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粤将军抬头看见客厅上悬挂着一幅《龙虎斗》彩图,于是便随口吟道: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将军的意思十分明白:你看堂上龙虎尚且不吟不啸,你这个无知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口出狂言,若对不出下联来,我可要好好教训你了!哪知庄有恭略一思索,指着将军与客人下的象棋残局,答道:“就凭着这个棋局,便能对出将军的下联了。”然后朗声吟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庄有恭的意思也很明白:你将军的棋艺并不高超,输掉一局棋倒也罢了,若真的统兵打仗,碰上这车马炮率均难运用的窘境,看你如何对付!
将军与客人听了,都大为叹赏。将军亲自捡起风筝,递给庄有恭,一直送他到大门外,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孩子,果然聪明过人。好好用功读书吧,日后前途无量啊!”
庄有恭只是一个小毛孩子,在面对位高权重的镇粤将军时,却没有丝毫的慌乱,而是自始至终都那么从容淡定,也因此博得了镇粤将军的喜欢,顺利地取走了风筝。
由此来看,从容淡定的气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唯有从容淡才能使我们临乱世而不惊,处方舟而不躁,喜迎阴晴圆缺,笑傲风霜雨雪。
“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这句话是明代养生学家吕坤用来告诫人们的,收集在他的《呻吟语》中。他还说过:“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那么,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要想成大器,必须从现在开始,修炼自我,提高涵养,使自己处事接物具有从容淡定之气。
不能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
己性不可任,当用送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李叔同禅语
“为人处世,不可一切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办就怎么办,要有所克制,克制任性的方法就在于一个‘忍’字。与人相处,不可违背人性,要通顺人情,方法就在于一个‘恕’字。”
弘一法师看到,任性的人做起事情来总是不管不顾,只要自己愿意,就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考虑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结果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因此,弘一法师用这句禅语,对那些做事由着自己的性子的人提出了忠告:做事任性的人到最后总会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代价,有时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魏晋时期的嵇康就这样一个因为过于任性而丢掉性命的人。
嵇康是魏晋竹林七贤的杰出代表,也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他愤世嫉俗,做事总是任性而为,根本不去管别人怎么看。正是嵇康的任性决定了他一生悲剧性的结局。
钟会是魏国大臣钟繇的儿子,司马氏新贵刚一得势,他立即伏首依附,成为司马集团的重要人物。有一天,他带众宾客衣冠锦绣、乘骏马特地去拜访嵇康。嵇康非常精于锻铁,当时他正在宅内的大柳树下挥臂扬锤干得正欢。钟会一行人皓荡而来,嵇康非但不辍工相迎,连他们到后站立在自己身边时也毫不理会,视若无睹,仍干个不停,仿佛锻铁真是件其乐无穷、令人不忍罢手的大事。
钟会已久闻嵇康的放荡不羁,又是专程前来讨教,开始与众宾客垂手一默立一旁,静静等候。谁知一等就是一个时辰,而嵇康仍挥锤如初,丝毫无停歇之意。钟会心想,能让我这么耐心等一个时辰的,世上恐怕别无二人了,秘康你也太张狂了。心下怏怏不乐,正欲打道回府,却不料一直不曾言语的嵇康在这时竟开口说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这话不说倒也罢了,钟会一听恨从心底起:你小子当着这么多宾客的面给我冷脸我也就忍了,你非但无丝毫歉疚,竟还敢出言讥讽揶揄我!钟会强压怒火,硬邦邦扔下了句“有所闻而来,有所见而去”,拨马就走。随意惯了的嵇康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而钟会却一直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后来吕巽吕安兄弟的纠纷终于让其遂了心愿。
吕巽吕安兄弟俩都是嵇康的好朋友。有一天,吕巽奸污了吕安的妻子。事情败露以后,由于嵇康竭力从中和解,兄弟俩暂且平息了干戈。岂料事隔不久,吕巽竟然恶人先告状,诬说吕安不孝,虐待老母,并诽谤中伤吕安。由于吕巽是钟会的红人,吕安有口难辩,竟身陷囹圄,被判处发配边地。吕安激愤难抑,上诉申冤,言辞中提及嵇康。嵇康向来耿介,仗义忘危,挺身陈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也牵连入狱。曾被嵇康冷落戏弄的钟会大喜过望,欲就此置之死地而后快。他在司马昭面前进谗说:“忠于曹魏的将领毋丘俭起兵造反时,嵇康曾企图响应,并且嵇康、吕安等人平时言论放肆,菲薄汤武,攻击名教,为帝者不容,应予除灭,以正风俗。”司马氏对嵇康批评政治的激烈言论也早就不满,钟会这一搬弄口舌正中下怀,杀心顿起。不久,嵇康被杀于洛阳东市。嵇康的被害不能不说是一个因为任性而为造成的悲剧。
