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强者淘汰弱者,那就是弱者淘汰强者
一个公司要倡导结果导向,就需要一种狼性原则——通过强者来淘汰弱者的哲学:弱者不被淘汰,就会淘汰强者。
生物链是非常和谐的。这个和谐是怎么形成的?
狼是陆地生物链中最高的终结者,狼的存在会使得其他的动物种类不断地进化。如果没有狼,动物界会怎样?就会是弱者在淘汰强者。
我们曾经服务过国内一家非常知名的公司,为他们提供执行力方面的咨询服务。这家公司目前是国内同行业的前几名,在我与公司重要的中高层领导访谈结束后,跟这家公司的老板说,非常不幸,你开了一个动物园。
他听了非常吃惊,什么叫动物园呢?我回答说,你的手下过去都是凶狠的战将,他们当年什么都没有,所以像狼一样跟着你打拼。但是现在,我从他们开车的档次、说话的口气来看,估计他们每个人的身家大概有几百上千万元吧?有了这么多钱,他们几乎全都吃饱了,跟动物园里的老虎和狮子有什么两样?
如果你的大将从凶狠的狼变成了动物园里的狮子,你们作为一个整体就已经失去战斗力了。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恐怖的是,当年的创业者已经功成名就,特别是在民营企业,由于还不知道老总未来如何对待自己,他们的最佳选择,就是打击和压迫那些内部新生势力,把自己的位置坐稳,在表面上把局面控制住。当你觉得他不行,想换他,可找出来换他的人还不如他。
这就是一个公司从创业走向衰落的演化结果。我们有多少公司都这样慢慢地被演化掉了!
很多当老总的,在遇到挫折之后,还想雄心勃勃地“二次创业”。但还有几个部下想再创业?他们当年什么都没有,所以像狼一样跟你打拼,但当他们已经拥有财富或权力的时候,想的可能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有钱有权之后思维会发生变化,错了吗?没有,真正错的是企业的领导层,是你不知道他们有了一两百万元。有了权力之后,就会从狼变成羊。奋斗一二十年,挣到几百万元,对他们来说财富虽然还差得多,但年龄差不多了,不少人想的就是后路,他们不愿意失去他们的位置,更要保护他们的位置。
怎么保护?除了开始在内部安排亲信,还要把那些能干的人换掉,把供应商或渠道商抓在手里,然后你看着办吧,你要让我干,还得给我加薪。
谁应当对这种局面负责?不是企业的领导人是谁?一旦我们忘记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优胜劣汰,不懂得去扮演狼虎豹等食肉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使命,去淘汰那些老弱病残,整个公司就将是退化而不是进化,就会出现弱者淘汰强者,整个体系就将会慢慢地从狼变成羊。
所以我认为,一个公司最高领导者的领导哲学是一种狼性哲学——通过强者来淘汰弱者的哲学。
为什么在所有的动物种群中,强者都毫不例外地得到尊重?是因为强者能够带领他们不断地壮大。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的使命就在这里!领导者在企业中的使命,就是完成狼在生物链的使命——淘汰弱者。如果你不去淘汰弱者,结果就会是弱者反过来淘汰强者,你的企业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力量,越来越官僚主义。
为什么我们发现公司只要变大,人一多,最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竞争力的丧失?是不是所有大企业都没有竞争力?不是,有很多公司,像沃尔玛,像GE,销售额达到一两千亿美元,仍然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
大企业之所以容易丧失竞争力,原因是有很多弱者可以在大公司这样一个大船里躲起来。当弱者形成群体的时候,他们存在的唯一方式,就是想方设法为强者设置障碍,然后把强者淘汰。
而为什么像沃尔玛、GE这样的企业,虽然大却能够充满活力呢?答案就在于这些公司的领导人,奉行的是“强者淘汰弱者”的狼性哲学。
IBM如何从狼变成羊?
