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防骗自助100招
9539300000023

第23章 上学、求职陷阱(2)

外地来京求职的小芳在招聘报纸上看到一则高薪诚聘服务员的招聘信息,被广告中承诺的高薪所吸引,按照对方提供的地址前去应聘后,发现对方根本不是简单的饭店,而是一家夜总会。

一名自称人力资源部经理的男子看到小芳的形象、气质不错,表示公司非常希望小芳能够加入该团队,还详细询问了小芳的身高、体重,甚至是三围。

这令小芳起了疑心,她怀疑这家夜总会招聘的并不是一般的服务员,便对广告中承诺的2万元薪水提出了质疑。该负责人暗示,如果愿意从事特殊服务,拿到的就不止2万元,并表示工作内容不是简单的端菜送饭,而是要陪客人吃饭、喝酒、跳舞,工作时间为晚上。

很多“高薪诚聘”的诱人广告背后,往往隐含着的是不良职业陷阱,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误入其中。“高薪诚聘”的行骗对象主要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的求职者,以及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从目前来看,打着高薪名义招聘的不良职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色情服务业,比如广告中声称的高薪诚聘男女公关、酒吧服务生、服务小姐等,从这些广告信息中,大家就可以读到一些暧昧的成分,然而,有些求职者却难抵挡高薪的诱惑,冒险一试。

另外,还有一种是传销。打着高薪的幌子,诱骗求职者,加入传销组织,也是常见的招聘陷阱。这类招聘广告中常会出现这样的话语: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月薪就能拿到5000元。随着业绩的增加,工资将逐月增长,让你实现买房买车的梦想……

其实,要识破高薪诚聘的骗局并不难,这类招聘一般门槛设置不高,面试的程序也非常简单,求职者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高薪。看到这类广告后不要急于上门应聘,不妨先通过电话等方式全面打听对方的情况。只要大家记住:天下掉不下馅饼,就不会上了高薪诚聘的当。

防骗指南:如何识破假招聘广告?

大家在求职找工作时,一定要有识破假广告的慧眼,才能防止上当受骗,以下就是常见的假招聘广告。

一、联系方式模糊的招聘广告。

招聘联系方式模糊,仅有邮箱、手机号码,没有固定的办公电话,这样的公司一般规模不大,很有可能是作坊式公司。

二、长时间招聘。

有些招聘广告中会注明这样一句话:本招聘广告长期有效,且报名不受限制。

三、招聘人数众多的广告。

有些招聘广告一次招人过百,岗位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一线贯穿,除非新建公司,否则,这样的公司多有问题。

四、无工资的招聘广告。

有些招聘招的是销售人员,不过却没有底薪,员工的工资完全靠提成。

五、招聘高端人才。

有些招聘广告会打出招聘部门主管、总经理、财务总监等职位,其实,这些都是难以兑现的,这是典型的“高招低用”。

六、随处可见的招聘广告。

有些招聘广告贴在马路边、电线杆、私人住宅,甚至是公共厕所的墙上,这些招聘公司大多是为了捞取不菲报名费。

七、为做广告而进行的招聘。

有些公司花大篇幅介绍自己的公司,而招聘的人员却很少,这大多是公司行广告之实。

八、需要交咨询费的广告招聘。

有些公司打出的招聘条件非常低,又不透露公司的细节,求职者面试时,需要先交纳一笔咨询费,这多是靠信息费过日子的中介公司。

九、色情式招聘。

有些招聘广告打着急招“公关先生”“公关小姐”“服务小姐”“服务生”等字样,从事的大多是见不得光的工作,千万不能去应聘。

92. 面试骗局

接到面试通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提醒求职者,有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面试通知都是好消息,因为它有可能是骗子们布下的陷阱。那么,面试中会遭遇哪些骗局呢?

一、窃取求职者劳动成果。

比如有的软件公司以招聘程序员为名,要求应聘者参与笔试,然而,每个应聘者拿到的题目都不相同,这是因为几个应聘者的题目组合在一起,正好合成一个项目。当这些应聘者参加完笔试之后,公司却不会录用任何一个人。这种打着招聘的幌子,实则是公司在窃取求职者的劳动成果。

二、名不副实的工作岗位。

有些公司要招聘业务员,但因为这份工作辛苦,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于是,公司在招聘广告上将招聘业务员改成“储备干部”,以吸引求职者【详细介绍请看《“储备干部”骗局揭秘》】。

三、变相销售。

有些工作会以上岗前需要培训为由,要求员工购买学习资料,求职者在购买学习资料之后,却发现购买的资料与上岗毫无关系,只不过是公司变相销售的手段。

四、上岗前需要交纳培训费。

有些公司要求应聘者先到某职校付费参加培训,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然而,往往是培训结束后,却被告知条件不符、岗位已满,不予以录用。

五、以见习岗位为名打擦边球。

有些公司在招聘时,明确月薪是多少,但录用后,却与员工签订“见习协议”,每月仅支付非常少的“见习补贴”。

六、以达不到要求为名克扣工资。

员工在入职之初,公司明确月薪,然而,到了工资结算日,公司却以员工没有达到要求为由,克扣工资。比如业务员,每个月都有业绩要求,达不到业绩要求,就要被克扣工资。

七、“隐身面试”诈骗钱财。

求职者去公司指定的地点去面试,对方却不见踪影,声称自己就在远处观察求职者,然后,再通知求职者通过了面试,要求求职者交纳服装费、保证金等,钱骗到手后,人去楼空。

防骗指南:如何识破电话面试的骗局?