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一个人要成就大的事业,就不能随心所欲、感情用事,对自己的言行应有所克制,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错误、缺点得到抑制,不致铸成大错。德国诗人歌德也说:“谁若游戏人生,谁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所以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主宰自己,必须对自己有所约束,有所克制,如此才不至于因一时任性而误入歧途,甚或伤害到自己。
做事不能太急躁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李叔同禅语
生活中,弘一法师看到很多人办事往往过于急躁,最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所以他说:“做事情最忌讳的就是急躁,急躁的时侯往往会自顾不暇,哪里还有时间去处理事情呢?”借此劝诫我们凡事都要有耐心,用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切忌心浮气躁。
做事戒急躁,人一急躁则必然心浮,心浮就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中去仔细研究和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无法认清事情的本质。气躁心浮,办事不稳,差错自然会多。
产生急躁情绪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从有利的局势转入不利的局势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急躁的情绪,而这个时候也是最危险的,往往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三国的时候,刘备在损失了关羽之后,就犯了急躁冲动的错误,轻率地进攻东吴,结果导致了蜀军的惨败。
蜀章武元年,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群臣的劝谏,毅然决意伐吴,命令驻守间中的车骑将军张飞率军前往江州与主力会合,不幸张飞却被手下刺杀了。七月,刘备命令丞相诸葛亮留守成都,上将赵云在江州为后军督,他亲自统率大军沿江东进。
蜀大军压境,孙权想和刘备讲和却遭到拒绝,于是他转而和曹魏结盟。曹魏也趁势离间孙、刘,八月,封孙权为吴王。孙权遂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部5万人抗拒蜀军,又派平戎将军步领兵万人镇守益阳,以防止武陵少数民族援助蜀军。
当蜀军4万人进攻巫、秭归时,陆逊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人、集中兵力、相机破敌的战略,令部将李异、刘珂退至夷陵、猿亭一带,把数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以使蜀军战线伸长,露出破绽。
吴黄武元年正月,刘备求胜心切,派将军吴班陈式督率水军深人夷陵地区,封锁长江两岸。二月,亲率诸将自秭归经崎呕山道,进至夷陵一带,坐镇独亭督师。蜀军从巫峡至夷陵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还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率江北诸军进抵夷陵以北,并监视魏军动向,以防袭击;命侍中马良部进驻武陵郡,策应反吴投蜀的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部,威胁吴军侧翼。
不久,刘备派前部督张南率兵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吴军的将领们都请求陆逊派兵增援,陆逊让他们不要出战,坚守城池,以拖垮蜀军的气势。两军相持了半年之久,一直到进入夏季、酷热难当的时候,蜀军还是没有办法速战速决,所有的士兵都很疲惫,意志也都松懈了。蜀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六月,陆逊决定适时转人反攻,先以火攻破了蜀军的一个营地,然后让所有的部队趁势发起进攻,迫使刘备西退。陆逊还命令水军封锁长江,孙桓扼守夷道,将蜀军分割干大江东西,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吴军继续对蜀军施以火攻,火烧连营40多个,蜀军死伤惨重。陆逊继续追击,大败刘备。刘备收集败兵,退回白帝城,因为忧愤成疾,于第二年四月就病亡了。
这一仗,刘备没有采纳诸葛亮、赵云顾全大局之言,只因为一时的冲动愤怒而出战,没有仔细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就轻率出兵,犯了急躁冒进的兵家大忌,最终使自己陷入被动,导致惨败。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和打仗一样,都需要稳扎稳打,不能犯冲动急躁的毛病。急躁就会完全打乱你做事情的计划,会使你像一只没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把精力用到哪些方面,这样做事哪里谈得上会成功呢?
