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同盟”:镇压一切革命运动。
18~19世纪的战争堪称小矮人之战。19世纪初,工人收入只有16世纪的1/2,农民收入只有18世纪的2/3,普通人的生活条件不升反降。这还影响到了军队的素质,当时的士兵普遍骨瘦如柴,发育不良。
1792~1799年,在意大利,西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利古里亚地区招募的新兵,身高不足1.5米的人高达72%。在法国,步兵在1789年以前,身高最低标准是165厘米,到了1818年则降低到157厘米,1832年又降到了156厘米,即便如此之低的标准,应征者都有一半以上的人因身高不够和体质孱弱而被淘汰。在德国普鲁士,士兵身高最低标准是157厘米。而普鲁士应征者中32%的人还因身高不够而被淘汰,还有40%的人因体质孱弱而被刷掉。在德国萨克森,士兵身高标准竟然更低,只有155厘米。
然而,这些小矮人却双手沾满了革命者的鲜血,成为野蛮、落后与保守势力的守护者。在小矮人的背后,则是那些掌控金钱的金融家。
1816年,法国战败后,欧洲反法联盟与法国签订了条件苛刻的第二次《巴黎条约》。该条约要求法国支付7亿法郎的赔款,从1816年3月开始,分5年还清。此外,驻扎在法国的15万占领军的所有开支都由法国承担。法国政府发行巨额国债来支付赔款和军费。其中4亿债券由巴林家族代理发行,罗斯柴尔德家族仅得到几百万法郎的代理。
巴林家族原本是德国格罗宁根人。1717年,巴林移居英国埃克塞特,并于1723年娶当地富商之女为妻,开始了巴林家族的飞黄腾达之路。1762年,弗朗西斯?巴林在伦敦创建了约翰和弗朗西斯?巴林公司,开始涉足金融业。
1799~1815年,巴林家族在16年中有12年担任英国国债的主承销商,是唯一可以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相匹敌的竞争对手。1803年,巴林银行提供资金帮助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美国以国家债券方式付款给巴林,而法国则以交易价格的87.5%的折让,即883万美元卖给巴林家族。换句话说,法国先将土地直接卖给巴林家族,再由巴林家族卖给美国,而巴林家族可以在其中赚取高额利差。
拿破仑战争后,巴林家族的地位一时间如日中天。英、法、奥、普、俄政府都认为巴林银行的金融担保是法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和平条约签订的前提。曾战胜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这样评价巴林家族:“巴林在某种程度上掌控着世界货币市场,他牢牢掌握了法国的财政,让法国人的贷款在英国流行。他自己也感受到了这种力量,要成功地战胜他并不是件容易的任务。”
在巴林家族的帮助下,英法两国顺利发行国债,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保持了战后的社会稳定。可是,罗氏家族却因竞争关系将巴林家族痛斥为“流氓”、“强盗”和“无赖”。围棋俗语有云,“东盘不亮西盘亮。”在拿破仑战争之后,与巴林家族在英法两国的竞争以失败而告终,罗斯柴尔德家族只能在其他国家打开突破口,找到平衡。
滑铁卢战役结束后的第三个月,即1815年9月26日,在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和普鲁士君主威廉三世的支持下,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牵头,俄、奥、普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结成“神圣同盟”。《宣言》标榜以基督教教义为唯一的行动准则:“根据《圣经》训示,一切人要彼此以兄弟之情相待的教导,三位缔约君主将一致以一种真诚的不可分的手足之情互相联系,并彼此视同为一国同胞,无论何时何地,均将互相救援……他们将根据同样的友爱精神引导臣民和军队保卫宗教、和平和正义。”
1815年11月19日,法国复辟君主路易十八加入同盟。后来,英王乔治四世以德国汉诺威国王的身份加入同盟。最终,除了奥斯曼苏丹及教皇外,欧洲各大小公国君主都纷纷入伙。1815年11月,英、俄、奥、普四国缔结了《四国同盟条约》。《条约》宣称,同盟国的任何一方如受到法国攻击,各同盟国将出兵相助。该同盟亦属于神圣同盟的一部分。
恩格斯曾评价神圣同盟是“所有欧洲的君主在俄国沙皇领导下反对本国人民的一个阴谋”。以俄、奥、普为核心的神圣同盟旨在维护欧洲君主专制,镇压一切革命运动,充当反革命的刽子手。尤其重要的是,防止再次出现法国大革命那样引起巨大震荡的革命浪潮的冲击。
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的秘书弗里德里希?冯?根茨在1830年说,“那些希望开战的人无疑会找别的银行家。”要防止革命,就需要军事镇压,要军事干涉,就需要巨额军费,归根结底,需要的是一个钱袋子,而钱袋子只能由金融家提供。不甘失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将目光从英法移到了神圣同盟的身上。
由于连续十几年的战争,1815年,普鲁士政府负债高达3 200多万英镑。战争结束后,由于年年财政赤字,政府负债每年都要增长340多万英镑。普鲁士政府只好依靠伦敦的货币市场来发行更多的国债。在英国融资,唯一可靠的金融家族只能是来自德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罗斯柴尔德家族向普鲁士政府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经过内森与普鲁士财政大臣克里斯蒂安?罗特尔的磋商,普鲁士于1819年1月17日通过了《国债未来管理法令》,该法令为国债总额设定了一个上限,并要求征用皇家资产的收入来保证国债债权人的安全。当新的国债发行时,必须以皇家资产为抵押,国债债权人具有完全支配这些资产的权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法令》规定:如果国家在将来为了保持正常运转或为了公共利益的改善而需要获得新的贷款,必须与将来的帝国议会协商后并由其提供担保才能发行新的国债。这意味着罗斯柴尔德家族改变了普鲁士的政权性质。