“电话面试”是一种新型的求职骗局,骗子们以“电话面试”的方式告知求职者通过了面试,骗求职者来到异地,从而限制求职者的人身自由,诈骗钱财。那么,如何识破这种骗局呢?

一、招聘速度过快。

骗子们抓住了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情,很多求职者在接到面试电话,尤其是大公司、大集团的面试电话后,会异常兴奋。

要知道大公司、大集团面试通常不会是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的,也不可能两三天就能决定下来,要员工立马上班。一般正规公司招聘、面试、培训全过程往往需要一两个星期,过于神速的招聘大家要多加小心。

二、没有投递简历,却要求去面试。

一些应聘者受骗之后,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往这个公司投过简历,如果应聘者之前发现了这个问题,骗子们则会说是从其他公司共享的求职简历。接到此类电话,最好查询一下该公司是否通过正规的求职网站发布过招聘信息。

三、正规公司的联系方式不会是小灵通。

通常情况下,招聘单位通知求职者面试时,都会用办公室的座机,即固定电话,而且往往带有公司介绍的彩铃。如来电显示的是手机,或者小灵通,就应该提高警惕,骗子们一般都通过小灵通联系,让人们误以为是座机号码。遇到此种情况,大家可以拨打114查询。

93. 女生求职当心遇色狼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找工作不容易,有些人为了找份好的工作,轻易相信了别人,不仅没找到好工作,反而被骗,尤其是女生,失身又失财。前不久,小王就遇到了这么一档子事。

小王为了找工作,把个人简历发到了某人才网站,为方便联系,她在个人简历上写上了手机号码。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某电子公司人事部的邹经理的来电,他说已看过小王的简历,说他们公司正在招聘人事文员,包吃包住每个月给2600元工资,叫小王第二天到该公司面试,还要她来时一定要保留好车票,到时给报销。

第二天,小王立刻前往电子公司,却没有见到所谓的电子公司,便拨通了邹经理的电话,邹经理告诉她,公司已经迁址,要她在原地等他,他立马过来接她。不大一会儿工夫,一个仪表堂堂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她的面前,来人便是邹经理。

邹经理说自己要赶一个饭局,不能立刻回公司,便打着小王去了一酒店。在饭桌上,小王见到了公司的李总和一个客户,几个人轮番夸奖小王,并不停地劝酒。几杯酒下肚之后,小王的意识就变得不清醒了。

等小王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中午,可她却发现自己赤身裸体地躺在酒店的床上,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手机以及现金都不翼而飞了,小王顿时失声痛哭起来。后来,在保安的帮助下,小王报了警。

每年年初或者大学生毕业的季节,总会有不法分子利用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求职心切的特点,企图骗财骗色,而往往会有很多毕业生,尤其是女生轻易上当。建议女生在求职面试的时候,不要单独前去,最好有个伴,万一遇到突发情况,也能有个照应。

防骗指南:领导请吃饭,该怎么办?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找到一份好工作更难,有些女生求职心切,希望通过“陪酒吃饭”去叩开求职之门,也有些女生求职时没有警惕心,认为无非就是吃个饭,却没有意识到背后可能潜藏的一些危险信号。甚至有些女生想利用女性魅力达到求职的目的,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这并不是“潜规则”。要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女生首先要学会自尊自爱。

在求职中,倘若单位领导发出私下吃饭的邀请,最好有信得过的熟人陪同。发现对方有诱惑、威胁的行为,可以装作打电话等,以手机录音等办法保存证据,以保护自己。吃饭时,若发现对方有自己无法接受的不轨行为,一定要严词拒绝,不能因顾忌可能会失去工作而不拒绝。

总之,女生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绝不能为了工作,牺牲自己。

94. “储备干部”骗局揭秘

目前,“储备干部”这一职位不仅活跃于网上,还频频出现于眼下一些招聘会中,吸引着众多大学毕业生竞相角逐。然而,“储备干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呢?这里面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小郑毕业于一所医药院校。今年6月份,他看到这样一则招聘广告,一家医药公司声称要招收“储备干部”。招聘人员告诉小郑,“储备干部”就是作为储备人才招进单位,通过系列的培训和锻炼,最终成为企业的中层甚至高层管理人员。听到这一解释,小郑欣然前往。

