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撷英
齐晋投壶
公元前530年,齐景公亲自到晋国,向刚刚即位的晋昭公祝贺。
在举行宴会的过程中,晋、齐的两位国君玩投壶的游戏。齐景公让晋昭公先投,晋国中行吴替昭公祝愿说:“我们有酒像淮河水一样多,我们有肉像水中高地一样丰富,我们晋君投中了,晋国就可以做统帅。”晋昭公一下子投中了,于是晋国的臣子们一片欢呼。
这投壶本来是个游戏,而晋国却用它来作为争霸的筹码,想以此来压住齐国。这时,齐景公拿过投箭,也祝愿说:“我有酒像渑水一样多,我有肉像山岭一样丰富,我投中了这支箭,代替晋君而强盛。”说完,一下投去,也投中了。
在这次宴会中,齐景公在象征性的较量上不甘心屈于晋国,这也正是他的政治抱负的体现。
◎文苑拾萃
成语“螳臂当车”
意思是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前进的车子。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必然导致失败。
《庄子·人间世》中曾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但在齐庄公的故事里,“螳臂当车”却是另外一个意思。有一次,齐庄公出门打猎,有一只螳螂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轮子搏斗。庄公问他的车夫:“这是什么虫子啊?”车夫说:“这是螳螂。它只知道进不知道退,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庄公说:“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于是让车夫绕道避开了它。这件事传开后,很多勇士都前来投奔齐庄公。
优莫反语劝赵襄子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
赵襄子(?—前425年),名赵毋恤。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他出生于五霸称雄的春秋末期,卒于诸侯兼并的战国早期。在位33年(公元前457—前425年),卒谥襄,史称赵襄子。
春秋末期,晋国的三家权臣赵、韩、魏联合起来,灭亡了国内最为强大的智氏。从此,晋国为三家所瓜分。
赵氏家主是赵襄子,他实现了父亲赵简子的遗愿,志满意得。他喜欢举行长夜饮,有一次,竟然连续五天五夜不停歇。他一边频频举杯痛饮,一边还洋洋得意地对左右的人说:“你们看,我确实是国中了不起的人物,我的酒量还真不错,一连饮酒五天五夜,却一点儿也没有醉!”
“主公豪饮,无人可及!”
“主公海量,旷古绝今!”
左右的人纷纷围拢上去,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
“哈哈哈!”赵襄子愈发感到飘飘然,眯着眼,又擎起了酒杯。
“不错,在当今,主公算是善饮的了。”站在旁边的一个伶人,名叫优莫,他慢悠悠地说道,“不过,依我看,主公还得再加一把劲呢。”
“为什么?”赵襄子有点莫名其妙。
“主公可曾听说过商纣王饮酒?”
“商纣王饮酒怎么样?”
“商纣王饮酒,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可真有气势;他举行长夜之饮,曾经连续不断地饮了七天七夜。大人您看,比起商纣王来,您岂不是还少了整整两天?”
赵襄子听了优莫的话,不禁浑身直冒冷汗,人也不觉清醒了一些,于是问道:“依你这么说,我是不是会像商纣王一样灭亡?”
“不会的,不会的,这个主公倒是尽可放心。”群臣纷纷发言。
优莫的回答出乎赵襄子意料之外,他问道:“只差两天就赶上纣王,不亡国还等到什么时候呢?”
优莫说:“那夏桀与商纣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周武。当今各国的国君,一个个都像夏桀,而主公您现在像纣王,这样看来,就是夏桀与商纣并存于世,那怎么会灭亡呢?”顿了顿,优莫又说,“不过,这样也是很危险的了!”