IBM表面上仍然很强大,但在表面的强大背后,IBM内部文化,已经从那个充满活力的狼,变成了一只没有斗志的羊。
对他人过分尊重会让人忘记自己的立场,即使某个人做得很差,人们出于尊重仍然会说:“非常感谢,我们知道你尽力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IBM还得意扬扬地沉浸于行业霸主的优越感中,但进入90年代,IBM却突然发现,自己被个人PC的新潮流抛弃了,IBM仍然是大型机的领导者,但大型机的价格和利润却在一天一天地下降。计算机产业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微软、英特尔这些“小公司”的天下。
结果是,从1990~1993年IBM一共亏损47个亿,等待IBM的是分拆,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小公司去与微软、英特尔竞争。据说,当IBM董事会把郭士纳找到当IBM的CEO时,董事会只不过想找一个能够顺利将IBM分拆的CEO。
但郭士纳却做了一个令业界振奋的决定,保持IBM的完整性!在他看来,IBM的衰落表面上是战略上的失误,即IBM从战略方向上固守大型机而错过了PC的大发展机会,从战略控制上放弃了芯片与操作软件的主动权,将其让给了英特尔和微软。但事实上,在这种失误的背后是IBM文化出了问题,从“追求品质第一,原则第一”的狼性文化,变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羊群文化。
想一想20世纪80年代的IBM吧:
1980~1989年,美国处于经济衰退中,IBM收入却几乎翻了一番,税后收入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公司都更多(510亿美元)。
在整个80年代,IBM是最有价值的美国公司,IBM市值在1990年高达624亿美元,比通用汽车公司的价值高两倍多。
《财富》杂志从1982年开始公布最受钦佩公司名单,IBM连续4年名列第一。
持续的成功使整个IBM充满着这样一种信念:IBM对一切问题都胸有成竹。它比任何公司都了解如何把产品投放市场,比任何公司都知道如何去推销产品,也比任何公司都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雇员的才能。
这时的IBM表面上仍然很强大,但在表面的强大背后,IBM内部文化,已经从那个充满活力的狼,变成了一只没有斗志的羊了。
“对人尊重”的狼性原则变成了
羊群文化:封闭与保守
IBM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曾形象地描述当时的情景:对他人过分尊重会让人忘记自己的立场,即使某个人做得很差,人们出于尊重仍然会说:“非常感谢,我们知道你尽力了。”长此以往,对人的尊重就演化成了盲目地追求意见一致,导致了IBM全公司的封闭与保守。
微软曾要求IBM购买它10%的股份,但IBM不屑一顾。IBM可以开发关系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s),当拉里·艾里森接受了这个建议,把甲骨文公司建设成一家高效软件公司时,IBM却无动于衷。
“对人尊重”在IBM还意味着另一个更致命的死结:不解雇政策。IBM当年为制造360系统电脑,建了5家工厂,但这个任务当时对IBM来说太复杂了,结果就只好通过增加大量雇员来解决混乱。从60~80年代的20年间,员工人数缓慢而稳步地从不到10万人上升到40.7万人。
高品质服务的狼性原则,变成了
对现实利益满足的羊群文化
当IBM具有行业绝对权威领导权的时候,公司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成了IBM单边关系,整个商业游戏变成了IBM的独角戏。当时流传的话是,要使IBM的员工有所行动,就像在沼泽地跋涉一样艰难。
曾经在某个时期,IBM开发出了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s),这种低成本的微型芯片可以取代传统的大型机处理器。但是IBM的管理层否定了CMOS技术,他们充满自信,以为竞争对手不会采纳这一技术。
在另一个阶段,IBM发明了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Reduced Instruction-set Computing)微处理器,IBM比任何公司都清楚,新技术将意味着简化和更快速的计算,会更适应于新出现的微型机。但考虑到大型机目前的主导地位,结果是RISC技术在IBM公司内缺乏支持者。
“精益求精”的狼性原则,变成了
自我欣赏的羊群文化
当IBM还是一家年收入仅有10亿美元的公司时,就拿收入的5倍——50亿美元做赌注,用于360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幸运的是,IBM成功了,没有别的产品比IBM的360大型机系统更好地证明了IBM对市场的把握:它的6个型号同时推出,包含着能在大小计算机上都有效工作的高级软件。
接下来最自然的思维就是,既然我过去的成功都是在这种思维下取得的,你有什么理由要我不这么做?这种直线思维我们也许觉得很简单,但那些成功者可不这样认为,以至于在1981年,IBM的经理们设定了一个目标,要到1990年把收入从400亿美元扩大到1000亿美元。
现在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一目标到今天也没有实现,20多年前的IBM依然沉浸在大型机成功的梦幻中。曾担任过IBM负责战略和发展的资深副总裁的吉姆·卡纳维诺,在离开IBM后有过一番感叹:“谁能否认360机型的成功?可一旦被这种成功所麻痹,你就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因为IBM那时已觉得自己战无不胜了。”
唤醒IBM的狼性:IBM转型真相
当弘扬人性、强调品质、精益求精的狼性原则,变成一批人保护既得利益的借口时,这家公司就走向了不思进取的羊群文化中。
1993年夏季,郭士纳上任不到半年,就给IBM实行了70年之久的不解雇政策画上了句号,他一次就解雇了3.5万人。
郭士纳拯救IBM的重点是“客户第一”。他做得最多的事,就是重新给公司行为定位,郭士纳宣布,IBM要确立一种新的行为规范:客户第一,IBM第二,各项业务第三;IBM需要做的是“关注客户而不是关注公司内部程序和争吵,尤其是要更快地让我们的产品上市”。
有了这种目标,在IBM,什么是优秀?郭士纳提出了著名的PBC考核系统(个人业务承诺,Personal Business Committees):
(1)胜利第一(Win),要抓住任何成功的机会,以坚强的意志竭力完成。
(2)执行(Execute),这里强调行动、行动、行动,不要光是坐而言,必须起而行。
(3)团队至上(Team),即整体第一,绝不在顾客面前各自为政,让顾客产生疑惑。
1993年秋,郭士纳提出了IBM改革的8项原则:
1.市场是我们一切行动背后的推动力。
2.我们本质上是一家质量至上的科技公司。
3.我们成功的基本标准是顾客满意度和股东收益。
4.我们是官僚组织最少、永远关注生产率的创业型企业。
5.我们永不忽略公司的战略目标。
6.我们的思考和行动都要有紧迫感。
7.紧密团结、共同奋斗,杰出、勤奋的员工无往而不胜。
8.我们将关注所有员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