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友:患难知友
9458800000021

第21章 诤友多益(1)

信陵君赌坊酒家交贤友

◎酒肉朋友易找,患难之交难逢。——谚语

信陵君(?—前243年),姬姓,魏氏,名无忌,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信陵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安釐王时期官至魏国上将军,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论排位信陵君为四公子之首。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他窃符救赵,调动魏军迫使围攻赵都邯郸的秦兵退却,受到赵国上下的称颂。但他担心兄长魏王追究他窃取兵符的罪责,便在赵国长期地住了下来。

信陵君礼贤下士,广交好友,善识人才,天下闻名。留赵后,他依然四处招纳贤士,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当他听说赵国的处士(不做官的士人)毛公、薛公素有贤才,胸有谋略,颇有远见,便派人去召请。但毛、薛二人有意躲避,不肯来见信陵君。信陵君托人四处查寻,听说毛公藏身于赌徒之中,便一个人秘密地到赌徒中去察访,终于结识了毛公。又打听到薛公藏身于卖酒人家,于是又独自悄悄地到卖酒人家去寻访,终于也结识了薛公。

信陵君每天都与毛、薛二人促膝交谈,谈论天下大事。二人也是侃侃而谈,识见高远,睿智启人,让信陵君很是受益,于是将二位视为知己。

赵惠文王的兄弟平原君获悉信陵君不顾自己的身份,经常出入于赌徒之中和卖酒人家,就对自己的夫人说:“以前听说你的弟弟信陵君为人天下无双,今天看来,简直就是徒有虚名,实际上是个行为荒唐的人!”平原君夫人就将丈夫的一番话转告给了信陵君。信陵君听后不禁一笑,说:“看人识士,不能只看出身门第。我在魏国时,就听说了毛、薛二公的贤名英才,十分仰慕;来赵后,更是一直渴望拜识。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才不顾身份出入那些地方。既然平原君耻笑我,不愿与我这种行为荒唐的人交往,那我也该知趣地离开这儿了!”

平原君听说信陵君要离开,知道是自己说错了话,便亲自登门谢罪,盛赞信陵君知人交友的美德,并再三挽留信陵君。于是,信陵君仍然留在赵国,名望也更大了,许多贤人学士都慕名投到他的名下。

信陵君在赵留达10年之久。秦国见信陵君不再归魏,就乘机发兵攻魏。魏王急忙派人到赵国把信陵君请回国。可是,信陵君担心魏王不会原谅他过去的窃符之罪,所以不准备回魏国了。他还告诫自己的下人:有谁敢为魏王使者通报,立即处死!门客大多是跟随他离开魏国而在赵国定居的,他们也考虑到自己的利害,所以谁都不敢去劝说信陵君。

这时,毛、薛二公却不避杀头之险,挺身而出,坚决向信陵君陈述自己的意见。信陵君见到毛、薛二公很生气,责问他们:你们难道不知道我的告诫吗?你们是要置我于死地吗?毛、薛二公毫不畏惧,凛然正色地说:“公子知遇我等,视为知己,谊重如山;做真正的朋友,就要为朋友的大处着想。我们正是为公子的前途名誉才挺身冒死来谏的。请公子想一想,现在魏国有难而公子不愿救难,公子是魏国人,魏王是公子的兄长。假如秦军破了大梁,灭了魏国,那时公子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人呢?”这一番慷慨陈词说得信陵君顿然醒悟,内心也深受触动。他连连赞叹地说:“对啊!你们说得太好了,真是令我茅塞顿开的良师益友啊!”

于是,信陵君动身归救魏国。魏王见了信陵君,不仅不追究当时盗符之事,还把上将军的印信授给信陵君。信陵君接受任命后,派使者遍告诸侯。诸侯各国都听说魏国的信陵公子为将,觉得破秦大有希望,欣然同意遣兵协助。于是,信陵君率齐、楚、赵、韩、燕、魏六国联军,大破秦军于黄河之南,打退了秦国的大将蒙骜,并乘胜追击,直逼函谷关。

这样一来,信陵君更是威震天下了,人们都称他“天下无双”,称他的兵法为“魏公子兵法”。而信陵君自己却深感毛、薛二公在关键时刻的教导之情和能得到诤友良师的重要性。

◎故事感悟

信陵君礼贤下士,但在拯救国家的大事上却犯了糊涂。幸好得到知己好友毛、薛二公的劝诫,才得以成就他“天下无双”的美名。做真的朋友就要敢于直指朋友的错误,而不是阿谀奉承、谄媚好友!

◎史海撷英

信陵君的情报网

有一次,信陵君与魏安釐王正在下棋,北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正准备进入魏国边境。魏安釐王马上放下棋子,准备召集大臣商议对策。然而信陵君却劝阻魏安釐王说,这只是赵王在打猎,并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和魏安釐王下棋。此时的魏安釐王惊恐不安,无心再下。

不久,北方又传来消息,证实了信陵君的话。魏安釐王大感惊诧,问信陵君是怎么知道的。信陵君告诉魏安釐王,他的门客中有能深入探听赵王秘密的能人,可以随时向他报告赵王的行动。从此以后,魏安釐王更加畏惧信陵君的贤能,不敢将国事交予他处理了。

◎文苑拾萃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吕岱诚选诤友

◎我们要能多得到深挚的友谊,也许还要多多注意自己怎样做人,不辜负好友们的知人之明。——邹韬奋

吕岱(160—256年),字定公,广陵郡海陵(今江苏泰州市)人,三国时吴国一位开疆拓土的高寿名将。吕岱初为郡县小吏,汉末避乱南渡,投效孙权帐下,得到重用,先后被封为昭信中郎将、庐陵太守。吕岱一生统兵作战,到80岁还战于沙场,张承把他比喻为周朝初年的周公旦。孙亮继位后,吕岱官至大司马。256年,吕岱病故,终年96岁。他的儿子遵照遗嘱,以“素棺、疏巾”葬于高阳荡(今如皋林梓镇北)。