听了优莫这一番话,赵襄子神色凝然,不觉慢慢放下杯子,停止了饮酒。
◎故事感悟
优莫不从正面劝谏赵襄子,而是妙语反讽,不仅批评赵襄子,而且还谴责了那些骄奢淫逸、互相征伐、残民以逞的诸侯。桀、纣并存虽不能互相消灭,但因他们都是桀、纣一类的君王,终有一天要被消灭的。并不昏庸的赵襄子知道自己如不改正,祸乱将发生,将会像纣王一样自取灭亡,于是,他终于接受了优莫的讽谏。
◎史海撷英
赵襄子勤奋有成
赵襄子为赵鞅(即赵简子)的儿子,因母亲是从妾,所以他地位很低。但他从小就敏而好学,胆识过人。
有一天,赵鞅将训诫之词书于若干竹板上,分授诸子,要求他们认真习读,领悟其要旨,并告诉他们三年之后要逐一考查。然而,在考查时,他的儿子们,甚至连太子伯鲁,也都背诵不出,以至连竹板也不知遗失到何处了。只有赵襄子对竹板上的训诫背诵如流,而且始终都将竹板携藏于身,经常检点自己。于是,赵鞅开始重视赵襄子。
几年后,赵鞅召见儿子们,对他们说:“我将一个宝符藏在常山(今北岳恒山,在山西浑源县境内)之上,你们去寻找吧,先得者有赏。”于是,诸子乘骑前往。但他们谁也没有找到宝符,只有赵襄子说:“我得到了宝符。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所有。”
赵鞅听罢,非常高兴,顿时觉得只有赵襄子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赵氏大业难得的继承人。于是废掉了太子赵伯鲁,破例立赵襄子为太子。
◎文苑拾萃
赵氏孤儿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担任司寇的大夫屠岸贾图谋造反,决定首先消灭赵氏的势力,以控制晋国的政权。于是,屠岸贾借口赵穿(赵盾的族弟)曾刺杀晋灵公,其责任在于赵盾,便背着晋景公擅自发兵攻打赵氏,诛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人,灭了赵氏全族。
赵朔的妻子当时正怀有身孕,逃到王宫躲避,不久后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
后来,孤儿终于被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辗转救出宫去。为此,公孙杵臼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程婴则带着孤儿藏匿到山中。
15年后,在年高望重的晋大夫韩厥等人的努力下,晋景公为赵氏昭雪,平反了冤狱,发兵攻灭了屠岸贾,并尽灭其族,立赵武为大夫,恢复了赵氏的土地封邑。
苏代巧喻止干戈
◎闲时故把忠臣慢,差时不听忠臣谏。——《宋史》
苏代(生卒年不详),战国时纵横家。东周洛阳人,苏秦族弟。初事燕王哙,又事齐愍王。还燕,遇子之之乱,复至齐、至宋,燕昭王召为上卿。
苏代是战国时期名士苏秦的弟弟,也是一位著名的纵横家。
有一次,赵惠文王要攻打燕国,燕王就让苏代去劝阻赵王。苏代知道,如果发生战争,对赵、燕两国都没有好处,于是决心劝阻赵惠文王改变这个主意。
见到赵惠文王后,苏代先不提战争的事,却对赵惠王说了一件他在易水河边看到一件新鲜事:
有一只很大的河蚌,正张着壳在河边晒太阳,柔和的阳光照在它白嫩的肉上,真是舒服极了。可是,从河蚌的后面偷偷地走来一只精瘦的鹬鸟。它这时十分饥饿,举起尖利的长嘴巴,向河蚌露出壳外的鲜嫩的肉一口啄了过去。
河蚌受到突然袭击,急忙夹紧坚硬的外壳,把鹬鸟的长嘴巴牢牢地夹住了。
鹬鸟做了一番挣扎后,一点用都没有,河蚌的硬壳越夹越紧,于是恨恨地想:“河蚌呀河蚌,你不要这样凶狠,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不是要干死渴死吗?我就等着吃你的死蚌肉了!”
河蚌的那一块嫩肉依然在鹬鸟的长嘴巴里,十分疼痛,可它也不甘服输嘲笑鹬鸟说:“你要吃我的肉,我就要你的命!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也非干死饿死不可!”
