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听李叔同讲禅
10512300000026

第26章 心无妄求,知足常乐(4)

消息传到杨修耳里,他便悄悄地整理笔札、行装,作开拔的准备。一个年轻的文书见状后问道:“杨主簿,这天天要用的东西,有什么好收拾的?明天我还不是要打开?”“不用了,小兄弟,我们马上就可以回家了。”杨修诡秘地一笑说。“什么?要回家了?丞相要撤退,连点蛛丝马迹也没有啊。”小文书不解地看着杨修。杨修淡然一笑说:“有啊,只是你没有察觉到罢了。你看,丞相用‘鸡肋’作军中口令,‘鸡肋’的含义不就是‘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吗?丞相正是用它来比喻我军在汉中的处境。凭我的直觉,丞相已考虑好撤军的事了。”

这个消息传到了守将夏侯淳的耳朵里,他也相信了,便吩咐军士们也跟着作撤退的准备。不料,曹操晚饭后为军情棘手而难以入睡,便步入大帐巡视,看到这种情况后,愕然一惊。他急忙找夏侯淳来查问,夏侯淳哪敢隐瞒,照实把杨修的猜度告诉了曹操。对杨修的过分聪明早已不快的曹操,这下子抓到了把柄,立即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把杨修杀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曹操虽杀了杨修,但还是下令退离了汉中的战场。然而就杨修而言,他早晚必死无疑,因为他实在太不知收敛,太没有分寸了。

从杨修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度”。如果度把握得好,则做事会成功,功名易获得;如果度把握不住,做事会失败,到手的东西也会失去。杨修就是不会把握一个“度”字,处处炫耀自己的才能,不知道把这种炫耀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因而招来曹操的嫉恨,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实在可惜。

所以,富贵、才能、声名、欢乐等,一切都要有个“度”来衡量,别追求太多,多了就过了,超过了“度”就会成为负担,就会招来祸害。

战胜欲望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平矣。——陈榕门禅语

在这里,弘一法师用这句话告诫我们:对于欲望,除了正常的以外,最好不要有额外的欲望,假如你有了这样的欲望,就应该尽力用理智去克制它,只有理智战胜了过多的欲望,你的心才能永远保持平静,处于安宁。

人的欲望包括两种:精神欲望和物质欲望。为了满足这些欲望,因而也就产生了两大追求: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

庸俗浅薄之人常会把追求物质欲望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所以精神追求甚少。德行高尚之人把精神追求作为人生第一目标,物质追求较少。所以,它们比庸俗浅薄之人多承受一些人生痛苦,但是他们能够战胜物质欲望,以精神追求为主导,达到一种具有包涵力的心理和谐状态,即安贫乐道。

一个冬日的清晨,长安下起了鹅毛大雪,北风卷着雪片在空中飞舞着,五更时分,雪渐渐停止了。临街的店铺燃起了灯火,早饭的香味从—家家早点铺里飘逸出来。

一辆马车在街上慢慢地走着,车上坐着当朝著名政治家刘晏。他官至左仆射,是负责全国财政的大臣。刘晏手中管理着全国亿万钱财,而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他的马车是旧的,车里甚至没放炭火盆,衣服质料十分普通,几乎与普通百姓一样。车至半路,刘晏对车夫说:“找一家早点铺,买一些早点充饥,然后再去上早朝。”“是,大人。”车夫答应着,将马车停在一家店铺前。刘晏走下车子,步入店铺。他一看价格,比别的店贵,犹豫了一下,然后退出去了。车夫感到很奇怪,就问:“大人,怎么不进去啊?”刘晏说:“这家太贵,我们往前找一家便宜些的。”

他们往前走,在一家价格便宜的早点铺前停下来。他对车夫说:“你去吧,买些烧饼,够我们两人吃的即可。”车夫买来了热气腾腾的烧饼,刘晏急忙摘下帽子,将烧饼放在帽子里。然后,他和车夫一起站在雪地里吃起来。这时,几个早朝路过此地的官员看到刘晏站在雪地里啃烧饼的样子,小声讥讽道:“刘晏身为国家大臣,太寒酸了!”“和一个下人一起啃烧饼,真是有失官仪!”