双手沾满革命者鲜血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在欧洲,普鲁士、俄国是两大君主专制的国家。普、俄国王总揽行政、财政、司法、军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机构,而官僚则由君主的亲信担任。在这种制度中,君主拥有无限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1772年,腓特烈二世创办了普鲁士皇家海外贸易公司,目的是促进海外贸易和运输。公司有7/8的资本由国王本人所有。公司还被授予进口蜡和盐的贸易垄断权等许多重要的国家特权。1790年,该公司逐渐演变成一家经营外汇信贷和代理国家贷款的银行。1804~1809年,公司被重组成普鲁士皇家银行,正式成为普鲁士皇家清算及贷款银行。它给予政府巨额贷款,实际上起到了政府的银行老板和金融经纪人的作用。因此,当普鲁士君主想要发行国债时,只要直接通过普鲁士皇家银行这样名义上独立的机构就可以进行,而无须经过议会的批准。
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却强行用议会来限制普鲁士君主发行国债的权力,这让普鲁士政权具有部分君主立宪制的性质。在君主立宪制中,是君主和议会分掌政权——君主虽然依然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但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或多或少受到法律的限制,而立法权却掌握在议会手中,这样君主的权力就受到了议会的限制。
权力就是影响力。我们平时所说的权力往往都是指政治权力。其实,很多时候,其他形式的权力也能凌驾于政治权力之上。国债使国家政治权力与金融家财富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商业性的买卖关系。罗斯柴尔德通过金融的力量一样可以将一国之最高政治权力玩弄于股掌之中。伦敦的内森在给家人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任何阴谋都无法撼动内森?罗斯柴尔德,他拥有金钱、力量和权势,任何阴谋都只会是徒劳,普鲁士国王、我的哈登贝格王子以及罗特尔大臣应该感到非常高兴,并感谢罗斯柴尔德,他给你们送去了如此多的钱,并提升了普鲁士的信誉。”信中提到的哈登贝格亲王时任普鲁士首相,而罗特尔则不仅是普鲁士财政大臣,还是普鲁士皇家银行行长。
在德意志诸邦国中,具有领导权的除了普鲁士外,就是奥地利。当时的奥地利财政大臣施塔迪伯爵准备降低纸币发行量和国债。只有法国的战争赔偿才可以帮助奥地利达到这些目标。但法国无法一下拿出天文数字的钱,只能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用数年的时间完成赔款支付。为了尽快得到大笔的钱,施塔迪决定用法国赔款的债券换取现金。这种生意只能由资产十分雄厚的银行来做,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担当大任的最佳选择。最后交易达成,奥地利也开始依赖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金融服务了。
继奥地利之后,俄罗斯很快也拜倒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钱袋之下。1803~1815年,俄国公共开支提高了4倍,卢布发行过多,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1822年,罗氏家族按照普鲁士发行国债的方式,用英镑发行了俄国国债。至此,罗氏家族成为神圣同盟最有力的金融资助者,也成为镇压革命者的刽子手之同盟者。
尽管法国大革命被镇压下去了,但革命的火种在欧洲大陆仍然保存着。1812年,西班牙颁布了自始至终贯穿着法国大革命精神的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规定在西班牙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度,还废除了宗教裁判所、领主裁判所、什一税等封建权力。拿破仑垮台后,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在神圣同盟的支持下完全恢复了旧的封建制度。
1820年2月,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的黎亚哥中校在加迪斯率领士兵起义,起义军宣布成立革命政权,恢复1812年宪法。3月7日,首都马德里爆发革命,迫使斐迪南七世宣布恢复1812年宪法并召开新议会。1822年8月5日,新议会选出了代表社会中下层利益的新政府。新政府软禁了斐迪南七世。
神圣同盟对西班牙对革命深感不安,决定武装镇压。1823年4月,法国20万大军开进西班牙,残酷地镇压了起义者。5月19日,法军占领了西班牙,重新恢复了斐迪南七世的封建统治。黎亚哥等人被判死刑。
与西班牙相似,拿破仑时代结束后,意大利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大多数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境内的各个封建邦国和领地,秉承奥地利的旨意,对于任何要求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言行,都给以残酷的镇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世纪初,理念来自于法国大革命的意大利烧炭党成立。烧炭党以意大利共济会的名义宣称为意大利的独立、自由和统一而战斗。刚开始,其成员的身份主要属于中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后来,许多不满现状的农民、文官,甚至是士兵、神职人员都逐渐加入这个秘密组织。烧炭党成员分散在意大利各邦国,包括教皇国、萨丁尼亚王国、伦巴底、两西西里王国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