进了公司后,公司先让小郑熟悉一些药品的基本特性和功效。一个月后,公司给他的任务就是到一些医疗机构推销药品。这让小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哪里是“储备干部”,明明就是推销员。公司解释说,这是对他的锻炼,没有这个过程,是不能成为管理人员的。小郑听后,觉得有些道理,就硬着头皮,每天在一些医疗机构奔波,但业绩不佳。

工作三个月后,小郑向公司提出签订劳动合同,要求公司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但遭到拒绝。公司方面表示,不会提供相关的保险,员工的工资多半要靠业绩,也就是说,谁推销的药品多,谁拿的钱就多。听到这里,小郑顿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很快就辞职了。

“储备干部”这一职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再加上招聘会上大部分岗位都需要工作经验,留给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很少,而“储备干部”因为没有过多的经验要求,所以,成了很多毕业生的热门选择。

然而,求职者在入职之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储备干部”并不是公司所承诺的那样,常常是骗人的幌子。

一、名为“储备干部”,实为销售员。

销售员职位需求大,工作辛苦,常常成为各家企业招聘缺口最大的岗位。于是,有些企业便将销售员职位变通为“储备干部”,从而吸引应届毕业生。当求职者真正就职后,才发现上当受骗,一旦辞职,公司又会以各种理由克扣工资。

二、想做“储备干部”,先下基层锻炼。

小郑遭遇的就是这种情况,有些企业以下基层锻炼为名,要求职者先到基层锻炼几个月,锻炼几个月之后,公司的承诺却无法兑现,最后,不得不辞职离开。

三、名为“储备干部”,实为推销员。

由于推销员在求职者中不受欢迎,一些用人单位为了掩人耳目,就通过名为“储备人员”的岗位招聘,吸引求职者应聘。

实际上,绝大部分所谓的“储备干部”职位都是有水分的,几乎一半以上的岗位都是推销员职位。所以,提醒求职者,面对诱人的职位时,一定要理性对待,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岗位性质等,不要贸然入职。

防骗指南:如何防范“储备干部”的骗局?

防范“储备干部”这类骗局,只要求职者在面试时多了解应聘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就能识破其中的骗局,建议大家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看企业规模与经营范围。

通常只有上规模的企业部门多、管理复杂,才有可能需要配备熟悉本企业的“储备干部”,另外,还可以看企业的经营范围,如一些类似商贸公司、广告公司招聘“储备干部”,大多有假。

二、看招聘人数。

如果该岗位一次性招聘人数众多,动辄招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多半有假。

三、看薪资待遇。

如果薪资的弹性幅度较大,且对学历要求又低,明显与市场规律不符的,其中肯定藏有猫腻。

四、看是否收费。

如果企业真心要招“储备干部”,一般是不会收费的,要收费的往往是借招聘为名行诈骗之实。

五、看企业发展前景。

真心招聘“储备干部”的企业,通常会将职业发展前景明确写入劳动合同当中,写明何时转正及相关的考核标准等。

95. 求职慎签陷阱合同

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签订一份合理合法的合同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然而,有些求职者因为对合同的认识不够,加上求职心切,常常会不知不觉落入陷阱合同,常见的陷阱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生死合同。

一些危险行业用人单位为了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常常在签订合同时,要求应聘方接受合同中的“生死协议”,在合同中注明:“如发生意外,后果由乙方自负,甲方概不承担任何责任”。此合同签订后,一旦员工发生意外事故,用人单位便以此为由为自己开脱。

二、格式合同。

有些单位事先拟定的合同初看上去详细周密,而且其主要条款也都遵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但是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却含糊其词、歧义重重。一旦签订这样的合同,发生劳动纠纷,用人单位就会以此为由,进行辩护。

三、口头合同。

有些人求职时,喜欢找熟人给介绍或安排工作,被介绍的单位与求职者就责、权、利达成口头约定,并不签订正式书面合同。求职者也因为碍于熟人的情面,对具体签订书面协议事宜难以启齿。然而,一旦发生纠纷,最终受害的人还是求职者。

四、单方合同。

有些用人单位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在签订合同时,只是一味地约定求职者的义务和责任,而对求职者该享有的权利只字不提,一旦签订这样的合同,求职者应该享有的权益和福利就很难得到保障。

五、两张皮合同。

有些用人单位为了对付主管部门的检查,往往与应聘方签订两份合同。用来应付检查的合同常常是用人单位一手炮制的,应聘者根本不知晓这份合同的存在,而双方真正履行的那份合同,是不能为他人知晓的。

合同是维护应聘者合法权益的武器,因此,求职者在签订就业合同时,一定要仔细研读,慎之又慎,详细了解了条款细则后再签。

防骗指南:正规的劳动合同应包含哪些条款?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正规的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必备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