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谦:谦乃受益
9454000000013

第13章 闻过则喜,善莫大焉(3)

仔细辨之,玄宗不由一惊:此曲正是自己昨夜所奏新曲《紫云回》,如何今日便已传入民间,而且吹得这般纯熟?此人从何得知?玄宗便悄悄派人找来吹笛者,他打量着眼前这位眉清目秀、相貌不凡的少年笛手,问道:“你是何人,方才吹奏的《紫云回》之曲从何而来?”吹笛少年答曰:“我乃李谟,家住东城,昨晚我在宫墙外的天津桥上赏月,听见宫中有人正吹此曲,我便在桥上插下小棍,记下了乐谱。后又吹奏练习,不到天明就吹熟了。”玄宗甚疑道:“你当我的面再奏一遍!”

李谟镇定自若,照原曲又奏一次,不仅吹得熟练而且技法得当,音色悦耳。玄宗皇帝精通音律,见李谟年少但确实是奇才,他问李谟道:“你拜师于何人?”李谟答曰:“龟兹乐师教之。”玄宗即刻将他留入宫中,担任宫廷乐队的首席横笛。

李谟留在宫中,深受玄宗的赏识。那时候,宜春院的歌女许和子歌喉婉转,玄宗便叫李谟单独为她伴奏。那笛声和歌声浑然一体,音色和谐。从此,李谟名声大震,不觉飘飘然起来,自认为技艺天下无敌。

有一年,李谟因事到达越州(今浙江绍兴)。那里有几个刚考取进士的读书人,慕名邀请他到当地名胜镜湖上泛舟吹笛。船到湖心,李谟在众人的渴求之下,吹奏起来。

李谟捧笛横吹,笛声初发,好似风云齐开,水明林秀,上下澄碧,有如仙乐!悠扬清脆的笛声在湖面飘荡,吸引了不少游客。一曲刚罢,船上的宾客齐齐惊诧赞叹,纷纷吹捧:“就是敬天神乐也无如此神韵啊!”应大家请求,李谟又吹了一首《凉州曲》。曲终,又赢得了满座的喝彩。可是,唯有一个叫独孤生的老者却无动于衷,一言不发。李谟不悦,认为他看不起自己,便上前说道:“老先生,请指教。”老者说:“请你再奏一遍《凉州曲》。”李谟心想:这老头久居农村,可能不懂音乐。他赌气又吹了一遍,老人微笑着说:“你吹得还不错,但笛声中杂有西域人声调,大概你跟龟兹人学过艺吧?”

李谟大惊:“老先生说对了,从前我的老师正是西域龟兹人。”老人又说:“还有,第十三段,吹错了调,你注意了没有?”李谟起拜曰:“老先生神绝,小辈无自知之明,本师虽是龟兹人,可我并不觉得笛音带龟兹腔调。十三段的错误,我更不清楚了,请您指教。”独孤生伸手取笛欲吹,李谟连忙更换一笛,用袖拂试后递给独孤生。独孤生接过一看:“此笛不堪使用,使用它只是粗通吹笛的人。”李谟赶忙将他最好的一支紫烟竹笛擦净,双手奉给独孤生吹。老人看了看这支紫烟竹笛子道:“此笛也不好,吹到转调之处,怕经不起振动而破裂,怕是你会舍不得吧?”

李谟说:“不怕!”老人便吹奏起来,这笛声时而悠扬婉转,时而响彻云霄,比起李谟来,不知高明多少。

船上的人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李谟更是面带愧色,恭敬不安地立在那儿不敢动。吹到第十三段时,独孤生停了下来,向李谟讲解他刚才吹的谬误所在。李谟完全敬服了,连连拜谢。当他吹到入声调时,乐曲转入快速高音区,只听“啪”的一声,笛子果然破裂了,因此未能曲终。李谟佩服得五体投地,再三拜谢老人的指点。

原来,老者独孤生是早年从龟兹来中原的西域艺人,后来隐居江南一带。第二天,李谟专门前去寻访时,独孤生已不见了。从此,李谟谦虚谨慎,练笛更加刻苦,技艺更加精湛,终于获得了“神笛手”之称誉。

◎故事感悟

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若是骄傲自满就会如井底之蛙,安于现状而止步不前。李谟正是认识到这点,羞耻于以前的自大,虚心请教老人,并在吹笛生涯中一直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才最终使自己的技艺更加精湛。这种谦虚的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需要继承并学习的。

◎史海撷英

唐代宫廷乐人

宫廷乐人是宫廷音乐活动的主体。唐代宫廷乐人的数量很多,据《新唐书》卷二十一《礼乐十二》记载:“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但是在今存的文献中,有关乐人的记载却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乐人身份低微,极少有“名垂青史”的资格,因此也只能在文献中寻得一点蛛丝马迹了。但能得文人只言片句记载的乐人,便都算得上是乐人中的佼佼者了。

唐代宫廷的音乐机构主要有太常寺、教坊、梨园等。

太常寺主要负责祭祀仪式音乐,兼有娱乐性音乐表演。初唐时期,太常寺乐户的数量很多,唐李峤的《上中宗书》中载:“又太常乐户已多,复求访散乐,独持鼓者已二万员,愿量留之,馀勒还籍,以杜妄费。”此后,太常乐人的数量有所减少,但仍然保持着相当的规模。但今可考者,却不过十数人而已。