它们两个吵个不停,谁也不肯让步。
就在这时,有个渔夫远远地看见了这边的动静,就疾步跑过来,伸手把它们两个都逮住了,放进了鱼篓。鹬鸟和河蚌成了渔夫的囊中物,后悔也来不及了。
赵惠文王听了这个故事后,觉得很有意思。苏代趁机转入正题,说:“我听说大王要出兵攻燕。燕赵两国国力相当,赵国在几年内不可能把燕国打败,势必长期相持下去。强大的秦国看见燕、赵都疲惫不堪,一定会像易水边的渔夫那样趁机从中渔利。这对赵国又有什么好处呢?所以,发兵攻燕的事还请三思而行啊!”
赵惠文王恍然大悟,恳切地说:“我们不能做鹬和蚌那样的傻事,而让秦国得利。出兵燕国的事以后就别提了!”
◎故事感悟
在列国纷争的形势下,纵横家们能够纵横捭阖,说服人主,全靠对天下形势的精确分析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在这个故事中,苏代没有直接劝阻赵王进攻燕国,而是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赵、燕相争秦国必然得利的道理,比喻之巧妙令人赞叹,难怪会说服强势的赵惠文王。
◎史海撷英
苏代妙计救西周
春秋时期,楚国攻打韩国的雍氏(地名),韩国便向西周调兵征粮,这让周天子感到很苦恼。苏代说:“臣能替大王解决这个难题,而且臣不但能使韩国不向西周调兵征粮,还能让大王得到韩国的高都。”
于是,苏代前往韩国,拜见相国公仲侈说:“楚将昭应曾对楚怀王说:‘韩国因连年征战,没有力量固守城池。如果我军攻打韩国的雍氏,用不了一个月就可以拿下。’如今楚国围雍氏已有五个月,可仍然没能攻下,这证明楚国已经疲惫不堪,而楚王也开始怀疑昭应的说法了。现在,相国竟然向西周调兵征粮,这不就明明在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了吗?昭应知道后,一定会请楚王增兵包围雍氏的,雍氏就更守不住了。相国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西周呢?”
公仲侈很生气地说:“我不向西周调兵征粮已经够好的了,凭什么还要把高都送给西周呢?”
苏代说:“如果相国把高都送给西周,那么西周一定会与韩国交好。只要用一个贫困的高都,就能换一个完整的西周,相国为什么不愿意呢?”
公仲侈照办了,楚国无奈,只好退兵而去。
◎文苑拾萃
经苏秦墓
(唐)贾岛
沙埋古篆折碑文,六国兴亡事系君。
今日凄凉无处说,乱山秋尽有寒云。
淳于髡诚谏齐威王
◎进谏为公,纳言为民。——格言
淳于髡(约公元前386—前310年),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省龙口市)人。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淳于髡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长期活跃在齐国的政治和学术领域,上说下教,不治而议论,曾对齐国新兴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对齐国的振兴与强盛,对威、宣之际稷下之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战国时期,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但言语能力十分强,能言善辩。每次出使其他国家时,都从来没有受过羞辱。下面两个故事,说的是他向齐威王进谏的故事。
齐威王在位期间,很喜欢说隐语,又喜欢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结果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齐王身边的近臣都不敢进谏,于是,淳于髡就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
他对齐威王说:“都城中有一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
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
于是,齐威王就诏令全国72个县的长官全都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从此竟然维持长达36年。
成语“一鸣惊人”的典故,就出自齐威王的这句话,“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公元前371年,楚国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赵国派兵救援,并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
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么?”
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
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词吗?”
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
于是,齐威王又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赵王拨给他10万精兵、1000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夜退兵而去了。
齐威王非常高兴,在后宫设置酒肴,召见淳于髡,赐他酒喝。齐威王问他说:“先生喝多少酒才醉?”
淳于髡回答说:“我喝一斗酒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
齐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还能喝一石呢?能把这个道理说给我听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