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立:人贵自立
9452800000007

第7章 战胜自我,走向辉煌(2)

世界盲人组织的宗旨是:致力于盲症防治,提高盲人福利,使盲人能完全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提供国际论坛交流盲人工作经验。该联盟规定:出席世界盲人联盟国际会议的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人数中,盲人至少应占50%。

盲人兄弟自食其力

◎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甚至交给某一个两个人,自己一点也不动脑筋,只是相信别人,那太危险了。——巴金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由于先天性瞳孔闭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彭政杰和彭政顺两兄弟先天失明。为此,父母曾多次伤心落泪。为了不让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黑暗当中,父母请专家、访名医,走遍了全国的各大医院,也花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可仍然没有治好兄弟两人的双眼。

后来,他们的父母双双下岗了,家里的生活更是举步维艰。不久以后,父亲彭国春因患病而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也患有严重的克山病,一家人只能依靠低保和邻居们的救济维持生计。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辛的生活条件下,父母还是咬牙从全家的伙食费中省出点钱,为兄弟俩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有了这台收音机,小哥俩便了解了外面的缤纷世界和许多身残志坚的英雄人物,于是,兄弟俩也下定决心,一定要自立自强,做个身残志坚的强者,用心追逐光明。

到了上学的年龄,邻居家的小伙伴们都去上学了,政顺和政杰两兄弟也吵着要上学。父亲握着政顺持笔的小手,在纸上写了个“人”字。政顺摸着纸说:“爸爸,字在哪儿呀,我怎么没摸着呢。”

父亲的热泪夺眶而出,但他告诉孩子:“虽然你们看不到,但是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要走正路,要懂得知恩图报。”

此后,政顺和政杰每天都倚在家门口“听”小朋友们上下学,听他们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事,那神情简直如痴如醉。后来,父母得知市里有一所盲聋哑人学校,便将他们兄弟二人送去读书。知道自己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样上学读书了,兄弟俩心里非常高兴,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当政顺和政杰踏入他们期许已久的校园时,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生活的强者,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还要有战胜自我、拼搏进取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引导帮助下,兄弟俩先后加入了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不仅完成了文化课的学习,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尔滨职工医学院,成为该院中医按摩针灸专业的中专生。

在医学院学习的过程中,政顺和政杰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视力残疾,老师每次讲课写板书时,他们都只能默默地听,课后再请好心的同学为他们念笔记,然后再用盲文一字一句地抄下来。为了不占用其他同学的宝贵时间,俩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收录机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录下来,下课后再将录下的内容用盲文一点一点地记下来。长期的记录,兄弟俩的手被盲文笔磨出了一层厚厚的硬茧,盲文笔下的铁针也不知按断了多少根。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政顺和政杰两兄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并被送到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推拿科)进修。

又经过一年的临床实践学习,兄弟俩通过了卫生部门组织的医疗专业职称考核,获得了由省人事厅统一颁发的中医推拿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成为了真正的中医推拿医生。

2003年8月,政顺和政杰所在办事处和社区的干部听说兄弟俩有推拿技术,便多次来到他们家,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建议他们在小区的院里开一家盲人诊所,既方便小区居民按摩治病,还能缓解家庭的生活困难。

经过相关领导和邻居们的帮助,兄弟俩的诊所终于开起来了,这也令这个依靠低保生活的家庭出现了转机,他们也开始回报社会。

政杰和政顺对待患者服务热情周到,诊治耐心认真,而且收费还非常低,对有困难的患者或孤寡老人,还打折或者赊账缓收。所以附近许多居民腰腿疼都来找他们按摩。遇到行动不便的患者他们还主动上门服务。

这对盲人兄弟,就凭着自强自立的顽强性格和不断完善自我的上进心完成了他们的梦想,为我们编织出了一个美丽的“童话”。

◎故事感悟

双目被“封锁”了,但是彭政杰兄弟俩的内心没有被封锁,他们以乐观开朗的心态自食其力,他们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他们战胜了自我,走向了辉煌。我们也要以这种态度去对待生活和工作,这样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之所在。

