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看出,郤缺是一位十分成熟的政治家。他的这种政治思想后来被法家用“刑赏二柄”来表述,秦汉以来的封建政治家则用“恩威并施”表达了同样的内涵。
◎文苑拾萃
成语“相敬如宾”
这个成语专用于形容夫妻关系,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这个典故出于《左传》中郤缺的故事。
郤缺未被任用时,在田里除草,他的妻子把午饭送到田头,恭恭敬敬地双手把饭捧给丈夫,丈夫庄重地接过来,毕恭毕敬地答礼后再用饭。妻子在丈夫用饭时,恭敬地侍立在一旁等着他吃完,才收拾餐具辞别丈夫而去。
这个场景被胥臣看见了,胥臣认为郤缺是个有德之人,就力排众议,努力向晋文公推荐他。
时至今日,“相敬如宾”仍然是人们推崇的夫妻关系的最佳境界。
樊姬谏楚王
◎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唐·孔颖达
樊姬(生卒年不详),楚庄王的夫人。
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登上王位之后,非常喜欢打猎。樊姬经常规劝楚庄王,可是楚庄王依然我行我素。于是,樊姬就拒绝食用禽兽肉。
此后,楚庄王逐渐改正了过错,处理政事也很勤敏。有一段时间,楚庄王上朝时,散朝都很晚,樊姬便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应该饥饿疲倦了吧?”
楚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
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指的谁啊?”
楚庄王说:“是虞丘子。”
樊姬听了,掩着嘴笑起来。楚庄王奇怪地问:“你笑什么呢?”
樊姬说:“虞丘子算得上是贤臣了,但不能说是忠臣。”
楚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曾派人到郑国、卫国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良的有两个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个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的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固守私情蒙蔽国事,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在担任楚国丞相的十余年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其实是在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的进身之路呀。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哪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适宜的吗?”楚庄王听后很高兴。
第二天,楚庄王就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孙叔敖推荐给楚庄王。
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后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
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功劳。”说的就是这些情况。
◎故事感悟
楚庄王能够有樊姬这位夫人,真是他的福分。樊姬不但贤惠,而且聪明,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樊姬在历史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女人。楚庄王能够听从她的劝告,也是难能可贵的。
◎史海撷英
樊姬登正宫之位
楚庄王要从自己的妃子中选出一位正宫夫人,于是限令三天内每个妃子都要进献一份礼物,以最能迎合庄王的需要者中选。众妃都忙着筹办礼物,唯独樊姬毫无准备。
三天时间过去了,众妃子都争先恐后地献出自己的珍贵礼物,而樊姬却两手空空。庄王就问樊姬:“你给我准备的礼物呢?”
樊姬说:“大王,说实话吧!给您准备礼物的事,我想都没有想过。”
庄王很诧异,又问:“难道你不想做我的正宫夫人吗?”
樊姬点头道:“我想请大王听妾一言,您说过送礼物须是目前大王最需要的。大王眼前需要什么呢?除了立一位正宫夫人外,难道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楚庄王觉得她说得有理,就立了樊姬为正宫夫人。
◎文苑拾萃
春秋战国门·樊姬
(唐)周昙
侧影频移未退朝,喜逢贤相日从高。
当时不有樊姬问,令尹何由进叔敖。
优孟哭马谏楚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优孟(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楚国宫廷艺人。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荆州人。从小善辩,擅长表演,常谈笑讽谏时事。
楚庄王养了好多马,其中有一匹他最喜爱。他给这匹马穿上五彩缤纷的锦衣,把它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让它睡在有帷幕有绸被的床上,拿切好的枣干喂它。可惜,这匹马越来越肥,享了没多久福,就腿一蹬断了气。
这让楚庄王非常伤心,对大臣下令说:“你们快去找天下最好的棺材把它装进去,外面还要套上一个好椁,而且要用大夫的礼仪埋葬它。”
大臣们劝谏道:“大王,怎么可以把大夫的礼仪用在畜牲身上呢?”
楚王脸一沉,说:“谁敢再来劝我不要厚葬马,我就杀死他!”大臣们一个个缩着脑袋,不再吭声了。这时,宫殿艺人优孟来到了宫殿门口,放声痛哭。楚庄王奇怪地问:“你哭什么呀?”
“我哭马呀!”优孟边哭边说,“这匹马是大王您最心爱的。我们堂堂的楚国,有什么样的事办不到呢?只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还是太亏待它了。我看应该用君王的礼仪埋葬它才对呀!”
