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项目组长交换完名片之后自己与李总交换名片(体现一种礼貌与职业化)。
2.告诉李总为了更完整地记录下他与项目组长的谈话,我们要对现场做一个录音,之前别的访谈也是以这样的形式进行。询问李总是否同意。
3.打开录音笔,开始录音,中途每隔10分钟检查录音笔是否在正常使用。
4.为了使李总与项目组长的谈话不受干扰,中途李总办公室的大门如果开着主动去关上。
5.心态:学习的心态,之前了解到项目组长要访谈的内容,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去,是整个活动的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6.在访谈快要结束的前10分钟,提醒项目组长注意时间。
7.走时拿走饮水的纸杯(体现锡恩公司的职业化)。
8.与李总道谢告别。
三、事后
1.询问项目组长是直接回宾馆还是去公司。
2.送完项目组长之后,回公司导出录音的访谈内容并发送给整个项目小组的成员。
3.把访谈录音整理成Word文档。
我们是靠结果生存,我们不能靠理由生存
○ 你有1000个理由,甚至10000个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在市场竞争的意义上,以人为本指的是以别人(消费者)为本,而不是以自己为本。
当我跑到前台,就会把客户价值推到后面。为什么财务部门的人常常要用很专业的财务语言说话?为什么研发部门的人,往往热衷于做他们心目中完美的产品?原因都源于此。
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做对千百遍,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
锁定目标,将能量和精力聚焦在一点上,目标一旦确定,一切归于简单。专注重复,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所以,执行的原则是:“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
所谓战略,回答的就是什么是重点,什么是必须放弃的。没有放弃,就没有重点。没有重点也就没有战略。
那么什么是执行中最重要的,什么又是执行中必须放弃的?我们需要从流程上把握执行:
在执行前,什么最重要?决心最重要。必须放弃什么?必须放弃对成败的计较。所以,在执行前的战略是:“决心第一,成败第二。”
一旦决定,就不要没完没了地讨论,不要花时间去考虑能不能成功,而是要坚决执行,即使失败也要执行。
执行的关键是建立必胜的信念和决心。
决心原理:如果不想做事的话,任何人都可以找N个理由来不做。这个时候只有一样东西发生作用,那就是你有没有决心!
既然已经决定要这么做了,就不要去想这个事情是不是合理,而是要建立必胜的信念和决心。这就是执行前的“决心原理”——如果不想做事的话,任何人都可以找出1000个,10000个理由来不做,这个时候只有一件事可以发生作用,就是你想不想做。
有了决心,才会有行动。天上不会掉馅饼,成功只眷顾领先一步采取行动的公司、只眷顾领先一步采取行动的人!
在执行中,什么最重要?速度最重要!必须放弃什么?必须放弃完美。所以,在执行中的战略是:“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不过于追求完美、速度第一的结果是,多0.1的积累就会实现1的突破。做——修改——做——完善,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完善,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这就是中国公司的成长逻辑。
速度原理:0.1>0,过分追求1的结果往往是0,速度比完美重要。
一旦执行开始,速度就是第一位的,完美是第二位的。战略就是要有重点,要抓住主要矛盾,要懂得放弃,甚至是放弃一些“看起来或听起来很美”的东西。
在执行后,什么最重要?结果最重要!必须放弃什么?必须放弃理由。所以,在执行结束后的战略是:“结果第一,理由第二。”
事情都做完了,你有1000个理由,甚至你有10000个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因为我们是靠结果生存。
执行的关键在于做出种种不利假设,假设对方失误怎么办?假设自己疏忽怎么办?然后在最不理想的情况下找到解决办法。
伟大的公司为什么不会死?不完全是因为他们总是方向正确,而是他们即使在方向错的情况下,也在奋力拼搏。这种时候,失败的只是方向,作为人本身,作为团队,并没有错。
结果原理:我们是靠结果生存,我们不可能靠理由生存,没有结果,我们就不能生存,这是硬道理。
结果第一,理由第二——执行的本质就在于抓住结果,实现预期结果。没有结果一切都不存在。
没有结果,就不能生存,这同样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
华为在中国被誉为“狼性文化”的代表,既然是狼,就要使用狼性手段来追求结果。我们如何评价下面这一段华为的狼性行为?
