事感悟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只有做人真诚、直爽,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虚伪、阴险的小人终将会遭到别人唾弃。刚正、真诚,是做人立身不可缺少的良好品德。

◎史海撷英

刘裕建立南朝宋国

东晋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初一,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讨伐篡晋的楚帝桓玄。

405年,刘裕击败桓玄,晋安帝司马德宗复位,任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兖州刺史、录尚书事,从此,刘裕完全掌控了东晋的朝政,权倾天下。

刘裕执政晋室后,于东晋义熙五年(409年)率军灭掉了广固(今山东省益都县)的南燕政权,随后又回师击败卢循。义熙八年(412年),又西攻盘据四川的谯纵,收服巴蜀。义熙十一年(415年),后秦姚兴病逝,姚泓继位,兄弟相残,关中大乱。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攻克长安,灭掉后秦,随后被封为宋王,受九锡。

元熙二年(420年),刘裕迫使司马德文禅让,自己即皇帝位,国号为宋,改元永初。至此东晋灭亡,中国开始进入南北朝时期。

刘宋初期,由于刘裕在晋朝末期收复北方的青、兖、司三州,大致拥有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的一个王朝。

◎文苑拾萃

和谢灵运诗

(南朝宋)颜延之

弱植慕端操,窘步惧先迷。

寡立非择方,刻意藉穷栖。

伊昔遘多幸,秉笔侍两闺。

虽惭丹雘施,未谓玄素睽。

徒遭良时诐,王道奄昬霾。

入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

吊屈汀洲浦,谒帝苍山蹊。

倚岩听绪风,攀林结留荑。

跂予间衡峤,曷月瞻秦稽。

皇圣昭天德,丰泽振沈泥。

惜无雀雉化,休用充海淮。

去国还故里,幽门树蓬藜。

采茨葺昔宇,剪棘开旧畦。

物谢时既晏,年往志不偕。

亲仁敷情昵,兴玩究辞凄。

芬馥歇兰若,清越夺琳圭。

尽言非报章,聊用布所怀。

彭汝砺立身当直言

◎刚正直言,立身方正。——格言

彭汝砺(1042—1096),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字器资,鄱阳历史上唯一的文状元。北宋英宗治平二年,彭汝砺二十三岁时中状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去世后被安葬在湖北省阳新县木港镇,其后代广泛分布于湖北阳新、大冶、黄石、鄂州、武汉等地。

彭汝砺一生为官,几经升谪,最高官职曾任过吏部尚书。

彭汝砺开始任职时是监察御史,主管对官员进行监督检查。就职以后,他秉着年轻刚烈的个性,以难得的胆识向朝廷上呈奏书,陈述了十件关于政治、经济、人事、农事等大事,他慷慨陈词,多为大臣们所不敢谈及的。

后来,由于揭发当时主管新政集市贸易的大臣吕嘉问借机贪污受贿、买官卖爵的事,得罪了权贵,两次被夺去官职。又因为前宰相蔡确被诬陷之事,彭汝砺秉公执言,为其辨析,再次获罪遭贬。而这次彭汝砺被贬黜,蔡确却是贬谪他的主要主持人。但他不计私嫌、坚持义理的态度,深为朝野人士所敬慕。

尽管在官途中多次受到挫折,但彭汝砺却毫不气馁,依然凡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对当时朝廷内外官场上下的侈靡腐败现象痛心疾首,认为非彻底揭发不可,结果竟然冒着生命危险,向皇帝上奏了《正身回俗疏》。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得罪了皇帝可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其结果,轻则丢官降职,重则有杀头之罪,弄不好还要株连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