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名残疾人

◎在我看来,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李金其

李金其是黑龙江哈尔滨人。幼年时期,李金其可谓是饱尝苦难。一场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使他几乎全身瘫痪,然而,这并没有击垮李金其。通过积极的治疗与坚持锻炼,他再次站了起来,但右腿仍然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让李金其最为感动的,是中学的班主任老师常讲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样,开启了李金其紧闭的心门,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随后,李金其凭借惊人的毅力,先后获得了学士、硕士学位,并最终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博士生。

1997年,李金其所在的国有化工厂突然倒闭,而立之年的李金其无奈地下岗了。但李金其并没有因此就怨天尤人,他开始自主创业,自筹资金创立了黑龙江鑫盛化工有限公司。这也是李金其的第一次创业。

根据以往对化工行业的了解,李金其将企业经营的方向锁定在生产聚氨酯材料上。这种材料具有绝热保温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新型建筑及热力管线等领域。

在创业的初期,李金其对聚氨酯的生产工艺并没有完全掌握。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常常拖着病腿到处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为了测试产品耐寒性,他在严冬时节还带队北上黑河、海拉尔、根河等地,在冰天雪地中做试验,一停留就是好几个月。

通过对野外试验数据的分析,李金其掌握了聚氨酯低温发泡的属性,使得聚氨酯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扩展。而李金其的这一发现,也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李金其的企业也逐渐获得回报。

李金其成功了,但他却常常忘记自己是个残疾人,还经常关心帮助自己身边的残疾人朋友。他认为,帮助这些残疾人走上独立自强的道路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李金其在佳木斯的贫困地区捐建了一所小学,还为宁夏农村的一户残疾人家庭翻盖新房,并送去彩电和冰箱等,同时还资助了许多残疾人大学生完成了学业。

自从2003年起,李金其每年都要为30多位贫困残疾人订阅报刊,而且逢年过节都去看望邻居的贫困老人,为他们购买年货。2007年底,李金其被评为全国首届肢残人“自强创业之星”。

对于自己今天的生活,李金其说:“肢体残疾就可以回避责任吗?不,绝对不能!责任是每个人都要承担的!自己的生命若对更多的生命担负起责任,这样的生命才是充实而美丽的。”

◎故事感悟

是啊,只要是有着顽强、自立的精神,残疾人和正常人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呢?李金其的成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相比之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省自己,更应该以李金其这样的人为榜样,使自己的生命也同样充实和美丽。

一把剪刀立家业

◎与其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格言

曲志华是哈尔滨市延寿县人,她的腿患有先天性的残疾。1973年,当时刚刚16岁的曲志华就离开了家乡,到延寿县服装厂当了一名学徒工。三年后,她成为这个工厂的正式工人。在这个厂,她整整干了10年。

1982年的冬天,曲志华带着她的两个女儿回娘家过春节。娘家的生活比较紧张,而曲志华一家四口人过日子,手头更拮据。怎样才能让家里过个好年呢?

曲志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家乡通河县的百货商店门口支起了一个裁剪摊。那阵子几乎天天都下雪,寒风刺骨,光着手干活,很快手就冻僵了。

为了可以多揽点活,曲志华一时都没有松懈。冷了,就使劲地搓搓手,或是把手伸到棉衣里暖暖,然后再继续做工。尽管这个手工活又苦又累,可收获还是比较可观的。十来天的时间,挣下的钱就相当于她两个月的工资了。

不幸的是,就在曲志华努力赚钱时,她所在的单位面临倒闭,丈夫也处于失业的边缘。曲志华想出来单干,可又有些犹豫。因为守着个单位就会有种群体的归属感,出来单干总有些不踏实。毕竟日子过得太苦了,所以经过认真考虑后,曲志华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在丈夫支持下,她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

1983年的3月份,她和丈夫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驮着码边机,天刚亮就出发了。路实在是太远,刚开始她还能支撑,越到后来越是跌跌撞撞,车子都翻倒好几次。就这样,夫妻俩赶了整整一天,跑了170多里路,直到天黑透了才算摸进了通河街里。到了家,她已经累得不能动弹了。