急躁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它主要表现在焦躁不安,它是情绪上表现出的一种急躁心态。急躁的人往往都会心神不宁,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不知所为,心头无底,慌得很,对前途无信心,因此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就会在心里产生。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更显出一种焦虑的心情。由于焦躁不安,心神不宁,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行动之前缺乏思考。这种病态心理也是导致违纪犯罪事件增多的一个主观原因。轻浮、急躁,对什么事都深入不下去,只知其一,不究其二,往往会给工作、事业带来损失。因此,克服急躁心理是非常重要。
人不可居功自傲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明·洪应明禅语
现实中,人们在做某件事情时立下了功劳,因而感到高兴,这是人之常情,但一定不要居功自傲,如此才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不懂得这个道理,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李叔同常用这句话来提醒一些人:人在立下功劳以后,往往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把别人就不放在眼里了,殊不知,这样做隐藏着很大的危险。
南北朝时期的贺若敦和其子贺若弼就是因为居功自傲而最终惹祸上身的。
南北朝时,贺若敦为晋的大将,自以为功高才大,不甘心居于同僚之下,看到别人做了大将军,唯独自己没有被晋升,心中十分不服气,口中多有抱怨之词,总想找个机会好好表现自己,以便求得加官晋爵。
不久,贺若敦奉调参加讨伐平湘洲战役,打了胜仗之后,全军凯旋。他自以为此次必然要受到封赏,不料由于种种原因,反而被撤掉职务,为此贺若敦十分不满。晋公宇文护知道后,十分震怒,把他从州刺史任上调回来,迫使他自杀。临死之前,他对儿子贺若弼说:定江南,为国效力,而今未能实现,你一定要继承我的遗志。这舌头把命都丢了,这个教训你不能不记住呀!”说完便拿起锥子狠狠地刺破了儿子的舌头,想让他记住这血的教训。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贺若弼也做了隋朝的右领大将军,但他没有记住父亲的教训,常常因自己功高而官位却比他人低怨声不断,自认为当个宰相也是应该的。不久,还不如他的杨素却做了尚书右仆射,而他仍为将军,未被提拔,贺若粥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了,不满的情绪和怨言便时常流露出来。
后来贺若弼的一些不满之辞传到了皇帝耳朵里,结果贺若弼被逮捕入狱了。隋文帝杨坚责备他说:“你这个人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为是,自以为别人不是的心太猛;随口胡说、目无长官的心太猛。”因为贺若弼有功,不久也就被放了。但他还不吸取教训,又对其他人夸耀他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说:“皇太子杨勇跟我之间,情谊亲切,连国家的机密都对我附耳相告,言无不尽。”
隋文帝得知他又在那里大放厥词,更加对其不满了,于是就把他召来说:“我用高熲、杨素为宰相,你多次在众人面前放肆地说‘这两个人只会吃饭,什么也不会干,这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我皇帝也是废物不成?”贺若弼回答说:“高熲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舅舅的儿子,我了解他们,我也确实说过他们不适合当宰相的话。”皇上一听,更加愤怒。加上平时因他居功自傲,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怕受株连,都揭发他过去说的那些对朝廷不满的话,一致认为他罪当处死。
隋文帝说:“大臣们对你都十分厌烦,要求严格执行法度,你自己寻思可有活命的道理?”贺若弼辩解说:“我曾凭陛下神威,率八千兵渡长江活捉了陈叔宝,希望能看在过去的功劳的份上,给我留条活命吧!”隋文帝说:“你将出征陈国时,对高熲说:‘陈叔宝被削平,问题是我们这些功臣会不会飞鸟尽良弓藏?’高熲对你说:‘我向你保证,皇上绝对不会这样。’是吧?等到消灭了陈叔宝,你就要求当内史,又要求当仆射。这一切功劳过去我已格外重赏了,何必再提呢?”贺若弼说:“我确实蒙受陛下格外的重赏,今天还希望格外赏我一条活命。”隋文帝考虑了一些日子,念他劳苦功高,最终没有杀他,只是把他的官职撤销了。
父子两代人,同样因为居功自傲而心生怨恨,结果一个被杀,一个被免官,他们从前的功劳也就没有任何用处了。由此看来,如何对待自己的功劳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记住:绝不居功自傲,否则,最后只能是自讨苦吃。