庄王问:“怎样用君王的礼仪来埋葬它?”
优孟答道:“臣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玉做棺材,外面再套上文梓木做成的大椁。派士兵们挖大坑,叫百姓们运土。然后,让齐国和赵国的使节在前面陪祭,韩国和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护卫。安葬完毕之后,再为它建立祠庙,用猪、牛、羊各一千头的太牢礼来祭祀它,并且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进行供奉。诸侯各国如果听说大王这样厚待马匹,都会知道大王把人看得很低贱,却把马看得很重。”
楚庄王听到最后才明白,优孟哪里是哭马,而是用巧妙的语言来劝自己不要太看重马。他觉得自己错了,叹了口气说:“难道我的过错竟是这样的严重吗?你觉得该怎样处置这匹马呢?”
优孟说:“请大王把这匹马当作六畜来埋葬——在地上挖个土灶作为棺木的外套,用铜铸的大鼎作为棺木,用姜、枣、粳米为祭品,用大火把它煮熟煮烂,最后埋葬在人们的肚皮里。这就是最好的处置办法。”
楚庄王不想让天下人一直议论这件事,于是就让掌管膳食的官员处理了这匹马。
◎故事感悟
优孟劝君主,把真理发挥到了荒谬的地步,让楚庄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终改正错误,没有酿成大错。
◎史海撷英
优孟巧助孙叔敖之子
楚国宰相孙叔敖去世后,他的儿子穷困潦倒,不得不靠给人背柴度日。优孟知道后,缝制了类似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给自己穿戴上,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
楚庄王举行酒宴,优孟穿戴一番,上前敬酒祝寿。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复活了,要任命他为宰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商量,三天以后再来就任宰相。”
三天以后,优孟来了。庄王问:“你的妻子说了些什么呢?”
优孟答道:“我妻子说,楚国的宰相不值得做。孙叔敖身为宰相,忠诚廉洁,所以楚王才得以称霸。现在他死了,他儿子却连立锥之地都没有,穷得靠背柴维生。做官贪赃卑鄙的,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怕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想做个清官,奉公守法,尽忠职守,穷困潦倒,清官又哪能做呢!
庄王听了优孟的话,感到十分惭愧,便向优孟道歉,并马上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的400户封给他,用来供奉孙叔敖,后来传了十代都没有断绝。
◎文苑拾萃
《史记》中的《滑稽列传》
“滑稽”一词出自《史记》。“滑”音同“骨”,流利、润滑之意;“稽”,停、留止之意。滑稽,形容圆转自如。滑稽者,思维敏捷,言辞流利,诙谐幽默,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劝谏国君颇为见效。
淳于髡、优孟、优旃等是《滑稽列传》中的著名人物,作者说他们“不流世俗,不争势利”,而“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晏婴谏君有方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齐庄公(?—前548年),姜姓,吕氏,名光。公元前553—前548年在位。本为齐灵公太子,但灵公却为了立宠姬所生的公子牙而派他出守即墨,并改立公子牙为太子,还为了除掉他而攻打鲁国。后来灵公病重,大夫崔杼、庆封等从即墨将他迎回,杀死公子牙母子,齐灵公闻变吐血而亡,太子光即位,是为庄公。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晏婴春秋》一书里记载了近百个晏婴劝谏国君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他的智慧超群,语言也极有特色,或锋芒毕露,或非常含蓄;或严肃庄重,或滑稽幽默。他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都取得了最佳的效果。
一天,晏婴听说齐庄公在花园里与妃子们下棋,就去求见庄公。庄公见来了一位棋坛高手,就撇下妃子请晏婴与他对弈。
晏婴身任齐国相国,这次来见庄公,是有要事的。国君要他下棋,他只得按下话头不提,在棋盘上猛打猛冲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就吃了庄公不少棋子。庄公沉着应战,慢慢地转败为胜,赢了晏婴一局。
庄公知道晏婴一向棋艺高超,今天为什么败得这么快呢?因此就问晏婴:“相国文韬武略,满腹才学,帮助寡人治理国家都驾轻就熟,为什么这局棋下得如此糟糕呢?”