吕岱是三国时孙吴的将领,他一生屡立战功,80岁时还统兵作战。吕岱不仅以年高领兵出名,更以诚选益友著称。

吕岱很早就认识了吴郡的徐原,几次听徐原慷慨陈词,觉得他是富有正义感的人。后来又经过不断的接触,发现他志向远大,才略非凡,便同他交了朋友。吕岱知道徐原家境贫寒,就带衣物去看望。吕岱认为徐原可成大器,就经常同他促膝谈心,激励他尽忠报国。

在吕岱的推荐下,徐原做了官。因为他主持正义,又有才能,很快就被提拔为监察政务的侍御史。徐原为人心忠胆壮,有话直说,对吕岱更是毫不客气。只要吕岱做事不妥,他就前去劝阻,当面批评,毫不讲情面,甚至语言刻薄,不管你能否接受得了。吕岱呢,则认为这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他把徐原看成是一面不可多得的镜子,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形象,知道了哪是对,哪是错,也避免了很多大的过失。

有人很不理解地对吕岱说:“徐原对您太不留情了,亏您还推荐了他!”吕岱感叹地说:“这正是我尊重徐原的缘故啊!”

徐原去世了,吕岱哭得十分悲痛,对劝他的人说:“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徐德渊(徐原)才真正是我吕岱的益友啊!他死了,谁还能指出我的过失呢!”

后世人常赞美吕岱和徐原的真挚友情。

◎故事感悟

交友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正直的人喜欢与心直口快的人交朋友,因为他可以从朋友那里听到真话。吕岱不忌讳徐原的直言讽谏,反而更加尊重徐原,这才是对友谊最真切的理解!

◎史海撷英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和蜀汉的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222年,东吴的孙权占领了荆州,破坏了诸葛亮的隆中战略和刘备统一的条件。刘备如果想灭曹魏或孙吴,依照《隆中对》来说,他都必须夺回荆州,否则他只能依靠蜀道割据一方。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帝业,还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刘备都必须夺回荆州。但因他过于急切地想夺回荆州,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发兵了。

经过几次交锋,刘备和孙权的军队互有胜负。后来,吴国的陆逊采取了防守的战略,坚守不出。这一战略打乱了刘备速战速决的计划。因为蜀国位于丘陵地区,运粮十分不便;再加上当时的天气十分闷热,蜀军士气十分低落。于是,刘备就命令士兵驻守在树林的茂密之处,并且将营地连着驻守。陆逊认为机会已到,便发动了袭击,火烧连营七百里,最终打败了蜀军。

◎文苑拾萃

《天发神谶碑》

《天发神谶碑》也叫《天玺纪功碑》、《吴孙皓纪功碑》,俗称《三段碑》,传为皇象所书。

关于此碑,还有这样一个记载:264年,三国吴孙皓继帝位,由于他残暴昏庸,政局日益不稳。276年,国号改元天玺。为稳定人心,便佯称天降神谶文,以为吴国祥瑞。碑文被刻在一块巨大的矮圆幢形石上,立于江宁(今南京)天禧寺。后来,碑石断为三截,故名《三截碑》。也有人说这块碑乃是三块石头垒成的,并不是断裂。清嘉庆十年(1805年)三月,此碑毁于火灾。

这块碑的建立与迷信有关,而碑文的书写也很奇异。碑文虽为篆书,但不同于任何篆书面目,康有为曾惊叹它为“奇书惊世”。张叔未则说:“吴《天玺纪功碑》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

碑文中的书法起笔方重,有隶书的笔意,转折处则外方内圆,下垂处呈悬针状,森森然如武库戈戟,凌然而不可侵犯。后世的篆刻家都很受此碑启发,多取此碑的笔意入印。赵之谦“丁文蔚”一印便有此意味。后世认为,赵之谦的这方印还启发了齐白石,从而形成了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的齐派篆刻风格。

陆游赋诗激励辛弃疾

◎用蜜来诱你的不是好朋友,忠言逼谏你的才是好朋友。——格言

陆游(1125—1210年),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生在北宋灭亡之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陆游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晚年他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与辛弃疾都曾经有过颠沛流离的早年生活,都有爱国爱家的赤胆忠心,都有着奔放豪爽的性格,也都视恢复中原为己任。陆游曾有过火热的军旅生涯,辛弃疾更是有着万马丛中取敌将首级的壮举。陆游文采飞扬,是闻名天下的大诗人,辛弃疾也是才情出众,是南宋豪放派的一代宗师。不仅如此,两人还有一段忘年的友爱之交!

辛弃疾是山东历城人,21岁时参加了山东的抗金义军,并创立了名震中原的“飞虎军”。辛弃疾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他坚决主张抗金复土。

由于主和派的打击和排斥,辛弃疾曾在江西上饶一带湖旁度过了18年的退隐生活。1203年,南宋朝廷中专权的大官僚韩侂胄想利用抗金来巩固自己的权位,便起用了辛弃疾,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于是,辛弃疾以64岁的高龄去绍兴上任。

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已经80岁了,住在绍兴鉴湖旁,他和辛弃疾是好朋友。辛弃疾经常去拜访陆游,一道谈诗论词,一道议论国家大事。陆游从辛弃疾的杀敌誓愿中,感到心灵的慰藉;辛弃疾从陆游抗金不渝的信念中,受到战斗激情的鼓舞。两个人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友谊愈来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