刘晏听到了,毫不在意,反倒是他的仆人听了大家的讥讽,愤愤不平地说:“大人,您是堂堂的左仆射,也该有点威仪,怎么能让人这样取笑呢?”刘晏听了毫不在意地说:“别被那些世俗的说法左右,个人要有主见。记住,仁人君子从来就不是贪图物质享受的。一个人光讲吃喝,那才是真正丢了身份呢!”一席话说得车夫很是惭愧。

刘晏的家位于闹市,居处人口杂乱。他的宅院既无高楼亭阁,亦无奇花异石。因此,朋友们劝他:“换个地方重新修座庭院,也可有点气派。”刘晏笑而不答,仍然住在原处。朋友们见他按兵不动,就暗地里为他找了一块地皮。那里紧挨朝中一些大臣的宅第。若在那里修起豪华住宅,该是令人十分羡慕的。

地皮找好了,朋友就告知了他:“赶快重修宅院吧!我们实在看不过去了。一个普通的官员都比你的宅第强,何况你是掌管全国财富的大臣呢!”刘晏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但修建豪华宅院,我刘晏是决不会干的。住宅能挡风御寒、住人、休息也就可以了,不必去追求豪华。希望各位明白我的主张。”朋友无奈,只好作罢了。

刘晏作为财政大臣,掌管着亿万钱财,却丝毫不讲究吃喝,不贪、不占、不为私欲所蒙蔽,保持着心灵的淡泊宁静。所以他坦然大公、清正廉洁的美誉才得以不朽干世。

在现实生活中,欲望是困扰人的心灵的蛛网,有许多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贪赃枉法,见利忘义,获取大量不义之财,从而进行无节制地挥霍、浪费,虽然自己的虚荣心满足了,可最终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甚至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因此,我们要像弘一法师说得那样:用理智战胜欲望,远离物欲,这样心灵才能获得永久的平静和安宁。

一味追求享受就感觉不到幸福了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李叔同禅语

“多一分退让,其实是得到了一分好处;多一分享受,其实是减少了一分福泽。”弘一法师很推崇这句话,尤其是后一句,他更是以亲身的行动来教育别人莫贪图享受。他曾经对别人说过这样一段话:“若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还有一把洋伞,也是1911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受用着哩!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弘一法师的生活十分俭朴,他把物质享受放到了最不重要的位置上,这也是他一生都能过得快乐恬淡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古代那些注重约束自己、修养德行的人,对于物质享受都看得很淡。

郁离子是古代著名的隐士。有一次随阳公子去访问隐居在山林中的郁离子。郁离子听说有贵宾远道而来,特意端上自己种植的新鲜水果,倒上一杯清茶,盛情款待。

双方坐定之后,随阳公子站起来对郁离子说:“我早已久闻先生的大名了,十分敬仰先生,只可惜事务缠身,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拖到今天才有机会与您相见,因此向您表示歉意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先生在此独居多年,让您受苦了!”

听完随阳公子的话,郁离子回答说:“我在此同山林为伍,与鸟兽做伴,一日三餐,有米有菜,苦从何来啊?”

随阳公子接着说:“我想向您谈谈我的看法。”

郁离子微微地说:“愿意洗耳恭听。”

随阳公子就说:“我有宽阔宏大的房屋和广阔的大院,宅院四周都用围墙环绕起来,非常安静舒适。院中有天庭,地面平坦辽阔,天庭的两边高楼环立,屋子里面四季如春,温暖湿润,屋檐下有五彩的飞廊。屋脊层层相继如天上的彩云。房屋内彩虹般的香木支撑着用来保持平衡,香木上雕刻着飞鸟走兽的美石承担着垣柱。浮柱交错如星罗棋布,碧瓦琉璃像荡漾着的水波。光彩夺目的奇花异草即使在冬天里也开花结果,秀美的高林在夏天凉爽宜人,浮光流影进人就变成彩霞,细乐微声响动便生出清风,摇动如街巷大开,飘忽似管弦齐鸣。

“其间还有美丽的舞女,拖着云烟般的翠绢罗裙,鸣响着像泉水琅琅的佩玉,翩翩起舞。华宴摆开,陈上金樽,澄清芳醴,杀牛宰羊烹鹿,加蚌汤鱼汁佐餐。把跳跃急流的鲜鲂鱼切成细片,把高飞云端的天鹅用火炙烤,熬月窟中的兔肺作汤,煮雾谷的豹胎而食。果品有碧华的莲子,紫英的雪梨。霜柑充满蜜汁,红荔犹如凝脂。吃饱喝足之后,献上清新鲜美的水果,踏着笙箫乐曲的节奏起舞,良宵苦短,直到雄鸡报晓,才奏起挽留嘉宾的雅乐。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先生才华横溢,却在此独居,清茶淡饭,岂是长久之计?今日我来此,能够见到先生,也是三生有幸,愿意能和先生一起共享荣华富贵。”

郁离子听后,淡淡地说:“生活一味追求享受,贪恋香酒美女,如果是一个国君的话,只要占有一样就可以让他亡国;如果是一个家庭的话,只要占有一样就可以让他妻离子散;如果是一个人的话,只要占有一样就可以让他身败涂地。我可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啊,或许你认为过着这样的生活就幸福了,但对于我来说却不是这样,你还是请回吧!”