教坊设立于开元二年。《新唐书》卷四十八《百官三·太常寺·太乐署》中记载:开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有音声博士、第一曹博士、第二曹博士。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优杂技。自是不隶太常,以中官为教坊使。可见,教坊主掌着宫中的娱乐音乐,乐种最为丰富,知名乐人也最多。

梨园因为设在当时长安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开元二年,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皇帝梨园弟子。”梨园弟子都是从太常乐工中精选出来的,有几百人之众,可谓阵容庞大。

◎文苑拾萃

李谟笛

(唐)张祜

平时东幸洛阳城,

天乐宫中彻夜明。

无奈李谟偷曲谱,

酒楼吹笛是新声。

齐白石衰年变法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征

齐白石(1864—1957年),湖南湘潭人。20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宗族排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集诗、书、印、画于一身,其艺术成就为世人叹服,而他那谨慎谦虚的人格魅力也极具特色。

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时,常出其不意地出题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面对此类提问,众弟子常常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先生却胸有成竹,侃侃而谈。1950年,《人民画报》社请年近九旬的齐先生画和平鸽,先生慨然应允后却又迟迟没有动笔。关门弟子娄师白惊问何故,先生说:“我以往只画过斑鸠,从未画过鸽子,不敢涂鸦啊!”后来,先生就专门买来鸽子放养院中,反复观察它的一举一动,边看还边对身边的弟子说:“一定要牢记,鸽子的尾巴有12根羽毛。”

齐先生为人谦虚,他对前辈画家的成就十分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先生对同辈画家也十分尊重,他常说:“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记者造谣说齐先生看不起徐悲鸿,他听后大怒,曾多次对人说:“悲鸿先生乃吾知己,画人画马冠绝一代,吾佩服之至!”

齐先生在国画创造上更是谦虚至极,善于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1920年前后,年近六旬的白石先生在国画创作上已有相当高的造诣,尽管不少人对他的作品恶意攻讦,但更多的人对他的作品爱不释手。在这种情况下,白石先生却总觉得自己作品还不理想,还应该精益求精,超越前人,显示新意。

一天傍晚,齐白石正在家中作画,忽然一位学者模样的人登门造访。这人正是才华横溢、技法全面、立意创新的大画家陈师曾。齐白石看到陈师曾亲自登门,不禁有点惶恐,忙说:“陈先生光临寒舍,鄙人不胜荣幸。”

陈师曾热情地说:“我在荣宝斋看到先生的画,特来请教。”

“不敢!不敢!陈先生是誉满京华的大画家,还请先生指教。”齐白石谦虚地说着,并拿出平时的绘画精品,请陈师曾指正。

陈师曾看到这些精品,不禁无限感慨,一边看画一边说道:“先生功夫很深,画品很高,深得徐渭、石涛、八大山人的精髓。然而,您如能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变通画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就锦上添花了。”

齐白石听到陈师曾这诚恳的话语,感动得连连点头:“感谢陈先生肺腑之言,使我豁然开朗。”说完,他站起来,在屋中低头踱了几步,然后,握住陈师曾的手说:“陈先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些年,我总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但总找不到症结所在。方才您一番指教,使我大彻大悟。过去画画我过于追求形似前人,而没有超然之趣。现在我决定大变,即使卖不出一张,困死京华,也绝不后悔。”

自此之后,齐白石闭门拒客,苦苦钻研,刻意变法求新。从1920年到1929年,年过花甲的齐白石通过十年艰难的探索,终于突破自己,超越前人,在艺术上创出了一条新路。

变通画法后的齐白石,摆脱了民间艺术形式中粗糙烦琐的成分,融合了文人画简炼隽永的笔墨,并创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笔入画,终于形成了形神兼备的特色和刚劲清新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画坛上自创了“红花墨叶”一派,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故事感悟

齐白石先生的谦虚态度,使其画艺更上一层楼;他的谦虚,又使其能博采众家之长,成为一代大师。已近花甲之年,先生在国画创作上仍保持谦虚求教的态度,接受陈师曾的建议,突破自我,从而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史海撷英

毕加索眼中的齐白石

齐白石的成功,与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家还不同,因为他从文人画家统治了数百年的中国画领域,以一个农夫的质朴之情、一颗率真之心,运用老辣的文人之笔,开创出了文人画坛领域前所未有的境界。这种境界也得到了传统文人阶层与广大平民百姓的赞许,从而确立了齐白石在画坛上的历史性地位。齐白石的画作充满了泥土芬香和生活气息,作品可谓达到了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统一、写生与写意的统一、工笔与意笔的统一,无限生机跃然纸上。

1956年6月,张大千曾去拜访毕加索。见面后,毕加索不说二话,而是搬出一捆画来,张大千一幅一幅地仔细欣赏,发现这些画作没有一幅是毕加索自己的,全都是临齐白石的画。看完后,毕加索对他说:“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神奇呀!齐先生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他还对张大千说,“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的艺术,你们中国的艺术……”“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西方一位大画师如此评价齐白石,可见齐白石的艺术水平之高。

郭沫若虚心求教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郭沫若(1892—1978年),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人。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蜚声海内外。他也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长春集》、《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