任正非曾经说过,什么是核心竞争力?“选我不选你”就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华为是如何做到“选我不选你”呢?下面是报刊上流传的一段华为故事:
据说华为驻某地的办事处主任,为了和一个县电信局的处长拉上关系,平时非常留心观察对方。那时,学习驾驶汽车是很流行的事情,这位处长也在学车,但练习用车很少,练车的人很多,处长要排队等上一两个月才能轮到。而且,当时练习的车子最好的也就是北京202吉普车。
这位主任知道处长的这个爱好后,就想搞一辆好点的车让那位处长练习,但是办事处也只有一辆破旧的吉普车。于是他托关系,向当地武警部队借了一辆崭新的小轿车,趁周末时间把车开到处长的家里,与处长一起练车。
当时刚下过雪,还没有融化完,练习场里泥泞不堪,加上处长还不怎么会开,车子刚进到练习场就陷入了一个结冰的泥坑中,怎么也出不来了。办事处主任二话不说,脱了鞋袜跳到泥坑里就去推车,陪同的华为人也纷纷脱了鞋袜推车。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几个华为人赤脚踏在冰水里,寒气刺骨,但心里是温暖的——终于有个机会可以表现自己,感动客户了。
像这样的故事,在20世纪90年代的华为,可以说是并不少见。为了和客户搞好关系,有的华为员工能把电信管理局上上下下领导的儿女上大学、爱人去深圳看海、家里换煤气罐等所有家务事都包了;能够冒充别的企业的人,从机场把对手的客户接到自己的展厅里;能够比一个新任处长的朋友更早得知其新的办公地址,在他上任第一天将《华为人报》改投到新单位。
一名华为人这样形容华为的销售策略:“华为用一种自然的方式令员工们相信,为了市场销售的增长,大家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可耻的。”
我在《差距》一书中,对此提出了疑问:这种市场政治家的谋略,将是华为未来自我超越的最大困境。但是,左眼是失败,右眼就是成功,我们在右眼中又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到的是华为对结果痴迷追求的“狼性原则”,这种原则,同样显现在今天华为在国际市场的打拼上。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当初的市场政治家的狠劲,如何能够有今天华为人的拼劲。
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这个现象:即使战略是错误的,我们也要通过执行把它做对!赢在执行!回答的就是这种奇特的现象!
从组织能力的角度看,执行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有时候,执行本身还包含着对自我能力的超越。战略是方向,有了方向不等于有结果,但有能力却是获得结果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我们总错?谁能够保证我们就不会对呢?
伟大的公司为什么不会死?不完全是因为他们总是方向正确,而是他们即使在方向错的情况下,也在奋力拼搏。这种时候,失败的只是方向,作为人本身,作为团队,并没有错。这样,一旦方向对了,站起来的又是一个巨人!
现在的日本公司不就是这样吗?当日本公司群体性亏损的时候,一定是出现了战略性的方向问题,但谁敢否定日本公司的强大?如果它们只是方向有问题,组织能力或执行能力没有问题,谁敢保证它们永远错呢?一旦他们醒来,仍然是中国公司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案例:客户的门是什么颜色的?
执行型人才首先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少说“我们”的职责,多说“我”的职责。
锡恩深圳公司有位员工叫Emma,是一个女孩子,她在电话里和客户交谈都很自然,产品知识也很扎实,但是始终不能自己单独地面对客户。客户的门和心里的“门”都是她要打开的。每天同事们在讨论各自在客户处的成交故事时,她很向往,但是始终都迈不开步子。算算Emma加入公司已经有两个月了,可连一次客户拜见的经历也没有。
下面是她的组长写的一个真实故事。
上个星期四在小组的会议上,我实在想不通,问了她:
“你怕什么?怕被拒绝吗?”
“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我以前……”
“那你为什么都不去呢?”
“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因为我在电话里和这个客户说了很久了,去拜见没有意义;那个客户说有课程时再说吧;我们的中层执行力资料还没有出来,出来了再给他们带过去吧……”(给自己不去找理由!)
我说:“我现在给你一个任务,你拿一支笔来记,你明天早上去这家公司(她在会场上服务过的客户),看看他们的工厂大门的颜色就可以回来了。这是给你的任务,你只要做到这一点就算完成了任务,你做其他都可以说是超越了我的期望价值了,有没有问题?”
“这么简单有意义吗?”
“有没有意义你别在意,完成任务就好。你明天早上直接去,在下午5点前告诉我厂门的颜色。”
第二天下了大雨,我真怕她不去,给她打了电话,她出去了——为了这个简单的任务。下午,当她眉飞色舞地和我们说着她在XR厂的见闻时,我觉得她真的超出了我的期望值了。
顺便说说,她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家公司的厂门是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