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法则
利他就是利己
投资法则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五星法则
超越期望才能创造超额回报
01 利他法则:利他就是利己
在通往财富的道路上,最大的一个谬论可能就是认为:财富就是一块饼,如果一方多得了,就必须牺牲另一方。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的竞技场上,这却是一个天大的误区。当你愿意为对方考虑,让对方受益的时候,你要相信对方也会为你考虑,也让你受益,否则,这个交易就不可能完成。
规范的市场经济是一个竞技场,比赛的目标是自己赢,然而过程比的却是如何让别人赢——你让别人赢得越多,愿意与你交易的人就越多,你获得的就越多。
利他就是利己,人们各自谋求自身利益的过程能使每一个人都得益。这个奇妙的机制就叫“市场经济”。要想利己,首先利他,利他就是利己,这就是市场经济下最基本的成功逻辑。
一个井然有序的组织与秩序,居然可以是无意识产生的结果——利他,然后利己,进而产生组织与秩序,这多么奇妙!
情感:
喜欢利他,反感损人不利己
我喜欢对人微笑——我微笑,体现我对生命最高的尊重,不管是我的生命,还是他人的生命。
我喜欢遇事负责——我负责,并不意味着我完全错误,我喜欢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我完全承担责任之后,看着对方突然改变态度的感觉。
是的,这就是“利他就是利己”带来的奇妙感觉。你一定要相信这种感觉,珍惜这种感觉,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它,经常看,最好写下来。当你集中精力让自己体会和品味这种感觉时,你将在心里树立起强大的信心:你将充满勇气,坚信公平回报;你将充满勇气,坚信先投资、后收获!这种心态,是伟大的成功者必备的心态!
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对指责你的人微笑,碰到事情的时候先想自己的责任,如果你做到了,那就把它写下来,然后毫不犹豫地夸奖自己,酬谢自己!
案例:瞎子与瘸子
森林中迷路的瞎子与瘸子相遇,瞎子说:“我在森林中走了很长时间,但怎么也走不出去,因为我看不见。”瘸子说:“我躺在森林中也有很长时间了,我看得见,但我走不了。”
瞎子和瘸子相互帮助,走出了森林。
行动:
逢人就笑,遇事负责
案例1:校园领袖山姆·沃尔顿
很多人都以为沃尔顿是一夜暴富,但山姆·沃尔顿从在学生时代就知道让别人快乐会让自己受益。山姆·沃尔顿曾说过:“我很早就懂得要成为一名校园领袖的秘诀之一就是,要先向对面走来的路人打招呼……我总是直视前方并朝每一位向我走来的人打招呼。”
“如果我认识他们,我会叫他们的名字;但即使我不认识,我仍然会与他们说话。不久,我就成了学校里认识同学最多的人了。他们认识了我并视我为他们的朋友。我积极参与竞选每一个社团的领导职位。”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他可以建立世界500强第一位的企业沃尔玛了。如果他还在世,那么恐怕他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案例2:喝过马桶水的内阁邮政大臣
野田圣子出身名门,37岁就当上了日本内阁邮政大臣。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当白领丽人。不过,在受训期间,圣子竟然被安排去清洁厕所,每天都要把马桶擦得光洁如新才算合格。可想而知,在这段日子里,圣子的感觉是多么的糟糕。当她第一天碰到马桶的一刹那,她几乎想吐。
很快地,圣子就开始讨厌起了这份工作,干起工作来马马虎虎。但有一天,一位与圣子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擦完马桶后,居然伸手盛了满满的一大杯冲厕水,然后当着她的面一饮而尽。在前辈的眼中,圣子对工作根本没有负责到底,光洁如新只是工作的最低标准,她以此向圣子证明,经她清洁过的马桶,干净得连里面的水都可以直接饮用。
前辈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使圣子大吃一惊。她发现自己在工作态度方面出了问题,她根本没有负起任何责任,于是,她对自己说:“就算这一辈子都在洗厕所,也要当个最出色的洗厕工人。”训练结束的那一天,圣子在擦完马桶后,毅然盛了满满的一大杯冲厕水,并喝了下去。这次经历,让野田圣子知道了什么是工作的最高准则,那就是真正负责到底。
案例3:平庸的医生,生命的代价
有两名病症相同的邮局工人去不同的健康护理中心看病。
其中一人告诉医生,他感觉疼痛和恶心,认为自己感染了炭疽热,因为最近在邮局发现了这种疾病。医生马上打电话给相关的公共卫生部门,得到的回答是,炭疽热并没有什么危险,没有必要开抗生素的处方。于是,医生开了止痛药泰诺后便让他回家了。几天后,这位病人死于炭疽热。另一位邮局工人去了仅相隔几米的另一家医院,并且进了急诊室。他的医生并不知道另一位邮局工人的情况,经过诊断,他认为病人感染了肺炎。但是,这位邮局工人告诉医生他工作的邮局正受到炭疽热的威胁。于是,医生又对他进行了另一项检查,虽然她并不认为自己的病人感染了炭疽热。但是,她还是给这位邮局工人开了环丙沙星,专门治疗炭疽热的抗感染药。医生并没有把她的病人送回家,而是将他安置在医院里,让传染病专门医师进行诊断。检查结果出来了,这位工人确实感染了炭疽热。
