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孩子的日常习惯方面,比如在用餐时--赫尔曼总是同孩子们一起用餐--父亲有一个好胃口,并强迫儿子(卡夫卡后来对食物非常挑剔,成了素食主义者)吃得又快又干净,还定下了许多自己不肯遵守的规矩。这样一来,在幼小的卡夫卡看来,世界分成了三个部分:"我是奴隶,生活在其中的一个世界,受着种种法律的约束,而这些法律是单单为我发明出来的。而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做不到完全守法。然后是第二个世界,它离我的世界无限遥远,这是您生活的世界,您行使着统治权,发号施令,并且还因为您的命令得不到执行而烦恼生气。最后是第三个世界,其余的人都在那里过着幸福和自由的生活,没有人发号施令,也没有人惟命是从。我总是感到耻辱。"
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种的结果是--卡夫卡在《给父亲的信》中不断重复:"我丧失了交谈的能力。"卡夫卡留给他的同学的印象是:沉默,对自己的看法缄口不言,只有在别人问话时才回答,这些应该归功于父亲对他的影响:"我在您面前……变得说话结结巴巴,就连这样你还受不了,最后我干脆不说话了,起初也许是赌气,后来则是因为我在您面前既不会思想也不会说话了。因为您是我的真正的教育者,所以这件事影响到我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大多数暴君一样的人来说,顺从有时比公然反抗更可气。卡夫卡变得"过于听话……完全成了哑巴,避开您。只有当我离您远远的,您的威力,起码是您直接的威力鞭长莫及时,我才敢动弹一下",而每当此时,他的父亲又把这看成了进一步的冒犯。"您那卓有成效、至少对我从不失灵的教育手段不外乎是责骂、威吓、讽刺、狞笑以及--说来也怪--诉苦。"
赫尔曼常用一句话来威胁年幼的弗朗兹--这句话大概是一句犹太俗语--"我会把你像一条鱼一样撕碎。"弗朗兹的自尊心不断遭到破坏,这带来的后果是:"我对自己的行动丧失了自信心。我摇摆不定,优柔寡断。"然而,弗朗兹明白,他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天性使然,不能完全归罪于错误的教育。因此,他在信中承认:"您不过是强化了那些既成事实罢了,不过您的强化作用非常大,原因很简单,因为您对我来说具有无比强大的威慑力。"卡夫卡不断埋怨他的父亲喜欢讽刺、挖苦别人,我们不禁要问:是否少一点讽刺,卡夫卡的痛苦就会减少呢?在某种程度上,他开始对父亲的责骂麻木不仁:"我变成了一个愁眉苦脸、漫不经心、不听话的孩子,一心想着逃遁,大多是一种内心的逃遁。您痛苦,我们也痛苦。"当然,这个家庭里也有温情脉脉的时刻,然而这样的时刻是那么稀少,以至在这些时候卡夫卡感受更多的是痛苦,比如有一次卡夫卡生病了,赫尔曼蹑手蹑脚地走到房门口探视,"您出于关心我,只向我招了招手。每当这种时候我便扑倒在床上,控制不住自己,幸福地哭了起来,而现在我写到这里,不禁又一次潸然泪下。"
在阅读卡夫卡对父亲的指责时,我们很容易会忽视一个事实,即卡夫卡除了父亲之外,还有母亲。他虽然写道,"母亲对我无限宠爱",但在某种意义上,她对孩子有些溺爱。当处于青春期的卡夫卡试图反抗父亲时(这样的反抗实际上是不无裨益的),母亲为了维护家庭的和平,总是把他赶进父亲打造的樊笼里:"母亲不自觉地扮演着猎人助手的角色,帮助猎人从隐蔽处赶出野兽。"赫尔曼从来没有打过自己的儿子--不过他喜欢故意吓唬弗朗兹,比如突然解下裤腰带,把它搭在椅背上,仿佛要把弗朗兹痛打一顿。在卡夫卡看来,这更应该受到谴责,因为父亲的表演活灵活现,让孩子觉得自己罪有应得,这样一来当孩子最终获得赦免时,心头就会积聚起"巨大的负疚感。"尤莉卡夫卡"过于热爱和忠诚于"赫尔曼,"以至于在孩子进行的这场长期斗争中,她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力量。"她在这场斗争中左右两难:"我们都拿母亲作为发泄情感的对象"。
接连不断的家庭矛盾给这个上中学的男孩造成了影响,打击了他的自信。赫尔曼是一个典型的独立奋斗的人,性格暴躁、多疑,这对卡夫卡来说极具破坏性:"在我这个孩子眼里,这种不信任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我到处所见的都是些不可企及的极好的人,于是,在我的心灵深处,这种对别人的不信任就变成了对我自己的不信任,变成了一种持久的、对所有人恐惧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