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门清大清
9796000000029

第29章 道光朝(1821-1850) (1)

道光差点没当成皇帝

自雍正朝开始,为了防止诸皇子因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于是创建了秘密立储制度。即皇帝健在期间,密写诏书,立某阿哥为皇太子,密封在镭匣里,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等到皇帝传位的时候,再取下宣读。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突发疾病,卧床一日便去世了。按照秘密立储的制度,皇帝在快不行的时候或者死了之后,必须马上启开镭匣,宣布了继承人,才可以发丧。嘉庆弥留之际,已经说不了话了,只能用手比划着,戴均元、托津心领神会,知道皇上想要宣布密立诏书,要诸位大臣找出镭匣,宣读密诏。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人们发现隐藏着谁来继承皇位秘密的镭匣不见了。

两人又在嘉庆帝身上仔细找了一遍,也不见密诏踪影,接着又让监督内臣打开从京都带过来的十几个箱子,翻箱倒柜一番,仍毫无所获。

这时,嘉庆帝已经停止呼吸了,这下可把在避暑山庄的王公大臣和侍卫们愁坏了。嘉庆帝临终前没说谁即位,而密诏又找不到了,如此一来,皇家很可能会会上演一场争夺皇位的悲剧。

皇帝密诏下落不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的大臣们经过了一番商议,自后决定一面派人入京面奏皇后,报告皇帝驾崩的消息,另一方面则继续在皇宫和行宫中寻找,希望能有意外的收获。

皇后知道了这件事情,在悲伤之余,仔细寻找宣布先帝遗诏的妥善方法。虽然大清朝有规定,后妃是不可以参政的,但是情况危急,若不能立马做出妥善的解决,后果难以想象。

最后,皇后在经过一番思量之后,以自己的名义拟了一道懿旨,说她完全理解和尊重先夫的意愿。皇后非常明白,曼宁是皇帝最宠爱的已故皇后的嫡子,并且从小便勤奋好学,是嘉庆帝心中最理想的太子人选。假如她有私心,借着自己在宫中的崇高地位,完全可以假托嘉庆皇帝的意思立自己的亲生儿子曼恺为帝的。但是她并没有这么做,基于理智,基于对清王朝命运的责任,基于对早已形成的现实的尊重,皇后做了最正确的选择,因此她也赢得了满朝官员的敬佩。

就在避暑山庄里的王公大臣们寻找、争吵的疲惫不堪的时候,太监带着皇后居所镭匣来了。盒子打开了,在场所有人跪伏在地,当场宣读:“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二子曼宁为皇太子。”事情总算有个了结了,王公大臣们拥曼宁即位,完成继统的顺利过渡。

历史上差点当上皇帝的人很多,差点没当上皇帝的人也大有人在,道光就是其中一个。所差的一点,则意味着君与臣的区别,意味着是制人还是制于人。

道光帝两度修建陵墓

同历代帝王一样,道光帝登上皇位之后便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他派人赴东陵选址,庄亲王绵课领着大学士戴均元、尚书英和,还有风水师宋泗、穆克登额、牛坤等人,浩浩荡荡地奔东陵,在宝华峪选中了一块“吉壤”。决定兴建帝陵。

据说开工之后,风水师宋泗认为地宫穴位应该变更一下。但经办大臣们都觉得光帝力求节俭,选穴已经花了很多银子了,如果重新移动改图开销很大,皇帝肯定会不快的。由于道光帝几乎是以是否节俭来量衡大臣们的才干的,所以没有人愿意去触这个霉头,最后决定只把穴位往前移了五丈。在修建过程当中果然发生了渗水的现象,英和仍然没敢往上报。只是让工匠们筑土来拦水,想着只要表面光鲜能蒙过皇帝验收就好。

道光七年(l827)九月二十二日,修建了六年时间的帝陵终于告峻。道光帝很高兴,专程前往宝华峪查勘了一番。对于风水土质及建筑质量这些个东西,皇帝是一窍不通的,只不过看个看热闹而已,监工大臣很容易便蒙混过关了。可想而知,道光帝对于这项花费俭省的工程当然是无比的满意了。

陵墓竣工之后,道光帝立马下举行了隆重的迁葬仪,把孝穆皇后钮祜禄氏的棺木迁往自己的帝陵地宫。正式下葬前,道光帝念及十二年的夫妻之情,专程亲至棺前奠酒,给孝穆皇后的葬礼增添了不少的风光。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孝穆皇后入葬帝陵仅仅一年发生了意外。道光八年(l828)九月,道光帝出京谒陵,顺便去自己的陵墓看了一下,这一看可把道光帝给气坏了,地宫居然一直在渗水,一年便积成了个水潭,大概有两尺深,已经漫过了放置棺木的石台。而孝穆皇后的棺木看上去就像水中的孤舟,棺材足有两寸浸在水里。

看见这个场面的道光帝能不怒吗,他一面下令将孝穆的棺木移至陵寝的地面殿宇里安放,并到棺前奠酒致歉,一面斥骂筑陵大臣“丧尽天良”,下旨严办。

这时候,庄亲王绵课已经病故了,四个儿子一律革职,戴均元、英和撤职下狱。本来按道光帝的怒火,英和是没有活路的,最后是在皇太后的劝说之下,改判为和儿子一起发配黑龙江。道光帝心痛自己修陵的花销,于是又下令相关责任人等赔付,抄家封产地办了一通,收回了约三十万两银子,这才心气稍顺了些。

经这么一折腾,道光帝再也没心思在清东陵继续选址了,于是改到清西陵重新选择葬地。最终陵址选在了龙泉峪,并命名“慕陵”。道光十五年(1836)十二月,道光帝又把妻子的棺木安葬在慕陵,孝穆皇后才算是真正入土为安了,算起来这时距她辞世已将近三十年。

道光年间为何物价猛涨

道光皇帝某日宣一大学士上朝,公事完了后,两人就开始闲谈,道光帝嘘寒问暖,无意间问及大学士早餐吃什么,大学士答道:“吃三个流果。”道光帝大吃一惊:“你好阔气!”漉果就是荷包蛋。一个大学士,不大不小算得上一个省部级官员,早餐吃三个荷包蛋怎么就把道光皇帝吓得不轻呢?这与当时清朝的物价有关。

原来在道光年间的内务府里,账目上每个鸡蛋的价格是三十两银子。浣果是加了工的鸡蛋,加工费及服务费也肯定所费不菲吧,一个早餐就要吃掉一百多两银子,那中晚餐吃多少啊,“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当然就让皇帝老儿不免惊叹,怪怨大学士生活奢侈了。

那么,道光帝之时,鸡蛋到底是什么价呢?它有两种价,一是官价,一是民价。官价是三十两一个,民价市价是三钱可买十几个。什么东西一人内务府,价格就不是翻番的事,百倍都是低的,千倍是正价,上万倍者也不稀奇。曾有宫廷人写过一文称,故宫有个宫门坏了一对铜环,换了新的,内务府的账目上这对铜环的价格是二万两银子,有好事者换算过,按当时的物价水准,这价格可盖十栋楼房。

难道是道光年间物价居高不下?还是内务府货物的进价高,其实都不对。宫里所用物什应该是很低的,皇上要的,谁敢高价吆喝,内务府的人到民间采购,什么都是很便宜的。进价很低,到了宫里却贵得吓死人,这其实见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