“臣有勇无谋,输给国君是情理中的事。”晏婴用手指着棋盘说,“下棋是这样,管理国家也是这样,臣已经很难胜任相国的重任了。”
庄公吃了一惊,晏婴可是一位很有名望的重臣啊,今天为什么说出这样泄气的话来呢?猛然间,庄公觉得这是晏婴在委婉地批评自己偏爱勇力而不重视仁义的做法,脸上不由微微泛红。
这些年来,由于庄公偏护那些武将,使他们滋长了骄傲情绪,傲视百官。而一些有见识有作为的文臣却得不到重用,官风民风也日益败坏。不少大臣曾劝说过齐庄公,但他却怎么都听不进去。今天,晏婴的一句话倒使庄公警觉起来,他很想听听晏婴对重用武夫的看法,于是坦率地问道:“请相国实话告诉我,古时候有没有哪一个国君单单依靠勇力能够安邦治国的呢?”
晏婴回答说:“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侈、大戏,殷朝末年有勇士费仲、恶来,这些人都能日行千里、力擒虎豹,可他们却无力挽回夏桀、殷纣的灭亡。夏、商的覆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光靠勇力而不讲仁义,没有一个不失败的。”
庄公仔细体会晏婴说的话,认为他说得很对,就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感谢晏婴的中肯批评,表示以后一定要重视仁义。
两人又重新下起棋来。这次晏婴不再是猛打硬冲,而是精心布局,进退有致,庄公很快就抵挡不住而节节后退。“同样一个晏婴,为什么两局棋的下法完全不一样呢?”庄公心里思忖着,猛然间,他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这是晏婴用下棋来教育自己改正错误!
公元前522年,齐景公得了很严重的皮肤病,不久又转为疟疾,整整一年都没有痊愈,前来探视慰问的各国使者络绎不绝。齐景公的宠臣梁丘据等人说:“这次国君得病,我们拿出最丰厚的祭品来祈求鬼神消灾免祸,可君主的病却是有增无减,这是负责祭祀、祷告的祝史们用心不诚所致啊。别国不了解情况,还以为我们祭品不丰、不敬鬼神呢!现在应该杀掉为首的祝史,也好对各国使者有个交代。”齐景公听后颇觉顺耳,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晏婴。
晏婴听完后,说:“早年在宋国召开弭兵大会时,楚大夫屈建就曾向晋大夫赵武询问已故晋国名卿范会的德行。赵武答道:‘范氏治家井井有条,为政不讲私情。他家的祝史祭祀时总是如实地向鬼神诉说,毫无愧怍之色。因为家中没有彼此猜疑之事,祝史也从不向神灵诉求什么。’屈建就把这番话告诉了楚康王,楚康王慨叹地说:‘范会治家理政使神人无怨,他能辅佐国君称霸诸侯真是理所应当啊!’”
景公迷惑不解地说:“现在正谈想杀祝史的事,你怎么扯得那么远呢?”
晏婴回答:“一个有德之君,国事、家事俱不荒废,鬼神、人民都无怨声,一举一动不违礼制,这样祝史言辞诚信,无愧于神灵,国家也会因此而得到福祉。但是在昏君那里,内外邪僻,上下怨恨;沉迷声色,放纵私欲;摧残民力,聚敛不休;暴虐成性,肆无忌惮;不顾谤言,一意孤行。这时,如果祝史如实地告知鬼神,就等于是暴露国君的罪行;可如果隐恶称善,那就是欺骗神灵。祝史们进退维谷,左右两难,只好虚言媚神,于是鬼神降祸,国无宁日。刚才我举范会‘神人无怨’的事例,就是想说明道理比祝祷更为重要啊!”
景公又问:“那么应该怎样做?”
晏婴说:“不可滥杀祝史。看看当今齐国的状况吧:山林湖泽之利都被官府垄断;境内关卡重重,关吏肆意盘剥;世袭贵族,强购民物,大兴土木,丧尽廉耻;国家政令无常,横征暴敛;宫中妻妾,恃宠跋扈,巧取豪夺于商市;左右小臣,狐假虎威,发号施令于边。百姓痛苦万状,无不诅咒国君。祝祷如果有益,诅咒岂能无损?在齐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诅咒者该有多少?宫中几个祝史再有本领,怎敌得过这么多人的诅咒?国君还是缓杀祝史,赶紧勤俭治国吧!”
齐景公听后心悦诚服,便下令取消山泽之禁和关税,减轻百姓的负担。
◎故事感悟
齐庄公任用武夫,不重仁义,晏婴以下棋为喻,说明只用武力、不施仁义会招致失败。晏婴没有直接批驳齐景公,而是用逻辑上的归谬法把他的错误归入极端,使齐景公省悟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在幽默中含有机智。晏婴的故事说明,巧妙的说理方式比直接的说教更有力量,更能让人愉快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