富足奢侈的生活并不等于幸福快乐的生活,因为如果我们整天沉迷在物质享受之中无法自拔,这样的人生就像在大海上失去航向的船,当别人都在扬帆远航的时候,你却只能在原地打转,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无欲而恬然

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未若清虚者,带索披玄裘。浮游一世间,泛苦不系舟。方当毕尘累,栖志老山丘。——宋·麻衣道士禅语

这句禅语我们不难理解。此偈的起首两句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指出人的欲望是无底的,只有无欲,超凡脱俗,才能够无忧、怡然。而“清虚”,则指清静淡泊,不为世俗所役。三、四句则借用春秋时隐士荣启期尝行于郧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的故事,指出有欲望的人比不上清静淡泊的人快活。五、六句用“不系舟”之喻,表现“清虚者”无欲而恬然的心情,生动而贴切。最后两句中的“尘累”,是佛教语,指烦恼、恶业的种种束缚,也指世俗事务的牵累。

弘一法师在阐释这句偈语说,有欲则会想方设法去追求,苦苦追寻不得就会徒生烦恼。的确,每个人都有欲望,不过,一旦有了实现欲望的机会,能否以道德压制欲望,战胜贪念,就是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古往今来有多少贪财好名之徒为此而断送了前程、断送了性命。

东晋时,吴隐之经旧邻韩康伯的推荐,开始出任“辅国功曹”,随后官职不断升迁,并历任卫将军主簿、晋陵太守、左卫将军、广州刺史、太常、中领军等职。

然而他却没让生活随着他官职的升迁而奢华,依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下属们都有些不解,有人曾经问他:“你寒窗苦读,有了今天的地位就不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你不觉得有点吃亏吗?”

吴隐之则说:“一个人读书做官如果只为了贪取富贵,他的人生理想就十分低俗,人生也就无味了。读书做官对这些人而言便是件坏事,是促其堕落的平台,又有什么值得称道呢?我不想成为这种人。”吴隐之每月领到俸禄,第一件事便是接济贫穷的亲友和乡邻。他的家人起初并不赞成,常常责备他:“你不贪不占,这在做官的人中已是很难得。我们家也不富裕,倘若再将辛苦所得的俸禄白白送给别人,当官还不如做百姓呢!”

吴隐之为了让家人理解自己,耐心做他们的工作,劝诫他们说:“戒除贪心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时时刻刻地努力。我也担心自己一旦富裕起来,就开始追求享受了,现在清苦一些是好事啊!”

一次,吴隐之和随从出门办事,天下起雨来。吴隐之看见一个书生抱着蓑衣在雨中行走,十分奇怪,便主动上前问他说:“蓑衣可以遮挡风雨,你为什么不用呢?”书生说:“蓑衣是我在路上拣到的,如果失主心疼蓑衣,那么我披在身上就不合适了,所以只好抱着。”吴隐之深受触动,他说:“你能做到这样,我也自愧不如啊。”他把书生请回府中,托人保媒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吴隐之清廉有德,朝廷对他屡有褒奖,十分信任。当富庶的广州地区的官吏贪污丑闻不断时,朝廷任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

朝中大臣在推荐吴隐之时说:“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不贪,那么任何东西都无法诱惑他了,这样才能保持公正,让人信服,使社会风气发生大的改变。吴隐之有许多贪取的机会,他都经受住了考验,这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吴隐之在广州任上,严惩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使当地习俗日趋淳朴,官吏奉公守法。

吴隐之之所以能够做到不贪、受人尊重,就是因为他有一颗无欲之心。无欲之人,不会因为贫穷而办鸡鸣狗盗之事,更不会因为富贵而变得奢靡起来;无欲之人,不会因为无权而献媚于人前,更不会因为有钱而鱼肉百姓、聚敛财富。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欲望缠身,被欲望搅得吃睡不香。其实,人生短短几十年,谁能没有些想法呢?谁又不希望自己活得更舒服些呢?但是,与其让欲望把我们支配得如无头苍蝇般滴溜乱转,让我们的身心都疲惫不堪,却很难有所得,还不如摆正心态,放下欲望,去追求那无语的清净。事实上,我们缺少的就是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怀、老僧入定的境界,如果我们能够试着去探寻这种境界,必然可以找回属于我们的那份怡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