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圆梦北大·求学牛津·晋职摩根:记女儿的成长历程
9606700000009

第9章 飞向牛津(1)

出国留学

经历一段全新的生活

女儿北大毕业后,面临三种选择,一是在本校读硕士研究生;二是出国留学;三是立即找工作。分析这三种具体情况是:

在本校保送金融硕士。当时,已经通过了学校金融硕士的面试,而且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几个全部免费生。这样基本没有经济负担,国内人际关系也比较熟,给以后找工作能打下良好基础,相对风险较小。但是,留在国内以后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小,而且就读硕士学位时间较长。到国外留学深造。可以站得高看得远,拓展视野,以后找工作选择面更宽一些,但是,申请国际一流大学对英语水平要求很高,托福至少100分以上,而且申请商学院要求GMAT在700分以上,其他学科也要有较高的GRE成绩,费用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当时美元和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都很高,再就是到国外人生地不熟,对当时国际金融形势很不了解,风险较大。本科毕业直接找工作一开始就没有考虑。

当时,女儿也曾为就读北大保送研究生还是出国留学拿不定主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家长并没有干预,让女儿自己做主,只是明确态度,无论她做出什么决定,我们都支持。

女儿渴望有新的生活经历,并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后,她最终决心去国外留学,并在大三结束后就开始为申请出国做一些准备,复习托福和GMAT考试,撰写个人陈述,邀请教授写推荐信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了网上申请和多轮面试后,女儿再次如愿以偿,收到英国牛津大学录取通知书,并获得了中国牛津奖学金基金会(COSF)的经济赞助。总结女儿能够入选世界一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的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顺利通过了英语专业GMAT/托福的考试,而且成绩优秀。

2.在北大专业学习成绩绩点较高。

3.申报牛津大学的材料中,尤其用英文撰写的个人陈述,具有较好的特点,取得牛津大学教授的认可和赞扬。

4.在通过牛津大学的面试时个人表现突出,尤其是在陈述了自己主导的和外国学生共同组建的“北大国际学生反贫困协会”所做的工作及社会影响时,得到面试老师的一致好评。

5.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中国牛津奖学金基金会”的面试,并顺利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与赞助。

这样,女儿经过了自己多年艰辛努力,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再次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在北京七月里阳光灿烂的一天,女儿满面春风,心潮澎湃,箭步踏上了去往英国的飞机,此时此刻她的心早已飞向牛津大学这个国际盛名的学校,从此也走向人生新的历程,像一只雄鹰翱翔在更加广阔的蓝天。

牛津求学

敢于迎着困难走,付出努力总会有收获的

到英国留学,可不像到北大那么风光,安排的条件那样人性化。首先,由于时差的关系,你必须事先选择好航班到伦敦是白天,否则,要是晚上尤其对于女孩子就会很麻烦。再就是一下飞机,自己就要提着大箱子,找车去近百公里以外的牛津学校报到,在办好必要的入校手续后,还是自己提着大箱子去到处找住所,因为女儿报到时间较规定时间晚了很多,已错过学校安排的住宿。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不知道到哪儿能找到安全又合适的住处,只能拖着一大堆行李边走边打听,在这期间没有任何人帮你,一切困难要自己克服,一切事情要自己做主处理。值得宽慰的是,为了减少女儿的困难,也减少一些我们的担心,在女儿出国以前,我们让她通过网络联系上了一个朋友,在国外帮了女儿不少忙。

刚到牛津大学,要独自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不但周围的人长相不同,而且思想观念、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差异,要适应这个新的社会,必须尽快进行自我调整心理和生活习惯,必须有更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这很重要,尤其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这里不但离父母很远,也完全脱离自己多年生活习惯,人生地不熟,语言不同,对事情的观念不同,交流有障碍,无人帮助,一切困难都要靠自己解决,很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但是,困难再多,也挡不住女儿愉悦的心情。

牛津大学城在伦敦西北方,路程约96公里。牛津是中古世纪时期,泰晤士河上的重要渡口。所谓津者,渡口之意也,小城因此而得名。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最古老的大学,这里的路不宽,只是静静地向四处延伸着。路两边那些陈旧的甚至有些斑驳的古老建筑,形形色色……你可能在不经意间错过这所沧桑的学校,可是800多年来种下的辉煌是谁也抹不掉的伟绩,谁也不敢小觑的学术地位。古雅、宁静和淳朴,是牛津留给人们的最初印象。牛津大学是国际上备受尊崇的教学与研究中心,它的悠久历史和崇高地位,辉映在那些雄视着牛津市的古典和优雅的建筑中。迄今为止,新学院附近还保留着一段牛津古城堡的城墙。牛津大学具有辉煌的历史记录,拥有诺贝尔奖得主40多人,费尔兹数学奖得主3人,毕业生中有5位国王和25位英国首相。名人中有培根、波义耳、哈雷、亚当·斯密、英国甘地、日本皇太子、约旦国王、万维网发明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科协主席、国防部首席科学家等。除了大学校徽外,牛津的学院都有自己风格各异的院徽。这些学院大部分都是综合性的而非单科性的专门学院,牛津的各个学院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校方也尊重这种权力。学院负责选择招收学生,指派导师辅导学生的学业,提供住宿、膳食等基本教学和福利设施,还要安排各类体育、团体社交活动。而大学主要是统一筹划全校的讲授课程,并以图书馆、实验室、电脑设备等形式提供教学资源,组织安排考试并给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等工作。导师在一学期中,每周和学生见面一次,每次上课,学生必须针对导师所开书目,或指定问题,准备一篇研究心得或短文。在师生研讨过程中,首先由学生宣读一次,而后由导师,或另一名参与讨论的学生,就文章论点,进行辩论及讨论。