自主创业的生涯从此开始了。曲志华先是在一个小板棚里苦熬了三年,后来又在一个街道里盖了个活动板房,雇了缝纫工,取名为志华服装店。她在这里一干就是五年。

凭着精湛的手艺,曲志华让小店逐渐火了起来。有了一些积蓄后,她的眼界也放宽了,再也不肯满足现状。因此,她由开店到办厂,跨出了大大的一步。

1989年,曲志华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在延寿镇里买了五个门市房地号,随后接起了二楼,营业面积达到了230多平方米。

在经营厂子的过程中,曲志华深深懂得技术的重要性。以前还是小作坊时,她就抽时间放下生意到处学习。现在门面大了,她更是带着技术人员到处奔波,力求在技术上跟上潮流。曲志华带着技术人员在哈尔滨、大连、长春等地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系统地学习服装结构、造型设计、工艺流程及日本服装原型裁剪技术。在参观一些合资企业的过程中,她还用心观察、琢磨人家的管理方式。当年,日本式的严格管理让曲志华印象深刻。由于曲志华所运用的服装技术也是日式的,因此,曲志华给自己的店铺取了一个洋气十足的的名字:樱花服装店。

服装店的效益一天天地好起来。开始时,店里只有五六个员工,后来增加到二十多个,活还是干不过来。

到了1995年,曲志华又准备筹建一个服装厂。这对于她所在的县城来说,当时正处于各种类型的国营集体企业转停并轨,有不少职工下岗,都处于再寻出路的迷茫、阵痛状态。而对曲志华来说,始料不及的困难也随之而来:新盖了房子,可还没有设备,要让服装厂启动,困难重重。个别掌握一点小权力的人也开始来说三道四,想从她这里“割几片肉”。有限的资金全都投进去,又遇到阻力,曲志华一下子瘦了十几斤。

那时,曲志华真想放弃了,可眼看架子都搭起来了,无论怎么难,还是得咬牙坚持。在她的多方求助下,办企业的举动得到了县里的支持。

随后,曲志华又继续四处筹措资金。在各种压力的挤压下,曲志华终于病倒了。这时,她才真正体会到了自主创业的艰难。但是,曲志华天生要强的性格,让她在困难面前并未放弃,反而逆境更激发起了她彻底改变命运的决心。

凭着苦口游说,在亲友的帮助下,曲志华终于凑了十几万元的现金。特别令她感动的是,当时在水泥厂工作的宋世旺在曲志华找他借钱时,竟然二话未说,很爽快地借出多年积蓄的一万多元钱。这让曲志华十分感动,她更是下决心要把厂子办好。

凭着聪明和直觉,曲志华知道,要让自己的企业稳稳扎根,就离不开大众的信任,因此,曲志华首先从完善自身形象做起。她参加了省劳动厅高级服装师的理论实践测试,获得了高级服装裁剪师职称。

1995年的6月,经过申报和有关方面考核,曲志华又被评为中国服装设计师。

厂子刚办起来,曲志华就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服装商标。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过硬,曲志华还从大连高薪聘请教师,选择了30名年轻工人精心培训。几个月下来,她手下的技工不但技术过硬,而且对于外地名牌服装的工艺也都心中有底。

就这样,厂子的底气渐渐培养起来了,曲志华也终于充满自信地亮出招牌,她要靠实力,在竞争激烈的服装市场占一块地盘。

所有人都明白,想要做产品就要先有稳定的市场。曲志华成竹在胸,以延寿为基点,向周围县市辐射。经过分析,她认清当地的服装市场主要有三块,即社会零活、学生的校服和执法着装。她按市场搭配内部结构,组建了三个车间。第一个是服装设计裁剪车间;第二个是高档服装生产车间,主要生产高档西服、执法着装、宾馆迎宾礼服;再一个就是普通服装生产车间,主要生产学生校服和各种工作服。定向准了,政府又给予相应的扶持,企业走上了正轨。直到现在,这种基本的服务对象仍然是她企业的可靠客源。

企业在曲志华和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有了一定实力。随后,曲志华主动向县教委提出申请,承担了县聋哑学校初中毕业生的就业任务。学校不仅教授一技之长,更促成一些城乡青年命运的改变。

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才有机会得到上天的临幸。1998年9月12日的午夜,曲志华在熟睡中忽然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这是一个越洋电话,是日本的一个客户委托她为其培训缝纫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