一般医生的做法是打个电话,给病人开一盒药,让病人走人。多么简单,多么省心省事,遗憾的是病人死了;成功的医生呢?耐心地听病人唠唠叨叨,进行更多的检查,要求病人住院,并进行多次诊断。麻不麻烦?费不费心?难不难受?如果是你,你愿意做吗?这就是没有责任心和有责任心的差别。
思维方式:
利他就是利己
案例1:默克的利润法则——旨在救人,利润随之而来
一个药业公司当然要利润,但是,利润是通过给他人便利、通过救人而来的。世界闻名的默克药业的创始人乔治·默克二世就曾这样说过:“我们要始终牢记:药品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
案例2:如果沃尔玛变成杂货铺
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像沃尔玛那样的购物环境,试着想一想另外几种情况。如果你在沃尔玛购物,一位服务员走过来对你说:“小姐,这件衣服200元。”你会觉得舒服吗?
如果你拿起一件商品,一位服务员对你说:“小姐,看完之后,请您放回原处,不要损伤。”你不耐烦地刚走开一会儿,又有一个服务员过来对你说:“小姐,您购物筐里的东西共计500元。”我想这时你一定不高兴了,可能什么都不买就走开了。
沃尔玛不是这样做的。沃尔玛为顾客提供了舒心便捷的购物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你需要的物品。这样的安排,为顾客创造了愉悦的购物体验,同时也为沃尔玛自己创造了最大的销售额。
案例3:无处不在的可口可乐
我想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穿梭在大街小巷时,时不时就会有可口可乐的店牌跳入视线,难道现在可口可乐也搞“多元化”了,开起了小餐馆,小商店?
当然不会了,那是可口可乐免费帮助小店制作的店牌,有时甚至还会送上冰柜。这样看来,那些小店可是捡了大便宜。但反过来思考一下,可口可乐给了这些小店好处,那些无处不在的小店就成了可口可乐廉价的宣传渠道。
02 投资法则: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你会因为打开报纸发现每天都有车祸,就不敢出门吗?你一定会回答:怎么可能?然而,有多少人正在寻找既要成功,而又没有风险的办法?
成功人士与失败者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大不一样:失败者大多是悲观主义者,他们总是开着灯找黑暗的地方;失败者看不到面包圈周围的面,只看到面包圈中间的洞;失败者相信阳光照射只是为了投下阴影,不仅设想最坏的结果,而且往往把事情引向坏的结果。
而成功者知道未来是靠超越自己、否定自己才能获得。
所谓成功,就是在别人看到风险的时候,你看到的是风险背后的机会。风险越大,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伸手就能够着的果子一定是酸的,否则,为什么会没人摘而轮到你摘?触手可及的财富一定会导致拥挤,最容易成功的道路反而最不容易通行。
要记住,我们所应付的问题是:如何从无数的人群中脱颖而出;如何在险峻的高山下到达顶峰;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财富?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要把钱花到可以赚钱的地方,那要比赚钱难很多!
但你有选择吗?没有,赚钱永远都是由投资实现的,投资永远都是在花钱。所以,你要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打造出一种优秀的品质,那就是集中精力于如何花钱。从别人眼里的风险中看到机会,从别人的恐惧中看到安宁,从别人的抱怨中看到勇气,从别人的世界中看到自己的世界!
情感:
喜欢投资,反感坐享其成
案例1:白日做梦的星巴克创始人
星巴克创始人、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曾说过:“那些在可怜巴巴的夜梦中退闭心智的人,醒来时会发现一切都很虚空;而在白日做梦的人,则是在面对风险的挑战,因为他们睁着眼睛实践梦想,使之变为可能。”
案例2:狂野的梦想
成功学培训家鲍勃·普罗克特说:“人生之路我们只能走一回,是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去走,希望在自己走入天国之前不会跌个满身伤痕;还是一生不断奋斗,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最狂野的梦想?”
行动:
认准就做,先做再说
案例1:不还价的巴菲特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