导师制的精神在于训练学生逻辑思考及临场反应能力。同时对于8周一期,密集学期制的牛津学生而言,导师可以随时清晰地了解学生研习的情况。

牛津的大学教育注重训练学生搜寻和消化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观点并为之辩护。导师制促使学生对所学科目进行创造性思维,这是牛津教学体系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牛津的办学思想是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倡独立思考和个人创造精神的发挥。牛津人把思想的创见看得更为重要。牛津大学的学生一入学就要选定专业,每当新学期伊始,牛津大学各个专业和学院都有一份打印好的讲座课和讨论课的时间安排表,并同时公布在网上,对全校师生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任何一门感兴趣的讲座和讨论课,中午吃饭时间有讲座和讨论课,尤其是下午4点到5点之间,在牛津街头,可以看见一群教师模样的人,一手拿着长柄伞,一手拿着公文包,行色匆匆地朝某一方向走去,大体可以判断,他们是去参加讲座和讨论课的。

每当一个讲座完毕,不论是导师还是学生,不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可以自由发言,平等讨论。此外,还有专门的讨论课,其海阔天空的议题和议论是很吸引人的。牛津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政治家,与牛津崇尚雄辩的传统有关,而辩论的气氛可以出现在任何可以自由发言的场合。

牛津大学,首先从形式上和中国的大学截然不同,学校完全是开放式的,学校和城市融为一体,学生学习的学院和生活学院完全分开。当时女儿选择的是牛津最古老的生活学院之一,由于学院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公寓数目有限,只能为本科生提供,研究生只能自己找住处。

市中心附近也有很多私人出租房,价格便宜,但条件较差,很不安全。从安全角度考虑,女儿还是到离市中心较远,但属于生活学院管理的公寓住下来,这里虽然离上课的学院远一些,价格较贵,但是管理规范,安全有保障,生活也很方便,这尤其对于女孩来说很重要。

女儿在牛津住的房子是六个人共用一个单元,每个人都有独自的卧室,除此以外,厨房、客厅和洗手间都是公用的。客厅有沙发,电视、甚至音响等休闲娱乐必备物件,厨房则考虑的更周全,厨具、餐具以及包括中国人喜欢喝热水用的烧水壶等应有尽有,除了由于离上课教室远一些,需要早上要早起赶公共车,下午下课晚回来一会,占用一些时间外,其他生活上都很方便。在这里住的学生,虽然各自有独自的卧室,但有男有女,来自不同的国家,生活习惯文化素养各不相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房间又没有设专人管理也没有清洁工,主要靠学生之间,行为自觉,相互包容,相互协调。使用公用设备不能影响别人,打扫公共卫生完全靠每个成员自觉主动。但有大的问题可以找公寓的主管人员解决。女儿居住的单元除了有一个韩国女生外,其他四人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男生,她(他)们基本素质还不错,大家虽各自忙自己的事,尤其几个男生除了上课外,业余时间经常去运动,几乎每天很晚才回宿舍,平时难得见一面。但她(他)们在同一生活空间,都能相互照应,相互谦让。一年来她们之间从未发生过矛盾。从生活习惯来讲,外国人一般喜欢吃冷食、喝冷饮,平时基本不用厨房。因此,厨房基本由女儿一个人使用,正是这个方便,她经常在下课早的情况下,到中国城买一些半成品食材,回来再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小加工一下,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尤其到休假时,女儿经常邀请几个同学来家里,她稍展厨艺,或是大家七手八脚各显身手,边干边说笑。随后,饭做好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真是其乐融融,开心之极啊!

学习紧张又枯燥,生活乐趣靠创造。牛津大学管理很人性化,经常开展一些酒会、舞会等聚会及学术演讲、辩论赛等活动,还有有关的社团、基金会等组织的聚会,让学生们谈心交友的场合和机会很多,每个人都有机会、有场合施展自己的才华,还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除此以外,个人敞开心扉,拿出热情和友谊,广交朋友也是增加生活乐趣的好选择。多年来,女儿随和,宽容的性格,很少和人闹不团结,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自觉融入到环境中,和周围同学打成一片。她喜欢和自己性格相投,兴趣相同的同学成为知心好友。在牛津女儿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她和法国女孩玛丽,性格很合得来,两个人无话不说,几乎一有空暇时间,就到一块聊得热火朝天,谈笑风生。西方重要的节日——圣诞节到了,学校放近一个月的假,玛丽热情的邀请女儿到她法国巴黎的家里游玩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